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對天父所有兒女的愛與關心
「我想,假如所有的人都知道並了解他們是誰,都明白他們來自於神聖的根源,……他們就會彼此仁慈相待,有如一家人;而那會改變他們整個生活方式,為世界帶來和平。」
約瑟‧斐亭‧斯密的生平
小約瑟‧斐亭‧斯密和約翰‧史都華觀察道:「從生活上貼心的小事上最能清楚看出約瑟‧斐亭‧斯密的為人。」然後,他們舉了三個例子,說明他所做的「貼心的小事」:
「有一天,在聖殿廣場摩爾門大會堂召開的一場大會上,一名12歲大的男孩因為是第一次來,非常興奮,很早就到了,為的是能坐在前排的位子。……就在大會要開始前,所有的座位都坐滿了,接待人員要那位男孩把座位讓給一位晚到的美國國會議員。那位男孩順從指示,站在走道上,失望又難堪地流下眼淚。」約瑟‧斐亭‧斯密會長「注意到這男孩,示意要他走到〔台上〕。那位男孩把事情的經過告訴他,他說:『那名接待人員沒有權利要你這麼做。這樣好了,你坐到我旁邊來。』於是他把位子騰出一點空,讓他坐在總會使徒當中。
「有一天,他和一群將代表教會去傳教兩年的傳教士面談,注意到有一位來自農村的男孩被指派到加拿大東部傳教。『孩子,那裡很冷,你有沒有夠保暖的大衣?』『報告會長,沒有。』他便帶著這位男孩走到對街,到百貨公司為他買了一件店裡最暖和的大衣。
「他在總會大會上被支持為總會會長的那天,有一個小女孩在會後穿過人群,拉住他的手。這個舉動讓他深受感動,於是彎下身把這名小女孩抱起來。他得知她的名字叫維納斯‧哈布斯,……快要滿四歲。維納斯在生日當天,接到一通驚喜的電話,是約瑟‧斐亭‧斯密和他的夫人打長途電話來,為她唱生日快樂歌。」1
這些親切的舉動並不是單獨的偶發事件,而是平日生活習以為常的一部分。斯密會長是「一位溫柔體貼且充滿愛心的人。他一生中不斷地幫助窮困的人,安慰傷心的人,忠告迷惘的人,並且身體力行彰顯仁愛,也就是『基督純正的愛』〔摩羅乃書7:47〕。」2
約瑟‧斐亭‧斯密的教訓
1
一旦了解神是所有人的父親後,我們就會渴望去愛人和造福別人。
我認為,假如所有的人都知道並了解他們是誰,都明白他們來自於神聖的根源,繼承了無窮的潛力,他們就會彼此仁慈相待,有如一家人;而那會改變他們整個生活方式,為世界帶來和平。
我們相信人類的起源是莊嚴神聖的。我們的信心是建立在「神是我們的父,我們是祂的兒女,所有的人都是同一個永恆家庭中的兄弟姊妹」的這些事實上。
我們都是祂家庭裡的成員,在這大地奠基以前,我們跟祂住在一起。祂制定並確立了救恩計畫,有了這個計畫,我們才能有特權因為所付出的努力而獲得提升與進步。
我們所崇拜的神是一位榮耀的人物,祂擁有一切能力,完美無瑕,又按照自己的形像和樣式,用祂本身所具備的那些品格和特質創造了人類。
所以,我們對人類的尊嚴及命運所抱持的信念,是我們的神學和生活方式中很重要的一環。主所教導的首要根本是:「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而第二大誡命是:「要愛人如己」。(見馬太福音22:37-39。)
由於神是我們的父親,我們自然而然地渴望去愛祂,事奉祂和配稱成為祂家裡的人。我們覺得有義務去做祂要我們做的事,遵守祂的誡命,過符合祂福音標準的生活──這些都是真正崇拜很重要的部分。
並且由於所有的人都是我們的手足,我們渴望去愛他們、造福他們,和他們交誼──我們也接受這是真正崇拜很重要的部分。
因此,我們在教會中所做的一切都是以我們要愛神、崇拜神和為同胞服務這項神聖律法為核心。
無怪乎我們整個教會和教會成員都對天父所有兒女的福祉有著深厚且持久的關心。我們除了尋求自己的福祉以外,也尋求他們屬世和屬靈的福祉。我們為他們祈禱就像為自己祈禱一樣,我們試著讓他們看見我們的好行為,而歸榮耀給我們在天上的父。〔見馬太福音5:16。〕3
2
我們若在教會裡彼此相愛、相互扶持,就能在世上成為一股向善的力量。
「你們若愛我,就必遵守我的命令。」〔約翰福音14:15。〕
這是夫子在臨終前幾個小時,聚集門徒吃逾越節晚餐,並在祂為世人的罪受苦以前,給他們最後指示時對他們說的話。就在同一個場合,在祂說這些話之前不久,祂談到同一個主題說:
「小子們,我還有不多的時候與你們同在;後來你們要找我,但我所去的地方你們不能到。這話我曾對猶太人說過,如今也照樣對你們說。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約翰福音13:33-34。〕……
……我們不只是朋友,我們是兄弟姊妹,是神的兒女;就像我曾經說過的那樣,我們與世人有所區隔,我們已訂立聖約,要遵守祂的律法,並服從透過靈感啟示所賜給我們的一切。主命令我們要彼此相愛,祂說這是「一條新命令」,不過就像其他的誡命一樣,它與永恆一樣久遠。這項誡命從來就沒有不存在過,而且對救恩而言,從來就不曾不重要過,並且始終是新的,從來不過時,因為它是真實的。4
我相信,我們有神聖的任務要彼此相愛,互相信任,對彼此有信心,我們有責任包容對方的過錯和缺點,不要在我們眼中或世人的眼中放大這些過錯和缺點。在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裡,不應該互相挑剔、背後中傷或說人壞話。我們應當真心相待,忠於我們宗教的各項原則,而不要羨慕別人。我們不應當互相忌妒、彼此惹氣,或在心中有不願意寬恕彼此過錯的情緒。神的兒女心中不應當有不願寬恕任何人的感覺,不管對方是誰。……
……我們不應當對人積怨在心,卻要彼此有寬恕之心和手足之愛。讓我們每個人都記得自己有缺點和軟弱,要努力改正過來。我們尚未達到完美的程度,今生也很難有這樣的指望,然而在聖靈的幫助下,我們可以團結一心,克服我們的罪過與缺失。我們只要願意遵守主所有的誡命,就能在這世上成為一股向善的力量;我們會推翻並克服與真理為敵的一切邪惡,並在地面上促成許多正義。因為福音會廣為傳播,世上的人會感受到錫安人民所散發出來的影響力,他們會更願意悔改所犯的罪,並且接受真理。5
3
我們為同胞服務,藉此表達對他們的愛。
救主來到世上,教導我們要彼此相愛;祂承受極大的痛苦與死亡,使我們得以活著,具體展現這偉大的教誨,我們難道還不願意為同胞服務來表達對他們的愛嗎?
我們必須為人服務。我們必須伸出援手,幫助不幸的人,幫助那些沒有聽過真理而處於靈性黑暗的人,幫助困苦的人和受壓迫的人。你是否沒有這麼做?讓我們來思考詩人威爾‧湯普森的詩作。……詩的開頭是這樣寫的:
我們的使命是為全世界帶來和平、希望、幸福,並且為天父所有的兒女帶來今世和永恆的救恩。……我要盡一切所能來勸勉這人民繼續伸手救援,造福天父在各地兒女的生活。7
4
我們必須懂得欣賞和愛他人真實原本的模樣。
我小時候,家裡有一匹叫珠尼的馬,牠是我見過最聰明的動物,好像有人的本事。我無法將牠關在馬廄裡,因為牠會不斷地解開馬廄門上的扣環。通常,我都是把扣環套在半截的馬廄門和柱子上,可是牠用鼻子和牙齒就可以把它鬆開,走到院子裡去。
在院子裡有一個水龍頭,是給牲口的水槽加水用的。珠尼會用牙齒把水龍頭打開,讓水不停地流。父親常抱怨我沒把馬兒關好。牠從不跑走,牠打開水龍頭後,就在院子裡、草地上或花園裡到處走動。常常我在半夜聽到水聲,就得起床去關水,再把珠尼關起來。
父親認為那匹馬比我還聰明。有一天,他決定要親自把牠關起來,不讓牠跑出來。他把平常只是套著的扣環,纏繞在門柱和橫木底下。他說:「小姐,現在看妳怎麼出去!」我和父親離開欄舍,往家裡走去,還沒有回到家,珠尼就已經出現在我們旁邊,牠接著跑去再把水龍頭打開。
我忍不住對父親說,牠或許比我們兩個都還要聰明。我們就是沒辦法叫牠待在馬廄裡,但這並不意味著牠不好,因為牠不是不好。父親不打算把牠賣掉或換掉,因為牠有很多其他的優點,這一點小毛病根本不算什麼。
這匹馬拉起馬車來非常可靠,和牠逃脫馬廄的技術相比毫不遜色。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母親是有執照的助產士,常常在半夜被叫到山谷中某個地方去接生,我必須起床,拿著燈籠到穀倉去,把珠尼套上馬車繫好。
那時候我大概只有十或十一歲,馬匹必須夠溫馴也夠強壯,能在各種天候下,帶著我和母親在山谷裡奔馳。不過,有一件事我不太明白,就是為什麼大多數的嬰孩都在夜裡出生,而且常常是在冬天。
我通常會在馬車上等候母親,能夠有溫馴的老珠尼陪伴真好。與這匹馬共處的經驗對我是非常好的,因為我很早就學會去愛並欣賞牠的本質。牠是一匹有些許壞習慣的好馬。人也是如此。沒有人是完美的,然而我們每個人都在努力變得完美,變得像我們在天上的父一樣。我們必須懂得欣賞和愛他人原本真實的模樣。
各位在評論父母、老師、支會和支聯會領袖、朋友,或兄弟姊妹時,都要記住這一點。我一直牢記著這個教訓──我們需要去看人們的優點,即使我們正試著幫助他們改掉一兩項壞習慣。……
我很早就學會要愛人,不論斷他們,而且要一直努力改正自己的缺點。8
5
我們盡心愛主,又愛人如己時,就與所有神聖律法和諧一致。
「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
「這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
「其次也相倣,就是要愛人如己。
「這兩條誡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總綱。」(馬太福音22:37-40。)
換句話說,為了世人的救恩,從太初起到我們這時代所啟示的一切,都包括在這兩大誡命中。若能盡心、盡性、盡意愛主,又能愛人如己,人生便別無他求。如此,我們就能與神聖律法完全契合。假如我們願意過著與這兩大誡命和諧一致的生活──若要能配稱住在神面前,我們終究都必須做到這一點──邪惡、忌妒、野心、貪婪、流血和各種性質的罪就能從這地面上除盡,永遠平安和幸福的日子就不遠了。那將是多麼榮耀的日子啊!我們很有福氣,有充分的理由知道這是人生最高境界,世人得以沐浴在神的父愛和完美的手足情誼中。
……我們能說我們盡性去愛主了嗎?我們能說我們關心鄰人的福祉就像關心自己的福祉那樣了嗎?9
讓我們愛主,因為這是一切事物的根本,是第一大誡命;第二條誡命──愛人如己──也相仿,我們若做到,便是實踐了這律法,因為這樣就沒有任何事情是沒做到的。10
研讀與教導的建議
問題
-
思考約瑟‧斐亭‧斯密會長為別人做的「貼心的小事」(見「約瑟‧斐亭‧斯密的生平」)。我們可以做什麼在生活中養成這種親切的習慣?
-
第1部分所教導的教義如何能幫助我們,對周遭的人親切而有愛心?
-
斯密會長在第2部分的忠告,有哪些事情令你印象深刻?你覺得為什麼我們若聽從這項忠告,就能「在這世上成為一股向善的力量」?
-
耶穌基督做了什麼來「教導我們要彼此相愛」?(見第3部分。)我們可以用哪些方式來效法祂的榜樣?
-
複習有關珠尼這匹馬的故事(見第4部分)。你覺得為什麼「欣賞和愛他人原本真實的模樣」是很重要的?我們要如何去看別人的優點,即使我們正試著幫助他們改掉一兩項壞習慣?
-
遵守馬太福音22:37-40的誡命對你而言有何意義?(例見第5部分。)我們遵守這些誡命時,為什麼便「與神聖律法完全契合」?
相關經文
使徒行傳17:28-29;羅馬書8:16-17;約翰一書4:18-21;摩賽亞書2:17;18:8-10;摩羅乃書7:45-48
教學輔助說明
可以邀請學員閱讀本章的各個子題,並且選擇對他們或家人有意義的一個部分。邀請他們研讀斯密會長在該部分的教導,包括本章後面相對應的問題。然後請班員分享學習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