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研究所
第15章:教义和圣约第37~38篇;第41篇


第15章

教义和圣约第37~38篇第41篇

导言和大事纪

1830年12月下旬,先知约瑟·斯密继续进行圣经的灵感本翻译工作。在这段期间,约瑟获得教义和圣约第37篇所记载的启示。在这项启示中,主命令先知暂时搁下圣经的翻译工作,而去宣讲福音和巩固教会。祂也命令圣徒到俄亥俄州聚集。

在教会于1831年1月2日举行的大会上,约瑟·斯密宣布,主命令圣徒到俄亥俄州聚集。许多圣徒渴望更了解这项诫命,因此先知在大会上求问主。约瑟在会众面前获得了教义和圣约第38篇所记载的启示。在这项启示中,主揭示祂命令圣徒到俄亥俄州聚集的原因,并说明这样做会获得哪些应许的祝福。

大多数圣徒都接受这项诫命,开始准备迁往俄亥俄州。1831年1月,接近月底的时候,先知约瑟和他的妻子爱玛以及其他人乘坐雪橇,从纽约州前往俄亥俄州,并在2月初抵达嘉德兰。2月4日,约瑟获得教义和圣约第41篇所记载的启示,主在启示中指示先知和教会其他领袖要祈求获得祂的律法。此外,主召唤爱德华·裴垂治为本教会的第一位主教。

1830年12月西德尼·雷格登开始在约瑟·斯密翻译灵感本圣经时,担任其抄写员。

1830年12月约瑟·斯密在翻译圣经时,获得一部分古代以诺的纪录(摩西书第7章)。

1830年12月30日获得教义和圣约第37篇的启示。

1831年1月2日在本教会第三次大会期间,约瑟·斯密宣布圣徒要到俄亥俄州聚集。

1831年1月2日获得教义和圣约第38篇的启示。

1831年1-2月约瑟和爱玛·斯密搬到俄亥俄州嘉德兰,并在2月初抵达。

1831年2月4日获得教义和圣约第41篇的启示。

教义和圣约第37篇:额外的历史背景

奥利佛·考德里、帕雷·普瑞特和其他传教士在前往密苏里州西部边界途中,在俄亥俄州短暂停留、宣讲福音时,西德尼·雷格登听到这福音后就归信了。这些传教士在短短几个星期内,就在嘉德兰一带为包括西德尼·雷格登在内的100多名归信者施洗。西德尼受洗后,就和爱德华·裴垂治一起前往纽约州,与先知约瑟·斯密见面。西德尼经由启示而被召唤担任抄写员,协助先知约瑟·斯密继续翻译灵感本圣经。有了西德尼担任抄写员,约瑟口述了无价珍珠中的摩西书第7章。1830年12月,主指示他们不要再翻译,却要去巩固纽约州的教会成员。主也命令圣徒要到俄亥俄州聚集,加入当地已经归信的人。虽然主先前曾说过,祂的人民必须聚在一起,以便受到保护,免于苦难(见教约29:8),但这项启示(教约第37篇)仍是本福音期中,主针对圣徒要实际聚集到一处中心地点,所赐给的第一条诫命。

图像
地图5:美国纽约州、宾夕法尼亚州,及俄亥俄州地区

教义和圣约第37篇

主命令祂的教会成员到俄亥俄聚集

教义和圣约37:1。「我认为你们不宜再翻译」

1830年6月,先知约瑟·斯密开始凭借灵感修订圣经,他称之为翻译。1830年6月到12月,先知都专注在旧约创世记,并由奥利佛·考德里、约翰·惠特茂、爱玛·斯密和西德尼·雷格登担任抄写员来协助他。1830年12月,主命令约瑟和西德尼要停下当时的翻译工作,并指示他们要在抵达俄亥俄州嘉德兰后再继续进行。

教义和圣约37:1-3。「前往俄亥俄」

1830年4月到10月,教会的所有成员基本上都定居在纽约州抛迈拉、菲也特和考斯威尔一带。但当传教士奉派到密苏里州西部边界,向美国印第安人宣讲福音,却在中途停留在俄亥俄州嘉德兰时,这个情况改变了。传教士发现,主已经在那里准备了很多人要接受复兴福音的信息。不到几周,就有100多人归信。圣徒要「在俄亥俄聚集」的这项诫命(教约37:3),意指圣徒必须从纽约州的住处,旅行大约300英里(480公里)的距离,去到俄亥俄州东北部,嘉德兰所在的广大俄亥俄河谷。

1830年9月,主说明,圣徒「蒙召促成我选民的聚集」,并且「他们将聚集在此地的一个地点」(教约29:7-8)。锡安城,新耶路撒冷,就是主指定的圣徒聚集地。奥利佛·考德里的传教目的之一,就是为了主指出锡安地点的那一刻作准备(见教约28:8-9)。主终于启示,密苏里州的独立城将成为锡安(见教约57:1-3)。然而,主命令圣徒要在俄亥俄州聚集,直到奥利佛·考德里传教返乡,可以从他那里取得进一步的资料为止。先知约瑟·斯密及后期时代其他先知的后续教导,都澄清了锡安将会扩展到北美洲及南美洲,甚至充满整个大地。

图像
俄亥俄州嘉德兰一带

在本福音期中,要圣徒聚集的第一项命令是要他们到俄亥俄州嘉德兰一带(见教约37:3;照片约摄于1907年)。

教会历史图书馆及档案室惠予提供

教义和圣约第38篇:额外的历史背景

先知约瑟·斯密获得这项诫命,要教会成员「在俄亥俄聚集」(教约37:3),之后没多久,就于1831年1月2日,在纽约州菲也特举行了一次大会。与会的教会成员分别来自他们居住的纽约州三个地区:抛迈拉、菲也特和考斯威尔。先知宣布,主命令他们要在俄亥俄州聚集。约翰·惠特茂记写道,「永恒的庄严降临在会众头上,……他们想知道这件事的更多细节」(in The Joseph Smith Papers, Histories, Volume 2: Assigned Histories, 1831–1847, ed. Karen Lynn Davidson and others [2012], 18)。约瑟·斯密求问主,并在会众面前获得一项启示,详细说明了为什么圣徒必须搬迁。

教义和圣约38:1-22

主宣告祂通晓万事,并向圣徒保证,祂在他们当中

教义和圣约38:2。主通晓万事

主通晓万事(见尼腓二书2:249:20)。祂「从开始就知道结局」(亚伯拉罕书2:8),而且能看到并了解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万事(见教约88:41130:7)。由于祂通晓万事,因此我们可以运用对祂的信心。信心的讲道是经过先知约瑟·斯密核准同意后出版的一系列课程,其中针对神的全知以及我们能够运用对祂的完全信心,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这样说明:「神若不通晓万事,就无法拯救祂所创造的任何部分;就是因为祂通晓从太初直到末了的万事,祂才能够将该项知识赐予祂的创造物,使之能获得永生;要是人类的意念中没有『神通晓万事』的这项观念,就无法运用对祂的信心」(Lectures on Faith [1985], 51–52)。

教义和圣约38:12。「天使正等待那重大命令,去收割大地……;并且,看啊,敌人已联合起来」

教义和圣约38:12指的是新约中的麦子和稗子的比喻(见马太福音13:24-30)。天使正等着收割大地的这个意象,是在比喻世界末了时恶人被毁灭的情景。十二使徒定额组尼尔·麦士维长老(1926-2004)说明了神的门徒如何能够在这败坏的世界享有平安。他说:

「多年前,每当想到经文所说,天使『昼夜』等待着『大命令』,要到这邪恶、痛苦的世界收割稗子的情景,总觉得天使未免太心急了。(见教约38:1286:5。)但在看到人类这么大规模且没有必要的痛苦后,现在我已不再这么想了!

「尽管如此,只有在天父认为世界已经『完全成熟』,最后的收割才会开始。(教约86:7。)在这同时,弟兄姊妹们,我们面对的挑战,就是在『麦子和稗子』一起生长的败坏世界中,不丧失我们的灵性。。〔教约86:7。〕

「当然,偶尔少数几位叛离者或反对者会以他们过份关注的问题来骚扰我们;不过,这败坏的世界正倾其种种影响力,意欲吞没教会成员一事,才是我们『正在面对的明显的危险。』各样的『邪恶和设计』,确实正透过『末世时代〔的〕……阴谋者』(教约89:4)在运作。主甚至宣布说:『看啊,敌人已联合起来。』(教约38:12。)

「即使世界已积非成是,或不道德的事已司空见惯,我们也无须因此就惊慌失措、沉不住气!」(参阅「『看啊,敌人已联合起来』(教约38:12)」,1993年7月,圣徒之声,第66页)。

教义和圣约38:13-15。「我向你们透露一个秘密」

要教会成员迁移到俄亥俄州的这项启示实在出人意外,而且预期会需要极大的牺牲。圣徒相信约瑟·斯密是神的先知一事受到了考验。约翰·惠特茂记写道,有些人怀疑「约瑟自行捏造〔那项启示〕来骗人,好使自己最终能够获益」(in The Joseph smith Papers, Histories, Volume 2: Assigned Histories, 1831–1847, 21)。

虽然有些人质疑约瑟·斯密身为先知的神圣角色,主仍慈悲地和教会成员分享了他们不知道的「一个秘密,一件在密室里发生的事」(教约38:13)。约瑟·斯密和那些圣徒从主那里得知,敌人正在密谋毁灭他们(见教约38:13,28)。

教义和圣约38:17-20。「一块流奶与蜜之地」

虽然圣徒需要牺牲以迁移到俄亥俄州,主却详述了祂正义的儿女会怎样找到「应许地,一块流奶与蜜之地」(教约38:18),意指那是一块极为富饶的地方(见出埃及记3:8)。一块「地…………作继承产业」的这项应许(教约38:19)在属世上,可能已应验在密苏里州未来锡安城的地点,但也似乎是指千禧年间得到更新且获得乐园荣耀时的这个大地(见信条1:10;亦见教约63:20-21,49)。遵守神的律法,努力变得像祂一样的义人,会在这大地变成高荣国度的时候,获得永恒的继承产业(见教约88:17-20)。主告诉教会成员,要「全心」寻求这块继承产业(教约38:19)。

教义和圣约38:23-42

主命令圣徒要合一,并说明祂为什么召唤他们到俄亥俄州聚集

教义和圣约38:24-27。「让每个人敬重弟兄如自己」

主在本福音期准备圣徒去建立锡安的时候,教导了他们有关古代以诺和锡安人民的事。1830年12月,先知约瑟·斯密获得一项有关锡安城的启示,得知以诺的人民「一心一意,……他们当中没有穷人」(摩西书7:18)。在1831年1月2日获得的一项启示中,主重申了这亘古不变的原则,来帮助祂的儿女建立一个包括合一、正义与照顾穷人的后期时代锡安。祂的这项诫命:「让每个人敬重弟兄如自己」(教约38:24),适用于每一个人,因为我们都是弟兄姊妹,都是神的儿女。看顾和尊重其他人对于准备奉行献纳律法至关重要;这律法是在大约一个月后,约瑟·斯密抵达俄亥俄州嘉德兰后给予的(见教约42:30)。

十二使徒定额组杰佛瑞·贺伦长老说明了将每个人视为服务和爱护的对象多么重要。他说:

「我们常常会不自觉地忽视周遭有困难的人。我们都有个人的问题,而每个人终究都要为自己的幸福负责。没有人能免于困难,或拥有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因而可以什么都不做,只去照顾『伤残疾病』(『主,我愿跟随您』,圣诗选辑,第137首)。但我猜想,若能以救主的生平为典范,也许我们就能找到方法,比现在所做的再多做一些。……

「……我希望可以回到年轻时代,有机会再去帮助那些当时觉得不是那么重要的人。青少年都希望感觉受到接纳及重视,感觉自己对于他人很重要。……经过这些年后,我开始为年轻时所没有的交谊,所没有帮助到的朋友,感到有些痛苦。

「容我引述其中一个例子,这在现在已经够我内疚的了。1979年我们在犹他州圣乔治举行了一次狄克西中学20周年同学会。我们的中学时代非常愉快,充满了州际足球和篮球冠军,还有许多其他『美式经典』回忆。我们努力查出整班同学的现址,好让每个人都能回来重聚。

「我还记得,在那种种有趣的事情当中,有一封极为痛苦的来信。写信的是一位非常聪明,但在孩提时代不太得人缘的女孩。她大致这样写道:

「『恭喜诸位可以活到现在,参加20周年的同学会。希望每个人都能玩得尽兴,可是不必为我保留位置。事实上,这20年来我大半都在努力忘掉我们一起在校时的那些痛苦时光。现在我几乎已克服那种孤寂感,收拾起破碎的自尊心,我实在没有勇气去见老同学,冒着再度记起这一切的危险。好好玩吧,也请宽恕我。这是我的问题,不是你们的。或许30周年的同学会我会出现。』

「我很高兴地报告,后来这次她真的来了。但有一件事她真的错得离谱——当年有问题的是我们,而我们也知道。

「我年轻时曾经为她这位朋友,也为其他有类似遭遇的朋友落泪,因为我和许多其他人显然都不太擅长『安慰人痛苦』(圣诗选辑,第137首)。我们那时完全不像救主所期望的那样,成为祂的代表或门徒。我不禁猜想,自己原本可以多做些什么来关怀那些没有受到接纳的人,可以怎样用一句善意的话、一双愿意倾听的耳朵、短暂的闲聊、或用那共度的时光,来关怀那些被排斥在社交圈边缘,甚或受到极度排斥的人。

「耶稣曾在一场最非凡的讲道中这样说:『你们若单爱那爱你们的人,有甚么赏赐呢?就是税吏不也是这样行吗?你们若单请你弟兄的安,比人有什么长处呢?就是外邦人不也是这样行吗?(马太福音5:46-47)。

「我请求各位要在自满之余,跨出自己的舒适圈和交友圈,去关怀那些可能不是那么容易关怀的人」(参阅「你们来看」,1998年8月,利阿贺拿,第47-48页)。

教义和圣约38:27。「你们若不合一就不是我的」

总会会长团亨利·艾宁会长教导我们要如何与我们周遭的人合而为一。他说:

「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经验,知道当我们蒙福团结合一时,喜乐便随之而来。我们在前生都曾与天父共享这种喜乐,而身为天父的灵体儿女,我们很渴望能再度拥有这种喜乐。由于天父爱我们,祂也很希望能成全我们的神圣愿望,使我们团结合一。

「但是祂无法将这项祝福个别地赐给我们。祂很想把合一的喜乐赐给我们,但这种喜乐是无法单独赐给个人的。我们必须和他人一起努力寻求并符合获得这项祝福的条件才行。难怪神催促我们要聚集起来,这样祂才能把祝福赐给我们。祂希望我们的家人能聚在一起,祂也设立了班级和支分会,并命令我们要经常聚在一起。在神为我们安排的这些聚集场合里,我们有着大好的机会。我们可以为达成合一而祈祷、努力,这种合一会为我们带来喜乐,使我们服务的能力倍增」(「我们的心交织合一」,2008年11月,利阿贺拿,第69页)。

教义和圣约38:27,34-36。照顾穷人并团结合一

图像
纽奥·惠尼商店内部

纽奥·惠尼商店是教会努力「照顾贫穷、困苦的人,救助他们」这项事工的核心(教约38:35)。

教义和圣约第38篇,主命令圣徒要团结合一,并照顾穷人。这是建立锡安的两个基本原则,也是高荣国度律法的一部分。摩西书7:18尼腓四书1:2-3也强调了这两条诫命。后来,圣徒试图在密苏里州奉行献纳律法却没有成功,因为他们「不把他们的财物分给他们中间贫穷困苦的人」,也没有「团结起来」(教约105:3-4;亦见教约105:5)。今日教会里有许多机会去照顾贫困的人,包括慷慨地缴付禁食捐献。

教义和圣约38:28-32。「你们若准备好,你们就不会害怕」

主在教义和圣约38:28-32中,温和地警告圣徒那些只有祂透过神圣的观点才能知道的事件,并命令圣徒前往俄亥俄州。祂强调说,借着他们的服从和准备,他们就无需害怕(见教约38:15,30)。

十二使徒定额组多马·贝利长老(1922-2015)谈到准备的重要,说:

「日复一日,我们目睹大幅震荡的通货膨胀;战争;人际冲突;国家的灾难;气候无常;罄竹难书的恶行、犯罪和暴力;对个人和家庭的攻击或压力;使工作机会消失的科技演进等等。准备的需要已昭然若揭。作好准备的伟大祝福就是免于恐惧,如同主在教义和圣约给我们的这项保证:『你们若准备好,你们就不会害怕』〔教约38:30〕。

「正如在灵性上准备自己一样重要,我们也必须为属世的需要作准备。每个人都应花点时间问问自己:我们应作什么准备来照顾自己和家人的需要?」(参阅「如果你们已预备好,你们就不惧怕」,1996年1月,圣徒之声,第38页。

教义和圣约38:31-32。「我要……把我的律法给你们,你们要在那里蒙得高天的能力」

图像
奇利寇斯步道的一部分

约瑟和爱玛·斯密前往俄亥俄州嘉德兰时,所走的奇利寇斯步道的一部分;该步道穿越了以撒·莫磊农场

除了帮助祂的人民逃离毁灭之外,主也应许,圣徒在俄亥俄州聚集之后,祂会把律法赐予他们,并赋予他们能力。1831年2月9日,先知约瑟·斯密抵达嘉德兰后不久,便获得教义和圣约42:1-72所记载的启示。他在2月23日得到了进一步的指示(见教约42:73-93)。这些启示合称为「本教会的律法」(教约第42篇前言)。后来,在1833年6月,主提醒圣徒,祂命令他们要「建一座圣殿,我计划在那殿中将高天的能力赋予我所拣选的人」(教约95:8;亦见教约88:119)。1836年4月3日,约瑟·斯密和奥利佛·考德里从天上的使者那里接受到圣职权柄的权钥时,被赋予了能力(见教约110:9)。正义的圣徒在嘉德兰参加圣殿奉献,以及在圣殿举行的其他聚会中,都获得了丰盛的属灵恩赐和显现。这里说的赋予能力和后来在伊利诺州纳府引介给正义的教会成员的教仪并不相同。

教义和圣约38:42。「你们扛抬主器皿的,要洁净」

杰佛瑞·贺伦长老描述了教义和圣约38:42中这句话的意义,他说:

「让我来告诉你们,这句『扛抬主器皿的』是什么意思。在古代,这句话至少有两层意义,而且都是和圣职事工有关。

「第一层意义是指那些被尼布甲尼撒王掳到巴比伦的各式圣殿器物,后来被送回耶路撒冷一事。在将这些器物实际运回的过程中,主曾提醒早期圣职弟兄,一切与圣殿有关的事物都是神圣的。因此,在他们把这些各式碗、盆、杯及其他器物运回家乡时,他们自己也必须和所扛抬的教仪用品那样洁净〔见列王纪下25:14-15以斯拉记1:5-11〕。

「第二层意义和第一层意义有关。类似的碗盆器皿也会在家里用来进行净化的仪式。使徒保罗在向年轻的友人提摩太提到这些时,写道:『在大户人家,……有金器银器,……木器瓦器』,这些器皿指的是在救主时代中常见的清洗洁净的工具。不过,保罗继续说到:『人若自洁,……〔脱离不配称的行为〕,就必……器皿,成为圣洁,合乎主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因此,保罗说:『要逃避少年的私欲,……清心祷告主……追求公义〔提摩太后书2:20-22〕。

「这两段圣经章句的信息都是说,身为圣职持有人,我们不仅要管理神圣的器皿,以及那代表神权力的象征,如准备、祝福、传递圣餐等,还必须成为经过圣化的工具。一部分由于我们应该的事,更重要的是,也由于我们应该成为的样子,先知和使徒告诉我们要『逃避少年的私欲』,『清心祷告主』。他们告诉我们要洁净」(参阅「你们要自洁」,2001年1月,利阿贺拿,第48页)。

教义和圣约第41篇:额外的历史背景

约瑟和爱玛·斯密,以及西德尼·雷格登和爱德华·裴垂治一起离开纽约州,前往俄亥俄州嘉德兰。1831年2月初,他们抵达嘉德兰时,约瑟在纽奥·惠尼商店外停了下来。纽奥·惠尼和他的妻子安是教会的新归信者,但还没有见过先知。约瑟进入商店后,就隔着柜台伸出手说:「纽奥·惠尼,你就是那个人。」当纽奥说自己处于被动的情势,不知道跟他讲话的是谁时,先知回答说:「我是约瑟先知,你曾求神让我到这里来,现在你对我有什么要求?」(in Mark Staker, “Thou Art the Man,” Ensign, Apr. 2005, 37

图像
纽奥·惠尼商店外观

约瑟·斯密在俄亥俄州嘉德兰的惠尼商店初次见到纽奥·惠尼。

爱玛·斯密当时正怀着一对双胞胎,即将在两个月内分娩,因此惠尼夫妇邀请约瑟和爱玛住到他们家中。约瑟和爱玛依然需要一个比较能长久居住的地方,西德尼和菲碧·雷格登也是一样。西德尼以前在俄亥俄州曼托担任牧师时,那里的会众曾为他们盖了一栋房子。但雷格登一家归信教会后,只得放弃了入住的机会。里曼·柯普雷在距离俄亥俄州嘉德兰东方约20英里的汤普生有一大片农场,提议要为约瑟和西德尼提供房子和用品。(See The Joseph Smith Papers, Documents, Volume 1: July 1828–June 1831, ed. Michael Hubbard MacKay and others, [2013], 241.)约瑟祈祷后,获得了教义和圣约第41篇所记载的启示,指示圣徒应该为先知盖栋房子,而西德尼·雷格登则「应按照他认为好的方式生活」(教约41:8)。约瑟和爱玛只在惠尼家住了几个星期,就搬到以撒·莫磊的家,在这同时,圣徒则在莫磊农场为他们盖一栋小木板屋。

教义和圣约第41篇

主教导,真正的门徒会遵守祂的律法

教义和圣约41:5。「凡接受我的律法又遵行的,就是我的门徒」

在1831年2月4日获得的一项启示中,主说教会领袖只要「凭信心求」,就会获得祂的律法(教约41:3)。获得这项应许后没几天,主就在2月9日向教会启示了祂的律法(见教约42:1-72)。主在赐予那项启示之前,说明了跟随祂的人若要成为真正的门徒,就必须接受祂的律法并加以遵行(见教约41:5)。虽然许多人都可能宣称相信耶稣基督,却不是每个人都愿意照着祂的话去做。那些会照着祂的要求去做的,蒙应许会进入天国(见马太福音7:21)。

十二使徒定额组达林·邬克司长老提醒我们,成为主耶稣基督的真正门徒是什么意思。他说:「跟从基督并不是一种草率随便或偶尔为之的态度,而是要不断承诺,过着一种随时随地实践的生活」(「基督的信徒」,2013年5月,利阿贺拿,第97页)。

总会会长团迪特·邬希铎会长也见证说:

「光谈论基督或宣称自己是祂的门徒还不够;让自己置身在摆设许多信仰象征物的环境中也不够。门徒的本质不是作一名观看运动赛事的旁观者。消极地站在球场边袖手旁观,就不能指望能享有信心的祝福;就像坐在沙发上观看电视里的体育节目,然后给运动员建议,对我们的健康毫无助益一样。但是对某些人来说,当个『袖手旁观』的门徒,是他们比较偏好、甚至是主要的崇拜方式。

「我们的信仰不是『转手得来』的信仰。我们无法只看别人行善就获得福音的祝福。我们需要起而行,实践我们所宣讲的事情」(「道路的门徒」,2009年5月,利阿贺拿,第76-77页)。

教义和圣约41:9。「我已召唤……,他应在教会成员表决下被任命,并按立为……主教」

主在教义和圣约第41篇所记载的启示中,不只召唤爱德华·裴垂治在祂的教会中担任主教,而且还针对所有蒙召唤在教会服务的人,揭示了相关的模式。首先,一个人必须透过一位持有权柄之人的启示蒙神召唤。主在爱德华·裴垂治的召唤中,向先知约瑟·斯密启示,爱德华应该担任本教会在这个福音期中的第一位主教。其次,适当地蒙主召唤的人应该「在教会成员表决下」被任命,或被支持。最后,此人要借由圣职权柄,被按立或被按手选派到他们的职位或召唤上。

教义和圣约41:9-11。「我的仆人爱德华·裴垂治」

爱德华·裴垂治第一次听到复兴的福音,是在1830年秋天,当时奉派向拉曼人传教的传教士在前往密苏里州的途中,暂时停留在俄亥俄州嘉德兰(见教约28:830:5-832:2-3)。但直到12月,他才接受洗礼。先知的母亲露西·麦克·斯密,提到有关爱德华·裴垂治决定受洗一事,她写道:「〔1830年〕12月,约瑟在我们家中举行聚会。当他在主领时,西德尼·雷格登和爱德华·裴垂治走进来坐在会众当中。约瑟演讲结束时,请在场的人提出意见,即发言的特权。一听到此,裴垂治先生立即起身,说明他为了对听到的教义有进一步的了解,曾去过曼彻斯特;可是,没有找到我们,于是他向我们的邻居打听我们的为人,他们说我们都没什么值得非议的地方,只除了约瑟骗他们有关摩尔门经的事。他还说他走遍了我们的农场,观察到农场十分井然有序,人们勤奋工作,并且见到我们为了这信仰所作的牺牲;他也听说我们除了宗教以外,在各方面都诚实无欺,因此他相信我们的见证,并说:『假如,约瑟弟兄愿意为我施洗的话』,他已准备好要受洗」(“Lucy Mack Smith, History, 1845,” 191, josephsmithpapers.org)。1830年12月11日,爱德华·裴垂治由约瑟·斯密施洗。

爱德华·裴垂治在俄亥俄州嘉德兰蒙召唤担任本教会的第一位主教,后来在密苏里州受到许多迫害,包括他因为不愿否认他相信摩尔门经,因而被一群愤怒的暴徒涂上焦油、洒上羽毛。1840年,他在伊利诺州纳府过世,得年46岁,生前是一位忠信的教会成员。一则讣文记载了以下有关爱德华的死亡,说:「他失去生命,乃起因于密苏里州的迫害事件;诸多受迫害者的血会要求复仇,他也是其中之一」(爱德华·裴垂治的讣文,Times and Seasons, June 1840, 128)。(更多有关爱德华·裴垂治的资料,见教约第36篇41:9-1142:1050:3951:1-5,1852:2457:758:14-16,24-25,61-6260:1064:17124:19;亦见圆满时代的教会历史学生用本,第二版〔教会教育机构课本,2003〕,第82页

爱德华·裴垂治愿意「放下他的生意,用全部时间为教会工作」(教约41:9),可由以下的故事得到证实:「〔爱德华·〕裴垂治的女儿后来回忆说,她父亲在听到这项启示之后,就卖掉财产,而且『只换得一点钱』。她补充道:『我父亲加入摩尔门宗教,牺牲他的财产,使得他那些世俗朋友都认为他疯了。他们无法理解,这宗教有什么值得让人放弃一切世俗顾虑的』」(in The Joseph Smith Papers, Documents, Volume 1: July 1828–June 1831, 244)。

额外资源

  • Elizabeth Maki, “Go to the Ohio,” in Revelations in Context, ed. Matthew McBride and James Goldberg (2016), 70–73, or history.lds.org.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