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學:福音教義
第22課:「承受那……爲你們所豫備的國」


22

「承受那……爲你們所豫備的國」

馬太福音第25章

目標

幫助班員透過生活正義、培養才能並爲人服務,爲主的第二次來臨準備好自己。

準備事項

  1. 閱讀下列經文,並加以沉思、祈禱:

    1. 馬太福音25:1−13。耶穌以十個童女的比喻,教導我們必須爲祂的第二次來臨作好準備。

    2. 馬太福音25:14−30。耶穌以按才幹受託付的比喻,教導我們應該培養從神而來的恩賜。

    3. 馬太福音25:31−46。耶穌以綿羊和山羊的比喻,教導我們應該樂意彼此服務。

  2. 如果要進行專心活動,請帶一個小玻璃瓶、一個裝油或有色液體的容器;如果能取得主的第二次來臨這張圖片(62562;福音圖片集238),請準備一張。

  3. 爲每位班員準備一份紙筆。

  4. 教學建議:偶爾可運用從此一課本及教會雜誌中取得的後期時代先知的談話,以作爲課堂中討論作的指引及釐清,並強調主在今日仍繼續啓示著祂的旨意。運用這些引文來支持(而非取代)經文研讀及班級討論。

課程發展建議

專心活動

適時採用下列活動或是你自創的活動來開始上課。

展示一個小玻璃瓶,一個裝油或有色液體的容器,以及主的第二次來臨這張圖片。

說明本課將著重於救主所教導的三個比喻;當時使徒問到祂第二次來臨的事,救主便以這些比喻作爲回答。告訴班員,你將使用該瓶子和油或有色液體來代表我們爲主第二次來臨所作的準備。

經文討論及應用

教導下列經文章節時,討論如何將之應用到日常生活中。鼓勵班員分享與該經文原則有關的經驗。

1.耶穌提出十個童女的比喻。

閱讀馬太福音25:1−13,並加以討論。說明十個童女的比喻源於猶太人的婚姻禮俗。在耶穌的時代,新郎和他的朋友要先到新娘家中,再護送新娘到新郎的家。而新娘的朋友則在路上等候著,好加入他們。到了新郎的家後,就都進去參加婚禮。婚禮通常都在傍晚舉行,因此等候新娘和新郎的人都會攜帶裝著油的小燈。

  • 在十個童女的比喻中,新郎代表的是誰?(救主)童女代表的是誰?(教會的成員)婚禮代表的是什麼?(救主的第二次來臨)燈裡的油代表的是什麼?(爲第二次來臨所作的準備)

  • 那五個愚拙的童女做了什麼傻事?(見馬太福音25:3)她們沒有作準備的結果是什麼?(見馬太福音25:8−12)我們有時候如何也犯下與愚拙童女一樣的錯誤?

  • 那五個聰明的童女做了什麼聰明事?(見馬太福音25:4)她們作準備的結果是什麼?(見馬太福音25:10)我們可從那五個聰明童女的行爲中學習到什麼?(見教約45:56−57。我們必須爲耶穌基督的第二次來臨準備好自己。)

  • 要記住,這比喻中的油代表的是爲第二次來臨所作的準備,我們可用哪些方式來爲手中的「燈」添加「燈油」?(答案可包括過正義生活的各項細節,諸如運用信心、接受教儀、遵守聖約、爲人服務等。)

    如果你要運用瓶子以及油或有色液體(見專心活動),請說明瓶子代表比喻裡的燈。每當班員提議我們應該怎麼作準備時,就把一滴油或水倒入瓶子裡。也可以分享以下賓塞‧甘會長的見解:

    「這比喻中的油可以在市場上購得。在我們的生活中,預備的油是藉著正義的生活一滴一滴累積起來的。出席聖餐聚會,就等於在我們的燈上添加了油。經年累月,一點一滴地添加。禁食、家庭祈禱、家庭教導、控制身體的欲望、傳播福音、研讀經文等等──每一項奉獻和服從的行爲,都爲我們的儲油添了一滴。仁慈的舉動、繳納捐獻和什一奉獻、美德的思想和行爲、永恆的婚姻聖約──這些都會大爲增添我們的油,使我們能在半夜時分爲將滅的燈重新注入燈油」(Faith Precedes the Miracle 〔1972〕,256;參見本教會總會會長,教師用本,第136頁)。

請班員靜靜思考下列問題:

  • 你上個星期做了什麼事來爲你的燈添加燈油?未來這一個星期中你要做些什麼事來爲你的燈添加燈油?

2.耶穌提出按才幹受託付的比喻。

閱讀馬太福音25:14−30

  • 在此一才幹的比喻中,要往外國去的人代表的是誰?(主)僕人代表的是誰?(我們每個人)銀子代表的是什麼?(神的恩賜)

  • 拿到五千銀子的人和拿到兩千銀子的人,都怎麼處理那些錢?(見馬太福音25:16−17)他們都接受什麼酬償?(見馬太福音25:21,23)這個比喻對於天父將要賜福給我們的永恆酬償有何教導?(答案可包括,只要充分運用神所賜的恩賜,即使那人似乎接受的恩賜較少,仍必獲得一切祝福。)

    雅各‧傅士德長老在談到那些似乎接受較少才能恩賜的人時,說道:

    「如果他們把才能用於建立神的國度和爲人服務上,就會更充分享受救主的應許。救主偉大的應許是,他們『必得酬償,即今世的平安和來世的永生』(教約59:23)」(1994年7月,聖徒之聲,第5頁)。

  • 拿到一千銀子的人,怎麼處理那些錢?(見馬太福音25:24−25)主人對他怎麼說?(見馬太福音25:26−30)爲什麼我們有時不去培養神賜給我們的才能和恩賜?我們要如何克服障礙,來培養這些恩賜?

  • 馬文‧艾希頓長老曾教導說:「接受恩賜並分享恩賜是我們的權利和責任」(1988年1月,聖徒之聲,第18頁)。我們要如何知道並接受主已託付給我們的才能或恩賜?你想,分享我們的才能或恩賜爲什麼很重要?在你培養才能或恩賜,並與他人分享時,你的生活蒙得了哪些祝福?你怎樣因爲他人所分享的才能或恩賜而蒙得祝福?

  • 每個人都至少擁有一項來自神的恩賜(教約46:11−12),但有些恩賜會比別的恩賜更容易辨認出來。有哪些恩賜可能很難加以辨識,但卻能用來爲人服務並榮耀神?

    馬文‧艾希頓長老說:

    「讓我隨便舉幾個不甚明顯、不太引人注意但很重要的恩賜來作個說明。其中可能有各位所擁有的恩賜──不甚明顯卻非常眞實寶貴的恩賜。

    「我們來看看這些不太引人注意的恩賜:詢問的恩賜;聆聽的恩賜;聽低微聲音、說溫和言語的恩賜;能夠流淚的恩賜;避免紛爭的恩賜;友善的恩賜;避免無謂重複的恩賜;追求正義的恩賜;不隨意論斷的恩賜;仰望神提供指引的恩賜;作門徒的恩賜;關心他人的恩賜;能思考的恩賜;祈禱的恩賜;作有力見證的恩賜;接受聖靈的恩賜」(1988年1月,聖徒之聲,第18頁)。

給每位班員一份紙筆。請他們寫下自己的一、兩項才能或恩賜,以及往後數週他們如何運用這些恩賜,至少做一件特定的事來爲人服務。

如果曾進行瓶子和油或有色液體的活動,就在瓶子裡再加幾滴進去。說明我們在培養神所賜予的才能或恩賜時,就是爲燈添加油了。

3.耶穌提出綿羊和山羊的比喻。

閱讀馬太福音25:31−46,並加以討論。

  • 耶穌教導說:在祂第二次來臨時,祂要像牧羊人分開綿羊、山羊一樣把我們分開來(馬太福音25:31−32)。在綿羊和山羊的比喻中,綿羊代表的是誰?(見馬太福音25:33−34)山羊代表的是誰?(見馬太福音25:33,41

  • 這比喻教導我們必須怎樣爲救主第二次來臨和審判之日作好準備?(見馬太福音25:35−46

    馬里安‧韓長老曾說:

    「耶穌……曾以綿羊與山羊的比喻教導門徒有關審判日的情形。祂明白地指出哪些人要往「永生裡去」,哪些人要往「永刑裡去」(馬太福音25:46)而兩者之間的主要差別在於,有資格與祂一同繼承天國的,是那些一向助人爲樂,感受過施與受的快樂及服務的滿足的人。他們幫助飢渴、無家可歸、生病、無衣蔽體或身陷囹圄的人。……

    「救主對於無私的服務推崇備加,祂認爲這是基督徒應有的表現,也是救恩所不可或缺的要素。這點非常清楚,毫無疑問。助人、施與、犠牲,就和生物的成長、呼吸一樣自然」(1992年7月,聖徒之聲,第7頁)。

如果曾進行瓶子和油或有色液體的活動,就在瓶子裡再加幾滴進去。說明我們在爲人服務時,就是在爲我們的燈添油了。我們也能幫助他人把油添到他們的燈裡。分享你見過哪些服務的榜樣,並邀請班員分享他們所見過的好榜樣。

  • 我們如何藉著服務來造福他人?爲人服務怎樣祝福了你?對於你所服務的人,你又有何感覺?對於爲你服務的人,你有何感覺?我們要如何更能察覺他人的需要?我們要如何更勤勉地爲人服務?

  • 你想,救主說:「這些事你們既作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這句話有何含意?(馬太福音25:40;亦見摩賽亞書2:17

結論

見證我們應該爲耶穌基督的第二次來臨作好準備。我們應該培養神賜給我們的恩賜,並效法救主的榜樣,獻出我們的生命來爲人服務。強調無論我們的際遇如何,這些事是我們每個人都做得到的。

其他教學建議

以下資料可用來補充本課所建議之課程大綱。可採用其中一項或多項建議,作爲課程的一部分。

1.「一個憂傷旅途中人」

與班員齊唱聖詩「一個憂傷旅途中人」(聖詩選輯,第17首),或讀出歌詞。然後唸出馬太福音25:40。邀請班員分享他們對於此一聖詩及經文章節中的信息有何感想。

2.錄影帶的播放

可運用新約DVD影片(00379 268),「新約時代的風俗」的第五部分,來說明新約時代的某些婚宴禮俗。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