福音研究所
第24章:教義和聖約第64~65篇


第24章

教義和聖約第64~65篇

導言和大事紀

1831年8月27日,先知約瑟·斯密和幾位長老從錫安,即密蘇里州獨立城,回到俄亥俄州。就在他們來回密蘇里州途中,有些長老開始彼此不合,但大部分都言歸於好了。9月11日這天,先知獲得了教義和聖約第64篇所記載的啟示。主在這項啟示中命令教會成員要彼此寬恕,並教導了祂在後期時代將要求聖徒作出哪些犧牲。

1831年9月,約瑟·斯密一家人從俄亥俄州嘉德蘭,搬到東南方大約30英里處的海蘭。1831年10月30日,約瑟·斯密獲得了教義和聖約第65篇所記載的啟示。主在這項啟示中教導:為了準備救主的第二次來臨,福音將要傳遍每個國家,而聖徒應該為神國的成長祈禱。

1831年9月1日以斯拉·布司與以撒·摩利在密蘇里州傳教後返回俄亥俄州。

1831年9月~12月以斯拉·布司寫了一連串信函批評約瑟·斯密和教會,並刊載在Ohio Star報紙上。

1831年9月11日獲得教義和聖約第64篇的啟示。

1831年9月12日約瑟和愛瑪·斯密搬到俄亥俄州海蘭。

1831年10月30日獲得教義和聖約第65篇的啟示。

教義和聖約第64篇:額外的歷史背景

以斯拉·布司在1831年加入教會以前,是衛理公會的牧師。1831年夏天,當主命令教會領袖和其他人前往密蘇里州時,以斯拉·布司和他的傳教同伴以撒·摩利也和其他長老一起蒙主召喚,要徒步前往密蘇里,並要「沿途宣講神的話」(教約52:23)。當以斯拉得知,先知約瑟·斯密和教會其他領袖要搭船和乘坐馬車前往密蘇里州時,認為這很不公平。他們一抵達密蘇里州,包括以斯拉·布司在內的幾位長老對於該地的情形都感到失望,發現位處邊境的獨立城並沒有歸信者。以斯拉也覺得約瑟·斯密沒有表現出先知的樣子,因為他「態度輕佻、不夠莊重,容易生氣,又習慣開玩笑」(in The Joseph Smith Papers, Documents, Volume 2: July 1831–January 1833, ed. Matthew C. Godfrey and others [2013], 60, note 332)。以斯拉·布司和以撒·摩利沒有遵從那賜給長老們的啟示(見教約60:8),很快地又搭船又坐馬車,回到了俄亥俄州,而沒有沿途宣講福音。

回到俄亥俄州後,以斯拉·布司就出來反對先知約瑟·斯密和教會。1831年9月6日,教會領袖對以斯拉·布司採取行動,撤回了他宣講福音的權柄。不久後,以斯拉開始撰寫一系列信函,批評先知和教會,並刊載在Ohio Star報紙上。這段期間,俄亥俄的幾位長老為了回應主的命令,也在準備搬到密蘇里州。1831年9月11日,約瑟·斯密獲得了教義和聖約第64篇所記載的啟示。隔天,先知和家人就從俄亥俄州嘉德蘭搬到海蘭。

地圖5:美國紐約州、賓夕法尼亞州,及俄亥俄州地區

教義和聖約64:1-19

主向我們保證,祂很樂意寬恕我們,又命令我們彼此寬恕

教義和聖約64:1-7。「在我面前認罪、祈求寬恕……的人,我,主,寬恕他們的罪」

有些旅行到密蘇里州又回來的長老,犯了挑剔和爭辯的罪。主顯示極大的憐憫和慈悲,寬恕了他們的罪。先知約瑟·斯密也是那些犯罪後蒙得寬恕的人之一。但主也說明,那些挑剔先知的人「無故」(教約64:6)這樣做。主說,祂會原諒那些「在〔祂〕面前認罪、祈求寬恕……的人」的罪(教約64:7)。

十二使徒定額組李察·司考德長老(1928-2015)解釋說,要獲得寬恕就必須認罪。他說:「你永遠需要向主認罪。如果所犯的罪嚴重的話,例如不道德行為,則需要向主教或支聯會會長認罪。請明白認罪不等於悔改。認罪是一個必須的步驟,但光有認罪是不夠的。只提及較輕罪行的那種局部認罪,無法幫助你解決那些更嚴重或未交代的違誡。要獲得寬恕,你必須情願向主,必要的話向主的聖職法官,完全地坦白一切所為。記住:『遮掩自己罪過的,必不亨通;承認離棄罪過的,必蒙憐恤』〔箴言28:13〕」(參閱「尋求寬恕」,1995年7月,聖徒之聲,第81頁)

教義和聖約64:7。罪「至於死」是什麼意思?

主應許說,祂會寬恕那些「在〔祂〕面前認罪、祈求寬恕且罪不至於死的人」(教約64:7)。十二使徒定額組布司·麥康基長老(1915-1985)說:「背離福音的真理和光的人;向撒但讓步的人;參與撒但的作為並加以支持的人;以及因此成為其子民的人——因著這些作為,就犯了至於死的罪。對他們來說,沒有悔改、沒有寬恕,也沒有獲得任何形式救恩的希望。身為撒但的子民,他們就成了沉淪之子」(Mormon Doctrine, 2nd ed. [1966], 737; see also Matthew 12:31–32; Hebrews 10:26–27; 1 John 5:16–17; Alma 5:41–42)。

值得注意的是,那曾一度熱衷於真理見證的教會成員,雖然之後漸漸不活躍也不遵守福音原則,但他們和沉淪之子並不一樣。沉淪之子犯了否認聖靈這項不可饒恕的罪。由於他們完全背離神,拒絕那透過耶穌基督的犧牲而來的救贖,因此對他們來說,「就像沒有被救贖一樣」(摩賽亞書16:5)。由於沉淪之子無法從屬靈的死亡,或第二次死亡中得到救贖,他們的罪就成了「至於死」(教約64:7)的罪。

圖像:耶穌和門徒在山坡上

主懲戒祂在耶路撒冷的門徒,因為他們「心裡不肯彼此寬恕」(教約64:8)。

教義和聖約64:8-11。「你們應當彼此寬恕」

蒙主寬恕的教會領袖和長老們受到指示要寬恕他人。主說明了在祂塵世傳道期間,祂的門徒「找機會彼此反對,心裡不肯彼此寬恕」(教約64:8)。單是外貌表現出寬恕的樣子還不夠;主要求的是「人類兒女的心」(教約64:22)。總會會長團迪特·鄔希鐸會長說明了為什麼寬恕他人對於自己的靈性成長是必要的。他說:

「寬恕人是得到寬恕的先決條件。

「為了我們自己的益處,我們需要有道德勇氣去寬恕他人,並祈求寬恕。世上再沒有比寬恕更高貴、勇敢的作為了。這也包括寬恕自己。

「我們每個人依照神所說的,都有義務去彼此體諒、彼此憐憫,並且互相寬恕。我們的家庭、婚姻、支會和支聯會、社區和國家,都亟需這種基督般的品格。

「當我們樂意推己及人去寬恕別人,讓他們也能享有寬恕的喜樂時,我們自己的生命中也會享有寬恕的喜樂。這不光是嘴上說說就夠了,還需要去除心思意念中怨恨的感覺及念頭,讓基督的光和愛進入心中。這樣,主的靈才會臨到我們,讓我們的靈魂充滿快樂,並讓我們的內心得到神的平安(見摩賽亞書4:2-3)」(「平安返航點」,2007年5月,利阿賀拿,第101頁)。

圖像:先知約瑟·斯密和兩個人站在一起

先知約瑟·斯密無條件地寬恕錯待他的人。

教義和聖約64:15-16。以斯拉·布司與以撒·摩利

以斯拉·布司與以撒·摩利蒙主委派,彼此要以傳教士同伴的身份,往返密蘇里州。他們應該徒步旅行,「沿途宣講神的話」(教約52:23;亦見教約42:6-8)。他們在前往密蘇里州途中,很不情願地這樣做了,但在返回俄亥俄州時,卻迴避這樣做。我們從教義和聖約64:15-16得知,以斯拉·布司與以撒·摩利都失去了靈的祝福,因為「他們不遵守律法,也不遵守誡命」,而且「他們心裡尋求邪惡」。

以撒·摩利似乎很快就悔改了,因為主說他已蒙得寬恕(見教約64:16)。以撒後來服從主的命令,出售了他的農場(見教約63:38-3964:20),然後舉家搬到密蘇里州,擔任愛德華·裴垂治主教的諮理。但以斯拉·布司沒有悔改,卻繼續任由懷疑和批判牽引著他,直到完全叛教。

 桌上放著一份Ohio Star報紙

以斯拉·布司棄絕信仰,在Ohio Star報上刊登了一系列信函,批評先知約瑟·斯密和教會。

教義和聖約64:20-43

主提出有關建立錫安的條件

教義和聖約64:21-22。「在嘉德蘭地保留一個堅強的據點,為期五年」

雖然有些聖徒受命搬到密蘇里州,但其他像菲德克·威廉等人必須留在俄亥俄州嘉德蘭。主應許嘉德蘭會成為教會裡「一個堅強的據點」,而且為期最少五年(教約64:21)。這項應許應驗了,在那段期間內,興建並奉獻了嘉德蘭聖殿、天上的使者將聖職權鑰復興給先知約瑟·斯密和奧利佛·考得里,並且聖徒獲得了傾注而下的豐沛屬靈祝福。但到了1837年,嘉德蘭的教會成員和許多叛教者之間發生了問題。1838年1月,約瑟·斯密離開嘉德蘭,前往密蘇里州。到了1838年7月,留在嘉德蘭的忠信聖徒大部分都離開了。

教義和聖約64:23-25。「在所謂的今日,努力工作」

主使用今日一詞來稱呼從獲得教義和聖約第64篇的啟示開始,直到第二次來臨(教約64:23)為止的這段期間。從主的觀點看來,今日指的是「今生」,是我們「完成工作」、「為迎見神而作準備」的這段時間(阿爾瑪書34:32;亦見阿爾瑪書34:31。33-35)。在教義和聖約64:24明天一詞指的是耶穌基督第二次來臨,惡人毀滅的時候。

總會會長團亨利·艾寧會長教導了有關「今日」就服事主的重要,他說:

「經文中清楚闡明了拖延的危險。事實上,我們可能會發現自己已經沒有時間了。神把每一天賜給我們作為財富,祂會要求跟我們清算帳目。如果我們的打算是要在永遠不會來臨的明天悔改和事奉祂,或是一直空想著那已經錯失行動良機的昨天,我們必會哭泣,而祂也會哭泣。今日是神所賜的珍貴禮物。這種『總有一天我會如何如何』的想法,會讓我們錯失今生的良機和永恆的祝福。……

「我們很難知道我們何時才算做得夠多,能讓贖罪改變我們的天性,使我們有資格獲得永生。我們也不知道要為人服務多少時日,那種極大的改變才會來臨。但我們知道,只要我們不浪費時間,就會有足夠的日子去做必要的事。……

「對於因自身的境遇而感到灰心沮喪,覺得無法在今日事奉主的人,我要給你們兩個應許。儘管今日一切看來似乎都很困難,但只要你們選擇今日就全心全意地事奉主,事情會在明日好轉的。……

「我給你們的另一個應許是,只要選擇在今日就事奉祂,你必會感受到祂的愛,你對祂的愛也會增加」(「今日」,2007年5月,利阿賀拿,第89,91頁)。

教義和聖約64:23-24。「繳納什一奉獻的人,在祂來臨時將不被焚燒」

田野裡的碎稭

惡人若不服從主的誡命,將在末日時像碎稭一樣被燒盡(見教約64:23-24)。

教義和聖約第64篇所記載的啟示中,賜給紐奧·惠尼、西德尼·吉伯特、以撒·摩利和菲德克·威廉的指示裡,包括了有關他們私人財產的細節,以及他們協助建立神國的事工。教義和聖約64:23中的什一奉獻一詞,指的是聖徒捐獻給教會的一切,尤其是依照獻納律法所作的捐獻,而不是指收入的一定比例。主應許遵行犧牲律法與獻納律法的人不會像那不悔改的人那樣,在末世時代被火焚毀。我們現在所認識的什一奉獻律法,是主在1838年賜予教義和聖約第119篇所記載的啟示時,進一步說明的。

有關什一奉獻的更多資料,見此用本中,教義和聖約119:1-4的注釋。

教義和聖約64:26-30。西德尼·吉伯特和紐奧·惠尼

西德尼·吉伯特和紐奧·惠尼是商業夥伴,他們蒙召喚去做「主的差事」,擔任其商業「代理人」(教約64:29)。他們位於密蘇里州獨立城及俄亥俄州嘉德蘭兩地的商店,最後成了主的倉庫,按照獻納律法的原則運作(教約78:3)。主警告西德尼和紐奧不要欠敵人的債(教約64:27)。

多馬·孟蓀會長提醒所有做主的差事的人要保持配稱,他說:「我們的責任是要成為良好的榜樣。神的力量若透過世人發揮出來,那將會是今日世界上最強大的力量;知道此一事實會讓我們更加堅強。……只要我們是做主的差事,就有資格獲得主的幫助。切莫忘記此項真理。當然,這份從神而來的幫助端賴我們配稱與否。所以每個人都必須自問:我是否手潔?我是否心清?我是否是主配稱的僕人?」(「正義的榜樣」,2008年5月,利阿賀拿,第65頁。

教義和聖約64:31-33。「重大的事都源自微小的事」

先知約瑟·斯密和教會其他領袖可能都覺得,要去滿足俄亥俄州日漸成長的教會成員需求,並在密蘇里州建立錫安,是一件難以負荷的挑戰。有些如以斯拉·布司的成員,可能會因為建立錫安一事沒有像他們預期的那樣迅速發生,因而感到擔心。但主應許說,祂先前說過的每一件事最後都會發生(見教約64:31)。主幫助那些憂心的聖徒看到他們是在「奠定重大事工的基礎」(教約64:33),藉此鼓勵他們。那神聖的觀點可能幫助了那些聖徒帶著更新的自信和能力前進。

用個人的能力和機會來協助建立神國,通常會感到挫折。七十員布司·波特長老(1952-2016)說:

「要建立神的國度,並不需要蒙召喚遠離家園去服務,也不需要在教會或在世界上身居要職。我們若在生活中力求有神的靈同在,就是在自己心中建立神的國度。我們若幫助孩子培養信心,就是在自己家中建立神的國度。我們若光大召喚、和鄰居朋友分享福音,便是在透過教會組織來建立神的國度。

「當我們的傳教士在這片已可收成的田地上努力工作時,其他人則在家鄉的田地上努力工作,在支會及他們所住的社區裡鞏固神的國度。從最初的時期開始,主的教會便是靠著一群平凡人謙卑忠誠地光大召喚而逐漸建立起來的。我們蒙召喚去服務的職位為何並不重要,唯有『十分勤奮地』去執行才重要(教約107:99)。『不要厭倦行善,因為你們正在奠定重大事工的基礎。重大的事都源自微小的事』(教約64:33)」(參閱「建立神的國度」,2001年7月,利阿賀拿,第97-98頁)。

教義和聖約64:34-36。「主要人的心和甘願的意念」

主要祂的子民甘心樂意服從祂的律法,以便在今生及來生,都能在錫安地獲得繼承產業(見教約38:17-2058:4463:20,4964:3488:17-20)。那些曾聚集到福音之中,並於今生在錫安地獲得繼承產業,後來卻破壞與神所立聖約的人,就是「背叛的人」,將從他們的繼承地上被「遣離」,或被「拔除」(教約64:35-36;亦見申命記28:63-64)。主提醒聖徒,用「心和甘願的意念」事奉神的人,將在末世享有錫安的祝福(教約64:34)。

七十員會長團唐諾·賀史東長說明了用「心和甘願的意念」事奉神是多麼重要。他說:

「我們若全心愛神,就會樂意將一切所有都奉獻給祂。尼爾·麥士維長老(1926-2004)說:『意志上的順從,是我們唯一必須奉獻於神祭壇前的個人事物。……我們所『給』的許多其他東西,其實都是祂賜予我們、借給我們的。然而,當你我終於獻上自己,讓我們個人的意志融入神的意志,對祂我們才算真正有所貢獻』〔‘Sharing Insights from My Life,’ in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1998–99 Speeches (1999), 4〕。……

「有『甘願的意念』〔教約64:34〕,意味著要付出我們最大的努力、最純粹的思維,也要尋求神的智慧。這意味著我們最熱愛的、終生研求的事物,應該具有永恆的本質。這意思是,在聽到神的話和服從神的話之間,必須有一種無法分割的關係。

「使徒雅各說:『只是你們要行道,不要單單聽道』(聖經雅各書1:22)。

「我們有些人是選擇性地『聽』,並在方便的時候才去『行』。但對那些全心全意獻給主的人來說,無論那擔子是輕省或沉重都沒有差別。我們若遵行神的誡命,就是在將心思意念獻納給神了」(“The Heart and a Willing Mind,” Ensign, June 2011, 31–32)。

教義和聖約64:35-36。「背叛的人不屬於以法蓮的血統」

以法蓮是舊約先知雅各的孫子;雅各後來改名為以色列。以法蓮蒙得長子名份的祝福(見創世記48:20)。「以法蓮的血統」(教約64:36)一詞指的是(1)以法蓮的真正後裔,以及(2)不屬以色列家族,但透過洗禮加入這復興的教會,被收養到以法蓮支派的人。只有相信並服從的教會成員,才會被視為以法蓮的血統。那些背叛的人,就算是以法蓮的真正後裔,也不會在錫安獲得繼承產業(見教約64:35-36)。

約瑟·斐亭·斯密會長(1876-1972)說明了以法蓮的長子名份多麼重要,以及以法蓮的後裔有責任在這後期時代去造福他人。他說:「在這福音期中,以法蓮務必要站在他所屬的領導地位,行使那藉著直接啟示賜給以色列的長子名份。因此,以法蓮必須先聚集起來,透過福音和聖職預備道路,以便時候來到,以色列的其餘支派可以聚集到錫安」(參閱救恩的教義,布司·麥康基編〔1956〕,共三卷,第三卷,第206頁)。

教義和聖約第65篇:額外的歷史背景

當主命令以撒·摩利賣掉他的農場時,約瑟和愛瑪·斯密正住在這農場上(見教約63:6564:20)。1831年9月12日,先知約瑟·斯密舉家搬到有許多教會成員居住的俄亥俄州海蘭,和約翰及愛麗絲(艾爾莎)·詹森及其家人同住。1831年10月30日星期日,在詹森的家舉行了一場教會聚會。同一天,先知獲得了教義和聖約第65篇所記載的啟示。

先知約瑟·斯密在獲得這篇啟示的六個多月前,已完成馬太福音前幾章的靈感翻譯。但威廉·麥勒林寫道,這篇啟示的主題指的是主在馬太福音6:10中所祈求的「願你的國降臨」(see The Joseph Smith Papers, Documents, Volume 2: July 1831–January 1833, 92)。

教義和聖約第65篇

主宣告福音將充滿整個大地

教義和聖約65:2。「神國的權鑰已託付給地上的人」

1832年3月15日,主宣告先知約瑟·斯密已獲賜「國度的權鑰」(教約81:2)。這些權鑰也稱為「教會的權鑰」(教約42:69),其中包含了主領及管理主在地上教會事務的能力及權柄。約瑟·斐亭·斯密會長教導了關於神國權鑰的重要,他說:

「我要針對聖職,以及主在此最後福音期所賦予我們的權鑰,對各位說幾句話。

「我們持有的麥基洗德聖職,是神為了人類的救恩,委派給世人,在一切事上行事的能力和權柄。

「我們也持有神在地上國度的權鑰,這國度就是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

「這些權鑰是總會會長團的權利;是管理和指導主在世上各項事務的能力和權柄。持有權鑰的人,有能力管理及控制其他一切在聖職中服務之人可能有的態度。我們所有的人都可以持有聖職,但只能經由持有權鑰之人的授權和指示,才能行使。

「這項聖職及這些權鑰已由彼得、雅各和約翰,也由摩西、以來加和其他古代先知,授予約瑟·斯密和奧利佛·考得里。這些也已賜予每一位被按手選派為十二使徒議會成員的人。但由於這是總會會長團的權利,因此只有神在世上最資深的使徒,即本教會的總會會長,才能完全行使這權鑰。

「現在我要說,非常清楚確實地說,我們持有神聖的聖職,以及神在這世上國度的權鑰。這些都只存在於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參閱「永恆權鑰與主管權」,1973年3月,聖徒之聲,第18頁)。

教義和聖約65:2。「直到充滿整個大地」

舊約但以理書第2章包含了先知但以理為國王尼布甲尼撒所解的夢。教義和聖約第65篇中的啟示指出,尼布甲尼撒的夢是一個預言,談的是神國在後期時代的成長和命運。

1834年4月,惠福·伍在俄亥俄州嘉德蘭參加了一場聖職聚會,聽到先知約瑟·斯密預言神國的命運。伍會長後來談到該次聚會中發生的事,說:「先知召集所有持有聖職的人聚集在當地一個木造的小校舍中。那房子很小,大概只有4.25平方公尺,裡面卻容納了當時在嘉德蘭鎮的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的全體聖職弟兄。……我們齊聚一堂時,先知呼籲以色列的長老和他一同為此事工作見證。……事後,先知說:『弟兄們,你們今晚的見證讓我深受啟發,也學習到很多,不過我要在主前對你們說:你們對這教會和國度的未來的了解程度,其實跟坐在母親膝上的嬰孩差不多。你們還未領悟。』我很訝異。他說:『你們今晚在此只看到幾位聖職弟兄,但本教會將遍布南、北美洲——甚至遍及全世界』」(參閱總會會長的教訓:約瑟·斯密〔2007〕,第137頁)。

猶他州鹽湖城的教會辦公大樓

神國的成長將如福音滾動出去,「直到充滿整個大地」(教約65:2)。

戈登·興格萊會長(1910-2008)這樣描述但以理有關福音的預言將怎樣繼續應驗,他說:

「本教會已成為一個遍及全世界的龐大家庭。……主正在實現祂的應許,正如但以理在異象中所看到的,祂的福音將如同非人手從山上鑿出的石頭那樣滾動出去,直到充滿整個大地(見但以理書2:31-45教約65:2)。一項偉大的奇蹟正在我們眼前發生。……

「……教會於1830年成立時只有六位成員,只有一小群信徒,他們都住在沒沒無聞的村莊裡。如今,我們已成為北美洲第四或第五大的教會,在各大城市都有會眾。今日的錫安支聯會在美國各州、在加拿大各省、在墨西哥各州、在中美洲各國以及南美洲各地都蓬勃發展。

「會眾遍布英國和歐洲,多年來當地已有成千上萬的人加入教會。這事工已拓展到波羅的海各國,並且往南延伸到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及附近的幾個區域。這事工遍及俄羅斯的廣大區域,往上延伸到蒙古,往下遍及亞洲各國,直到太平洋上的島國、澳洲和紐西蘭,並進入印度和印尼。這事工也在非洲的許多國家快速成長。……

「這只是起頭而已。這事工會繼續成長、蓬勃發展並遍及全世界」(「從山上鑿出的石頭」,2007年11月,利阿賀拿,第80-81頁)。

教義和聖約65:3。「預備羔羊的晚餐,為新郎作好準備」

主所稱的「羔羊的晚餐」和「新郎」(教約65:3)是主和祂新約中的使徒所用的比喻(見馬太福音22:2-1425:1-13啟示錄19:7-9)。耶穌基督就是神的羔羊和新郎,而教會就是祂的新娘(見啟示錄19:7-9)。在祂第二次來臨時,正義的聖徒將喜樂。慶祝婚宴一事,象徵著主和祂的子民歡喜重聚的情景。為了應驗主的這項邀請,來為新郎的來臨及羔羊的婚宴作好準備,聖徒要從大地四方找出正義的人,邀請他們悔改並接受洗禮。凡接受這項邀請來與主訂立聖約、遵行聖約的人,將「得穿光明潔白的細麻衣(這細麻衣就是聖徒所行的義)」(啟示錄19:8);他們將在主來臨時喜悅地迎接主,並和祂在一起歡樂。

教義和聖約65:6。神的國和天國

教義和聖約65:6中所描述的祈求或祈禱,描述了神在世上的教會和天上的神聖組織之間,有著重要的關聯。十二使徒定額組雅各·陶美芝長老(1862-1933)解釋說:

「神的國是在世上藉著神聖權柄建立的教會;這機構並不在統治世俗各國;它的權力芴符來自神聖的聖職,用來宣講福音,主理那為活人和死者的救恩而設的教儀。天國則是神所制定,管理和統治一切屬世和屬靈事務的體系;這天國只有在其合法的元首,即萬王之王耶穌基督來統治時才會建立在世上。……

「神的國已在人間建立起來,好使人們準備好迎接天國來臨;並且在基督君王的有福統治下,這兩個國度將合而為一」(參閱耶穌是基督,第78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