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School: Gospel Doctrine
第31課:「衆教會信心越發堅固,人數天天加增」


31

「衆教會信心越發堅固,人數天天加增」

使徒行傳15:36~18:22帖撒羅尼迦前書及後書

目標

幫助班員從保羅的教導中學習如何與人分享福音,又如何過著聖徒般的生活。

準備事項

  1. 閱讀下列經文,並加以沉思、祈禱:

    1. 使徒行傳15:36−41第16章17:1−1518:1−22。解決了外邦歸信者與摩西律法之間的爭論後,保羅和巴拿巴即準備進行第二次的傳教之旅。兩人因傳教同伴之事意見不和,最後決定分別進行。保羅帶著西拉和提摩太,開始在馬其頓及希臘一地傳教。他們經常遭受迫害,但仍有許多人歸信了。

    2. 使徒行傳17:16−34。保羅訪問雅典,看到整個城市都在崇拜著偶像。他向雅典的哲學家作見證,並在亞略巴古傳講神的性質、全人類都是神的後嗣,以及復活之事。

    3. 帖撒羅尼迦前書及後書。保羅寫了兩封書信到馬其頓,給帖撒羅尼迦城的聖徒,勸告他們要與人分享福音、爲主的第二次來臨作準備,並過著聖徒般的生活。

  2. 補充閱讀:哥林多前書2:4−5,10−13

  3. 如果能取得下列資料,請在課程中使用。

    1. 保羅第二次傳教之旅的地圖一張。

    2. 新約DVD影片(00379 268)的「第二次來臨」,此一片段長三分鐘。

  4. 教學建議:班員有責任作好準備,在上課時提出問題、提供見解、分享經驗以及作見證。鼓勵班員藉著每日研讀經文、作祈禱來爲上課作好準備。對於班員在上課時所作的貢獻,要表示感興趣與感激。

課程發展建議

專心活動

適時採用下列活動或是你自創的活動來開始上課。

講述以下的故事:

1800年代末期,約翰‧摩根寄住在鹽湖城的海伍德家庭中。一天晚上,他夢到自己行走在喬治亞州的一條路上。那條路他認得,因爲那是美國內戰時期他在從軍時常走的。他到了叉路口,見到百翰‧楊站在那裡。雖然右邊的路通往下一個城市,但楊會長卻要他走左邊的路。

摩根先生那時並非本教會的成員。他把這個夢告訴了海伍德姊妹,問她有何想法。她說,她認爲摩根先生會加入本教會,並到南部各州傳教,而且有一天會看到自己正走在夢中所見的那條道路上。那時他應該記住百翰‧楊的忠告,走左邊那條路。

多年以後,約翰‧摩根受洗了,蒙召到南部各州傳教,而且來到了夢中所見的那條三叉路上。他記起了靠左邊走的忠告,於是便照著做了。一個小時後,他到了海伍德山谷的邊緣──那個地方非常優美,名稱恰與他早年得夢時所寄居的家庭相同。

他在那座山谷各地傳講福音,發現那裡的人都已準備好聆聽福音信息。聽過他的教導之後,有數個家庭都提到十天以前有位陌生人從這座山谷經過,要求在他們的聖經上劃記,還說會有另一個使者來到,向他們解釋他所劃記的經文。而約翰‧摩根教導福音時正好解釋了這些劃記起來的經文。其後數週,該山谷中的二十三個家庭裡,除了其中三個家庭之外,每個家庭都受了摩根長老的教導,並且接受洗禮。(Bryant S. Hinckley, The Faith of Our Pioneer Fathers [1956], 242−44

專心活動

  • 是那些因素使得約翰‧摩根成爲成功的傳教士?(答案可包括,他樂意辛勤工作、聽從聖靈的引導,以及人民的心已準備好接受福音。)

說明本課將談到使徒保羅如何也像約翰‧摩根一般,聽從聖靈的引導而成爲成功的傳教士。保羅在他的第二次傳教之旅中遭受了許多的迫害,但也找到了許多已準備接受耶穌基督福音的人。

經文討論及應用

教導保羅的第二次傳教之旅時,請討論在傳講福音、準備學習福音,以及鞏固見證這些方面,我們可從保羅身上學習到什麼。

1.保羅、西拉、提摩太在馬其頓與希臘各地傳講福音。

討論使徒行傳15:36−41第16章17:1−1518:1−22。邀請班員閱讀所選的經文。可以提醒班員,使徒行傳是路加所寫的。顯然路加在保羅傳教時與保羅同行了一段,因爲他在提到保羅和傳教同伴的所作所爲時,經常都使用「我們」一詞(使徒行傳16:10)。

  • 保羅進行第二次的傳教之旅時,曾在馬其頓和希臘的許多城市傳教,包括腓立比、帖撒羅尼迦、庇哩亞、哥林多及雅典等城。(在地圖上指出這些地方。)在這趟旅程中,聖靈如何指引保羅和他的同伴?(見使徒行傳16:6−1018:9−11)你在爲主服務時,聖靈曾經如何指引你?

  • 根據經文所記,呂底亞因爲主開導了她的心,就聽信了保羅的話(使徒行傳16:14−15)爲何「開啓心扉」在歸信福音一事上誠屬必要?(見摩賽亞書2:9教約64:34)邀請班員講述主開啓他們(或他們認識之人)的心扉來認識福音的經驗。

  • 保羅和他的同伴爲何被囚禁在腓立比城?(見使徒行傳16:16−24)他們如何獲釋?(見使徒行傳16:25−26)他們如何利用此一經歷作爲傳教的機會?(見使徒行傳16:27−34)在教會歷史或你自己的生活中,還有些什麼例子顯示出迫害也會有所益處?

  • 保羅在帖撒羅尼迦的會堂與那裡的人共度了三個安息日;當時他教導了他們什麼事?(見使徒行傳17:1−3)保羅在帖撒羅尼迦的教導有何結果?(見使徒行傳17:4−10

  • 庇哩亞會堂裡的人如何接受保羅的教導?(見使徒行傳17:10−12)我們學習福音的時候,要如何培養出「甘心領受」的態度?

2.保羅在亞略巴古向雅典的哲學家傳講福音。

閱讀選自使徒行傳17:16−34的經文,並加以討論。說明保羅離開庇哩亞之後,就來到當時的世界文化中心:雅典。那裡的哲學家將神視爲抽象之物或力量,而並非我們靈體之父。他們崇拜的是神的創造物,而不是神。他們以說理和辯論代替啓示,重視人的智慧甚於神的真理。

  • 雅典的哲學家「都不顧別的事,只將新聞說說聽聽」(使徒行傳17:21)。此一趨勢在今日有多明顯?常找「新聞」可能會有些什麼危險?

  • 保羅教導雅典人有關神的哪些事?(見使徒行傳17:22−31)知道我們都是「〔神〕所生的」爲何重要?(使徒行傳17:28)知道神的真正特質,也知道祂是我們的父親,怎樣有助於我們愛神並崇拜祂?

  • 保羅反駁那些哲學家之說理和邏輯的方式,只是眞誠地爲父神作見證。爲什麼在教導福音的時候,眞誠的見證要比邏輯和推理更有說服力?(見哥林多前書2:4−5,10−13

  • 那些哲學家爲何願意聽保羅說話?(見使徒行傳17:18−21)你想,此一動機如何影響到他們對保羅這項信息的反應?(見使徒行傳17:32−33)我們要如何讓自己準備好聆聽並了解教會領袖的話語?

3.保羅以書信勸誡帖撒羅尼迦的聖徒。

閱讀選自帖撒羅尼迦前書及後書的經文,並加以討論。

如果要播放「第二次來臨」的錄影帶,現在就可播放。簡單地討論培道‧潘長老與尼爾‧麥士維長老的忠告:要爲主的第二次來臨作準備,但不要擔心第二次來臨何時到來。

  • 對於聖徒般的生活,保羅給了帖撒羅尼迦人什麼樣的忠告?(見帖撒羅尼迦前書4:9−125:11−22)將班員的回答列在黑板上,並依照聖靈的指示,討論幾點你所列的忠告。討論可包括我們要如何更徹底地遵行這些忠告,並且會如何因此而蒙得祝福。

結論

保羅教導了成功的傳教士、富有愛心的後期聖徒應具備哪些特質;見證這些教導都是真實的。鼓勵班員努力培養這些特質,以便能使自己和他人準備好迎接主的第二次來臨。

其他教學建議

以下資料可用來補充本課所建議之課程大綱。可採用本項建議,作爲課程的一部分。

以正確的態度教導福音

請班員閱讀帖撒羅尼迦前書2:2−3。指出保羅說,傳講福音時應該勇敢,不可用欺詐或詭計。雅各‧陶美芝長老也鑏,我們應該大膽地傳講眞理,但不要批評或攻擊他人的信仰。講述以下故事來說明這點:

陶美芝長老還是個學生時,有人曾向他推銷一盞極好的油燈。陶美芝長老那時已有一盞令他甚覺滿意的燈了,但還是讓那推銷員進他房間展示。

「我們進了房間後,我就拿了一根火柴點起我那美觀的燈。我的訪客對我的燈讚美有加,說那燈是同款式中最好的,又說他從沒見過這麼美觀的燈。他把燈芯上下轉動,直說安置得極好。

而後他鑏,「如你允許的話,我就點上我的燈」。他從提包裡取出了燈……,那燈光照亮了我房間最遠的角落,明亮的火燄使得我那盞燈的火燄顯得如此的微弱而黯淡。在他那充滿說服力的展示之前,我從不知道自己是在這樣黯淡朦朧的環境下生活、勞動、讀書和掙扎。」

陶美芝長老買了這盞新的燈,後來也建議我們在教導福音之時亦可向那賣燈之人學習:「那個賣燈的人沒有批評我的燈,只是把他的明燈擺在我那黯淡的燈光旁邊,我就迫不急待的買了。

「今天耶穌基督教會的傳教士僕人被派遣出去,並非是去攻擊或嘲弄他人的信仰,而是要把更優良的燈放在世人面前,如此便能顯明人爲的信念是如何地黯淡朦朧、閃爍不定。教會的事工乃是建立,而非破壞」(in Albert L. Zobell Jr., Story Gems [1953], 45−48; see also The Parables of James E. Talmage, comp. Albert L. Zobell Jr. [1973],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