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靈感的神聖泉源」,聖徒:耶穌基督的教會在後期時代的故事,第二冊,沒有不潔的手,1846-1893(2020)
第42章:「靈感的神聖泉源」
第42章
靈感的神聖泉源
1892年1月初,琪娜·楊與艾默琳·威爾斯在鹽湖城與總會慈助會理事會的其他成員會面,以籌備慶祝慈助會成立五十週年的「紀念慶典」。理事會希望世界各地的後期聖徒婦女參與慶祝,因此寄了一封信給全教會的慈助會,鼓勵她們舉辦自己的慶祝會。1
在信中,她們首先向所有的姊妹致上「誠摯的問候」,然後請每個慈助會會長團邀請她們的成員及聖職領袖參與當地的慶祝,並指派委員會籌劃相關活動。各地的慶祝活動要在3月17日,即慈助會在納府成立的日子,早上十點開始,並在兩個小時之後聯合,一起「全球祈禱讚美感謝神」。2
琪娜十分仰賴艾默琳協助主辦鹽湖城的慶典,希望能令每個人都滿意。到了三月初,艾默琳已經全心投入籌劃工作。她在日記裡寫道:「我卯足全力籌備這次慶典。我從沒有這麼忙碌過。」3
慈助會理事會計劃在大會堂舉辦鹽湖城的慶祝會。她們想將約瑟·斯密、愛瑪·斯密、伊莉莎·舒和琪娜·楊的大幅肖像掛在講台後方,以裝飾會場。4
由於慈助會第一任會長愛瑪·斯密留在伊利諾州,並加入了耶穌基督後期聖徒重組教會,因此有些人認為把她的肖像掛在大會堂有些不妥。因爭辯越來越激烈,所以琪娜詢問惠福·伍會長對掛肖像一事的看法。他說:「反對這件事的人一定是心胸狹窄。」5
慶典那天,四幅肖像都懸掛在大會堂管風琴的音管上。肖像旁是鑰匙造型的插花,象徵約瑟·斯密在1842年交給婦女的權鑰。6琪娜與艾默琳坐在台上,和她們坐在一起的還有拔示巴·斯密、莎拉·甘及瑪莉·霍恩等過去五十年來推動慈助會事工的婦女。數以千計的慈助會成員湧進大會堂。在場的還有許多男士,包括約瑟F.·斯密和十二使徒定額組的兩位成員。7
琪娜為慶典揭開序幕。謹記著全教會的婦女都在慶祝這盛事,她說:「噢,我多麼希望所有的人都能聽到我的話,不只在這大會堂和猶他各地的弟兄和姊妹,也希望這塊大陸上所有的人能聽到並了解我的話;不只這塊大陸上的人,也希望歐洲、亞洲、非洲各大陸及海中各島嶼的人都能聽到。」
她接著說:「身為這個組織的姊妹,我們都被按手選派來安慰並撫慰患病和受苦的人,貧窮和困苦的人。如果我們繼續本著這樣的精神做事,主來收集祂珠寶的時候,必會認可我們。」
艾默琳在聚會結束時問會眾:「這個婦女的慶典有什麼意義?不僅是紀念五十年前神的先知創建了這個組織,更重要的是象徵婦女逐漸擺脫謬誤與迷信,並脫離黑暗;而且光明來到世上,福音使她自由;知識的鑰匙也已經轉開,她已經汲取了靈感的神聖泉源。」8
大約在這段期間,哈佛大學校長查爾斯·艾略特前往美國西部旅行,並參訪了鹽湖城。一年前,一小群後期聖徒到哈佛求學,查爾斯對他們的印象非常深刻。此行並接受邀請到大會堂演講。
七千人出席了這場簡短的演說。查爾斯倡導宗教自由,讚揚聖徒的勤奮與刻苦,並將他們比做創辦哈佛的早期英國移民。9後來,當鹽湖論壇報(Salt Lake Tribune)及其他報紙批評他的看法是在偏袒聖徒時,他還出言捍衛聖徒。
他聲明說:「我認為我們現今對待他們應該完全像對待天主教、猶太教、衛理公會,或其他任何宗教派別一樣,尊重他們的財產權,尊重他們思想與崇拜的自由。」10
安娜·維特蘇和她的妹妹裴卓琳及十四歲的兒子奧斯本也在場聆聽。安娜的大兒子約翰在將近一年前去了哈佛,她很敬佩這位傑出的講者,而他則對那裡的後期聖徒學生讚譽有加。11
維特蘇一家現在和裴卓琳一起住在鹽湖城第十三支會的區域,那裡有不少斯堪地那維亞聖徒,所以見證聚會成了多種語言的聚會。奧斯本在主街的錫安合作商業機構的商店工作,安娜和裴卓琳則是裁縫。奧斯本也和母親一起到當地支聯會專校參加每週一次的講座。12
四月的第一個週末,鹽湖城下了一場大雪,彷彿還是寒冬。不過,4月6日星期三早晨卻是萬里晴空,安娜和奧斯本加入另外四萬多人,群集在聖殿廣場和周圍街道,觀看鹽湖聖殿的頂石安放在東面中央的尖塔上。這塊圓形的石頭是用來支撐古列·達林製作的三點七公尺高的天使雕像;當天稍晚就會把雕像固定上去。頂石和天使都就位後,聖殿的外部就告完成,等待內部完工,就可以奉獻了。13
聖殿周邊的街道都擠滿了輕型馬車。有些來觀看的人站在篷車上,爬到電線桿上,或登上屋頂,只為看得更清楚。14維特蘇母子站在擁擠的人群中,看得到惠福·伍會長和教會其他領袖在聖殿旁的講台上。
樂隊演奏以及大會堂唱詩班獻唱完後,約瑟F.·斯密獻上開會祈禱。教會建築師,同時也是百翰·楊和愛蜜莉·裴垂治的兒子,約瑟·唐卡羅·楊接著從聖殿頂端的鷹架上向下喊道:「準備好要架設頂石了!」15
伍會長移向講台邊,看著聖徒,高高舉起雙臂,說:「大地各民族!此刻我們將安置我們神的聖殿的頂石!」他按下電鈕,一陣電流通過,開啟閂扣,頂石便落在預定的地方。16
之後,聖徒高喊和散那歡呼,並高唱「神靈如同那火焰正在燃燒」。使徒法蘭西·里曼接著站在群眾面前,說:「我提議,所有聚集在這裡的人,以整體,也以個人的身分承諾,儘快在必要的時間內籌集需要的經費,儘早完成聖殿,以便能在1893年4月6日奉獻聖殿。」
他所提議的日期正是百翰·楊安放聖殿房角石四十週年的日子。喬治·肯農呼籲大家支持這項提議,眾聖徒於是舉起右手並喊道:「好的!」17
法蘭西認捐一大筆自己的錢來協助聖殿完工。安娜自己認捐五元,並替奧斯本認捐十元。她知道約翰也會想認捐,因此以他的名義多捐了十元。18
那年春天,約瑟F.·斯密到了六十三歲的雅各·布朗家中探望。雅各很年輕時曾隨摩爾門兵團行軍,並和阿狄生及露易莎·普瑞特、便雅憫·葛瑞德等人到大溪地及周邊的島嶼傳教。不過,雅各1851年在阿納環礁傳教時,被誣告煽動叛亂而被捕,並被帶到大溪地監禁,最後被逐出群島。19政府也強迫其他傳教士離開,那裡的傳道事工自此停了下來。
如今,大約四十年後,教會領袖開始擴展南太平洋的傳道事工。1891年7月,薩摩亞傳道部派了兩位年輕的長老,百翰·斯穆特和艾瓦·巴勒,開始在東加傳教。六個月後,薩摩亞傳道部的另外兩位傳教士,約瑟·丹隆和威廉·席格米勒,重新開啟法屬玻里尼西亞的傳道事工,施助在大溪地及附近島嶼上長期與教會隔絕的聖徒。20
但是約瑟·丹隆的身體不適,他和威廉也發現那地區所有的後期聖徒幾乎都加入了幾年前就派傳教士到南太平洋群島的耶穌基督後期聖徒重組教會。他們兩人都認為傳道部需要經驗更為豐富的人來帶領該地區的事工。21
約瑟F.到了雅各在鹽湖城的家裡,拿出大溪地的傳教士寄給他的一封信。他問雅各:「你願意再到社會群島傳教嗎?」
雅各告訴他:「我不希望有任何人召喚我到任何地方傳教。」22如今他年事已高,有三位妻子,許多子女和孫子女。他的健康狀況不佳,多年前又因槍枝射擊意外,失去一條腿。他這樣的狀況去南太平洋會是項艱鉅的挑戰。
約瑟F.把信拿給雅各要他讀,接著便離開,臨走前說他明天會再來,看看雅各怎麼想。23
雅各讀了那封信。那些年輕的傳教士顯然遇到了困難。雅各是早期傳教士中唯一在世的,他熟悉那裡的人和他們的語言,因此可以幫上很多忙。他決定,如果總會會長團要他去太平洋,他就會去。他相信無論神召喚他去做什麼事,一定都會幫助他勝任。24
隔天約瑟F.·斯密回來時,雅各接受了傳道召喚。幾個星期後,他和家人道別,與蒙召喚和他一起傳教的兒子伊藍多離開鹽湖城。
雅各、伊藍多,以及另一位傳教士在隔月抵達大溪地。丹隆和席格米勒兩位長老護送新來的傳教士到一位名叫庭尼阿勞的大溪地人家裡,庭尼阿勞為雅各和他兒子準備了一張床。由於舟車勞頓,雅各一連幾天都沒出過房門。25
但是,不久之後訪客開始來到。其中一人來自阿納,說他認得雅各的聲音。那人說,其他人即使見到他時不認得他,也會一樣憑聲音認出他。有些訪客在雅各返鄉後才出生,但還是很高興看到他。有位年長的婦人認得他,並開始握著他的手不放,讓他懷疑她是不是不放手了。他得知,法國官員逮捕他,把他帶離環礁,帶上他們的艦艇時,她人在阿納。
有天晚上,雅各和另一位來自阿納的人見面,他名叫波希米提,還記得雅各。波希米提加入了重組教會,但很高興能再見到雅各,並給他食物。他答應這位傳教士:如果你去阿納,那裡的人會聽你傳道。26
約翰·維特蘇在哈佛大學,不斷收到他在鹽湖城的母親及弟弟的來信,字裡行間總是充滿忠告與鼓勵。有一天,奧斯本寫道:「媽說你做化學實驗時要小心。她讀到有位教授被什麼爆裂物或類似的東西炸瞎雙眼。」27
安娜的信則比較讓人寬心:「一切都會很順利,只要全心全意奉獻你現在和未來將擁有的一切,做對所有人有益的事,就是在事奉那位創造所有美好事物,永遠不會厭倦為祂的子女把每件事變得更好,更美麗的創造主。」28
一年前,約翰走下馬拉的街車,第一次踏進哈佛校園時,就對學校的歷史及傳統崇敬不已。晚上,他會夢想自己學到世上所有的知識,而不必擔心要花多少時間才能精通每個科目。
他開始為秋天的入學考試作準備時,才心情沉重地發現有讀不完的書。他從學校圖書館借出一堆書籍,開始瀏覽其中的內容,卻發現光是完全精通一門學科都是非常困難的,不禁感到灰心。他一個從挪威來的窮移民,競爭得過班上的同學嗎?他們很多都在美國最好的預科學校接受過第一流的教育。他在猶他接受的教育足以幫助他準備好面對未來嗎?
在哈佛的前幾個月,約翰因為焦慮加上思鄉,曾考慮要回家。但他決定留下來,進而通過了入學考試,包括不是他母語的英文考試。
如今,約翰已經完成一年的學業,對學習更有信心了。他住在租來的房子,同住的還有其他一些就讀哈佛和附近學校的年輕後期聖徒男子。他作了許多祈禱後,決定選擇主修化學。另有幾位後期聖徒學生有志成為科學家,其他則攻讀工程、法律、醫學、音樂、建築及商業等專業領域。這些年輕人和許多大學生一樣,經常高談闊論,辯論學術議題。29
1892年7月,同為化學家,且是教會中受人敬重的學者雅各·陶美芝來到波士頓,此行目的是研究和收集實驗器材,供鹽湖城的一所教會大學使用。30雅各的朋友,也是以前的同學,蘇莎·蓋茲此時也來到哈佛,要上一門暑期的英語課程。
約翰發現蘇莎不但擅長演說,也是才華洋溢的作家。相對地,蘇莎也很欣賞約翰優雅且充滿藝術氣息的天性,於是兩人很快就成為朋友。蘇莎在寫信給跟約翰差不多年紀的女兒莉亞時,寫道:「這裡有個年輕人,文質彬彬,勤奮內歛,品格高尚,確實是他們之中最優秀的學生。我想你會喜歡他。」
蘇莎感歎道:「我想他可能完全不會跳舞,不過他有和雅各·陶美芝一樣好的頭腦,而且在我看來,他的好頭腦還配上了英俊的臉孔。」31
洛琳娜·拉森和子女過了兩年多躲躲藏藏的日子後,再次在猶他蒙蘿有了自己的房子,離丈夫班特和他第一位妻子茱莉亞住的地方不遠。32雖然蒙蘿是洛琳娜的老家,但她經常覺得不受歡迎。
在整個教會裡,許多多重婚姻家庭仍和以前那樣生活,確信他們是在遵行神的旨意。不過,蒙蘿的一些教會成員卻認為繼續和多重婚姻的妻子生兒育女是有罪的。洛琳娜明顯又懷有身孕時,她的一些鄰居和家人開始公然鄙視她。
班特的母親擔心洛琳娜會連累她兒子再次入獄。洛琳娜的姊姊說懷孕的多重婚姻妻子和犯姦淫的人比起來好不到哪裡。有一天,洛琳娜自己的母親,同時也是支會慈助會會長,來到家裡,斥責她不該繼續和班特生更多孩子。33
當天晚上,班特為她和孩子砍了一些木柴後,洛琳娜告訴他,她母親說的話。但是班特不僅不同情洛琳娜,還說他岳母說的對。他曾經和朋友談過這件事,他們的結論是,有多重婚姻妻子的男人別無選擇,必須留在第一位妻子身邊,並與其他的妻子離婚。他和洛琳娜還是會印證在一起,但必須等到來生才能再一起生活。
洛琳娜幾乎啞口無言。自從正式宣言公布後,班特一再告訴她不會離棄她。如今,距她生產只剩下幾個星期了,他卻打算棄她和她的子女於不顧。
這對夫妻談了一整夜。洛琳娜淚如雨下,班特告訴她眼淚是無法改變現實情況的。34
洛琳娜告訴班特:「如果不是我相信你認為自己是在事奉神,我一定不會原諒你。」
班特走後,洛琳娜祈求神給她力量和智慧。就在太陽開始升上群山時,她在茱莉亞家後面的畜欄找到正在工作的班特,並告訴他,他必須至少陪她到孩子出生為止。她說,在那之後,他想去哪裡,就去哪裡。如今神是她唯一的朋友,她只能求助於祂。35
兩星期後,洛琳娜產下一名女嬰。嬰兒五天大的時候,洛琳娜夢到自己死了,醒來時十分驚慌。如果她死了,班特會照顧他們的孩子嗎?他信守承諾,在她懷孕期間照顧她和孩子。但他很少和孩子互動,即使來看他們,也是來去匆匆,讓他們覺得好像只是個陌生人晚上來坐了一下。
洛琳娜把她的預感告訴班特,他卻不當回事,說:「只是個夢而己。」她還是覺得不安,於是在接下來那個月中經常祈禱,向主承諾會在考驗和困境中耐心持守,並會盡她所能推動祂的事工,包括聖殿事工。36
洛琳娜作了那個夢後過了五個星期,法警以非法同居罪逮捕她和班特。法庭讓他們保釋,期望洛琳娜會在那年稍晚,班特受審時,在法庭上指證他。
被捕加上家人朋友的蔑視,讓洛琳娜覺得壓力大得無法承受。她不確定如何是好,便去找曼泰聖殿會長,使徒安東·倫德,向他傾吐積壓在心裡的重擔。安東一邊聽她的故事,一邊掉眼淚。他勸告她:「往前進,不要理會別人的嘲弄與譏笑,你會沒事的。」37
洛琳娜聽從使徒的忠告,繼續勇敢生活。那令她提高警覺的夢,以及隨後的祈禱,幫助她更有耐心,更能忍受考驗,也更感謝主給她這樣的人生。班特也察覺他的冷淡令洛琳娜非常痛苦,於是他和洛琳娜最後決定,即使前途異常艱困,他們還是要繼續共同生活。
那年九月,班特對被起訴的非法同居罪認罪,法官判他入獄一個月。幾年前,班特因類似的罪名被判刑六個月,相較之下,這次的刑罰算是輕很多。事實上,從公布正式宣言以來,非法同居罪的刑罰和之前比起來短很多。不過這也提醒洛琳娜和班特,如果他們繼續維持夫妻關係,後果可能會非常嚴重。38
不過,他們夫妻倆現在願意承擔這個風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