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斯威爾分會的旅程
約瑟·斯密經歷第一次異象以及後來和天使摩羅乃見面,雖然可能都是獨自一人面對;然而,他在家中並非孤單無助。母親、父親和兄弟姊妹共同形成了一個力挺他的家庭支持網絡——父母是他可以信賴的人,兄弟姊妹是他倚靠的不二對象,妻子愛瑪在他面對領導重任的種種需求和壓力、反對、迫害之下,與他患難與共。其他諸如馬丁·哈里斯,奧利佛·考德里,大衛和約翰·惠特茂等朋友,更在約瑟使摩爾門經問世、成立教會、開始著手打造錫安社會的時刻,與他並肩而立。
同樣值得注意的還有耐特家族和他們在紐約州考斯威爾的鄰居,在約瑟經歷種種考驗和艱辛的過程中,他們的友誼情分鞏固、支持著他。他們與年輕的約瑟·斯密結識、結盟,一路追隨他進入萌芽階段的教會,為他辯護,形成教會首批分會當中的一大核心所在。耐特家庭和考斯威爾分會的故事,見證了福音復興和建立主的國度時,親情和友情的力量。
考斯威爾聖徒的故事要從1820年代中期約瑟造訪該地講起,當時他正開始在紐約州南賓貝志附近,為約西亞·史托威工作,從事一次無疾而終的尋寶歷險。雖然這段歷程最後一無所獲,卻促使約瑟·斯密和老約瑟·耐特及紐奧·耐特兩父子結為至交。後來,老約瑟·耐特更幫助約瑟追求愛瑪·海爾;而約瑟·斯密在愛瑪的幫助下自克謨拉山取得摩爾門經頁片的當晚,在約瑟家中的正是老約瑟·耐特本人;在摩爾門經翻譯的過程中,他亦曾為約瑟·斯密供給食物和書寫材料。
在1830年首批加入教會的人當中,也包括耐特家庭成員和他們的一些鄰居。那年稍晚,他們成為教會首批分會(很有可能是第一個分會)的核心。1830年7月,兩則現今收錄在教義和聖約第24篇和第26篇的啟示即吩咐約瑟前往拜訪位於考斯威爾的成員,其中也包括耐特家庭,要他把時間專用於「研讀經文、宣講,並堅固在考斯威爾的教會」1(見教約26:1)。海侖·斯密於1830年年底住在該地,曾主領該分會數個月。在他之後接替他的工作的正是老約瑟·耐特之子紐奧·耐特。
遷往俄亥俄州
當教會在1830年12月和1831年1月(教約第37篇和第38篇)指示紐約州成員遷往俄亥俄河谷地區時,考斯威爾分會的成員不僅在財務上犧牲良多,也自行準備西遷。和考斯威爾分會相關的家庭包括耐特家庭、佩克家庭、狄米爾家庭、施君罕家庭、寇爾威家庭、司雷德家庭、貝傑家庭、海尼斯家庭及卡特家庭。他們期盼每個人都能在俄亥俄州聚集,並不會拋下任何窮人。他們撇下了往日的生活和家園、分會,在紐奧·耐特的領導下於1831年4月展開前往嘉德蘭地區的旅程。5月抵達時,他們被告知要「一直待在一起,並且轉往附近一個叫湯普生的城鎮,那裡有個名叫〔里曼〕·柯普雷的人,他擁有大片土地,會主動提供讓教會成員居住。」2
柯普雷或許是為了響應早先一項啟示(教約第48篇)而提供他的土地;當時那項啟示是為了回答俄亥俄州聖徒在1831年初提出的一個重要問題:「我們該為東部的教會成員作哪些準備?何時、如何準備?」3這則啟示回答:「如果你們有土地,就要分給東部來的弟兄們」4(見教約48:2)。柯普雷歡迎考斯威爾分會的人,他們抵達湯普生後不久便開始在他廣達759英畝的農地上種植和建設。
5月20日,約瑟·斯密獲得另一項啟示,今可在教義和聖約第51篇找到,其中指示在湯普生定居的人要成為首批奉行新近啟示的獻納原則和管家職務的人。新召喚的愛德華·裴垂治主教要「接受已與我立約之人的產業」,並「按每個人的家庭、需要和需求,將這人民該得的份指定給他們,人人平等」5(見教約51:3)。雖然啟示明確顯示,俄亥俄州將只是一個臨時聚集之地,他們卻也受到提醒,他們期待遷往未來錫安城的「時辰和日子沒有告訴他們」,他們「在這地方要有長住的打算」6(見教約51:17)。
然而,考斯威爾分會的成員順服命令、落實獻納律法為時甚短。里曼·柯普雷當時為他先前加入的震教會傳教,因而與眾人共享土地的決心在5月初受到了考驗。這次經驗似乎使他產生疑慮,因而削弱了見證,待他重返湯普生後不久便毀棄協議,將聖徒逐出他的土地。1831年6月,聖徒前途滿布疑雲、生活陷入一片混亂,耐特家庭和考斯威爾分會的其他成員便向約瑟·斯密尋求忠告和指引,想知道下一步該何去何從。
指示以啟示的方式來到,即今日所知的教義和聖約第54篇:「你們要就此啟程,進入西部地區,到密蘇里地去,到拉曼人的邊境去。看啊,我告訴你們,你們到達後,要像一般人那樣謀生,直到我為你們準備好地方。還有在苦難中要忍耐」7(見教約54:8-10)。紐奧·耐特後來描述當時的情況時表示:「我們現在明白了,〔俄亥俄州〕並不是我們的繼承產業——應許地,因為在一則啟示中已經說明,被選為教會聚集之地的是密蘇里州,而且會有幾個人蒙召帶領眾人前往該州。」8考斯威爾成員再次整隊,準備踏上旅程,儘管紐奧·耐特先前已經經由啟示蒙召前往宣講福音,他們仍舊選擇由他繼續主領他們(見教約第52篇)。收錄於教義和聖約第56篇的啟示記載,他獲准放下傳道召喚,前往密蘇里州擔任考斯威爾分會的領袖。
遷往密蘇里
該分會六十位成員於1831年6月初離開湯普生,經過大約一千英里的旅程之後,在7月26日抵達密蘇里州傑克森郡卡烏鎮。該地在1831年8月2日由西德尼·雷格登奉獻為錫安;雖然約瑟·斯密在考斯威爾聖徒抵達前不久也到了,但考斯威爾的聖徒卻能享有殊榮,成為教會第一個定居該地的分會。遺憾的是,老約瑟·耐特的妻子波麗在抵達幾天後去世。根據約瑟·斯密後來的歷史記載,他「出席了波麗·〔佩克〕耐特的葬禮。……這是教會成員首度在此地去世,我可以說,有位配稱的成員如今已安息在耶穌裡,直到復活。」9
就在同一天,約瑟獲得今為教義和聖約第59篇的啟示,其中概述教會成員該如何持守主日。在這則啟示裡,主亦提到安慰波麗·耐特親友的話:「按照我的誡命,眼睛專注於我的榮耀而來此地的人有福了。因為那些活著的必繼承大地,那些死去的必從他們的勞苦中得安息,他們的行為必跟隨他們;他們必在我為他們預備的、我父的住處中獲得冠冕」10(見教約59:1-2)。
約瑟·斯密在1832年4月再次拜訪他在密蘇里州考斯威爾的朋友。在那次場合中,約瑟將永生印證給該分會的成員。11在1833年傑克森郡的暴徒滋擾事件中,考斯威爾分會和其他許多聖徒一起逃到鄰近的克雷郡,一起在該地定居一段時間,甚至建了一座會堂。然而,當教會於1836年遷往考德威爾郡時,分會成員再度遭到分散,他們能夠以教會首批單位的身分攜手共度時光的情景也因此而落幕。
耐特家庭和先前分會的其他成員紛紛加入許多聖徒的行列,在1838年密蘇里州的摩爾門戰爭餘波中,逃往伊利諾州。耐特家庭在納府地區定居,一直是教會忠誠的成員,是約瑟·斯密忠實的朋友。約瑟於1844年殉教後,耐特家庭跟隨十二使徒定額組的領導;1847年在撤離納府前往鹽湖谷的途中,老約瑟·耐特和紐奧·耐特父子兩人相繼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