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titute
第14課:教義和聖約第35~36篇;第39~40篇


第14課

教義和聖約第35~36篇;第39~40篇

導言和大事紀

1830年冬天,西德尼·雷格登和愛德華·裴垂治從俄亥俄州前往紐約州,與先知約瑟·斯密見面。他們兩人都曾在俄亥俄州嘉德蘭,聽到奧利佛·考德里、帕雷·普瑞特、希伯·彼得生和小彼得·惠特茂所宣講的復興的福音。西德尼和愛德華抵達菲也特之後不久,約瑟·斯密就分別為他們獲得了啟示。在教義和聖約第35篇所記載的啟示中,主賦予西德尼·雷格登在這剛復興的教會裡某些特定的責任。在教義和聖約第36篇所記載的啟示中,主召喚愛德華·裴垂治去宣講福音。

幾個星期後,曾任衛理公會牧師約40年的雅各·柯偉去造訪先知約瑟·斯密,並與主立約將遵守主透過先知賜給他的所有誡命。因此,在1831年1月5日,先知獲得了教義和聖約第39篇所記載的啟示。在啟示中,主命令雅各·柯偉受洗,並宣講復興的福音。然而,獲得啟示的隔天,雅各就離開了紐約州菲也特,他沒有受洗,卻「回歸昔日的教條和團體」(Manuscript History of the Church, vol. A-1, p. 92, josephsmithpapers.org)。主於是賜給約瑟·斯密教義和聖約第40篇所記載的啟示,說明雅各·柯偉是因為「畏懼迫害又有世上的顧慮,導致他拒絕了〔神的〕話」(教約40:2)。

1830年10月29日奧利佛·考德里、帕雷·普瑞特、希伯·彼得生和小彼得·惠特茂在俄亥俄州東北部宣講福音數週的時間。

1830年12月初西德尼·雷格登和愛德華·裴垂治從俄亥俄州前往紐約州,與先知約瑟·斯密見面。

1830年12月7日 獲得教義和聖約第35篇的啟示。

1830年12月9日 獲得教義和聖約第36篇的啟示。

1830年12月11日愛德華·裴垂治由約瑟·斯密施洗。

1831年1月2日教會舉行第三次大會,約瑟·斯密宣布聖徒要在俄亥俄州聚集。

1831年1月衛理公會牧師雅各·柯偉結識約瑟·斯密。

1831年1月5日 獲得教義和聖約第39篇的啟示。

1831年1月6日 獲得教義和聖約第40篇的啟示。

教學建議

教義和聖約第35篇

主召喚西德尼·雷格登去做更大的事工

上課前,將以下問題寫在白板上:你曾有何經驗幫助你知道主認識你,並且關注你的人生旅程?

課程開始時,邀請一些學生與全班分享他們的經驗。

邀請學生今天在研讀教義和聖約第35篇時,找出一項真理,來顯示出主認識他們,並且關注他們的人生旅程。

向學生說明,1830年秋天,奧利佛·考德里、帕雷·普瑞特、希伯·彼得生和小彼得·惠特茂從紐約州啟程去密蘇里州西部傳教(見教約第32篇)。帕雷·普瑞特說服他們一行人,在行經俄亥俄州嘉德蘭地區時要稍作停留。他們在那裡與改革浸信會牧師西德尼·雷格登及其會眾分享復興的福音;西德尼和帕雷原是舊識。沒有多久,西德尼·雷格登和120多人都在嘉德蘭地區受洗,教會成員人數幾乎倍增。西德尼·雷格登和友人愛德華·裴垂治急於見到先知約瑟·斯密,於是前往紐約州菲也特,並在1830年12月初抵達。他們抵達菲也特之後,西德尼表示他渴望知道主對他的旨意。為了回應他的請求,約瑟·斯密獲得了教義和聖約第35篇所記載的啟示。

邀請學生默讀教義和聖約35:1-3,找出主對西德尼·雷格登說了什麼。

  • 哪些詞句顯示出主認識西德尼?

  • 關於主知道的事和祂會為我們做的事,第3節教導我們什麼?(在學生回答後,將以下教義寫在白板上:主認識我們,想幫助我們準備好去從事祂召喚我們去做的事工。

為了幫助你的學生更加了解和感受到這項教義的重要性,展示以下總會會長團亨利·艾寧會長所說的話,並邀請一位學生讀出來:

亨利·艾寧會長

「你的生命受到悉心地看顧,如同我的一樣。主知道祂需要你做什麼事,也知道你需要知道哪些事。祂很仁慈而且知曉萬事。因此你可以帶著信心,知道祂已為你準備好了學習的機會,讓你能為日後將要付出的服務作準備。你也許無法完全辨認出那些機會,像我當初一樣。但是只要把屬靈的事物放在生活裡的優先地位,你就會受到祝福,能感覺到應該去學習哪些事物,你也會受到激勵,要更加努力。然後你會辨認出自己服務的能力獲得提升,並且為此感激」(Henry B. Eyring, “Education for Real Life,” Ensign, Oct. 2002, 18–19)。

  • 根據艾寧會長所說的話,主會用哪些方法使我們準備好從事祂召喚我們去完成的事工?

  • 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來獲得主更多的指引,使我們能準備好去做祂的事工?

邀請一位學生讀出教義和聖約35:4-6。請全班跟著仔細看,找出主準備西德尼·雷格登去完成的「更大的事工」(教約35:3)有哪些。

  • 根據第4節,西德尼和施洗約翰有何相似之處?(向學生說明,西德尼就像約翰一樣,透過傳道服務來使人們準備好聆聽和接受耶穌基督的圓滿福音。在嘉德蘭地區最初受洗的大約120人當中,若非全部,也是絕大多數,都出自西德尼的改革浸信會。)

  • 根據第6節,主召喚西德尼去做的「更大的事工」包括哪些?

概述教義和聖約35:7-12,向學生說明,主告訴西德尼·雷格登關於福音復興的偉大事工。主教導,祂會根據「相信〔祂〕名的人」的信心,行「奇蹟、徵兆和奇事」(第8節)。

邀請學生默讀教義和聖約35:13-14,找出主召喚來協助祂事工之人的特質,以及主會做什麼來幫助他們。在學生閱讀前,向他們說明,「打穀」指的是將穀粒與其莖稈和外殼分離。這則比喻指的是主努力聚集那些準備好接受福音的人,並將他們與沒有準備好的人分開。(註:2013年英文版的教義和聖約把第13節 thrash 這個字改成 thresh ,以反映當初啟示的措辭)。

  • 關於主召喚來完成祂事工的人,我們可以從第13節找到哪項教義?(學生可能會使用不同的字眼,但要確定他們找出以下這項教義:主召喚弱小的人,藉著聖靈的力量來完成祂的事工。

  • 在你看來,神的僕人為何可能被視為弱小的人?

  • 根據第14節,主應許會為那些事奉祂的人做什麼?

  • 在你看來,第13-14節教導的真理,可能如何在西德尼·雷格登的人生這個階段幫助了他?邀請學生沉思,就他們的現況來說,這些真理對他們有何意義。

概述教義和聖約35:17-27,向學生說明,主告訴西德尼·雷格登,祂在約瑟·斯密的軟弱中祝福了他。主也召喚西德尼·雷格登看顧先知,協助他的聖經翻譯工作,宣講福音,並遵守他所立的聖約。

教義和聖約第36篇

主寬恕愛德華·裴垂治,並召喚他去宣講福音

向學生說明,傳教士於1830年秋天抵達俄亥俄州時,西德尼·雷格登大部分的會眾,包括莉蒂雅·裴垂治在內,都相信他們的信息,並且不久後就受洗了。莉蒂雅的丈夫愛德華·裴垂治依然懷疑,他要先見到先知,才會同意受洗。愛德華前往紐約州,見到先知以後,便想要接受洗禮。在他洗禮的兩天前,主透過約瑟·斯密賜給他一項啟示。概述教義和聖約第36篇,向學生說明,主寬恕愛德華的罪,並召喚他去宣講福音。祂告訴愛德華,聖靈會教他「國度中令人平安的事」(教約36:2)。

教義和聖約第39篇

耶穌基督命令雅各·柯偉受洗,並在祂的葡萄園裡工作

展示以下總會慈助會會長琳達·柏頓姊妹所說的話:

琳達·柏頓

「遵守聖約是獲得真幸福所不可或缺的一環」(琳達·柏頓,「遵守聖約的能力、喜樂和愛」,2013年11月,利阿賀拿,第113頁)。

  • 如果遵守聖約會帶來幸福,你覺得人們為什麼有時會背棄聖約,或想要背棄聖約?

學生研讀教義和聖約第39~40篇時,邀請他們找出一些原則,來幫助他們繼續忠於與主所立的聖約。

邀請一位學生讀出教義和聖約第39篇前言,並請全班跟著仔細看,找出這項啟示是賜給誰的,以及原因為何。

概述教義和聖約39:1-6,向學生說明,耶穌基督在這項啟示的開頭教導,祂會把能力賜給接受祂的人,使他們成為祂屬靈的兒女。當我們藉著悔改、受洗和接受聖靈來接受祂的福音時,就是在接受祂。

邀請一些學生輪流讀出教義和聖約39:7-12。請一半的學生找出主勸告雅各·柯偉去做的事。請另一半的學生找出,他若服從便會獲得的主的應許。請學生報告他們所發現的事情。

  • 在你看來,雅各·柯偉的心「現在……在〔主〕面前是正義的」是什麼意思?(第8節)。

  • 雅各·柯偉若要服從救主的命令,接受復興的福音並受洗,為什麼可能需要極大的信心?(因為雅各·柯偉是衛理公會的牧師,一旦受洗,就必須放棄過去40多年來苦心經營的職位、關係和收入。)

向學生解釋,主在教義和聖約39:13-24中,召喚雅各·柯偉在俄亥俄州宣講福音。主也針對要教導的內容和方法給予他指示。

教義和聖約第40篇

主啟示了雅各·柯偉拒絕祂話語的原因

告訴學生,約瑟·斯密獲得教義和聖約第40篇所記載的啟示後,隔天雅各·柯偉就離開菲也特,沒有受洗。據約瑟·斯密所述,雅各「拒絕主的話,回歸昔日的教條和團體」(Manuscript History of the Church, vol. A-1, p. 92, josephsmithpapers.org)。

邀請學員默讀教義和聖約40:1-3,找出雅各·柯偉為什麼沒有服從主的話。請學生報告他們所發現的事情。

  • 比較教義和聖約40:1教義和聖約39:8。哪裡改變了?

  • 根據你從雅各·柯偉身上學到的事,如果我們屈服於畏懼,並被世上的顧慮所征服,情況可能會如何?(在學生回答後,將以下原則寫在白板上:畏懼迫害又有世上的顧慮,可能導致我們拒絕神的話,並背棄我們與祂所立的聖約。

請學生與一位同伴討論,他們會如何回答以下的問題:

  • 畏懼迫害又有世上的顧慮,可能會在哪些方面導致一個人拒絕神的教導,並背棄與祂所立的聖約?

在給予充分的時間後,請一些學生與全班分享他們的答案。

  • 哪些事物曾經幫助你克服畏懼迫害的心和世上的顧慮,使你繼續忠於神和你的聖約?

邀請學生沉思自己可以做些什麼,來避免因為畏懼迫害或因為世上的顧慮而無法忠信地奉行福音。鼓勵他們依照所獲得的提示採取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