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課
「被揀選的族類」
目標
幫助班員過聖潔的生活,成爲被揀選的族類。
準備事項
-
閱讀下列經文,並加以沉思、祈禱:
-
補充閱讀:約翰一書3:2−3;尼腓三書12:48;教義和聖約122:7−8。
-
教學建議:仔細研讀各項課程,所以教導時不必經常注視課本。熟知教材可使你在教導時與班員進行眼對眼的接觸;保持目光的接觸將有助於改善班員的參與程度和行爲,並有助於傳達你對他們的愛與關懷。
課程發展建議
專心活動
適時採用下列活動或是你自創的活動來開始上課。
分享以下由方洪‧裴斯敦主教所講述的故事:
「許多年以前,我聽過法國國王路易十六的兒子的故事。當路易國王被推翻並被囚禁之後,他那幼小的兒子,即王子,亦被推翻王位的人所囚禁。他們以爲國王的兒子既然是王位的繼承人,只要他們讓他的道德淪喪,他就永遠都不會了解自己人生中的偉大命運爲何了。
「他們把他帶到一處偏遠的社區,讓那少年暴露在各式各樣污穢不道德的事物中。……少年一連六個多月都遭受這樣的對待,但從沒有一次屈服於壓力之下。最後,在一陣激烈的誘惑之後,他們詢問他爲什麼不屈服於這些事物──爲何他從不參與?這些事物都能帶來歡樂、滿足情慾,而且是令人想要的;他大可以任意而爲。但那少年說:「我不能做你所要求的事,因爲我生而爲王」(“The King’s Son,” New Era, Nov. 1975, 35)。
方洪‧裴斯敦主教評論道:
「我們的父親是一位國王,而正如那位國王的兒子面對著今生各種不道德且變態的事物一樣,你們也會面對這世代許多污穢墮落的情境。但你們……也是生來要當國王和王后,祭司和女祭司的」(New Era, Nov. 1975, 35)。
專心活動
-
身爲天父的靈孩,我們有何潛能?知道我們具有神聖的潛能,應該對我們的生活方式有何影響?
強調身爲天父的孩子,我們都能變得像祂一樣,並繼承祂所擁有的一切。彼得和猶大的書信含有寶貴的教訓,能幫助我們過著像神的孩子一般配稱的生活。
經文討論及應用
虔心選擇出最能符合班員需要的經文章節、問題以及其他課程資料。討論這些經文如何適用於日常生活中。鼓勵班員分享與經文原則有關的經驗。
1.成爲被揀選的族類,過著忠信與聖潔的生活。
討論彼得前書第1章,以及彼得前書第2:1−10。邀請班員讀出所選的經文。
-
在彼得前書第1章中,彼得對於耶穌基督的使命有何教導?(見彼得前書1:3−4,18−21)知道了救主的使命與犠牲,對我們的日常行爲有何影響?(見彼得前書1:8,13−16,22−23;2:5。可將班員的回答列在黑板上。)
-
信心爲何如彼得所說的,要比「金子更顯寶貴」?(見彼得前書1:7;希伯來書11:6;尼腓一書7:12)你想,信心被火試煉是什麼意思?我們的信心究竟有何目的?(見彼得前書1:5,9)
-
彼得教導說,爲耶穌基督作見證的先知,皆「已詳細地尋求考察」(彼得前書1:10;亦見第11節。)勤勉地祈禱和研讀經文會如何增強我們對救主的見證?
-
彼得所稱的「被揀選的族類」是誰?(見彼得前書2:9−10及下列引文。)身爲被揀選的族類,我們有何責任?(見彼得前書2:9)我們要如何履行此一責任?(見馬太福音5:16)
布司‧麥康基長老爲「被揀選的族類」下了定義:「不是生活在特定時期或時代中的人,而是指……古代的全盛時期,以及這末世時代中的以色列家族。……〔包括了〕教會中因承受基督的名而納入這個家族的忠信成員」(Doctrinal New Testament Commentary, 3 vols. [1966−73], 3:294)。
2.效法救主在忍受苦難與迫害方面的榜樣。
閱讀彼得前書2:19−24;3:13−17;4:12−19,並加以討論。
-
彼得記寫說,「基督也爲〔我們〕受過苦,給〔我們〕留下榜樣」(彼得前書2:21)。我們在面對苦難和迫害時,要如何效法救主的榜樣?(見彼得前書2:19−23)你曾見過哪些基督般的人物在忍受苦難方面的榜樣?我們在面臨苦難時若效法救主的榜樣,會蒙得什麼祝福?
-
你(或你所認識的人)何時曾因遵行主的旨意而遭受迫害?彼得勸告我們在這種情況下要如何回應?(見彼得前書3:13−17;4:12−19。可將班員的回答列在黑板上。)苦難在哪些方面使我們有機會與主接近,並得以榮耀祂?
3.培養神的性情,努力使你們「所蒙的恩召和揀選堅定不移」。
閱讀選自彼得後書第1章的經文章節,並加以討論。
-
彼得提到神的性情中有哪些特質?(見彼得後書1:4−7。將各項特質列在黑板上。)培養這些品德爲何重要?(見彼得後書1:8)你曾經如何見過他人展現這些特質?
-
彼得勸勉聖徒要「更加殷勤,使你們所蒙的恩召和揀選堅定不移」(彼得後書1:10)。使你們的恩召和揀選堅定不移是什麼意思?(接受主的保證或應許,得在高榮國度中獲得超升。所蒙恩召和揀選皆已堅定不移的人,會知道自己已「藉著啓示和預言之靈」,而「被印證到永生」〔教約131:5〕。約瑟‧斯密接獲主的這項應許,見載於教義和聖約132:49。)
-
我們必須怎樣做,才能使我們的恩召和揀選堅定不移?
先知約瑟‧斯密曾教導:「一個人在有了對基督的信心、悔改了他的罪、受了赦免他的罪的洗禮並接受了聖靈(藉著按手禮)……在神的面前繼續謙抑自己,如饑如渴地追求正義,並依照神的每一句話而生活,這樣主很快就會對他說,兒啊,你必高升。當主已徹底試驗了他,並斷定那人已決心不顧一切危險事奉祂時,那人就會發現他的召喚和他的揀選已成爲確定」(約瑟‧斐亭‧斯密編纂,約瑟‧斯密先知的教訓,第150頁)。
4.要抗拒假教師,以及那些否認有主的第二次來臨的人。
閱讀選自彼得後書第2−3章以及猶大書的經文,並加以討論。說明猶大是約瑟和馬利亞的兒子,也是耶穌的弟弟。
-
彼得和猶大警告說,教會的成員中將會出現假教師。他們指出這些假教師具有什麼特性?(見彼得後書2:1−3,10,12−19;猶大書1:4,8,10−13,16,18−19)我們要如何辨認出今日的假教師?
-
彼得和猶大提出了哪些忠告,來幫助我們避免虛假的教訓,並使我們在爲主的第二次來臨作準備時能保持忠信?(見彼得後書3:11−14,17−18;猶大書1:3,20−21;亦見摩羅乃書7:12−17;教約45:57;46:7−8)
結論
爲你們所討論的眞理作見證。鼓勵班員服從彼得和猶大的教導,努力過著忠信與聖潔的生活。
其他教學建議
以下資料可用來補充本課所建議之課程大綱。可採用其中一項或多項建議,作爲課程的一部分。
1.彼得前書的其他討論。
-
在彼得前書第1章中,彼得在那會朽壞之物,與不會朽壞或永恆之物之間,作了怎樣的對照?(見彼得前書1:4,7,18−19,23−25。將班員的回答列在黑板上會朽壞之物與不會朽壞或永恆之物的標題下。)我們可從這些對照上學習到什麼?
-
彼得教導,耶穌早在「創世以前」即被預立爲救主(彼得前書1:20;亦見啓示錄13:8)。此一眞理爲何重要?末世所啓示的經文,使我們對於救主的預立多了哪些瞭解?(見摩西書4:1−4;亞伯拉罕書3:27−28)
-
彼得對於服從當地的法律作何忠告?(見彼得前書2:13−15)主在末世對於服從當地法律提出了什麼忠告?(見教約58:21−22;98:4−10;134:5;信條第十二條。)
-
彼得對於向死者宣講福音之事工作何教導?(見彼得前書3:18−20;4:6)耶穌何時到靈的世界去,在死者中間安排宣講福音之事工?(見教約138:27)祂爲何要這樣做?(見教約138:29−37)救主在靈的世界傳道,讓我們對於神的事工有何瞭解?(答案可包括,由於神的完全公正與慈悲,所有曾居住在世上的人,都將有機會接受福音,享有福音完全的祝福。)
-
彼得在彼得前書5:1−4中,對教會領袖提出了什麼忠告?教會領袖要如何「牧養……神的群羊」?(彼得前書5:2;見彼得後書1:12−15;教約42:12−14)你曾經如何因教會領袖服從此一忠告而蒙得祝福?
2.「經〔文〕……沒有可隨私意解說的」(彼得後書1:20)
-
閱讀彼得後書1:20−21。在這些經文中,彼得指出經文的出處爲何?彼得對於解說經文之事作何教導?我們如何確定自己是以正確方式解說經文?(答案可包括,可藉著尋求教會領袖的靈感詮釋,以及藉著尋求聖靈的引導而獲知。)教會領袖的教導或聖靈的引導,怎樣幫助你了解某節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