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班員培養願意「聆聽的耳朵」,以便明白如何將耶穌的比喻運用在自己身上(馬太福音13:9 )。
閱讀下列經文,並加以沉思、祈禱:
馬太福音13:1−17 。耶穌講述撒種的比喻,並解釋用比喻的因由。
馬太福音13:18−23 。耶穌說明撒種的比喻。
馬太福音13:24−53 。耶穌透過麥子和稗子,芥菜種、麵酵、田中所藏的財寶、重價的珠子,以及撒網於海的比喻來教導地上的天國(耶穌基督的教會)。
補充閱讀:馬可福音4:1−34 ;路加福音8:4−18 ;路加福音13:18−21 ;教義和聖約86:1−7 。
教學建議:培道‧潘長老曾說:「沒有任何教學器材能勝過黑板,也少有能與之比擬的。……黑板可用來吸引學生的目光,主要的課程則以口頭來解說。上課時,寫在黑板上的資料,要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得到概念,但絕不可過多,以免學生分心,覺得這些視覺輔助教材比你的課程還更有趣」(Teach Ye Diligently [1975], 224−225 ;亦見教導──沒有更偉大的召喚 ,第162−163頁 )。
適時採用下列活動或是你自創的活動來開始上課。
邀請班員想像自己正搭乘公車;公車行駛的時候,他們可以透過車上的窗戶欣賞外面的風景。
指出在同樣情況中的人,未必都會看到同樣的事物。相同的,人們聽到耶穌用比喻作教導,也未必都能了解如何將比喻用在自己身上。本課將討論我們如何了解並應用耶穌的比喻。
討論下列比喻時,確使班員都知道其中不同的人物、物品和情節各代表什麼,以幫助他們了解該比喻,並應用在生活中。
閱讀馬太福音13:1−17 ,並加以討論。
請一位班員朗讀撒種的比喻(馬太福音13:3−8 )。邀請其他班員一起閱讀,並記住該比喻中的物品和情節代表的是福音眞理。
把你寫的字留在黑板上不要擦掉,並說明幾分鐘後要討論這些事物所代表的眞理。
當人聽到這個比喻,卻沒有人講解其意義時,他們可能會有何反應?(有的人可能會因無法了解而感挫折;有的人可能會了解,卻覺得並不適用於他們;有的人可能會加以沉思、提出問題,直到了解這比喻,並知道如何應用在自己生活中爲止。)
耶穌在講述撒種的比喻後,提出了什麼邀請?(見馬太福音13:9 )你想,「聽」字在此邀請裡有何含意?「看也看不見,聽也聽不見」是什麼意思?(見馬太福音13:13−15 )
先知約瑟‧斯密曾說:「不接受祂的話的群眾……是因爲他們不願意用他們的眼睛去看,用他們的耳朵去聽;不是因爲他們不能,也不是沒有特權去看和聽,而是因爲他們的心中充滿了罪惡和憎恨;……他們所以不接受祂的比喻的解釋的那個原因,是由於不信」(約瑟‧斐亭‧斯密編纂,約瑟‧斯密先知的教訓,第96−97頁)。
閱讀馬太福音13:18−23 ,並討論撒種的比喻中各項物品與情節之含意。
好土代表的是什麼?(見馬太福音13:23 )在黑板上寫下「好土褫聽了神的話後就了解,並行正義之事的人」(可隨意將此敘述縮短)。
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來幫助不結實的地方結出果實?(撒在路旁的,可加以深耕、施肥;撒在土淺石頭地上的,可將石頭移走;撒在荊棘裡的,可將荊棘拔除。)如何將此事比擬成我們爲了更易於接受神的話而作的努力?
你想,撒種的比喻爲何強調土地多於強調撒種之人或種子?
指出耶穌向想要尋求了解的人說明其比喻。見證只要我們研讀耶穌所作的比喻,並且誠心渴望了解,就會看出這些比喻如何適用於今天的我們。
以下資料可用來補充本課所建議之課程大綱。可採用其中建議,作爲課程的一部分。
爲幫助班員了解並記住本課所討論之比喻,可將其中所述之物品展示出來。例如,示範將麵酵、水及糖混合後看會發生什麼作用。也可以烤一條有加發粉的麵包和一條沒有加發粉的麵包,讓班員觀看並品嘗其不同之處。也可以展示一些芥菜種(或黑胡椒粉,因爲它看起來很像芥菜籽)。請見教導──沒有更偉大的召喚 ,第163−164頁 中有關實物教學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