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寬恕的力量
「來吧,親愛的弟兄,爭戰既已過去,我們最初是朋友,最後還是朋友。」
約瑟·斯密的生平
在1839年夏天,先知將伊利諾州密西西比河沿岸聖徒聚集之處,取名爲納府。納府之名起源於希伯來文,意思是「一個美麗的場所或地方,也帶有安息的意思。」1當時聖徒在先知的指導下,開始將克貿斯村改造成一個秀麗的城市。他們先將自己的草房和帳篷換成屯墾區常見的圓木屋,之後,許多木屋和大量的磚房亦相繼出籠。他們種植水果和遮蔭的樹木、爬藤植物和矮灌木叢來美化自己大片的土地。聖徒希望能在他們這美麗的納府尋得平安的避難所,忘卻以往在密蘇里州所受到的種種迫害。
在這段興建時期,約瑟·斯密經歷到的一些事,顯露出他慈悲的天性,樂意寬恕他人,給人改過自新的機會。丹尼爾·泰勒談到該次經驗時說:
「有位曾在〔密蘇里州〕遠西城、位居教會高位的教友患了寒熱病。在他體弱心乏的時候,一群叛逆份子激起了他心中的不滿,說服他離開教會,跟他們走,他也因此做了一些反對先知的見證。在聖徒定居克貿斯的那段時間,這人的病好了,並從密蘇里州搬到了伊利諾州昆西。他在那裡砍材賺錢,籌足旅費後,就帶著家人前往納府,並預備了一份禮物要送給這位曾經被他傷害過的屬神的人,希望先知能寬恕他,讓他回到羊圏來。……他感覺自己無法在任何其他地方獲得救恩,而且認爲,如果沒有救恩,一切就都完了。因此他是懷著憂傷的心和滿面戚容上路的。
「〔那人〕還在路上,主就把他要來訪的事告訴了約瑟弟兄。先知看向窗外,見到他從街上走來。那人一打開柵門,先知就從椅子上跳起來,跑到院子裡去迎接他,一邊呼叫說:『某某弟兄啊,眞高興見到你!』他摟著那人肩膀,兩人都像孩子般哭了起來。
「我只要說,那個曾經墮落的人在作了適當的彌補以後,又從洗禮之門進入教會,再次接受了聖職,出去作了幾次重要的傳教,在錫安與聖徒聚集在一起,並在忠信中去世,就夠了。」2
喬治·肯農在擔任總會會長團副會長時,進一步證實了約瑟·斯密樂於寬恕他人的天性。他說:「約瑟雖然堅決擁護眞理,不屈不撓地遵守神的誡命,但他總是以慈悲對待軟弱和犯錯的人。1835年夏天,他忙於參加嘉德蘭及鄰近地區舉行的各項議會及聚會,並被選定參與訴訟程序,審理若干教友被控毀謗本教會總會會長團一事。儘管他自己也可能是被害人之一,但每當輪到他時,不論是爲被告辯護或提出告訴,他都是心平氣和地秉公處理,因而贏得了每個人的愛戴。」3
約瑟·斯密的教訓
我們應該運用慈悲的原則,寬恕我們的弟兄姊妹。
「當有人犯罪,侵害到另一人時,世上最令人樂於看到的景象之一,莫過於寬恕該項罪惡,然後依照救主崇高而完美的樣式,祈求我們的天父同樣寬恕〔那犯罪的人〕。」4
「永遠都要依照慈悲的原則行事;只要我們的弟兄顯出一點悔改的跡象並祈求寬恕,我們就要隨時寬恕他。無論是我們的弟兄,甚或我們的敵人,如果我們能在對方悔改或祈求寬恕之前,就先寬恕他,我們的天父也會以同樣的慈悲對待我們。」5
「要互相擔待,彼此寬容;因爲主也是這樣待我們。要爲你們在教會裡的敵人祈禱,如果你們的敵人不屬教會,也不可詛咒他們;因爲主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見羅馬書12:19〕。我們要對每一位已接受按立的教友,也要對所有的人說,要慈悲待人,你們就必找到慈悲。要努力協助拯救靈魂,而不是去毀滅他;因爲實在地,你們都知道,『一個罪人悔改,在天上也要這樣爲他歡喜,較比爲九十九個不用悔改的義人歡喜更大。』〔見路加福音15:7。〕」6
伊莉莎·舒報導了先知的這些話:「不論我們之間有多少罪惡,〔聖徒〕都應該懷著慈悲。他說他自己曾協助揭發罪行——令他想來可悲又難過的是,竟有這麼多人使自己置身在魔鬼的詛咒之下,走向沉淪。他感觸頗深地說,他們都是我們的同胞手足,是我們曾愛過的人,我們難道不應該鼓勵他們改過嗎?我們〔還〕沒有依照救主指示的,寬恕他們七十個七次〔見馬太福音18:21–22〕;也許我們連一次都沒有寬恕過他們。現在就是那些悔改並改過的人獲得救恩的日子。」7
「假如耶穌基督和聖天使因一點點瑣事就不接受我們,我們會變成怎樣?所以,我們必須彼此慈悲相待,並寬容微不足道的小事。」8
十二使徒定額組成員威拉·理查報導:「約瑟說,在他和天堂之間的每一個人都是好人,他對任何人都沒有敵意;而且,約瑟也是依照耶穌的樣式,像耶穌那樣祈禱,說——『天父啊,求您寬恕我的過犯,正如我寬恕那些冒犯我的人』〔見馬太福音6:12,14〕,因爲我樂意慷慨地寬恕所有的人。要想培養對他人的愛,就必須以愛待人,愛朋友,甚至愛敵人。」9
寬恕能使情感復合。
「最令我難過的是我們的感情沒有更和諧;如果有位教友在受苦,全體的教友都會感受到;我們若能感情融洽,就能獲得神的力量。基督說,祂來是要召罪人悔改,要拯救他們。基督受到自以爲正義的猶太人譴責,就是因爲祂接納罪人,與罪人爲友;但祂接納罪人有項原則,就是他們已悔改了他們的罪。……如果〔罪人〕悔改,我們就有責任接納他們,並藉著我們看顧他們時的影響力,仁慈地使他們從所有不義中被聖化和潔淨。……沒有任何事能比握住人們的手並用慈愛看顧他們,更能帶領人們棄絕罪。」10
約瑟·斯密先知寫給一群教會領袖的話:「弟兄們,容我告訴你們,樂於付出、寬恕、忍受和自制都是我的本性,我能夠長期忍受而且耐心對待我的弟兄們和全世界人類所有的缺點、愚行、軟弱與邪惡。我對你們的信任和愛並沒有減少,也沒有減弱。現在,如果你們必須稍微和我們一起承擔我們的任何軟弱與愚蠢,並且要和我們一起受到斥責,請不要生氣。……等到你我面對面相聚的那天,我毫不懷疑地相信,那時我們之間的一切事都會得到相當的了解,我們會充滿著完全的愛,並且那維繫我們的聖約,將會在我們心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11
約瑟·斯密先知有一次在與其總會會長團副會長及十二使徒開會時,說了以下的話:「我有時會因一時衝動,說了很嚴厲的話,如果你們因此而覺得受傷害,弟兄們,我懇請你們寬恕我,因爲我愛你們,並且我會在主和在全世人的面前,在一切正義中全心支持你們;你們盡可放心,弟兄們,我很樂意在狂風暴雨中,在雷聲和閃電中,在陸地或海洋,在曠野,在假意的弟兄或暴徒之間,或任何按神的旨意、可能召喚我們去的地方,去阻擋一切如洪流般的敵對勢力。並且我已立定心意,無論是高處的,是低處的,是掌權的,是有能的,是現在的事,是將來的事,或任何別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與你們隔絕〔見羅馬書8:38-39〕。
「現在我要與你們在神前立下這約:在我面對面見到你們,確切知道實情之前,我不會聽從,也不會相信任何貶損你們之中任何人的言論,也不會根據天底下的任何證詞來定你們的罪,除非那證詞是絕對可靠的;並且我完全信賴你們說的話,因爲我相信你們都是誠實的人。我希望你們也是這樣對待我,在我告訴你們任何事時,你們也同樣信賴我說的話,因爲若是我不知道的事,我絕不會告訴你們說我知道。」12
1835年秋天,先知的弟弟威廉因爲不贊成先知所作的一項決定而感到憤怒,開始以輕蔑的態度對待先知,並慫恿其他人照著做。這讓先知十分難遇,因而寫信給成廉,説了以下的話:「威廉弟兄,我希望你能謙抑自己。我全心寬恕你,你也知道我這天性是不會動搖,也不會改變的。我知道我所信賴的是誰;我站在磐石上;大水不能也不會沖倒我。你知道我所教導的教義是眞實的,你知道神已祝福了我。……你知道我有責任在你犯錯時告誡你。恐怕這是我一定得做的,而你同樣也有告誡我的特權。我可以告誡你,因爲這是我做哥哥的本分;我允許你來告誡我,因爲我有責任謙抑自己,接受弟兄或朋友的譴責和教訓。……
「現在,願神的慈悲臨於我父親的屋宇;願神帶走你我之間的敵意;願一切祝福都重新恢復,前嫌盡棄。神啊,願謙卑的悔改將我們兩人帶向您,帶向您的大能與保護,得到您的冠冕,使我們能永遠和平地享有父親、母親、奧文、海侖、撒弗尼、撒母耳哈里森、凱瑟琳、唐卡羅、露西,眾聖徒,以及一切聖化之人的情誼;這就是你弟兄的祈求。」13
1836年1月1日,先知在努力解決家中的困難時,説了以下的話:「儘管我滿心感激地回顧著過去這一年,以及那降臨在我們頭上的許多祝福,但我的心仍因爲那存在於我父親家中的困難而深感痛苦。……今天我已決心要竭盡一切努力,心平氣和地調停、處理和解決家中一切困難,使將來的年月,無論是少是多,都能在神前正義地度過。……
「我的兄弟威廉和海侖偕同約翰·斯密叔叔來到我家,我們和父親及馬丁·哈里斯長老一起進入一個房間。面談開始之前,父親作了一個祈禱,然後以摯情和感傷的態度表達自己對事情的看法,並懷著一位父親的全副慈愛,說出自己因爲家中目前面臨的困難而深深地受到了傷害。就在他對我們講話的時候,神的靈帶著巨大的力量降臨到我們身上,把我們的心都軟化了。威廉弟兄謙卑地認罪後,就求我寬恕他曾帶給我的傷害。我也爲自己的錯誤求他寬恕。
「認罪和寬恕的靈在我們所有人當中,我們在神、聖天使及弟兄們的面前互相立約,此後將盡力在一切事上幫助彼此在正義之中發展,並且不去聽有關彼此的壞話,卻要像眞正的弟兄一樣,帶著我們的不滿,溫順地到對方那裡去和解,藉此促進我們的幸福及全家的幸福,簡而言之,即全體的幸福與福祉。之後,我的妻子、母親和我的抄寫員被叫了進來。我們向他們複述了我們所立的約。我們心中充滿感激,淚水奪眶而出。然後有人要求我以祈禱結束我們的面談,我照做了;那眞是一個歡欣快樂的時刻。」14
我們藉由對悔改的人顯示長期忍受、耐心和慈悲,可以協助帶領他們重獲「神珍愛的兒女所享有的自由。」
1838年底,一度深受信任的教會教友威廉·斐普,也和其他人一樣作了反對先知和教會其他領袖的假見證,致使他們在密蘇里州遭到囚禁。1840年6月,斐普弟兄寫信給約瑟·斯密,祈求寬恕。約瑟先知回信説:「我必須說,在我斟酌著寫幾句話來回覆你〔上月〕29日的來信時,內心百感交集;同時又很高興自己有此榮幸。
「你或許多少能了解到,雷格登長老、海侖弟兄和我在閱讀你的來信時,我們心中有何感受——在確知你的決心等等之後,我們的心確實都軟化了,變得柔和又充滿憐憫。我可以向你保證,在處理你的事時,我覺得要用耶和華認可的方式(我是祂的僕人),而且也要符合那已經啓示的眞理和正義的原則;既然我們的天父總是以長期忍受、耐心和慈悲來對待謙卑悔改的人,我也想效法祂的榜樣、珍視這些原則,藉此成爲我同胞的拯救者。
「你的行爲的確讓我們受了不少折磨——那苦膽之杯對凡人而言原本就已夠滿的,由於你對我們的背叛而更加盈溢,尤其是以一個以往經常與我們愉快地共商議事,享有許多在主裡的美好時光的人——『若是仇敵,還可忍耐。』〔見詩篇55:12–14。〕『當外人擄掠〔他〕的財物,外邦人進入他的城門,爲〔遠西〕拈鬮的日子,你竟站在一旁,像與他們同夥。〔但〕你兄弟遭難的日子,你不當瞪眼看著;……他們遭難的日子,你〔也〕不當說狂傲的話。』〔見俄巴底亞書1:11–12。〕
「然而,這苦杯已飮盡,我們天父的旨意已成全,我們也都還活著,這都要感謝主。神的慈悲已將我們從邪惡者的手中解救出來,我們要說你也有幸可以脫離敵人的勢力,重獲神珍愛的兒女所享有的自由,再次加入至高者的聖徒行列,並藉著勤勉、謙卑與不虛僞的愛,將自己託付給你我的神,託付給耶穌基督的教會。
「我相信你是眞心認罪、誠心悔改的,我很高興再次向你伸出友誼的右手,也爲回頭的浪子感到高興。
「你的信已於上星期日向眾聖徒宣讀,他們也表示了意見;經過一致同意,威廉·斐普應予以恢復交誼。
「『來吧,親愛的弟兄,爭戰既已過去,
我們最初是朋友,最後還是朋友。』」15
研讀與教導的建議
閱讀本章或準備教課時,不妨思考下列要點。如需其他建議,見第ⅶ-ⅹⅱ頁。
-
本章記載了約瑟·斯密寬恕他人的幾則故事。複習第391-392,395-396,396-398頁的記載。這些故事對於那些難以寬恕別人的人會有何幫助?
-
寬恕那些冒犯我們的人時,生活中會獲得哪些祝福?爲什麼有時要寬恕人很困難?我們該如何培養更寬大的心胸?
-
第393頁記載了有關寬恕他人的金玉良言。例如:「要互相擔待,並彼此寬容;因爲主也是這樣待我們。」「要慈悲待人,你們就必找到慈悲。」「要努力協助拯救靈魂,而不是毀滅靈魂。」「我們必須彼此慈悲相待,並寬容微不足道的小事。」你們從這每一句話學習到了什麼?
-
閱讀從第393頁底下開始的那一段,有關仁慈親切的影響力,並複習約瑟·斯密先知的話。你認爲這個忠告爲何是正確的?你曾在自己生活中怎樣體驗過這些原則?
-
複習第從394頁底下開始的那一段。遵從這項忠告,可避免掉哪些問題?爲什麼有時要遵守這項忠告很困難?我們要如何克服誘惑,不輕易相信有關他人的負面說詞?
-
先知在努力寬恕他人時,曾說他渴望「效法」天父的榜樣(第398頁),「依照救主崇高而完美的樣式」生活(第392頁)。在我們努力效法天父和耶穌基督的榜樣時,應該努力培養哪些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