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教義和聖約第63篇
導言和大事紀
1831年夏天,先知約瑟·斯密正在密蘇里州獨立城監督聖徒要用來建立錫安的土地奉獻事宜。8月27日,先知返回俄亥俄州嘉德蘭時,該地的聖徒切望知道有關這片新土地的事,以及他們在建立錫安方面的職責為何。
不幸的是,在先知不在嘉德蘭的期間,那裡有些教會成員背離主的誡命,犯下嚴重的罪。1831年8月30日,先知獲得了教義和聖約第63篇所記載的啟示,主在其中警告聖徒,邪惡和背叛會有何後果。主也告訴聖徒,要如何準備聚集到錫安,準備迎接祂的第二次來臨。
-
1831年7月14日約瑟·斯密和其他人抵達密蘇里州獨立城。
-
1831年8月2-3日密蘇里州傑克森郡的土地被奉獻為建立錫安之用,並在密蘇里州獨立城奉獻一塊聖殿用地。
-
1831年8月27日約瑟·斯密和奧利佛·考得里返回俄亥俄州嘉德蘭。
-
1831年8月30日獲得教義和聖約第63篇的啟示。
教義和聖約第63篇:額外的歷史背景
1831年8月27日,先知約瑟·斯密和教會的其他領袖從密蘇里州回到俄亥俄州後,就向該地的教會成員宣布,主已經指定密蘇里州傑克森郡為錫安城的地點。先知記寫道:「在此教會成立初期,教會成員極渴望在與救恩有任何關連的每件事項上,得到主的話語;由於『錫安地』是現在所關切的最重要的俗世事務,於是我求問主有關聚集聖徒、購買土地及其他事務的進一步信息」(in Manuscript History of the Church, vol. A-1, page 146, josephsmithpapers.org)。8月30日,約瑟·斯密的求問得到回答,獲得了教義和聖約第63篇所記載的啟示。先知所求問的「其他事務」可能包括他所關切的事,也就是在他與其他擔任領袖的長老在密蘇里州時,俄亥俄州某些教會成員犯下嚴重的罪而偏離教會。這項啟示作出了澄清,即唯有耶穌基督的忠信門徒才需要到密蘇里州協助建立錫安。
教義和聖約63:1-21
主針對反叛和邪惡的後果提出警告,並應許忠信的人會得到繼承地
教義和聖約63:1-6。「聆聽,你們這些稱自己為主的人民的」
主在稍早的啟示中告訴聖徒,若要建立錫安並在錫安定居,就必須成為正義的人民(見教約58:19;59:1,3)。祂在教義和聖約第63篇所記載的啟示一開頭,就鄭重提醒說,不可輕忽祂的誡命,若是忽視或不服從的人,就會受到懲罰。這樣的提醒是必要的,因為有許多教會成員自稱切望建立錫安,卻不服從神的律法。
教義和聖約63:7-13。「神蹟隨著相信的人」
1831年夏秋之際,有些教會成員失去了對復興的福音的信心,公然出言反對先知約瑟·斯密。其中兩位特別強力攻訐教會的人叛教了,又在1831年9月和10月間,開始在報章雜誌刊行反摩爾門的資料。其中一位批評者叫以斯拉·布司,以前是衛理公會的牧師;他在閱讀摩爾門經、會見約瑟·斯密、目睹先知治好愛麗絲(艾爾莎)·詹森一隻病殘的手臂後,於1831年初加入教會。以斯拉·布司受洗後,被按立為大祭司,又蒙召喚到密蘇里州傳教。那時他期望能透過展示極大的神蹟和行奇蹟來使許多人歸信。但在傳教一段短時期,沒有見到預期的成果後,布司就「背離……而叛教了」(Joseph Smith, in Manuscript History of the Church, vol. A-1, page 154, josephsmithpapers.org)。
另一位批評者是西門·雷德,他是經由以斯拉·布司的介紹加入教會的。雷德旅行到俄亥俄州嘉德蘭去認識教會,在那裡聽到一位教會成員預言中國會發生地震。幾星期後的1831年4月,西門在報紙上讀到中國北京發生毀滅性的地震,因而認為自己親眼目睹了奇蹟般的預言。之後不久他受洗了,但幾個月後,他卻出來公然反對教會。
教義和聖約第63篇所記載的、針對尋求神蹟之人所給的指示,清楚說明了雖然後期聖徒應該尋求屬靈的恩賜,卻不應尋求神蹟來滿足好奇心、用以來說服他人相信真理,或用以支持自己的信心。反而,神蹟和奇蹟是因為對耶穌基督有信心,並且符合神的旨意,才會來到(見教約35:8;58:64)。
十二使徒定額組達林·鄔克司長老曾針對尋求神蹟一事勸告教會成員,他說:
「我們在作見證、進行公開演講時,極少提到我們最神奇的經驗,也極少仰賴神蹟來證明福音是真實的。我們通常只是見證自己相信復興的福音是真實的,並稍微提及我們如何獲得這見證。為什麼呢?因為神蹟是賜給相信的人。尋求奇蹟來使他人歸信,就是不適當地尋求神蹟。……
「為什麼我們不會藉著展示神蹟來使人歸信?這是有道理的。『看到神蹟或奇蹟並不會構成歸信的穩固基礎。經文上的歷史證實了,那些透過神蹟和奇事而歸信的人,很快就會忘記這些,並再次變得容易受到撒但及其僕人的謊言所惑而曲解真理(希拉曼書16:23;尼腓三書1:22;2:1;8:4。)……
「『相反地,靈的見證卻會視接受者的需要,也會在必要時不時更新,但看到神蹟或經歷奇蹟卻只是一次的事件,其見證會隨著記憶而消褪,對人的影響也會日漸黯淡』〔Dallin H. Oaks, The Lord’s Way (1991), 87〕」(“Miracles,” Ensign, June 2001, 10)。
十二使徒定額組培道·潘會長(1924-2015)說明了信心會如何使人準備好去相信。他說:
「在這個充滿懷疑和不信任的世界中,『眼見為憑』這句話促長了『你讓我看到,我就會相信』的這種態度。我們一開始就想得到所有的證據和證明;似乎很難憑信心去相信。
「我們什麼時候才能學會,靈性事物是以相反的方式運作的——相信才得見?先有靈性的信念才有靈性的知識。我們若相信看不見但確係真實的事,才是有信心」(“What Is Faith?” in Faith [1983], 43)。
教義和聖約63:14-19。姦淫的罪
正如教義和聖約63:14-19所記載的,主警告說,有些聖徒犯了姦淫的罪。姦淫一詞指的是一個人與配偶以外的人發生性關係(見教42:22-26;59:6;66:10)。犯姦淫罪的人,「將不會擁有靈,卻會背棄信仰」(教約63:16),意思是犯姦淫的人若不悔改,最後就會轉而與神的事工作對。由於不道德和姦淫都是最嚴重的罪,那些選擇堅持邪惡而不悔改的人,將會遭受劇烈的情感痛苦——「在那燒著硫磺的火湖裡」——以及屬靈的死亡,又稱為「第二次死亡」(教約63:17;亦見阿爾瑪書12:16;希拉曼書14:16-19;教約29:27-29;76:36-38)。
教義和聖約63:16。「凡看見婦女就動淫念的,……將不會擁有靈」
主說,凡看見人就動淫念的,「將不會擁有靈,卻會背棄信仰」(教約63:16)。在較早的一項稱為「本教會的律法」的啟示中,主對聖徒發布了一項類似的警告,要他們防備淫念和姦淫的罪(見教約42:22-24)。一般來說,淫念是一種強烈的渴望或慾望。不過以這裡的上下文來說,淫念指的是想要違犯性罪的不正當慾念。在今日的世界,隨手可見的色情已使得許多人遭受到淫念的毀滅影響。達林·鄔克司長老描述了色情會如何摧毀靈性。他說:
「『淫穢色情的故事和圖片比骯髒污穢的食物更糟糕。身體有防禦系統,可以自行排除不健康的食物。除了少數致命的例外情況,壞食物只會使你生病,但不致造成永久傷害。相較之下,一個盡情接受污穢故事、色情圖片和宣傳品的人,會將這種種東西記錄在我們稱為『大腦』的奇妙檢索系統中。大腦不會吐出髒東西;一旦記錄下來,它將永遠保存為可以回憶的事物,在你們的腦海中閃現變態的畫面,拖引你們離開健康的生活』〔Dallin H. Oaks, Challenges for the Year Ahead (pamphlet, 1974), 4–5; reprinted in “Things They’re Saying,” New Era, Feb. 1974, 18)〕。……
「那些追逐色情、利用色情的人會喪失聖職的力量。……
「觀看色情的人也會失去主的靈為伴,色情會使人產生虛幻不實的遐想,因而破壞靈性。……
「經文一再教導,主的靈不會住在不潔的殿中。只要我們配稱地領受聖餐,所得到的應許是『一直有祂的靈與〔我們〕同在』。為配稱獲得這應許,我們立約要『一直記得祂』(教約20:77)。追逐色情、利用色情來達到性刺激的人顯然違反了這項聖約,同時也違反了另一項聖約,那就是不從事不聖潔的行為,他們不能享有主的靈同在。……
「色情也會對我們最寶貴的人際關係造成無法挽救的傷害。……
「色情會破壞我們與異性在情緒上、感情上、靈性上建立正常關係的能力;色情也會減弱我們對於不得體、不正常或違法行為的道德防衛力量。當良知變得遲鈍,接觸色情的人就會做出他們所看到的事情,毫不在意這麼做會對自己和別人的生活帶來什麼後果。
「色情還會讓人深陷其中,無法自拔,會減弱我們做決定的能力,一旦接觸便無法擺脫,不由自主地想再去接觸更多。……
「……人們一旦讓邪惡的思想有機可乘而使聖靈退去,就會喪失靈性防禦力量,而屈服於邪惡者的力量和指示」(參閱「色情」,2005年5月,利阿賀拿,第88-89頁)。
在我們這個時代,蔓延的色情使許多人暴露在對他人動淫念的誘惑之中。十二使徒定額組李察·司考德長老(1928-2015)堅定地表示,沾染色情是淫亂的舉動,會限制一個人享有靈的祝福的能力。他說:
「我要提出警告,各式各樣的色情藉著其邪惡、腐敗、破壞的衝擊力,使人悲傷、痛苦、傷心不已,也破壞了許多婚姻。對於某些人,他甚至能夠使他們相信:他們無法接受來自主的指引。
「撒但很擅長利用人們很容易上癮的色情力量,來限制個人接受聖靈帶領的能力。凡是被這種誘惑人心、虎視眈眈的羅網困住、又逗留其中的人,都會因上癮而屈服於這種邪惡的毀滅力量。這是世界上最具殺傷力的一種力量,不論經由印刷刊物、電影、電視、淫穢的歌詞、猥褻的電話內容、或個人電腦螢幕,色情都具有使人難以招架的沉迷力量及嚴重的殺傷力。凡是使用路西弗這項得力工具的人,其心智、心思、靈魂都會沉淪墮落。凡是被這種誘惑人心、虎視眈眈的羅網困住、又逗留其中的人,都會因上癮而屈服於這種邪惡的毀滅力量。對很多人而言,這種習癮需要透過幫助才能加以克服。這種悲劇發生的模式聽起來耳熟能詳,一開始是好奇心使然,在刺激的助長之下,以自欺欺人的言詞辯稱,私底下這麼做並不會傷害其他任何人。被這種謊言哄騙的人,每次嘗試便越陷越深,從而需要更強烈的刺激,等到陷阱收網時,淫穢、成癮的可怕習慣已經掌控全局。……
「如果你目前被色情內容所困,現在就要下定決心加以克服。找一個安靜的地方,迫切地祈求幫助和支持。要有耐心,要服從,不要放棄」(「獲得屬靈的指引」,2009年11月,利阿賀拿,第8-9頁)。
教義和聖約63:20-21。大地的變形
主已應許,聖徒若選擇遵行祂的旨意並持守到底,就會在千禧年開始時,繼承中榮的地球,也會在千禧年及最後審判之後,地球成為高榮世界和高榮國度的一部分時,得到繼承產業(見教約38:17-20;45:58;63:49;88:17-20)。教義和聖約63:20中的這句「變形的日子」,指的是在主第二次來臨之後,「大地會被更新且獲得其樂園的榮耀」的那段時間(信條1:10)。這項改變,或稱變形,將發生在地球上所有的邪惡和腐敗事物都被「燒毀」,即除去,並且「所有的事物都必更新」之後(教約101:24-25)。地球本身將回復到亞當夏娃墜落之前的樂園榮耀(見以賽亞書11:6-7;51:3;教約133:22-24,29)。根據教義和聖約63:21,地球的這次變形已經在使徒彼得、雅各和約翰於變形山上的神聖經驗中,顯示在給他們的異象中了(見馬太福音17:1-3,9)。
約瑟·斐亭·斯密會長(1876-1972)指出,地球的存在共有四個階段。他說:「這個地球正在經歷四大層級或階段:1.創造,以及人類墜落之前的狀態。2.亞當墜落之後,普遍的低榮狀態。3.當救主來臨,帶來千禧年時,那將遍及一切的中榮狀態〔或大地的變形〕。4.地球獲得高升時,高榮或最終狀態」(參閱救恩的教義,布司麥康基編〔1954〕,第一卷,第80頁)。
教義和聖約63:22-56
主賜予聖徒指導原則來建立錫安,並向忠信者應許祝福
教義和聖約63:22-23。「活水的泉源,直湧到永生」
主應許會賜予知識,或「〔祂〕國度的奧秘」,給遵守祂誡命的人(教約63:23)。神國的奧秘指的是唯有透過啟示才能獲得或知道的永恆真理。主把接受傾注而來的屬靈知識,比喻為在我們裡面的「活水的泉源」,且將帶來「永生」(教約63:23)。培道·潘會長說明了我們的忠信會如何邀來持續的啟示。他說:「由於相信,你的信心會不斷增加,真理的知識會繼續擴展,對救贖主、對復活和對復興的見證會像『活水的泉源,直湧到永生』〔教約63:23〕。然後,你會在日常生活中接受到作實際決定的指引」(參閱「個人的啟示:恩賜、考驗及應許」,1995年1月,聖徒之聲,第66頁)。
教義和聖約63:24-31,41。「他們〔應〕聚集在錫安地,不可倉促」
先知約瑟·斯密返回俄亥俄州嘉德蘭時,聖徒得知主已指定密蘇里州獨立城一帶為錫安城的中心地,因此許多人都迫不及待要開始搬家了。但主清楚說明,聖徒不可「倉促」地聚集到錫安地(教約63:24;亦見教約58:56)。事實上,主給了先知能力去「藉著靈辨別」哪些人應該搬到那裡(教約63:41)。
關於主的這些指示,約瑟·斐亭·斯密會長解釋了為什麼聖徒要在教會領袖指導下,用有秩序的方式聚集。他說:「〔早期的成員〕受到警告,不可在鄰里之間製造對立;他們大多對本教會成員懷著高度敵意。主說,那些土地無法用流血的方式取得。蒙得特權聚集到那裡的人不可倉促地去到錫安,卻應逐漸前去。給予這忠告的原因很明顯,因為倉促會帶來混亂、令人不快的情況和災禍,也會在他們敵人心中引發驚訝和恐懼,從而造成更多對立。撒但渴望毀滅他們;他憤怒地力圖在他們之間,也在密蘇里州原來的居民之間,挑起爭端和衝突」(Church History and Modern Revelation [1953], 1:232)。
為了管理聚集到錫安的聖徒人數,教會領袖要求那些渴望去密蘇里州的俄亥俄州居民,要取得一份教會簽發的證書後再行移民,並且要實行密蘇里州的獻納律法。但許多熱切的成員都不顧這項指示,反而成群結隊,大批前往密蘇里州。先知約瑟·斯密所任命的一位教會史記員後來記寫道:「許多教會成員立刻開始聚集到傑克森郡,在這個主題上變得非常熱切。他們已經奉令不可倉促前去,也不可奔逃前去,卻應該事先準備好一切事物。金錢要送到主教那裡,並且要等買到土地,作好準備後,主教才公告周知,讓教會成員聚集過來。但人們卻沒有遵守這項規定,整個教會都一頭熱地前往那時所稱的錫安。富有的人很怕把錢送出去購買土地,貧窮的人蜂擁前來,數量龐大,卻沒有任何地方可住,完全違反了主教和其他人的忠告,直到當地原來的居民開始極為不悅」(John Corrill, A Brief History of the Church of Christ of Latter Day Saints [1839], 18–19, josephsmithpapers.org; see also The Joseph Smith Papers, Histories, Volume 2: Assigned Histories, 1831–1847, ed. Karen Lynn Davidson and others [2012], 146)。
教義和聖約63:25-27。「我,主,把凱撒的物歸給凱撒」
在路加福音20:19-26,我們讀到祭司長和文士如何為耶穌設下陷阱。他們問耶穌,猶太人納稅給羅馬的皇帝凱撒是否合法。他們知道如果祂說是,猶太人就會拒絕祂,因為猶太人憎恨征服他們的羅馬人。如果耶穌說不是,他們就會向羅馬人舉發祂,而羅馬人會依照羅馬法的叛國罪名逮捕祂。耶穌拿一枚印有凱撒肖像的錢幣給他們看,然後說:「這樣,凱撒的物當歸給凱撒,神的物當歸給神」(路加福音20:25)。
主在教義和聖約63:26-27中所提的這件事,有助於教導聖徒,讓他們了解即使整個大地屬於主,聖徒們仍必須購買土地,好依照主的命令,在該處建立錫安城。這次購地對聖徒來說是必要的,這樣他們才能依法享有土地所有權,杜絕未來的紛爭。
教義和聖約63:33-35。「聖徒也幾乎無法逃避」
主回應了地上日漸增加的邪惡,宣告了懲罰及後果。正如教義和聖約63:33-35所記載的,背叛的人將受到懲戒,並且最後會被毀滅,而聖徒雖然也會受苦,但主應許說,祂必與他們同在。先知約瑟·斯密(1805-1844)記載了1839年9月,在他家聚會時所發生的事。他說:「〔我〕解釋過關於人子的來臨;也說過在惡人受苦時聖徒將逃過一切審判的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因為所有的人都要受苦,而『義人也幾乎無法逃避』〔見教約63:34〕;仍有許多聖徒能逃避,因為正義的人將因信得生〔見哈巴谷書2:4〕;然而有許多義人將因肉體的軟弱,而遭受疾病、瘟疫等折磨,但他們必在神國中得救。所以,說這人或那人受了疾病的折磨或死亡,一定是犯了罪,那是不正確的理論,因為所有的人都會死亡;並且救主曾說:『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見馬太福音7:1〕」(總會會長的教訓:約瑟·斯密〔2007〕,第253頁)。
教義和聖約63:38-40。提多·畢林受命要聚集到錫安
主指示當時住在以撒·摩利農場上的聖徒,包括約瑟和愛瑪·斯密,要為搬家作必要的安排。雖然以撒·摩利已於1831年6月蒙召喚到密蘇里傳教,但他的妹夫提多·畢林卻受命照管產業。正如教義和聖約63:38-40所記載的,提多·畢林受命要出售土地,並用其收益前往密蘇里州,幫助其他人也這樣做。由於需要搬家,約瑟和愛瑪·斯密便應約翰和愛麗絲(艾爾莎)·詹森的邀請,搬到他們在俄亥俄州海蘭的農場上;那裡距離嘉德蘭東南方大約30英里。
教義和聖約63:49-52。「死在主裡面的死者有福了」
那些持守信心的義人即使死了,也將在主第二次來臨時復活。他們將領受主的榮耀,並將在千禧年時,與那時還活著的義人一起在錫安城繼承一個地方(見教約61:39;63:49;88:96-98;101:35)。千禧年開始時活在世上的小孩將「長大,直到年老」,然後將「在眨眼之間」死去並復活(教約63:51;亦見以賽亞書65:20)。約瑟·斐亭·斯密會長教導說:「世人還是會死,不過他們會有一種改變,使他們有力量克服各種疾病和死亡。死亡幾乎從世上銷聲匿跡,因為人將像樹一樣長壽,活到百歲(見〔教約〕63:50-51),然後到了人的壽數時也會死亡,但是死亡會在瞬間來臨,腐朽轉眼成為不朽。將不再有墳墓,義人很快就獲得榮耀的復活」(Church History and Modern Revelation, 1:461)。
教義和聖約63:53-54。「這些事現在近了」
從主對時間的觀點看來,第二次來臨的各項事件已經「近了」(教約63:53)。我們雖不知道第二次來臨的時刻,主所說的聰明童女和愚拙童女的比喻卻提醒了我們,現在就要為那天作準備(見馬太福音25:1-13)。我們務必將第二次來臨視為即將到來,以便作好準備。教義和聖約63:54所說的這句:「直到那時,聰明的童女中將有愚拙的」,意思是,即便在後期聖徒當中也會有惡人,並且他們將與義人分離並被逐出,正如麥子和稗子的比喻一樣(見馬太福音13:24-30,36-43)。因此,主命令聖徒悔改,為祂的來臨作準備。達林·鄔克司長老在說明教會成員必須作好準備時,這樣說道:
「我們無力更改第二次來臨的事實,也無法知道確切的時間,但是我們可以加緊準備自己,也可以試著幫助我們周遭的人作好準備。
「在這個主題上,有個比喻所作的教導十分重要且引人深思,那就是十個童女的比喻。「主談到這個比喻,說:『到我在榮耀中來臨的那天,我說的十個童女的比喻必定應驗』(教約45:56)。
「記載在馬太福音第25章的這個比喻將五個愚笨的童女和五個聰明的童女作了對照。這十個童女都應邀參加婚宴,但是只有一半的人在燈裡預備了油,等新郎來臨。有準備的那五個進去參加婚宴後,門就關了。另外五個延遲準備的童女後來也來了,可是門已經關上,主不讓她們進來,還說:『我不認識你們』〔第12節〕。救主總結說:『所以,你們要警醒;因為那日子,那時辰,你們不知道。』(第13節)。
「這個比喻裡頭的數字是很令人膽顫心驚的。那十個童女顯然是指基督的教會裡的成員,因為她們都應邀參加婚宴,都知道新郎來的時候要有什麼條件才能進去。但當新郎來時,只有一半的人作好了準備」(「為第二次來臨作準備」,2004年5月,利阿賀拿,第8頁)。
教義和聖約63:55-56。主說,祂「不接受〔西德尼·雷格登〕寫的東西」
主在賜予教義和聖約第63篇所記載的啟示之前一個月,即命令西德尼·雷格登寫一篇錫安地的記述來與他人分享,以便籌募資金,購買密蘇里州的土地(見教約58:50-52)。西德尼·雷格登寫好之後,主說祂「不接受」他對該地的記述,因為他「心中自高,不接受勸告,卻使靈擔憂」(教約63:55-56)。儘管西德尼·雷格登第一次對密蘇里州傑克森郡所作的描述,可能已美化了該地的特質(see The Joseph Smith Papers, Documents, Volume 2: July 1831–January 1833, ed. Matthew C. Godfrey and others [2013] 54, note 305),但顯然仍沒有符合主的期望。總之,主命令他再重寫一次,並且這次蒙得悅納,成了為錫安募款的工具。
教義和聖約63:57-66
耶穌基督指示祂的僕人要記得祂的名字很神聖,並要以虔敬的態度談論神聖的事物
教義和聖約63:57-64。「所有的人要謹慎,如何用他們的嘴唇稱呼我的名」
在主賜予教義和聖約第63篇的時候,有些聖徒奉主的名行事,卻沒有適當的權柄,因而處在罪罰之下(見教約63:60-63)。主呼喚那些聖徒悔改,又吩咐所有的人都要「謹慎,如何用他們的嘴唇稱呼我的名」(教約63:61)。達林·鄔克司長老解釋說,使用主的名需要有權柄,並要虔敬。他說:
「這段經文〔教約63:61-62〕說明了:未經授權就擅用主的名,即是妄稱主的名。當人們以父神和祂的兒子耶穌基督的聖名作為忌恨的詛咒、憤怒的抨擊,或者當成日常對話的口頭禪等所謂的褻瀆的時候,顯然就是妄稱主的名了。
「當我們虔敬地教導和見證有關父與子的事蹟,當我們祈禱、執行神聖聖職教儀的時候,都是有權柄地使用父和子的名。
「在我們所使用的一切語言中,再沒有比父神和祂的愛子耶穌基督的名更神聖而重要了。……
「當我們懷著虔敬的心,運用權柄來使用父神和祂的兒子耶穌基督的名時,就會帶來凡人無法理解的能力。
「每一位信徒都應該清楚知道,這些名字是神聖的,是大有能力的——能帶來神蹟,能創造世界和人類,並能救贖世人,因而必須用最虔敬的態度對待。在現代啟示中,我們讀到:『記住凡是天上來的都是神聖的,必須小心地講,也必須受靈的節制。』(教約63:64。)」(參閱「虔敬與潔淨」,1986年7月,聖徒之聲,第41-42頁)
教義和聖約63:65-66。「按照靈透過他們的禱告所教導的……〔一個〕住處」
先知約瑟·斯密和西德尼·雷格登分別在以撒·摩利的農場上擁有一間小屋。主命令將那農場賣掉之後,就叫約瑟和西德尼尋求神的指引,找出新的住處(見教約63:65)。1831年9月17日,約瑟和愛瑪·斯密搬到俄亥俄州海蘭,去和約翰及愛麗絲·(艾爾莎)詹森同住。不久之後,雷格登也搬到海蘭的一間圓木屋。當然,先知一家和西德尼·雷格登一家在得知將要失去摩利農場上的家時,都為自己的屬世需求感到擔心。主竭力平息他們的憂慮,提醒他們說,只要他們在祈禱中呼求主,就會蒙得靈的引導,也會因為耐心而得到祝福(見教約63: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