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研究所
第6章:教義和聖約第7篇;第13篇;第18篇


第6章

教義和聖約第7篇第13篇第18篇

導言和大事紀

1829年4月,在摩爾門經翻譯工作進行期間,約瑟·斯密和奧利佛·考德里對於使徒約翰是否已死亡或仍活在世上,有不同的意見。先知約瑟·斯密透過烏陵和土明求問主,獲得教義和聖約第7篇所記載的啟示。「這啟示譯自約翰記在羊皮紙上……的紀錄」(教約第7篇前言),並教導說,主應允約翰所求,讓他活著帶領靈魂歸向耶穌基督,直到祂第二次來臨。

約瑟和奧利佛在翻譯摩爾門經頁片中的尼腓三書時,學到了有關赦罪洗禮的權柄。1829年5月15日,他們在賓夕法尼亞州哈茂耐,隱入約瑟·斯密農場附近的一座樹林裡,祈禱求問關於這項權柄的事。為了回答他們的祈禱,已復活的施洗約翰顯現,授予他們亞倫聖職。施洗約翰當時所說的話記載於教義和聖約第13篇

1829年6月,在紐約州菲也特老彼得·惠特茂家所進行的摩爾門經翻譯工作接近完成,此時先知約瑟·斯密獲得一項啟示,包含了關於建立基督教會的指示。主在教義和聖約第18篇所記載的啟示中,召喚奧利佛·考德里和大衛·惠特茂去宣講福音,並任命他們找出十二人來擔任使徒。這項啟示也詳細說明了將被召喚為使徒的人的許多職責。

1829年4月約瑟·斯密和奧利佛·考德里繼續翻譯金頁片。

1829年4月獲得教義和聖約第7篇

1829年5月15日施洗約翰復興了亞倫聖職(見教義和聖約第13篇)。

1829年5-6月彼得、雅各、約翰復興了麥基洗德聖職。

1829日6月三位證人看到金頁片。

1829日6月獲得教義和聖約第18篇

教義和聖約第7篇:額外的歷史背景

先知約瑟·斯密和奧利佛·考德里所問的,有關使徒約翰是已經過世,還是繼續留在世上直到耶穌基督第二次來臨的這個問題,可能是根據約翰福音21:18-23。主在這段經文中預言了彼得的死亡,接著彼得就問救主,使徒約翰將會如何。主回答說:「我若要他等到我來的時候,與你何干?」(約翰福音21:23)。在約瑟·斯密的時代,一般基督徒都會問到有關約翰的命運。

約瑟·斯密和奧利佛·考德里決定要透過烏陵和土明求問主,找出這問題的答案。約瑟求問主之後,獲得了教義和聖約第7篇的啟示。這項啟示「譯自約翰記在羊皮紙上,並由他自己隱藏起來的紀錄」(教約第7篇前言)。我們不知道約瑟·斯密是否真正擁有該羊皮紙,他可能是在異象見到該羊皮紙,或透過烏陵和土明獲得翻譯出來的文字。

地圖3:美國東北部

教義和聖約第7篇

主鍾愛的約翰如今是個體質改變的人,努力帶領靈魂歸向基督,直到主的第二次來臨

教義和聖約7:1-3。「你……必留下,直到我在榮耀中來臨」

主應允使徒約翰的請求,賜給他克服死亡的能力,好讓約翰可以繼續活著,帶領靈魂歸向基督(見約翰福音21:21-23)。主賜給約翰得這項祝福並不代表約翰永遠不會死亡;而是說他要到耶穌基督第二次來臨後才會死(見馬太福音16:28馬可福音9:1路加福音9:27尼腓三書28:7-8)。為了讓約翰能活在世上直到主第二次來臨,他在肉身中變成了體質改變的人。體質改變的人是「已經被改變的人,所以他們在復活成為不朽之前,不會經歷痛苦或死亡」(經文指南,「體質改變的人」scriptures.lds.org)。

賓夕法尼亞州哈茂耐,約瑟和愛瑪·斯密家的內部

賓夕法尼亞州哈茂耐,重建後的約瑟和愛瑪·斯密的家。

教義和聖約7:4-5。約翰渴望從事更大的工作

彼得問到有關使徒約翰的命運,救主回答他說,約翰渴望留在世上,繼續從事祂的事工。十二使徒定額組傑佛瑞·賀倫長老用了約翰的這項渴望,來說明宣講福音的重要性。他說:

「使徒約翰祈求主,能否超越一般正常的壽命留在世上,因為任何目的都比不上帶領更多靈魂歸向神來得重要。救主在應允他此一願望時說:這是『更大的工作』,而且是比渴望『迅速』來到主面前更崇高的『願望』〔見教約第7篇〕。

「就像所有的先知和使徒一樣,先知約瑟·斯密了解約翰這項請求有著深遠的意義,因此他說:『在說了一切的話後,那最偉大而最重要的職責是宣講福音』〔先知約瑟·斯密的教訓,約瑟·斐亭·斯密編纂(1976),第113頁〕」(參閱「為我作見證」,2001年7月,利阿賀拿,第17頁)。

教義和聖約7:6。「他將施助那些住在世上……的人」

雖然我們知道,使徒約翰獲准留在世上,但關於他在體質改變之後的事工,卻沒有知道很多。我們知道的是,約翰曾和復活後的彼得及雅各一起顯現,將麥基洗德聖職授予先知約瑟·斯密和奧利佛·考德里。此外,根據約翰·惠特茂對1831年6月在俄亥俄嘉德蘭舉行的教會大會的記載:「主的靈以不尋常的方式,降在約瑟〔·斯密〕身上。他預言啟示者約翰當時正在失散的以色列十支派中……,幫助他們準備好從長期分散後回來」(in History of the Church, 1:176)。

教義和聖約7:7。「我要把這事工的……權鑰賜給你們三人」

主曾應許彼得、雅各和約翰,從他們的福音期到主的第二次來臨,他們會持有這事工的權鑰(見教約27:12-13;亦見馬太福音17:1-9)。約瑟·斐亭·斯密會長(1876-1972)在說明這些權鑰是什麼時,說道:「約翰所說的,這事工的權鑰……已賜給了彼得、雅各和他自己;這權鑰就是他們福音期中,總會會長團的權柄」(Church History and Modern Revelation [1953], 1:49)。彼得、雅各和約翰將這些相同的權鑰授予先知約瑟·斯密和奧利佛·考德里,給予他們權柄在這最後福音期,即圓滿時代的福音期,來主領和指導神在地面上的教會。

教義和聖約第13篇:額外的歷史背景

翻譯摩爾門經頁片的奇妙事工在1829年4月和5月進展迅速。奧利佛·考德里描述他對這過程的感受,說:「這是一段令人永難忘懷的日子——坐在由天上靈感口述的聲音之下,喚醒了胸中最深的感恩!日復一日我不受干擾地繼續著,在〔約瑟·斯密〕用烏陵和土明……翻譯時,寫下他口述」(約瑟·斯密——歷史1:71註腳)。

5月時,先知約瑟·斯密和奧利佛·考德里正在翻譯「救主在這個〔美洲〕大陸上,向雅各子孫遺裔所做事工的記事」(約瑟·斯密——歷史1:71註腳)。該項記事包括尼腓三書第9~28章,裡面多次提到經由適當權柄執行的洗禮。約瑟和奧利佛渴望知道更多,因此走進樹林向主祈求指引。

先知記寫道:「就在我們專注地向主祈禱、呼求時,有位天上來的使者在光明的雲彩中降臨,將雙手放在我們頭上,按立我們」(約瑟·斯密——歷史1:68)。

這位天上的使者是施洗約翰,如今已是個榮耀復活的人,他指示約瑟和奧利佛為彼此施洗。因此,他們到附近的蘇克含納河去,約瑟先為奧利佛施洗,然後再由奧利佛為約瑟施洗。受洗後,他們就依照施洗約翰的指示,為彼此按立亞倫聖職。(見約瑟·斯密——歷史1:70-72。)

施洗約翰也告訴約瑟·斯密和奧利佛·考德里說,他是在持有麥基洗德聖職權鑰的彼得、雅各和約翰的指示下行事。他解釋說,約瑟和奧利佛也會在適當時間,獲得麥基洗德聖職。(見約瑟·斯密——歷史1:72。)歷史證據顯示,彼得、雅各和約翰早在1829年6月1日之前,就曾向先知約瑟·斯密和奧利佛·考德里顯現,授予他們麥基洗德聖職(see Larry C. Porter, “The Restoration of the Aaronic and Melchizedek Priesthoods,” Ensign, Dec. 1996, 33)。

亞倫聖職復興地點的戶外林區

施洗約翰在賓夕法尼亞州哈茂耐約瑟·斯密的住處附近,復興了亞倫聖職。

教義和聖約第13篇

施洗約翰將亞倫聖職授予約瑟·斯密和奧利佛·考德里

教義和聖約13:1。聖職權鑰的說明

亞倫聖職和麥基洗德聖職的復興,是發生在天上使者將權柄和權鑰授予先知約瑟·斯密和奧利佛·考德里的時候(見教約13:1110:11-16128:20-21)。約瑟F.·斯密會長(1838-1918)在解釋聖職權柄與聖職權鑰之間的差別時,說:

「一般而言,聖職是賜給世人,用以代表神行事的權柄。每個被按立到任何聖職的男人,都擁有此一分派給他的權柄。

「但在此一權柄下進行的每件事,都必須在適當的時間及場合,以適當的方式,依照適當的程序來完成。指導這些事宜的權能,就構成了聖職的權鑰」總會會長的教訓:約瑟F.·斯密〔1998〕,第141頁)。

我的同工僕人們

我的同工僕人們,琳達·柯丁森繪1829年5月15日,亞倫聖職由施洗約翰復興給約瑟·斯密和奧利佛·考德里。

教義和聖約13:1。「天使的施助……的權鑰」

教義和聖約說明了,天使就是主的僕人,負責傳達信息,並施助神在世上的兒女(見教約7:5-620:5-1029:4243:2584:42103:19-20109:22)。我們從摩爾門經學習到:「因為是憑著信心才行奇蹟的,是憑著信心,天使才顯現並施助世人的;所以,這些事若已停止,人類兒女就有禍了,因為那是由於不信的緣故,而一切都是枉然」(摩羅乃書7:37)。天使會施助男人、女人和小孩(見阿爾瑪書32:23)。

施洗約翰向先知約瑟·斯密和奧利佛·考德里說明,亞倫聖職「持有天使的施助……的權鑰」(教約13:1)。十二使徒定額組達林·鄔克司長老提出以下見解,說:

「亞倫聖職持有『天使的施助』和『悔改的福音』以及『為罪的赦免的……洗禮』的權鑰〔教約84:26-27〕,是什麼意思呢?其意義可從洗禮和聖餐的教儀中找到。洗禮是為了罪的赦免,聖餐則是更新洗禮的聖約和祝福,而悔改則在這兩者之先。當我們遵守在教儀中所立的聖約時,神便應許我們會一直有祂的靈與我們同在;天使的施助便是聖靈的顯示之一。

「……那時我是個年輕的亞倫聖職持有人,不認為自己會看到天使,而且也不知道這些天使的顯現和亞倫聖職有什麼關係。

「但是天使的施助也可能看不見。天使可能藉著聲音或藉著跟我們的內心溝通思想或感覺來傳遞信息。

「……天使的溝通大多是感覺到或聽到的,而不是看到。……

「一般來說,唯有潔淨的人能蒙得祝福,有聖靈為伴及與聖靈溝通。正如稍早解釋的,透過洗禮及聖餐等亞倫聖職的教儀,我們的罪便得以潔淨並蒙得應許,我們若遵守聖約,就將常有祂的靈與我們同在。我相信那項應許不但指聖靈,同時也指天使的施助,因為『天使藉著聖靈的力量講話;因此,他們講的是基督的話』(尼腓二書32:3)。因此,那些持有亞倫聖職的人,為所有配稱領受聖餐的教會成員開啟一扇門,使他們能享有主的靈與他們同在以及天使的施助」(參閱「亞倫聖職與聖餐」,1999年1月,利阿賀拿,第43,45頁)。

教義和聖約13:1。悔改和赦罪洗禮的權鑰

達林·鄔克司長老說明了持有悔改的福音和赦罪洗禮的權鑰的意義為何。他說:

「〔我們〕絕沒有一個人在受洗之後就不會再犯罪的。若我們洗禮後沒有更進一步潔淨的方法,那麼,我們每個人在屬靈的事情上都會死亡。……

「我們受到吩咐要悔改我們的罪,並懷著破碎之心和痛悔的靈到主前,依照聖約領受聖餐。我們以這種方式更新洗禮聖約時,主再次以洗禮時的潔淨作用來淨化我們,這樣我們就得以潔淨,也能一直有祂的靈與我們同在。……

「我們無法說盡亞倫聖職在此事上的重要性。這一切與罪的赦免有關的重要步驟,都是透過洗禮的救恩教儀和聖餐的更新教儀而執行的。主教團要運用悔改的福音和赦罪的洗禮的權鑰,指導亞倫聖職持有人執行這兩項教儀」(參閱「亞倫聖職與聖餐」,第44頁)。

教義和聖約13:1。利未的兒子「在正義中向主獻祭」是什麼意思?

在古代,神吩咐祂的子民要獻上動物祭,作為崇拜的一部分。流動物的血的目的是要幫助人民運用信心,期待耶穌基督為救贖他們的罪而流血的那個時候。從摩西的時代到耶穌基督死亡的時候,摩西律法規定,在會幕或聖殿主持的祭司,要獻上動物祭和燔祭。這些祭司是利未的子孫,也是主所指定,要在聖所裡服務的人(見民數記18:20-21)。因此,「利未的兒子」一詞指的是聖職持有人。

經文中談到,教會成員可以用幾個重要方式,「在正義中向主獻祭」(教約13:1)。摩爾門經教導我們要「歸向基督,……把〔我們〕整個靈魂當獻祭獻給祂」(奧姆乃書1:26)。以賽亞預言在末後的日子,那些被主聚集起來的人「必將〔他們的〕弟兄……作為供物獻給耶和華」(以賽亞書66:20),意思是,歸信者都會被帶去聖殿。此外,先知約瑟·斯密在一項受靈啟發的指示中說:後期聖徒應該「在正義中向主獻祭;……要在祂神聖的殿中,呈上一本包含我們死者的紀錄的案卷」(教約128:24)。

在動物祭方面,先知約瑟·斯密(1805-1844)提出了以下的說明:

「人們通常以為最偉大的犧牲,〔主耶穌的犧牲〕,被獻上以後,獻祭已被完全廢除,將來也不必再有獻祭的必要了;但是凡是持有這種看法的人,無疑是不熟悉聖職的職責、特權及權柄,也不熟悉先知們。

「獻祭一向是跟聖職的職責有關聯,並構成其中一部分。它始於聖職,並將一代一代繼續下去,直到基督來臨之後。……

「這些獻祭以及每一項屬於聖職的教儀,在主的殿建造起來,利未的子孫被潔淨後,將全部復興。並且在其權能、細節、祝福中被執行。這種情形過去存在,在〔麥基洗德〕聖職的權能充分地顯示時也將存在,否則聖先知們所說的萬物復興怎能實現呢?我們不要認為,如此一來,摩西律法及其繁縟的教儀會再重新建立起來;眾先知從未如此說過。但是摩西時代之前存在過的那些事物,如獻祭,將會繼續下去」(in History of the Church, 4:211–12)。

約瑟·斐亭·斯密會長進一步澄清有關末後的日子的動物祭一事,說:「當我們所論及的聖殿興建完成後,將再次執行動物的獻祭以完成復興萬物的事工。在千禧年開始時或在復興的當中,血祭將再次舉行一直到本福音期中萬物完全的復興為止。那以後,祭品將用其他的東西來代替」(救恩的教義,布司·麥康基編〔1955〕,第三卷,第78頁)。

教義和聖約第18篇:額外的歷史背景

主可能早在1828年初,就已向先知約瑟·斯密啟示,祂的教會將再次建立在世上(見教約10:53-55)。1829年6月,約瑟·斯密和奧利佛·考德里在紐約州菲也特,老彼得·惠特茂家中繼續翻譯摩爾門經。這段期間,約瑟和奧利佛也很想知道要如何運用天上使者最近授予他們的麥基洗德聖職權鑰。他們在惠特茂家一個房間裡祈禱時,主的話語臨到他們,指示他們要運用這聖職來按立長老、主理聖餐,並藉著按手禮授予聖靈的恩賜。但主也指示他們,要等到聚集起一群信徒之後,再執行這些教儀。(See The Joseph Smith Papers, Histories, Volume 1: Joseph Smith Histories, 1832–1844, ed. Karen Lynn Davidson and others [2012], 326, 328.

就在他們等待主命令他們組織教會的同時,先知和奧利佛·考德里所翻譯的摩爾門經已接近完成階段,其中包括尼腓三書摩羅乃書的翻譯。這兩部書都包含了聖職教儀和教會程序方面的指示,而這些很可能是在他們沉思主會在何時指示他們在世上再次組織祂的教會時,給了他們啟發和指引。

就在這些事件的背景下,先知獲得了教義和聖約第18篇的啟示。這項賜給約瑟·斯密、奧利佛·考德里和大衛·惠特茂的啟示,指示他們如何建立教會,其中也包含了給蒙召為十二使徒之人的指示。

彼得、雅各和約翰的聲音

彼得、雅各和約翰的聲音,琳達·柯丁森繪麥基洗德聖職是由彼得、雅各和約翰復興給約瑟·斯密和奧利佛·考德里的。

教義和聖約18:1-25

主針對建立祂的教會一事賜予指示,並召喚奧利佛·考德里和大衛·惠特茂去宣講悔改

教義和聖約18:1-5。「信靠所寫的事」

1829年6月,先知約瑟·斯密和奧利佛·考德里即將完成摩爾門經的翻譯時,主揭示如何建立教會,並預期教會將正式成立(見教約第18篇前言)。為了引導奧利佛的這項努力,主勸告他要信靠摩爾門經所寫的事。奧利佛在教會成立之前,曾運用摩爾門經,將必要的各項教儀和聖約編成一份文件,稱為「基督教會的條約」。這份文件可能曾在那幾個月中引導著信徒,直到教會在1830年4月6日正式成立為止。(See The Joseph Smith Papers, Documents, Volume 1: July 1828–June 1831, ed. Michael Hubbard MacKay and others [2013], 368–69.

教義和聖約18:9-16。奧利佛·考德里和大衛·惠特茂蒙得和保羅一樣的召喚

摩羅乃向三位證人顯現後不久,奧利佛·考德里和大衛·惠特茂這兩位證人就受命要「呼籲這人民悔改」(教約18:14)。主說,他們「蒙得的召喚和〔使徒保羅〕蒙得的召喚是一樣的」(教約18:9)。正如使徒行傳26:15-20記載的,保羅對亞基帕王解釋說,主已召喚他「作執事,作見證」,要為他見過的事作見證(使徒行傳26:16)。保羅說,他的傳教召喚是「先在大馬士革,後在耶路撒冷和猶太全地」(使徒行傳26:20),並要在外邦人中宣講,「叫他們的眼睛得開,從黑暗中歸向光明」(使徒行傳26:18)。保羅歸信之後,終其一生都在努力幫助他人悔改並歸信耶穌基督的福音。

賓州哈茂耐和紐約州考斯威爾之間的蘇克含納河沿岸

麥基洗德聖職的復興,發生在賓夕法尼亞州哈茂耐和紐約州考斯威爾之間的曠野(照片約攝於1907年)。

教會歷史圖書館及檔案室惠予提供

教義和聖約18:10。「在神眼中,靈魂的價值是大的」

奧利佛·考德里和大衛·惠特茂受到提醒,宣講福音是不可或缺的,因為神的兒女的靈魂很寶貴(見教約18:10)。多馬·孟蓀會長在談到靈魂的價值時,這樣說:

「1967年3月,在我擔任十二使徒議會成員初期,我到鹽湖城紀念碑公園西支聯會參加大會,與我一起前往的同伴是總會福利委員會的成員保羅·柴特。……

「輪到柴特會長講話時,他把教義和聖約拿在手中走下講台,站在聆聽他信息的聖職弟兄當中。他翻到第18篇,開始讀出〔第10節和第15節〕。……

「然後,柴特會長把目光從經文中抬起,問道:『人類靈魂的價值是什麼?』他不叫主教、支聯會會長或高級諮議回答,反而叫一位長老定額組會長回答。這位弟兄有點昏昏欲睡,沒聽清楚問題的重點。

「那位驚慌的弟兄回答:『柴特弟兄,請重述你的問題好嗎?』

「於是他再問一次:『人類靈魂的價值是什麼?』

「……我懇切地為這位定額組會長禱告。他久久沒有回答,時間靜止得像永恆那樣長,然後他說:「柴特弟兄,人類靈魂的價值就是有潛能變得像神一樣。」

「在場的人都沉思著這答案。柴特弟兄走回台上,傾身靠近我,說:『多麼發人深省的答案啊!』他接著講他的信息,我卻一直沉思著這個受靈啟發的答案」(參閱「看守我兄弟的」,1995年1月,聖徒之聲,第48頁)。

孟蓀會長後來說:「我們有責任不看現在的他們,而是看他們會成為怎麼樣的人。我想請各位用這樣的方法來看待他們。」(「看到別人能成為怎麼樣的人」,2012年11月,利阿賀拿,第70頁)。

教義和聖約18:15-16。呼籲悔改是什麼意思?

十二使徒定額組尼爾·安德森長老解釋說:「呼籲悔改其實就是幫助人們歸向神」(“Preparing for Your Spiritual Destiny”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fireside address, Jan. 10, 2010], 7, speeches.byu.edu)。

教義和聖約18:20。「〔與〕魔鬼的教會……相爭」

教義和聖約18:20不應被視為神命令我們要與他人爭吵或辯論有關福音的問題。約瑟·斐亭·斯密會長教導說:「當我們受到命令,『除了魔鬼的教會,勿與任何教會相爭』時,我們必須了解,這是在指示我們要對抗一切與正義和真理背道而馳的邪惡」(Church History and Modern Revelation, 1:83)。這並不是呼籲我們要反對其他教會或其成員。

教義和聖約18:21-25。所有的人都必須承受基督的名

我們透過悔改、洗禮和持守到底,來表明我們渴望承受基督的名。總會會長團亨利·艾寧會長解釋這意思,說:「我們承諾了要承受祂的名。意思是我們必須把自己當作祂的子民。同時在自己的生活中把祂擺在第一位。我們會去追求祂所要求的,而不是去追求自己想要的,或是這世界要我們追求的」(「使我們合而為一」,1998年7月,聖徒之聲,第75頁)。

如要進一步了解有關承受耶穌基督的名,見此用本中,教義和聖約20:77,79的注釋。

教義和聖約18:26-47

主啟示十二使徒的召喚和使命

教義和聖約18:27-32。「這十二人將……全心全意渴望承受我〔的〕名」

十二使徒定額組在1835年2月成立。但先知約瑟·斯密早在六年前的1829年6月,就獲得教義和聖約第18篇的啟示。這項啟示包含了給那正在等候召喚的十二人,有關其使命的指示。這啟示說明十二使徒必須向外邦人和猶太人宣講福音、要承受耶穌基督的名、提供必要的教儀,並按照聖靈的指示來組織事工。

十二使徒定額組達林·鄔克司長老解釋了使徒承受基督的名是什麼意思。他說:「許多經文在提到『耶穌基督的名』時,顯然指的是救主的權柄。這當然就是七十人在向耶穌報告:『因你的名,就是鬼也服了我們。』這句話的真正含意。(路加福音10:17。)教義和聖約引用這同樣的意義,這樣描述本福音期的十二使徒說:『這十二人是全心全意渴望承受我名的人。』(教約18:27。)那十二人後來被指定為「在全世界作基督之名的特別證人」,並「在總會會長團的指導下,奉主的名執行職務。」(教約107:23,33。)」(參閱「承受基督的名」,1985年,聖徒之聲,第一五五屆週年大會報告,第70頁)。

教義和聖約18:34-36。「你們聽過我的聲音」

主告訴那些未來的使徒說,記載於教義和聖約第18篇的話,不是從人而來,而是透過祂的聲音而來的。七十員金·克拉克長老說明了我們必須做些什麼才能聽到主的聲音。他說:「如果我們仰望基督,張開眼、打開耳,聖靈會祝福我們,使我們看見主耶穌基督在我們生活中所作的工,以保證和證據增強我們對祂的信心。逐漸地,我們會以神的方式,也就是以愛和憐憫來看待所有的弟兄姊妹。我們會在經文中、在聖靈的低語中和活著的先知的話語中,聽見救主的聲音」(「眼能看見,耳能聽見」,2015年11月,利阿賀拿,第125頁)。

研讀經文的男青年

我們可以聽到救主的聲音透過經文對我們說話。

教義和聖約18:37。「你〔要〕找出這十二位」

主在賜予教義和聖約第18篇的啟示時,並沒有在指示中提到馬丁·哈里斯。但馬丁後來仍和奧利佛·考德里及大衛·惠特茂一起揀選十二使徒。已經對復興的真實性獲得特別見證的三位證人,完成了他們的指派工作,「找出這十二位」(教約18:37);後來這十二人都被按立為使徒。1835年2月,這些使徒蒙得召喚時,奧利佛·考德里說,自從1829年獲得這項啟示以後,「我們的心思意念就一直想著要找出這十二人」(in The Joseph Smith Papers, Documents, Volume 1: July 1828–June 1831, 70)。

教義和聖約18:44。「我要藉你們的手……做奇妙的事工」

總會會長團迪特·鄔希鐸會長教導我們,主如何透過我們做祂的事工。他說:

「只要我們效法〔救主〕完美的榜樣,我們的手就會成為祂的手,我們的眼就會成為祂的眼,我們的心意就會成為祂的心意。……

「……讓我們懷著愛心向其他人敞開我們的心,伸出援手,因為每個人都走在各自艱難的道路上。身為夫子耶穌基督的門徒,我們是被召喚來支持和醫治,而不是來指責人。……

「……願我們……承諾會成為他的手,讓其他人能透過我們而感覺到祂的慈愛擁抱」(「你們是我的手」,2010年5月,利阿賀拿,第68-69,7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