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歷史
21同樣的偉大事工


第21章:「同樣的偉大事工」,聖徒:耶穌基督的教會在後期時代的故事,第二冊,沒有不潔的手,1846-1893(2019)

第21章:「同樣的偉大事工」

第21章

同樣的偉大事工

馬車抵達白宮

1861年春天,奧申·普瑞特和以拉達士·舒兩位使徒寫信給百翰·楊說:「戰爭風聲鶴唳,使得人心惶惶。軍隊正進行召募、演習和行軍,他們集結起來,為可怕的衝突作準備。時候可能很快就到,屆時無論留在北方或南方,沒有人能躲過這場戰爭。」1

南卡羅來納州突如其來地退出聯邦,引發整個南方大規模叛變。接下來幾個月中,南部十幾個州陸續脫離國家管轄,美國政府因此緊急下令鞏固軍事基地。但是,除了幾個最堅強的堡壘之外,所有的堡壘都被南軍迅速佔領,於是林肯總統招募了七萬五千名士兵來鎮壓叛亂。不過,很快便可看出這支軍隊勢單力薄,無法處理這場危機。2

奧申和以拉達士在秋天前往東部督導美東傳道部,從那時起,奧申就一直看著衝突的情勢不斷高漲。1830年代,奧申還是個年輕的傳教士,他會在口袋裡放一本約瑟·斯密對戰爭的預言,偶爾讀給會眾聽。當時大多數人認為那根本是無稽之談,如今這項預言的影響力卻大為不同。3奧申公開宣讀這則啟示,並著手安排刊載於紐約時報4其他報紙也登出了這項預言。

費城一家報紙刊登了這則啟示,並且問道:「我們之中難道沒有先知嗎?無論約瑟·斯密是否是個騙子,鑑於目前我們遇上的麻煩,這項預言似乎正在應驗。」5

當北軍和南軍雙方動員準備內戰之際,奧申和以拉達士領導的傳教士,召集了東部的聖徒前往錫安聚集。教會領袖走遍大城小鎮,找尋遠離羊圈的聖徒,敦促他們重返教會。6

這項邀請獲得熱烈迴響,約有一千名聖徒六月從費城、紐約和波士頓搭乘火車前往佛羅倫斯。奧申向百翰報告說:「火車的長度和重量大到必須用兩組引擎才拖得動。」來自中西部諸州的五百名教會成員,也開始徒步和坐篷車向西前進。7

但這次大規模的遷移並不限於美國人。1861年春天,聖徒成群結隊横渡大西洋來到西部。前一年,總會會長團已召喚喬治·肯農加入亞瑪撒·里曼和查理·里奇,一起主領英國傳道部,指導移民事宜。8那段時期,他們協助兩千名歐洲和南非的聖徒前往錫安。

許多移民付不起前往猶他的旅費,然而教會並沒有提供他們手推車,而是派了兩百輛篷車和一千七百頭牛前往密蘇里河;這些篷車和牛隻有許多是猶他地區各支會捐贈的。這群貧困的聖徒被分成四組「往返」篷車隊,以便能以成人十四美元,孩童七美元這樣相對低廉的價格前往猶他。9

此時,全國各地的人民都很想知道,猶他到底會支持聯邦,加入南方叛軍,或者獨立建國。許多聖徒仍責怪美國政府沒有補償他們在密蘇里州和伊利諾州所遭受的損失。他們也憎恨政府任命的官員、派駐猶他的軍隊,以及國會拒絕同意猶他立州一事。10

但是百翰·楊認為,儘管國家有許多政策不利於聖徒,但猶他應留在這個國家內才是正途。他向東部的國會議員保證:「猶他並未退出聯邦,對這個曾是幸福國家所制定的憲法和法律,他們依然堅定不移。」11


內戰在東部爆發之後,經常有血腥戰爭的報導透過郵件傳到西部去,這些令人憂傷的故事不時談到有數百人死亡,有時甚至是數千人死亡。12教會中有些人認為,美國沒有善待聖徒,因此遭到神的懲罰。13

少數聖徒前往東部參戰,但大部分教會成員仍留在猶他建立錫安,並且對現狀感到滿足。那年夏天,百翰·楊提議挖開聖殿地基,開始建造聖殿外牆。自從南遷之後,這地基就一直埋在地底下。他也宣布了一項已著手進行的計畫,就是在離聖殿用地幾條街的地方,建造一座大型劇院。14

雖然當時巿立交誼廳已作為小型劇場之用,但百翰仍希望有一座劇院,以啟發聖徒的心智和想像力。戲劇能以講道達不到的方式教化和啟迪人心。鹽湖城若擁有一座宏偉的劇院,也能讓訪客看到,聖徒是一群有文化、有教養的人民,扭轉許多報紙報導的負面形象。15

那年稍早,百翰的腦海裡浮現了建造劇院的想法。他和禧伯·甘曾到鮑林夫婦家中觀賞一場戲劇演出;這個家庭在家中一樓地板鋪設了一個小舞台。亨利和瑪麗安·鮑林是瑪坎尼克戲劇協會的會員,該協會是一個劇團,主要由英國聖徒所組成,其中有幾位手推車先驅者。瑪麗安自己和女兒艾蜜莉是跟著馬丁手推車隊來到西部的。

百翰和禧伯很喜愛鮑林家庭劇場的表演,因此隔天晚上,他們帶著家人回來觀賞另一場戲劇演出。16不久,百翰便提議將瑪坎尼克戲劇協會與另一個劇團德撒律戲劇協會合併,並且建造一座較大的劇院,讓更多聖徒能享受領地內最好的娛樂。

雖然百翰深信工作的價值,但他也鼓勵聖徒要休息並享受人生。他表示:「這群人民必須有娛樂活動。」他相信從事娛樂和體能活動對身體和心靈都很重要。17

由於七十員科學館停建,百翰將工程資金移轉,以支付劇院的興建費用。18那年夏天,駐紮在錫達山谷的美國陸軍被召回東部參與內戰,因此劇院建築工程又得到了額外的資金。這批士兵離開之前,百翰派了新劇院的經理,也是他的女婿亥倫·克勞遜,以低價購買軍隊一部分的鐵器、牲畜、乾貨及其他物料,然後百翰以較高的價格將這些物品出售,以資助劇院的興建。19

8月5日,總會會長團和他們的文書造訪了劇院的建地。百翰一下馬車,就和禧伯一起視察了岩石打造的地基。禧伯說:「這些岩石看起來很耐用。」

百翰同意他的看法,「我向來喜歡看建築工程進行。」20

在接下來的幾週和幾個月,劇院迅速從地面崛起。21有些人因主的屋宇興建進度似乎比劇院緩慢許多而感到難過,這是由於他們不了解聖殿建築規模較大,也較為複雜,要經過一些暗中進行的縝密的規劃。工人最近才開挖埋在地底下的聖殿地基,並在南方三十多公里的新採石場切割大型花崗岩塊。為何聖徒花這麼多時間和金錢建造劇院,而主的屋宇卻遲遲未完工?22

百翰並未因這些反對聲浪而困擾,他不希望聖殿工程倉促完成,只要施工妥善,他不在乎建築費用多寡。1858年,在掩埋聖殿地基之前,工人並未妥善地安置基石,使得部分砂岩地基很容易因聖殿巨大的重量而裂開。23地基一被挖開,百翰就吩咐工人修復損壞的砂岩,並用採石場的花崗岩替換無法修復的基石。

「要好好建造這座聖殿,」他告訴聖殿工程的領班。他希望工人慢慢來,把事情做對。「我希望看到的是,這座聖殿的建造方式,能使其安然度過千禧年,」他如此宣告說,「這不是我們唯一會建造的聖殿,我們還會建造數百座聖殿奉獻給主。」24

鹽湖劇院於1862年3月6日啟用,當天舉行了一場特別的奉獻典禮,由教會領袖祈禱和演講。典禮結束後,劇院的劇團表演一齣喜劇,稱為巿場的驕傲。兩個晚上之後,劇院開放讓民眾入場,數百名急於搶得席位的觀眾,在開演前兩小時就將劇院外擠得水洩不通。舞台布幕升起時,劇院裡座無虛席。

聖徒對劇院的熱情支持讓百翰很高興。「地獄離我們很遠,除非我們改變路徑,否則絕不可能到那裡去,」他在慶祝活動中說,「因為我們現在追尋的是通往天堂和幸福的道路。」25


5月5日,喬治·肯農收到從鹽湖城傳來的一封電報,內容令人費解。當時他在英國暨歐洲傳道部的利物浦辦公室,過去一年半以來,他在那裡擔任傳道部會長。

這封電報寫道:「偕同霍伯參議員,華盛頓,五月二十五日。」

喬治渾身顫慄,他扶著旁邊的桌子讓自己站穩,整個人幾乎無法呼吸。鹽湖城再次發出讓他感到意外的指派任務,這項任務的內容模糊不清,更是令人恐懼。為什麼要他去華盛頓特區?26

喬治知道,猶他領地議會最近起草了另一份立州請願書,送交美國國會。這意味著將會選出兩位參議員前往國會,為立州提案進行請願遊說。電報上似乎暗指,猶他領地在國會中的前任代表威廉·霍伯,是其中一位參議員。27難道喬治已被選為另一位參議員?

喬治對政治很感興趣,他小時候曾受到祝福,應許他將來會在政府擔任要職。雖然他很希望在國會擔任猶他領地代表,但他還是將這個願望暫擱一旁,說不定教會領袖要他去華盛頓另有原因。28

美國眾議員賈斯汀·墨里歐最近在國會提出一項法律,嚴禁在美國所有的領地內重婚,即同時與一位以上的配偶結婚。29或許聖徒需要喬治替他們遊說,讓他們有權實行多重婚姻。如果墨里歐法案通過,喬治和其他實行多重婚姻的聖徒將被判有罪,教會所能擁有的財產也會因此受限,從而削弱教會在猶他的影響力。30

離家那天,喬治祝福了妻子伊利莎白和女兒喬治安娜;喬治安娜是他們夫妻倆在英國生下的女兒。伊利莎白和這個嬰兒都身體孱弱,無法和喬治同行,因此喬治將妻女託付給英國的新朋友,在他離家時照顧他們。

兩週後,喬治抵達美國,得知自己確實已被選出來,一旦立州的請願得到核准,就要和威廉·霍伯一起在參議院服務。這項任命並未賦予他們官方權力,但他們可以嘗試說服國會議員投票反對墨里歐的反重婚法案,並支持猶他立州的提案。31

6月13日,喬治和威廉拜會林肯總統,希望能獲得他的支持,同意他們的請求。喬治原以為總統經歷一年多的內戰後,看起來會疲憊、憔悴,但是林肯卻非常親切地和他們談笑風生。他是個高個子,人很樸實,留著大鬍子,手腳很笨拙。他有禮貌地聆聽喬治和威廉立州的提案,但是並未承諾支持他們的請求。32

喬治和威廉失望地離開了白宮。這次會晤就像他們與華盛頓政界其他人士進行的會談一樣,大多數國會議員似乎對猶他立州一事抱持開放的態度,但是他們不願承諾會投票支持。幾位國會議員在投票贊成反重婚法案之後,認為他們無法支持猶他立州,因此表示,除非其組織法禁止多重婚姻,否則他們不願考慮同意猶他立州。33

此外,有些人對梅都斯山大屠殺仍滿腔怒火,不願支持聖徒,也不同意他們立州的提案。34在約翰·李針對大屠殺事件提出報告大約一年後,教會調查員發現,約翰和教會其他成員也參與了這次攻擊。不久之後,政府官員親自主持調查,他們試圖將約翰·李、以撒·海、約翰·西比及其他人繩之以法,但沒有人出面為這些人的罪行作證。然而,調查員找到在那次攻擊中倖存的十一名女孩和六名男孩,並於1859年夏天將他們送回親友家。35

喬治和威廉希望他們為這次請願而勤於奔走、尋求支持,能讓在華盛頓的國會議員留下好印象。但是,他們兩人都不確定自己所付出的努力,是否足以讓猶他人民成功立州。36


立州請願在華盛頓審核期間,傳道事工則是在丹麥、挪威和瑞典蓬勃發展。自從約翰和卡爾·杜里斯離開桑比特谷,第二次到斯堪地那維亞傳教以來,已經過了兩年多。那段期間,多半由卡爾主領挪威的聖徒,約翰則擔任第一諮理。37

這對兄弟剛抵達斯堪地那維亞時,約翰就立即動身前往挪威。卡爾則是去哥本哈根,探望久未聯繫的母親安索菲。一開始,安索菲並沒有認出兒子,但是卡爾表明自己的身分後,她一再親吻卡爾的額頭,因這個兒子從美國回來而欣喜萬分。安索菲和前夫尼克萊(卡爾的父親)都已再婚。她和丈夫漢斯·柏曲領養了一個名叫茱莉亞的女孩,現年八歲。38

卡爾和安索菲三年來第一次交談,卡爾很驚訝地看到母親的改變。他和約翰前往錫安之前,母親覺得在公開場合和他們走在一起很丟臉。不過,從那時起,教會在丹麥的名聲逐漸改善,卡爾抵達隔天,安索菲不僅願意和卡爾在公開場合出現,還參加了教會聚會。

母子兩人走進聖徒聚會的大廳時,發現大廳裡座無虛席。卡爾從會眾當中認出他第一次傳教時的許多熟面孔,他向會眾演講過後,有幾個人上前與他握手,歡迎他回國。

接下來幾天,安索菲幾乎都陪在兒子身邊,卡爾拜訪教會的丹麥總部之後覺得有點難為情,因為他仍穿著上次傳教時所穿的破舊西裝。母親帶他到街上買了一套新西裝,然後和他一起在城裡拜訪老朋友。他們一起交談時,卡爾看得出來,母親比以往對教會更感興趣。

卡爾探望了安索菲之後,就到挪威與約翰會合。這對兄弟發現,挪威有許多分會因移民而人數縮減,但是仍有大約600名聖徒居住在挪威,首都克里斯蒂安尼亞大約有250名聖徒。挪威政府尚未立法允許宗教自由,因此傳教士在公開講道或施洗時都很謹慎。39

1862年初,卡爾在挪威南部傳教時,警察逮捕了他和其他十名傳教士,還在嘲諷的人群面前質問他們,並以罰款和監禁威脅他們。這類的騷擾並沒有使這事工停滯不前。那年春天,1,556名斯堪地那維亞聖徒準備移民到錫安去,這是當時最大的一波移民潮。

大約在這時候,卡爾再次回到哥本哈根探望他的母親。安索菲看起來神采奕奕,似乎對教會更認真,也仍有興趣。她再次與卡爾一同參加教會聚會,有時會帶著茱莉亞。

1862年6月,卡爾帶著母親和茱莉亞到克里斯蒂安尼亞短途旅行。安索菲不像過去那樣對聖徒心懷偏見與惡感,她和茱莉亞同意讓卡爾為她們施洗和證實,加入這個教會。教儀執行後,挪威的聖徒紛紛向安索菲表達關心,他們很高興終於能認識他們傳道領袖的母親。40


7月20日,伊利莎白·肯農收到喬治的來信。喬治在華盛頓的工作結束時,正好有兩班蒸汽船即將出發,他渴望能趕上其中一班回到利物浦。這封信並沒有讓伊利莎白抱太大希望,認為喬治會趕上較早的那班船。但是無論喬治何時抵達,她都很高興能見到他。

隔天,伊利莎白帶著喬治安娜,騎馬前往一座綠草如茵的山丘,看著女兒在草地上玩耍,並一起俯瞰利物浦。伊利莎白已把約翰和亞伯拉罕兩名幼子留在猶他給家人照顧,此時她很感謝有喬治安娜在她身邊。隔天,她在日記中寫道:「我親愛的丈夫不在身邊時,喬治安娜是我極大的安慰。要不是有她,我絕對無法感到平安。」41

喬治第一次離家去加州和夏威夷傳教時,伊利莎白料想不到,他們分隔兩地竟會如此難熬。後期時代一項至關重要的事工,就是協助聚集神的人民,但是對婦女而言,要在丈夫離家時在背後支持,照顧家庭和維持生計,這在情感和體能上往往需要付出極大的代價。伊利莎白很幸運,在喬治的傳教中,能夠參與其中幾次,42傳教士的妻子多半沒有這樣的機會。但是,這並沒有讓他們在長久分離的時候日子好過一些。

收到喬治的來信幾天後,伊利莎白在整理房子,此時喬治安娜和羅辛娜·馬修斯在一起玩耍;羅辛娜是肯農夫婦收養的英國小女孩。這兩個女孩在玩耍時,羅辛娜往窗外的街道瞄了一眼。「爸爸回來了,」她叫著。

「你一定看錯了,」伊利莎白說。

「他在馬車裡,」羅辛娜堅持說,「到門口了。」

話才說完,伊利莎白就聽到喬治走上階梯的熟悉腳步聲。當她看到喬治,心中歡喜雀躍,幾乎說不出話來。喬治安娜跑上前去,喬治一把將女兒抱在懷裡。喬治在長途旅行之後看起來依然精神奕奕,他很高興看到伊利莎白比他離開時更強健。

那天下午,全家人一起去散步。「在長久分離之後,我們一家人非常享受相聚的時光,」伊利莎白在日記中寫道,「我們家中再次充滿歡樂。」43

喬治雖然竭盡所能,仍無法成功遊說華盛頓的官員。林肯總統於7月8日簽署同意反重婚法案。不久之後,國會議員通知喬治和威廉,除了猶他立州,國會還有更重要的事要裁決,特別是因為美國內戰的情勢只會越發危急。44

喬治如今已回到歐洲,他希望帶著伊利莎白,在傳道部內巡迴拜訪。九月時,他們與教會的教長約翰·斯密一起離開利物浦;約翰當時要前往斯堪地那維亞的一個傳道部,正好途中經過英國。他們沿途與約翰的弟弟約瑟F.·斯密和堂兄弟撒母耳·斯密會合,這兩人從1860年起就在倫敦傳教。另一位堂兄弟耶西·斯密是斯堪地那維亞傳道部會長,他曾提及一旦約翰抵達歐洲,就請堂兄弟們一起來拜訪他。

這群人於9月3日離開英國,途經德國漢堡前往丹麥。約瑟和撒母耳因工作過度而顯得疲憊不堪,但隨著日子過去,他們的情況似乎逐漸改善。在丹麥這個語言不通的國家四處旅行,伊利莎白覺得不大方便。不過,當她在奧爾堡巿參加大會時,很喜愛與聖徒相處。45

喬治和其他傳教士透過翻譯員的協助向會眾演講,大會結束後,大夥兒聚集在山丘上俯瞰這座城巿,一起談天歌唱。他們唱的大多是英文和丹麥文的歌曲,喬治和約瑟也唱了夏威夷歌曲與聖徒同樂。儘管語言和國籍不同,但是他們與聖徒同在時,所感受到的喜悅,與當時美國內部分歧的情況形成強烈的對比。46

伊利莎白那天在日記中寫道:「我實在太高興了,我很喜歡和這群人聚在一起,雖然我們語言不通,但我們從事的是同樣的偉大事工,領受同樣的聖靈。」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