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titute
第3章:教義和聖約第3篇;第10篇


第3章

教義和聖約第3篇第10篇

導言和大事紀

1828年夏天,馬丁·哈里斯帶著摩爾門經116頁手稿離開賓夕法尼亞州哈茂耐,拿去給住在紐約州拋邁拉的家人看。馬丁沒有按照指定的時間回到哈茂耐時,約瑟·斯密便前往他的父母位於紐約州曼徹斯特的家,他在那裡得知馬丁已經遺失了手稿。約瑟相當懊惱,隔天便返回他在哈茂耐的家。他在1828年7月抵達之後,獲得教義和聖約第3篇所記載的啟示。主在這項啟示中斥責約瑟,並告訴他,他已暫時失去翻譯的特權,但主也向他保證,說:「你仍是被揀選的,並且再被召喚來做這事工」(教約3:10)。主進一步解釋祂將摩爾門經帶到世上來的目的,並且宣告,儘管世人很邪惡,祂的事工仍會成功。

約瑟·斯密經過一段時間的悔改後(見教約3:14),摩羅乃在手稿遺失時取走的金頁片又回到約瑟手中,他也再次被賜予翻譯的恩賜。1829年4月左右,約瑟再度開始翻譯之後,獲得教義和聖約第10篇的啟示(該啟示的一部分可能已於1828年夏天獲得)。在這項啟示中,主命令約瑟不要重新翻譯遺失的手稿。先知了解到,為了彌補遺失的手稿,並且保存摩爾門經中的訊息,受靈啟發的準備工作早在古代就已完成。

1828年6月14日馬丁·哈里斯從賓夕法尼亞州哈茂耐帶著摩爾門經116頁手稿,前往紐約州拋邁拉。

1828年7月約瑟·斯密抵達紐約州曼徹斯特,得知手稿已經遺失。

1828年7月約瑟·斯密返回賓夕法尼亞州哈茂耐,獲得教義和聖約第3篇的啟示。

1828年9月22日約瑟·斯密因手稿一事違誡而失去金頁片及烏陵和土明後,再次從摩羅乃手中獲得這些物品。

1829年4月奧利佛·考德里抵達哈茂耐,協助摩爾門經的翻譯。

1829年4月獲得教義和聖約第10篇的啟示(一部分可能已於1828年夏天獲得)。

教義和聖約第3篇:額外的歷史背景

1827年9月,先知約瑟·斯密獲得金頁片,當時他和妻子愛瑪·斯密正住在他的父母位於紐約州拋邁拉附近的家中。1827年12月,由於迫害加劇,加上人們企圖盜取頁片,使得約瑟和愛瑪遷到她的雙親位於賓夕法尼亞州哈茂耐的住處。馬丁·哈里斯是拋邁拉一位富裕的農夫兼商人,是先知早期的支持者,並提供財務支援,協助他們搬遷。

1828年2月,馬丁·哈里斯前往哈茂耐,拿到一份約瑟從金頁片上抄錄下來的一些古代文字,以及先知對這些文字的翻譯。馬丁去了紐約市,與查理·安東教授和撒母耳·米契爾博士會面,這兩位學者對古代語言和文明有些認識(見約瑟·斯密——歷史1:63-65)。之後,馬丁在1828年4月到6月間,擔任先知的抄寫員,當時約瑟正在翻譯摩爾門經第一個部分。在這時候,馬丁的妻子露西對於丈夫支持約瑟,以及他對翻譯頁片一事的興趣和財務支持,越來越感到懷疑。為了消弭她的疑慮,馬丁要求約瑟祈求主允許馬丁帶走翻譯好的116頁手稿,作為給妻子和其他家人看的證據。

先知約瑟·斯密這樣記載,說:「我真的求問了,答案是不行。可是,他不滿意這個答案,要我再次求問。我又去求問,結果是跟上次一樣。他仍然不滿意,堅持要我再求問一次。經他再三請求,我又去求問神,答案是在某些條件下才可以讓他帶走」(Manuscript History of the Church, vol. A-1, page 9, josephsmithpapers.org)。約瑟要馬丁·哈里斯承諾,只將手稿給以下的人看:他的妻子、他的兄弟普利澤·哈里斯、他的父母拿單和蘿達·哈里斯,和他妻子的姊妹瑪麗·卡伯(see The Joseph Smith Papers, Documents, Volume 1: July 1828–June 1831, ed. Michael Hubbard MacKay and others [2013], 6, footnote 25)。

馬丁·哈里斯帶著116頁手稿回到紐約州拋邁拉的家。馬丁離去後第二天,愛瑪·斯密生下一個兒子,但嬰兒出生不久就夭折了。愛瑪自己也差點死去,約瑟則陪在她的床邊好幾個星期。到了1828年7月初,馬丁已回去三個星期,音訊全無。慢慢康復的愛瑪鼓勵約瑟去紐約州,了解馬丁為何毫無隻字片語。約瑟長途跋涉到了他父母的家,並派人去請馬丁來。

約瑟和愛瑪·斯密所生的男嬰的墓碑

1828年6月,約瑟和愛瑪·斯密的男嬰葬在賓夕法尼亞州哈茂耐,他們家附近的麥昆墓園(照片約攝於1897-1927年)。

教會歷史圖書館及檔案室惠予提供

先知約瑟·斯密的母親,露西·麥克·斯密記載,他們一家人以為馬丁會來共進早餐,因此擺好餐桌等他,但他拖了一整個上午才到。他終於抵達後,便坐在桌旁「拿起刀叉,好像要吃東西,不過立刻又放下。」當有人問他是不是不舒服時,馬丁·哈里斯「用一種極為痛苦的聲音叫道:『哦,我失去我的靈魂了!我失去我的靈魂了!』

「此時之前都未顯露出恐懼神色的約瑟從椅子上跳起來大聲叫道:『馬丁,你把手稿弄丟了嗎?你背棄了你的誓約,把罪罰帶到你的頭上,也帶到我的頭上了嗎?』

「馬丁回答:『是的,弄丟了。而且我不知道在哪裡丟的。』」

自責及恐懼感衝擊著先知。他驚叫道:「『全完了!全完了!我該怎麼辦?我有罪了。是我激起了神的憤怒。我祈求了我沒有權利要求的事,因為天使早已給了我不同的指示。』他哭泣、呻吟,不停地來回踱步。

「最後,他要馬丁回家再找找看。

「哈里斯先生說:『沒辦法,沒有用的;因為屋子裡每個地方我都找遍了。我甚至〔為了找手稿〕把床和枕頭都拆了;我知道不在屋子裡了。』

「約瑟說:『那麼,我必須帶著這消息回到我妻子那裡嗎?我不敢……,我該怎麼向神交代呢?至高之神的使者如何譴責我都是罪有應得。』」(“Lucy Mack Smith, History, 1844–1845,” book 7, pages 5–6, josephsmithpapers.org)。

失去手稿的約瑟·斯密回到賓夕法尼亞州哈茂耐的家後,就傾注靈魂向神尋求寬恕。天上的使者摩羅乃向約瑟顯現,給了他譯具,即烏陵和土明,那是約瑟先前在翻譯時使用的。這烏陵和土明一度從約瑟那裡被取走,因為他「煩擾主,為馬丁·哈里斯請求特權,讓他帶走手稿」(in Manuscript History of the Church, vol. A-1, page 10, josephsmithpapers.org)。摩羅乃顯現,再次將烏陵和土明交給他之後,約瑟獲得了教義和聖約第3篇的啟示。

地圖3:美國東北部
地圖4:紐約州,拋邁拉—曼徹斯特,1820-1831年

教義和聖約第3篇

主宣告,祂的事工不會挫敗,並且斥責約瑟·斯密

教義和聖約3:1-3。「神的……目的絕不會挫敗」

約瑟·斯密可能原以為,116頁手稿遺失一事,會是主的計畫中,摩爾門經問世的一大絆腳石。主卻向祂的先知保證,什麼都不能挫敗或破壞神的事工和目的。神的一項重要特質,就是祂無所不知,包括祂能預知萬事。世人或撒但所做的任何事都不會讓神感到意外,也無法阻止神完成祂的目的。祂通曉萬事,因為「過去、現在、未來」的一切事物都呈現在祂面前(教約130:7;亦見教約38:288:41)。十二使徒定額組尼爾·麥士維長老(1926-2004)教導了為什麼神的事工絕不會挫敗。他說:「主從一開始就知道世人的成功和失敗,祂在展開救恩計畫時就已考慮到這點。(見尼腓一書9:6。)祂的目的將會完全達到」(「好像明光照耀」,1983年7月,聖徒之聲,第12頁)。

教義和聖約3:2。「神不走彎曲的路」,而且,「祂的道是一條永恆的環」

為了闡明為什麼「神的……目的絕不會挫敗,也不會落空」(教約3:1),主針對祂自己的本質,提供了重要細節。神走的路並不彎曲,而是筆直的,意思是,祂是不變的,而祂的道也不會隨著時間改變。因為神不會改變,「不向右也不向左」(教約3:2),因此我們可以信賴祂,並信靠祂的話語和祂的應許。

十二使徒定額組布司·麥康基長老(1915-1985)闡明了這句,神的道是「一條永恆的環」(教約3:2)的意思。他說:「神藉著律法來治理——完全、徹底、不變而永遠地。祂已明定:種什麼因,必收什麼果。祂不偏待人,祂是神,『在他並沒有改變,也沒有轉動的影兒。』(聖經雅各書1:17教約3:1-2。)因此,主的『道是一條永恆的環,昨天、今天、永遠都一樣。』(教約35:1)」(Mormon Doctrine, 2nd ed. [1966], 545–46)。

馬丁·哈里斯的照片

馬丁·哈里斯曾在摩爾門經翻譯期間,擔任過一段時間抄寫員。

教會歷史圖書館及檔案室惠予提供

教義和聖約3:4-8,15。「你不該怕人甚於怕神」

約瑟·斯密想必很難不理會馬丁·哈里斯堅持要他取得許可,讓他帶走摩爾門經翻譯手稿這件事。馬丁比約瑟年長20多歲,而且是最早相信他,又努力協助這事工的人之一。他在財務上支持先知,並付出許多時間協助翻譯工作。但主仍斥責約瑟屈服於馬丁的勸誘,並解釋說,他應當怕的是神,並應當信賴祂的大能和支持。十二使徒定額組陶德·克理斯多長老說明了怕神是什麼意思。他說:

「有許多經文勸告人們要敬畏神。在我們這個時代,我們通常把敬畏解釋為『尊重』、『尊敬』或『愛』,也就是說,敬畏神表示愛神或尊重祂和祂的律法。這樣的解讀或許常常是正確的,但我在想,敬畏一詞有時會不會並非真的意味害怕,就如先知談到他很害怕會因違反神的誡命而冒犯神那樣。……

「在我看來,敬畏主,或如保羅所說的『敬畏的心』(希伯來書12:28),應該成為我們對祂的虔敬的一部分。我們應當這樣愛祂、尊敬祂,以致不管別人有何意見、或施加任何壓力,我們都害怕會做出任何在祂眼中是錯誤的事」(“A Sense of the Sacred”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fireside, Nov. 7, 2004], 8; speeches.byu.edu)。

教義和聖約3:9-11。「神是慈悲的;因此,悔改你所做……之事」

先知的母親,露西·麥克·斯密記載,約瑟得知馬丁·哈里斯遺失了手稿,便開始自責。她描述約瑟的痛苦,說:「他哭泣、呻吟,不停地來回踱步。……房子裡充滿了啜泣、呻吟和最深沉的悲痛。然而約瑟比其餘的人更悲痛,因為這個難過的經驗確實讓他體會到,那在別人眼中可能只是輕微的疏忽職責,所帶來的後果。他不斷地來回踱步,像個柔弱的嬰孩那樣憂傷落淚,直到日落時分,我們才勸他吃了點東西」(“Lucy Mack Smith, History, 1844–1845,” book 7, pages 6–7, josephsmithpapers.org)。

約瑟·斯密的痛苦一直持續到摩羅乃在賓夕法尼亞州哈茂耐造訪他的時候,那時約瑟從主那裡獲得了以下的啟示:「神是慈悲的;因此,悔改你所做……之事,這樣你仍是被揀選的,並且再被召喚來做這事工」(教約3:10)。

摩爾門經裡的鐫文

從摩爾門經頁片鐫文抄錄下來的文字

七十員林恩·羅賓長老這樣描述約瑟的經驗,說:

「年少的約瑟·斯密曾經受到懲戒,必須等四年才能拿到金頁片,『因為你沒有遵守主的誡命』〔in The Joseph Smith Papers, Volume 1: Joseph Smith Histories, 1832–1844, ed. Karen Lynn Davidson and others (2012), 83〕。後來約瑟遺失116頁手稿,再次受到懲戒。雖然約瑟真心悔悟,主還是暫時收回他的特權,因為『我所愛的我也責備,好使他們的罪得以赦免』(教約95:1)。

「約瑟說:『天使很高興地將烏陵和土明還給了我,並說神很喜悅我的忠信和謙卑,也喜愛我的耐心及殷勤祈禱」〔參閱總會會長的教訓:約瑟·斯密(2007),第71頁〕。主想要教導約瑟一個刻骨銘心的教訓,因此要求他付出錐心刺骨的犧牲,因犧牲是紀律的必要部分(參閱「正義的法官」,2006年11月,利阿賀拿,第97頁)。

近代啟示有許多例子談到主怎樣訓誡個人,或叫他們悔改(見教約19:13-1530:1-364:15-17112:1-3,10-16。)教義和聖約3:6-11這段經文證明了即使是先知約瑟·斯密的錯誤和軟弱,也不能豁免於受到主的糾正。但由於約瑟·斯密悔改了,因此他仍然蒙主召喚來做祂的事工。

查理·安東的照片

紐約州哥倫比亞大學的查理·安東,檢查抄錄自摩爾門經頁片的文字。

十二使徒定額組羅素·培勒長老提醒我們,教會領袖並不完美,但我們仍然可以信賴他們是受靈啟發的,並且主會透過他們行事。他說:

「耶穌基督的教會一直是由活著的先知和使徒來帶領。主的僕人雖然是凡人,而且受限於人類的不完全,但是他們受到靈的啟發來幫助我們避開會危及靈性生命的障礙,並幫助我們安全地度過今生,直到我們返回天上的最終目的地。

「在我將近40年與他們密切共事期間,我一直親眼目睹先知和使徒、總會其他持有權柄人員,以及輔助組織領袖因受到聖靈低語和奧妙啟示的感動而採取行動。他們都不完全,也並非不會犯錯,但是這些良善的弟兄和姊妹一直完全致力於領導主的事工,使這事工依照主所指示的那樣向前推進。……

「有太多人認為教會領袖和成員應該要完美或近乎完美。他們忘記了主的恩典是充分的,能透過凡人來完成祂的事工。……

「不去看人性的軟弱,而將注意力集中在主如何啟發祂所揀選的領袖,以及祂如何激勵聖徒去從事偉大不凡的事,乃是我們牢牢抓緊耶穌基督的福音……的一種方式(「神在掌舵」,2015年11月,利阿賀拿,第24-25頁)。

教義和聖約3:12-13。「惡人手中」

馬丁·哈里斯原本立約,只能將手稿給五個特定的人看,但他卻違反這項聖約,因而招來主嚴厲的斥責,稱馬丁為「惡人」(教約3:12)。馬丁因為選擇倚靠自己的智慧和判斷,因而遺失摩爾門經手稿,而約瑟·斯密也「暫時」失去了翻譯的特權(教約3:14)。約瑟·斐亭·斯密會長(1876-1972)教導,馬丁的「邪惡在於他的請求被拒絕後,在蒙得許可之前,仍自私地想要違背主的旨意去滿足自己的願望」(Church History and Modern Revelation [1953], 1:28)。

教義和聖約3:16-20。「就是為了這個目的,才保存了……這些……頁片」

摩爾門經的先知,如尼腓、雅各和摩羅乃,都描述了主在促成這項神聖紀錄問世一事上的目的(見摩爾門經標題頁尼腓二書33:4-5摩爾門經雅各書4:3-4以帖書8:26)。先知約瑟·斯密在獲得教義和聖約第3篇的啟示時,還沒有翻譯到這裡面的任何經文,而第16-20節則使得他對摩爾門經的目的和命運有了更多認識。

教義和聖約第10篇:額外的歷史背景

先知約瑟·斯密在賓夕法尼亞州哈茂耐獲得教義和聖約第10篇的啟示,但詳細日期已不可考。先知可能早在1828年7月,獲得教義和聖約第3篇的啟示之後,就已獲得這項啟示的一部分。但這項啟示卻似乎直到隔年春天,即1829年4月,才被記錄下來(見教義和聖約第10篇前言)。

在遺失116頁手稿後過了一段時間,金頁片及烏陵和土明都還給了先知,而主也保證,那翻譯的恩賜「現在……已恢復〔給他〕」(教約10:3)。1829年3月,先知重新開始翻譯摩爾門經時,偶爾由他妻子愛瑪協助擔任抄寫員,但翻譯進度十分緩慢,直到4月5日,奧利佛·考德里抵達,並於第二天開始擔任約瑟的抄寫員。

在奧利佛的協助下,約瑟顯然是開始翻譯摩賽亞書,那是他在手稿遺失前就開始翻譯的。在他即將結束摩爾門經的翻譯時,他想到也許應該回到該紀錄的最前面,重新翻譯遺失的部分。主在答覆時,教導先知說,撒但的策略在破壞神的事工,並告訴他不要重新翻譯頁片的那些部分,卻要翻譯尼腓小片。(See The Joseph Smith Papers, Documents, Volume 1: July 1828–June 1831, 38–39.)這些小片是一份屬靈的紀錄,主要著重在講道、啟示及預言(見摩爾門經雅各書1:4)。主說,小片涵蓋的時期與遺失的部分完全相同,但在許多方面,都使得祂的福音「更加明白」(教約10:45)。

教義和聖約10:1-29

主向我們揭露撒但企圖摧毀約瑟·斯密和神的事工的這項計畫

教義和聖約10:1-4。「不要比提供給你……的力量……跑得更快或工作得更多」

先知約瑟·斯密雖然在1827年9月就已獲得頁片,但由於116頁手稿的遺失,因此在大約1829年3月之前,先知都沒有任何手抄紀錄可以指出出摩爾門經的翻譯進度。雖然摩爾門經的翻譯是一項最重要的工作,但主並不要求先知在神提供給他的力量和工具之外,工作得更多。尼爾·麥士維長老說明了主的塵世僕人應該如何做這事工。他說:

「主希望我們勤奮,但也要謹慎。我們切不可只為了看看自己是否舉得起我們的十字架,就匆匆舉起、立刻放下——我們應當為了使我們的生活平衡而舉起十字架。我們的步調非常重要。……

「我們『不須跑得比體力所能負荷的更快』。做事固然要勤奮,但也要『明智而得體』;事實上,這樣才能『贏得獎賞。』〔摩賽亞書4:27。〕在步調和勤奮之間保持這樣的平衡,是在運用我們的時間、才能和選擇權方面,一項既重要又困難的練習。……

「……當步調超過了我們的力量和工具時,結果就會造成體力透支,而無法持續貢獻。針對這類事情所給的指示,會透過個人啟發的過程賜給我們。……

「步調必須靠著勤奮和持續努力來維持,但這並不是冒然從事一項工作,然後很快耗盡體力,以致暫時再也無能為力」(Notwithstanding My Weakness [1981], 4, 6–7)。

教義和聖約10:5。「要一直祈禱,……好使你征服撒但」

失去摩爾門經手稿的痛苦經驗使得先知約瑟·斯密更勤奮地倚靠從神那裡接受到的指引和方向。他受到提醒,要「一直祈禱」,才能避開撒但和他的僕人的毀滅性影響(教約10:5)。總會會長團亨利·艾寧會長強調了主之所以吩咐我們要常常祈禱的其中一個原因。他說:

「既然我們今生的本質是不停地擔憂,各位可能像我一樣,不明白主為什麼還要用一直這個詞。各位都會從經驗中知道,要刻意地時時想著某件事情是多麼困難。即使在事奉神的時候,各位也不會刻意地一直祈禱。那麼,為什麼主還勸告我們要『一直祈禱』呢?

「我的智慧不夠,無法了解祂所有的目的,不明白祂為何要賜給我們要『一直記得祂』的這項聖約,又警告我們要一直祈禱,以免被打敗。但我知道其中一個用意,那就是因為祂完全知道那影響我們的力量有多麼強大,也知道凡人有多少能耐。……

「……祂知道生活飽受壓力是什麼模樣。……祂知道我們所面對的考驗,以及我們凡人應付的能力,都有高低起伏。

「祂知道我們很容易犯這樣的錯:低估外力對我們的影響,並太過於倚賴凡人本身的力量。因此,祂賜給我們聖約,要『一直記得祂』,也警告我們要『一直祈禱』,好讓我們去倚靠祂,即我們安全的唯一來源。要知道該怎麼做並不難;要做到一直記得祂、一直祈禱的最困難部分,是要有動機去付出更多努力。拖延或隨波逐流是非常危險的」(“Always,” Ensign, Oct. 1999, 8–9)。

艾寧會長進一步說明了我們可以怎樣在一天當中不斷祈禱的一個方式。他說:「主會垂聽你心中的祈禱。你心中可以一直感受到對天父和對祂愛子的愛,這樣你的祈禱就會一直上達天庭」(“Always,” 12)。

教義和聖約10:6-19。「魔鬼……想要設下狡計,以毀壞這事工」

撒但企圖阻撓主的事工(見馬太福音4:1-11摩西書1:12-234:6約瑟·斯密——歷史1:15)。摩爾門經手稿的遺失,以及先知約瑟·斯密若重新翻譯相同的資料將遭惡人詆毀,這些都是撒但企圖阻止摩爾門經問世的許多技倆之一。(有關約瑟·斯密對於撒但對遺失的116頁手稿所訂的計謀有何認識,可閱讀教義和聖約第10篇前言來了解概要。)

十二使徒定額組李察·司考德長老(1928-2015)在教導以下有關撒但及其最終目標時,說:「撒但……有個計畫,那是一項狡猾、邪惡又陰險的毀滅計畫。他志在擄獲天父的兒女,並且無所不用其極地,要阻礙偉大的幸福計畫」(參閱「遵行偉大幸福計畫的喜樂」,1997年1月,聖徒之聲,第79頁)。

教義和聖約10:20-29。「他煽動他們的心,對這事工發怒」

撒但影響腐敗的人去迫害先知約瑟·斯密,並企圖摧毀摩爾門經。他欺騙並諂媚惡人,告訴他們說:毀滅良善的事物及「說謊並不是罪」(教約10:25)。先知約瑟·斯密(1805-1844)教導說:「魔鬼有極大力量要欺騙我們;他會使事物的本質走樣,讓人對於那些行神旨意的人感到訝異」(總會會長的教訓:約瑟·斯密〔2007〕,第72頁)。

今天仍然有人因為被激怒而反對神的事工。十二使徒定額組尼爾·安德森長老警告教會的成員,說:

「沒有一個人能免於這世界的影響。主的忠告讓我們保持警醒。……

「在我們跟隨救主的過程中,前方無疑會有挑戰等著我們。用信心來面對的話,這些淬鍊我們的經驗會使我們對救主的真實性有更深的歸信。用世俗的方式來面對的話,這同樣的經驗就可能會遮蔽我們的視野,削弱我們的決心。我們所敬愛和景仰的一些人會離開這條窄而小的路,『不再和他同行』〔約翰福音6:66〕。……

「有時候,我們看到有些人對主的教會發怒,極力摧毀軟弱者不穩固的信心時,我們會感到震驚嗎?會的,但這並不會阻撓教會的成長或命運,也不應阻礙我們每個身為主耶穌基督門徒的人在靈性上進步」(參閱「絕不離祂而去」,2010年11月,利阿賀拿,第39,41頁)。

教義和聖約10:30-70

約瑟·斯密得知神的計畫會阻擋撒但為摧毀神的事工所做的努力

教義和聖約10:30-37。「你不可以再翻譯……那些詞句」

主早已知道那些惡人想要篡改被偷的手稿,並將之出版。要是先知約瑟·斯密重新翻譯並出版遺失的部分,這兩個版本就會有所牴觸。因此,主吩咐約瑟不可重新翻譯頁片的那個部分。先知的敵人從未出版那116頁手稿,也從沒有人找到那些手稿。約瑟後來在第一版摩爾門經出版時,加上一篇序言,引用了教義和聖約第10篇的一部分,公開揭露惡人原先的計謀是要讓出版的文字「讀起來與〔約瑟〕曾翻譯並叫人寫下來的相反」(教約10:11)。

摩爾門經原始手稿的一部分

摩爾門經原始手稿的一部分

教義和聖約10:38-45。「我的智慧高過魔鬼的狡猾」

遺失的摩爾門經116頁手稿出自先知約瑟·斯密對尼腓大片所做的翻譯,其中包括了李海書(見尼腓一書1:1619:1),也可能包括了摩賽亞書的第一部分。手稿遺失之後,先知並未重新翻譯頁片的這些部分,而是繼續翻譯摩爾門節錄自大片的其餘部分。但主指示約瑟要翻譯尼腓小片中,涵蓋時期與李海書相同的那些鐫文(見教約10:41)。

摩爾門經的先知尼腓描述主命令他製作第二套頁片一事,寫道:那是「為了其睿智的目的,……那目的我不知道。但是主從開始就通曉萬事;因此,祂預備了道路,來完成祂……的一切事工」(尼腓一書9:5-6;亦見尼腓一書19:1-5尼腓二書5:29-33摩爾門語1:6-7)。

十二使徒定額組傑佛瑞·賀倫長老解釋說,尼腓的第二套紀錄是一個例子,顯明神的無限智慧,以及它如何祝福我們今日的生活。他說:

「在摩爾門經中,在提到尼腓小片的製作、記寫和保存時,至少有六次都說,這是『為了一個睿智的目的』(見尼腓一書9:5〔摩爾門語〕1:7阿爾瑪書37:2,12,14,18)。我們都知道這其中一個睿智的目的——也是最明顯的目的——就是要彌補先知約瑟·斯密翻譯自摩爾門經第一部分,後來卻遺失的116頁手稿(見教約第3篇第10篇)。

「但我認為,這裡有個比它『更睿智的目的』,或者,更正確地說,在這目的當中有個『更睿智的目的』。之所以這樣說,關鍵就在教約10:45。主指示約瑟·斯密,要翻譯小片上的資料,並加到原已開始翻譯的大片節錄的開頭時,這樣說道:『看啊,尼腓〔小〕片上刻有許多使我的福音更加明白的事情』。

「所以,很明顯地,小片並不是摩爾門經成品發展過程中的補償品。這並不是以此換彼,用這個代替那個;不是用116頁譯稿來交換142頁印好的內容。不是這樣的。我們得回的比我們失去的還多。神從一開始就知道事情會是這樣,我們雖無法確知,我們因那116頁譯稿而失去了些什麼,但我們卻知道,我們從小片中所得到的,是三位偉大的證人〔尼腓、雅各和以賽亞〕所作的個人宣言;這三位在摩爾門經中闡明偉大教義的先知,都見證著耶穌是基督(“For a Wise Purpose,” Ensign, Jan. 1996, 13–14)。

教義和聖約10:46-52。回答尼腓人門徒的祈禱

有幾位尼腓人的先知和門徒都在祈求他們的紀錄會被保全,並祈求福音最後能透這些紀錄,最終來到拉曼人和他們的後裔中(見尼腓二書26:15以挪士書1:13,16-17摩賽亞書12:8尼腓三書5:14摩爾門書8:25-269:34-37)。由於摩爾門經在這後期時代問世,這些先知的祈禱都得到了回答。

教義和聖約10:53-56,67。「我的教會」

教義和聖約10:53-56包含了主最早透露的其中一個跡象,顯示祂正在準備,要在世上再次建立祂的教會(亦見教約5:146:111:16)。主應許說,凡屬於祂教會的人都「不用害怕,因為這樣的人必繼承天國」(教約10:55)。有些人認為,成為主的復興教會的成員,就保證會獲得救恩。若要針對這一點來了解主的教義,我們就必須了解,屬於主的教會是什麼意義。主說,屬於教會的人,並非僅僅是接受洗禮,並將名字登記在教會紀錄上的人,而是那些「悔改且歸向我」的人(教約10:67)。主又說,祂教會的成員若是持守到底,就必勝過地獄的門(見教約10:69)。

教義和聖約10:57-70。「顯露我教義的許多真諦」

耶穌基督透過教義和聖約第10篇的啟示,見證自己的神性,是神的兒子、我們的主,也是世界的救贖主(見教約10:57,70)。主應許會透過摩爾門經的問世和耶穌基督的教會的復興,來顯露「〔祂〕教義的……真諦」(教約10:62)。主透過摩爾門經來啟示祂的教義,目的之一是要幫助神的兒女清楚了解祂的話語,使他們能避免紛爭,也避免「曲解」或扭曲祂的話,錯誤解讀經文(見教約10:63)。

主所宣告的,摩爾門經會「顯露〔祂〕教義的許多真諦」(教約10:62),並平息紛爭,正是埃及的約瑟所說這項預言的實現:他談到他的子嗣的寫作,將在後期時代問世(見尼腓二書3:12)。在大叛教期間,聖職從地上被取走,許多明白而寶貴的真理也從聖經中被取走,或被隱藏了(見尼腓一書13:26-29)。結果,世人就沒法獲得完整的真理,也失去了神的啟示,因而無法了解和應用神的話。這種缺乏光與真理的狀態,導致人們對神的教義看法分歧,起了紛爭,使得撒但能在人們心中煽起紛爭。摩爾門經在這末後的日子問世,再次建立和澄清神的真理,並再度為這些圓滿的真理作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