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会会长的教训
第2章:作列国的旌旗,世人的光


第2章

作列国的旌旗,世人的光

「现在是刚强的时候,是毫不犹豫奋勇前进,完全了解我们所身负使命的意义、范围和重要的时候了。」

戈登·兴格莱的生平

戈登·兴格莱自英国传教返乡后不久,便去执行他的传道部会长约瑟·梅里尔给他的最后一个指派任务。梅里尔会长也是当时十二使徒定额的成员,他请戈登去向当时的总会会长团:禧伯·郭会长、小路宾·克拉克会长和大卫奥·麦基会长作报告。戈登联络总会会长团的秘书,约好见面的时间。

戈登一踏进总会会长团的议会室,郭会长和他的咨理就亲切地招呼他,接着郭会长说:「兴格莱弟兄,我们给你十五分钟报告梅里尔长老要我们听的事情。」一小时十五分钟后,戈登才离开房间。他在指定的十五分钟内说出他的传道部会长所担心的事:传教士需要更好的文宣资料来协助他们的工作。他的简报让总会会长团提出了一些问题,因此讨论了一小时。

完成这项指派后,戈登觉得「他此时才真正传教结束,该是向前看,好好规划未来的时候了。」他当时已从犹他大学英文系毕业,他想去纽约州的哥伦比亚大学继续深造,取得新闻硕士学位。不过就在与总会会长团开完会两天后,一通电话改变了他的计划。麦基会长打电话来,说:「兴格莱弟兄,昨天我们在总会会长团与十二使徒的会议中讨论了你跟我们会面时所谈的事。我们组织了一个由六位使徒组成的委员会,由司提反·理查长老担任主席,来解决你提出的需求。我们想邀请你来这个委员会工作。」1

戈登接受了这项邀请,受雇在新成立的教会电台、公关暨传道部文宣委员会担任执行秘书。他后来没去哥伦比亚大学深造,也未担任报导世界新闻的记者;而是从此展开了发表福音大好信息的毕生努力。后来他担任总会持有权柄人员时,这方面的责任更加扩大。

戈登·兴格莱即使在棘手的情况下仍能清楚表达自己的意见,因此经常被派去接受新闻记者的采访。他担任总会会长时,仍欣然接受这样的机会,克尽己职,协助带领耶稣基督的教会「从迷蒙中显现出来」。(教约1:30)他宣告:

「我坚信并见证,本教会的使命就是作列国的旌旗,世人的光。我们每个人都承担着这项重责大任,我们责无旁贷,绝不可畏缩逃避。我们接受并决心履行此项托付,有了神的协助,我们必能做到。」2

图像
盐湖圣殿

「本教会的使命就是作列国的旌旗,世人的光。」

戈登·兴格莱的教训

1

本教会像但以理在异象中所见的那块石头,正滚动出去,充满天下。

少年约瑟·斯密到他父亲农场的树林祈祷,本教会就是从这次谦卑的祈祷开始,从我们称为第一次异象的那个非凡经验开始,这事工逐渐扩展。……这正是但以理所见异象的真实写照:一块非人手凿出来的石头从山上滚出来,充满天下。(见但以理书2:44-453

教会于1830年成立时只有六位成员,〔而且〕只有一小群信徒,他们都住在默默无闻的村庄里。……今日的锡安支联会在美国各州、在加拿大各省、在墨西哥各州、在中美洲各国以及南美洲各地都蓬勃发展。

会众遍布英国和欧洲,多年来当地已有成千上万的人加入教会。这事工已拓展到波罗的海各国,并且往南延伸到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及附近的几个区域。这事工遍及俄罗斯的广大区域,往上延伸到蒙古,往下遍及亚洲各国,直到太平洋上的岛国、澳洲和新西兰,并进入印度和印尼。这事工也在非洲的许多国家快速成长。……

这只是起头而已。这事工会继续成长、蓬勃发展,遍及全世界。4

2

早期教会领袖预见了主事工的未来。

先驱者于1847年7月24日进入这座〔盐湖〕山谷,有一先锋队伍比他们早一两天抵达。百翰·杨于星期六抵达,他们在隔天的安息日上午及下午各举行了一场崇拜仪式,那时,没有任何场地可供聚会。我猜想在七月的那个星期天,他们或坐在篷车的辕杆上或靠在轮子上,聆听总会领袖演讲的情形。由于快入秋了,如果他们要想在秋季播种的话,时间紧迫,要做的事相当繁重。但当时,杨会长恳请他们不论在那时或以后都不要破坏安息日。

隔天早上,他们分成几路人马,分头探勘四周的环境。百翰·杨、惠福·伍及几位同工,由营地徒步出发。……他们爬上一圆顶状的山峰,杨会长由于不久前才生了一场大病,倍觉吃力。

这几位总会领袖上了山顶后,往我们所在位置以南的山谷眺望。除了山上几条注入盐湖谷的溪流两岸有少许的柳树及杂草外,可以说是一片荒芜,根本见不到任何建筑物,但是百翰·杨在几天前的星期六却肯定地指出,「就是这地方」。

他们将脚上所站的山峰命名为「旌旗峰」,因为先知以赛亚曾提到以下这项伟大的预言:「他〔指神〕必竖立大旗,招远方的国民,发嘶声叫他们从地极而来;看哪,他们必急速奔来。」(以赛亚书5:26

「他必向列国竖立大旗,招回以色列被赶散的人,又从地的四方聚集分散的犹大人。」(以赛亚书11:12)……

我猜测,〔这几位总会领袖〕很可能也在那里提到兴建圣殿,……以应验以赛亚的预言:

「末后的日子,耶和华殿的山必坚立,超乎诸山,高举过于万岭;万民都要流归这山。

「必有许多国的民前往,说:来吧,我们登耶和华的山,奔雅各神的殿。主必将祂的道教训我们;我们也要行祂的路。因为训诲必出于锡安;耶和华的言语必出于耶路撒冷。」(以赛亚书2:2-3

如果有人在1847年7月的那个早晨听到他们几位所说的这一席话,一定觉得他们愚蠢极了。他们看起来不像是雄心壮志的政客,也不像是钻研地图盘算着如何建立帝国的统治者。他们不过是一群流离失所,从密西西比河畔美丽家园被驱赶到美国西部沙漠地带的人。但他们经由经文和启示见到一个「异象」。

那一小群人的先见之明令我敬佩不已。他们过人的胆识及勇气简直叫人难以置信。离他们东边最近的屯垦区少说也有一千多英里〔1,600公里〕,西边的太平洋岸也有将近800英里〔1,300公里〕的路程。他们还没试过这里的气候,当地的土质异于他们不久前居住的伊利诺州或爱阿华州的黑色沃土。他们不曾在此耕种过,也不曾在此过过冬,一个建筑物都还未盖。这几位先知身上穿着破旧的衣服,脚上穿着从纳府走了一千多里路来到此山谷的同一双马靴,高声畅谈千禧年的异象。他们以先知的眼光看到了这项伟业的非凡前程。那天他们下了旌旗峰后,便开始工作,去实践他们的梦想。5

图像
「旌旗峰」上的领袖

百翰·杨在抵达盐湖谷两天后,和其他几位弟兄爬上一圆顶状的山丘,勘察他们四周的环境,并将此山峰命名为「旌旗峰」。

3

我们永远不可失去远见,看不到神事工的神圣使命,以及我们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在我们这个时代,有时候我们只顾行走在自己窄小的道路上,做好个人分内的小事,反而看不到这事工宏伟的一面。我小时候,耕作的驮马十分普遍。马具中有一项很重要的东西,那就是马勒。马勒两边各有一个眼罩,戴上眼罩后,马儿只能看见正前方的东西,两旁的东西都看不见,目的是怕马受到惊吓或分心,而不专心注意前面的路。

我们之中有些人做事就好像眼睛带了眼罩的马,只看到自己眼前的窄小路径,完全看不见四周的景物。我们在教会中可能只担任一个小小的召唤;能够尽心尽力做好召唤固然很好,但是若能知道你的召唤能促成神国度整体不断的成长,也是件相当重要的事。

海乐·李会长曾经……引述一位无名氏的话说,「凡事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

我对这句话的诠释是,我们应该体认到主事工的长阔高深——是何等广阔、何等奇妙、何等宏伟,然后全心全力作好自己在其中被分派的部分。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小亩田要去耕耘,但眼光绝不可过于短浅,忘了这整个神圣事工的美好前景。永恒的父神已将这事工赐给我们,在这幅壮丽非凡的织锦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占有一席之地。个人所能贡献的力量固然有限,但不表示不重要。……

……你们在从事你们的召唤时,切莫忘了这整个圆满福音期美好宏伟之圣工的目的。在这幅非凡的织锦上将你自己负责的一小部分用心织好;至于图案,天上的神已经向我们显示了。高举这面旌旗,跟随它前进。要勤奋、要忠诚、要有美德,要忠信,不要让这面旗帜沾染任何污点。

关于这个国度的异象并不是晚上一个虚无的梦境,随着太阳升起就消失无踪。这的确是我们永恒的父神的计划及事工,它关系着神的每位儿女。

当年我们的〔先驱者〕祖先在这〔犹他〕西部山谷中筚路蓝缕,奠立根基时,可以说为了活命,为了不被淘汰,什么苦都吃了。他们始终不忘他们所从事的是一项荣耀非凡的伟业。我们也必须学习他们的榜样,以相同的眼光来推动这事工。这事工在我们功成身退后仍会继续向前推动。愿我们这些因祂神圣的旨意蒙召的仆人,都能尽我们最大的能力,以一双不完全的手,同心协力,继续建立神的国度,实现这完美无缺的计划。6

4

我们可以成为列国的旌旗,让地面上的居民从我们身上得到力量。

弟兄姐妹们,现在正是我们更勇敢自信,提高眼界,放开心胸,更用心去体会并了解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肩负伟大千禧年的使命的时候了。现在是刚强的时候,是毫不犹豫奋勇前进,完全了解我们所身负使命的意义、范围和重要的时候了。现在是不论结果为何也要努力行义的时候;现在是遵守诫命的时候;现在是用爱心和仁慈帮助那些沮丧以及在黑暗痛苦中徘徊的人的时候;现在是在我们所有的交谊中,对别人体贴、良善、尊重、有礼的时候。总而言之,就是要更像基督。7

除非世人能悬崖勒马(但似乎不太可能),否则只要我们继续听从先知的教训,我们必定愈来愈与众不同,愈加引人注目。举例来说,随着家庭在世俗压力下的解体,我们对家庭所持的神圣立场,相形之下会显得更加独特,更引人注目(如果我们有信心继续坚守这立场的话)。

而性开放的观念逐渐为人们所接受的同时,本教会持续教导了一个半世纪的教义会显得更加奇特,对许多人来说甚至觉得奇怪。

今天的社会,酗酒及吸毒的问题日益严重,我们所持的立场——主于一个半世纪之前所颁布的——在世人面前会愈显得不寻常。……

安息日逐渐成为做生意、娱乐的日子时,那些遵守主亲手在西奈山上所写的律法(现代启示亦一再强调)的人,会让人觉得更加不寻常。

要生于世却不属于世并不容易,我们无法完全独自生活或只独善其身,我们也不会想这样做。我们必须和其他人生活在一起,做个举止高尚、与人和睦相处的人,避免自以为是的想法或态度,但仍然保持我们的标准。……

我们遵守这些原则及教会教导的其他标准时,许多人都会尊敬我们,并找到力量去做他们心底实际上也认同的这些正确的事。

以赛亚曾说:「必有许多国的民前往,说:来吧,我们登耶和华的山,奔雅各神的殿。主必将祂的道教训我们;我们也要行祂的路。」(以赛亚书2:3

我们不须妥协。我们绝不妥协。主在这福音期所点燃的蜡烛会成为全世界的光,让其他人在看到我们的好行为之后,将荣耀归给我们在天上的父,并效法他们所见的榜样生活。

就从你我做起,让我们全体人民都能借由我们的家庭生活、工作表现,或甚至所从事的娱乐活动,成为世人向往、学习的对象,就像造在山上的城、列国的旌旗一样,让地上的居民从我们身上得到力量。8

如果想让教会作列国的旌旗,世人的光,我们在个人及生活的各个层面就必须具备更多基督生命的光彩。捍卫正义时,我们必须不怕后果,我们绝对不可以胆怯。保罗对提摩太说:

「因为神赐给我们,不是胆怯的心,乃是刚强、仁爱、谨守的心。

「你不要以给我们的主作见证为耻。」(提摩太后书1:7-89

你们千万不能把这份伟业——基督的伟业,视为理所当然。而当正邪势力相交战时,也千万不能只站在一旁袖手旁观。……

……我极力劝勉你们,除了履行日常生活的本分外,要再多走一里路;也就是要挺身而出,成为捍卫这些价值观的领袖,因这些价值观会让我们的文明散发光彩,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安慰和平安。你们能成为一位领袖。身为这个教会的成员,在我们教会所拥护的这些价值观上,你们必须是一位领袖。切莫让恐惧大过你们所付出的种种努力。10

我们没有什么好怕的,因为神在掌舵。为了这事工的好处,祂会支配一切,并将祝福倾注于那些服从祂诫命之人的身上。这就是祂的应许,我们毫不怀疑祂有能力实现那应许。

……我们的救主,我们的救赎主,伟大的耶和华,大能的弥赛亚,已然应许:「我必在你们面前行。我必在你们的左边和你们的右边,我的灵必在你们心中,我的天使必在你们四周,托着你们。」(教约84:88

祂说:「所以,小羊群,不要怕;要行善;让大地和地狱联合起来与你们作对吧,只要你们建立在我的磐石上,他们就无法得胜。……

「在每个思想上都要仰望我;不要怀疑,不要惧怕。

「看那刺穿我肋旁的伤痕,以及我手上和脚上的钉印;要忠信,遵守我的诫命,这样你们必继承天国。」(教约6:34,36-37

只要我们团结一心,携手合作,必能迈步前进,作活神的仆人,参与祂的爱子,我们夫子的事工,并事奉祂,努力荣耀祂的名。11

我们必须坚守立场,抗拒这世界。假若我们如此行,全能者就会成为我们的力量及我们的保护者,做我们的向导和我们的启示者。我们会很安慰地知道,我们所从事的正是祂要我们去行的。别人或许不赞同我们,但我们确信他们会敬重我们。我们绝不会被抛下孤立无援的,因为有很多人虽然与我们不同信仰,却跟我们有着同样的想法。他们会支持我们所付出的种种努力的。12

让我们共享这美好时节中主事工的荣耀。让我们不骄傲、不自矜,而要谦卑感恩。让我们每个人都在心中下定决心,要光大全能之主的事工,使它像一座固若金汤、美好的灯塔照亮世界,让全世人都仰望其光芒。13

图像
基督与少年财主

「如果想让教会作列国的旌旗,世人的光,我们就必须具备更多基督生命的光彩。」

研读与教导的建议

问题

  • 阅读第一部分时,思考教会1830年至今的成长,你有什么感觉?

  • 复习兴格莱会长描述第一批先驱者抵达盐湖谷的情形。(见第2部分)我们可以从这个故事学到什么?早期教会领袖的前瞻性眼光如何祝福了我们?你觉得成为「列国的旌旗」是什么意思?(见以赛亚书5:2611:12

  • 在第3部分,兴格莱会长鼓励我们要看到神事工「宏伟的一面」和「四周的景物」。为什么我们需要看到这事工「宏伟的一面」?为什么有时候我们看不见这一面?我们小小的努力能以何种方式促成神国度的成长?

  • 复习兴格莱会长所说的,后期圣徒会在哪些方面变得愈来愈「与众不同,愈加引人注目」。(第4部分)我们要如何培养更宽广的眼界、更有勇气去推动神的事工向前?我们要如何生于世而不属于世?我们要如何「具备更多基督生命的光彩」?挺身捍卫正确的事,为什么对我们很重要?

相关经文:

马太福音5:14-16尼腓一书14:14教约1:1-665:1-688:81115:5-6

教学辅助说明

「你一定要相信自己并不是『真正的教师』,否则便是一个严重的错误。……请注意你不要阻挠灵的教导。教师的主要角色是预备道路,使人们能有一个与主交通的灵性经验。」(教导,没有更伟大的召唤〔1999〕,第41页)

注:

  1. See Sheri L. Dew, Go Forward with Faith: The Biography of Gordon B. Hinckley (1996), 83–85.

  2. 「作列国的旌旗,世人的光」,2003年11月,利阿贺拿,第82-83页。

  3. 参阅「不停地以美德装饰你的思想」,2007年5月,利阿贺拿,第115页。

  4. 参阅「从山上凿出的石头」,2007年11月,利阿贺拿,第84页。

  5. 参阅「列国的旌旗」,1990年1月,圣徒之声,第50页。

  6. 参阅「列国的旌旗」,第55-56页。

  7. 参阅「这是夫子的事工」,1995年7月,圣徒之声,第76页。

  8. 参阅「造在山上的城市」,1990年11月,圣徒之声,第6,8页。

  9. 「作列国的旌旗,世人的光」,第84页。

  10. Teachings of Gordon B. Hinckley (1997), 138.

  11. 参阅「这是夫子的事工」,第76页。

  12. 「作列国的旌旗,世人的光」,第83页。

  13. 「教会现今的状况」,2004年11月,利阿贺拿,第6页。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