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永恆不朽的知識
1971年5月初,大流士·葛瑞走進了猶他大學的馬利奧特圖書館。他在這座圖書館影印中心工作的朋友尤金·歐爾,邀請他和魯芬·布利吉福斯在那裡見面。他們最近一直想談談黑人後期聖徒面臨的挑戰。他們每個人都不斷禁食祈禱,想知道該怎麼做。
大流士見到這些朋友後,他們找了一間無人使用的閱覽室並開始討論。他們的許多疑慮,都與教會對聖職和聖殿的限制有關。在教會初期的時候,為什麼有些黑人持有聖職?黑人何時能夠再持有聖職?
他們討論這些問題時,卻產生更多的疑問。他們知道黑人聖徒難以理解這項限制,也很難在教會中保持活躍。他們可以做些什麼來幫助這些人更常參加聚會呢?教會可以專為黑人成員成立分會嗎?
年輕一代的黑人聖徒又該怎麼辦呢?為人父親的魯芬和尤金,都渴望知道該如何回答子女對這項限制的疑問。
將問題寫下來後,這些朋友跪下來,由魯芬作了一個祈禱,懇求主的指引。祈禱結束後,他們有強烈的感覺,要親自向約瑟·斐亭·斯密會長和教會其他資深領袖提出他們的疑問。但是,他們要如何安排這樣的會面呢?
大流士和魯芬知道尤金很有說服力,又充滿活力,於是告訴他:「你何不跟他們聯絡呢?」如果有人能夠為這群人發言,那必定是尤金了。
幾天後,尤金在教會行政大樓裡,與斯密會長的私人祕書亞瑟·黑考克會面。「無論你有什麼疑慮,」亞瑟告訴尤金,「我都可以為你解決。」
「好的,」尤金說。「我現在最大的疑慮,就是我們想跟先知見面。」他將自己與大流士和魯芬列出的問題拿給亞瑟看。「黑人希望能在教會裡抬頭挺胸、舉足輕重和保持活躍,」他說。「他們不希望只是袖手旁觀。」
亞瑟看完這些問題後,同意這份清單言之有理。「我會交給總會弟兄們,看看他們有何決定,」他說。
尤金自此就沒有從教會總部聽到任何消息,所以三個星期後,他又回到了教會行政大樓。這一次,亞瑟告訴他,斯密會長已指派戈登·興格萊、多馬·孟蓀和培道·潘三位使徒與他們會談。會談訂於6月9日舉行。
到了那天,大流士、尤金和魯芬來到興格萊長老的辦公室,與這三位使徒見面。教會領袖與魯芬熟識多年了,他們也認識大流士,因為他在KSL工作的關係。但這些使徒都從未見過尤金。
「我們非常關切我們和家人、同胞所處的困境,」大流士和他的朋友告訴使徒。魯芬談到兒子們長大後卻無法持有亞倫聖職,因而對教會失去了興趣。看到他們不再來教會,這讓他很難過。
在這次會面中,尤金問了大部分的問題:
「當初級會其他兒童都說他們會由自己的父親施洗,而我們的孩子也要求我們為他們施洗時,我們要怎麼告訴自己的孩子?」
「我們可以參加聖職聚會嗎?」
興格萊長老、孟蓀長老和潘長老滿懷憐憫地聽著,他們同意會再與魯芬、大流士和尤金見面,討論這些和其他問題。會面結束時,他們體認到教會需要為黑人成員做更多的事。
「我們有信心,也有見證,」這三位朋友告訴使徒。「我們希望福音的祝福能更積極地擴及我們的同胞,無論我們有沒有聖職。」
與此同時,在日本東京,山下和彥每個週末都有籃球比賽,能與後期聖徒傳教士一起研讀的時間不多。在世界博覽會後不久,長老們開始拜訪他,他也很喜歡和長老們見面。他們是美國人,而他喜歡和外國人交談。但他往往與他們約好了時間,不久之後又取消。
宗教從來都不是他生活中的優先事項。他信奉佛教的母親會去祖先的墳前祭拜他們,但是他們一家人並不會祈禱、沉思或研讀他們信仰方面的教導。佛教是和彥所繼承的傳統,但並沒有對他的生活方式產生很大的影響。
相較之下,傳教士所代表的教會,每週聚會好幾次,並鼓勵教會成員研讀經文和遵守誡命。成為後期聖徒不只是一項需要投入時間的重大承諾,也是人生的一大轉變。
不過,和彥對傳教士的信息印象深刻。當他得知約瑟·斯密的第一次異象時,他大為驚奇。他對此毫無疑問,立刻就相信了。要是他能花更多時間來學習教會的事,或許會更認真地看待福音信息。
有一天,和彥順道來傳教士的公寓拜訪,為他輕忽傳教士的邀約而道歉。「山下弟兄,很抱歉,」其中一位說,「我快返鄉了。」他的傳道生涯即將結束。
這個消息讓和彥既驚訝又難過,他決心不再浪費長老們的時間。「我會更努力地學習,」他告訴自己,「我會讀摩爾門經。」
他開始定期與傳教士見面、上教會,並進一步學習復興的福音。他喜歡參加星期四晚上的協進會活動,與當地的聖徒交朋友。
對於在日本的教會來說,這是個令人興奮的時刻。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二十五年中,日本的教會成員從數百人成長到一萬兩千多人。就像教會成長迅速的巴西和其他國家一樣,日本也有自己的教會翻譯和發行辦公室。總會持有權柄人員會定期造訪該國,而教會日常的施助則由當地領袖負責督導。現在日本有四個傳道部,在東京有一個支聯會。教會不久也將為大學生開設福音研究所,並讓年輕的聖徒報名福音進修班自修班。
日本有許多人對後期聖徒仍不熟悉,但教會在1970年世界博覽會的展覽館,提升了教會在該國的知名度。此次展出每天吸引上萬名訪客,遠遠超出五年前在紐約的世界博覽會參觀教會展覽館的人數。博覽會結束時,有65萬多人填寫了教會展覽館的意見卡,許多人要求傳教士拜訪他們,也售出了約5萬本摩爾門經。
和彥與傳教士一起研讀時,他不大了解他們所教導的事。但是他們的生活和好榜樣就像是來自神的信息,他希望自己能變得更像他們。當和彥按照傳教士的指示,第一次作個人祈禱時,覺得主就在他周圍。傳教士邀請他受洗時,他答應了。
他的洗禮日期是1971年7月17日。分會沒有洗禮池,所以傳教士用一些廢木材和一張大塑膠布,在教堂廚房裡做了一個洗禮池。這個洗禮池不是很深,但水剛好夠讓他浸沒在裡面。
之後,當其中一位長老為同在當天受洗的婦人證實時,卻在祝福當中停了下來,因情緒激動而哽咽。和彥睜開眼睛,想看看究竟是怎麼回事,他看見淚水從那位傳教士的臉上滑落。
在那一刻,他可以感受到那位傳教士——以及神——對在場每個人的愛。
賓塞·甘成為十二使徒定額組代理會長後,比以往都更忙碌了。他經常從一大清早工作到晚上10:30或11:00,有時半夜還要爬起來工作。他試著用微小的方式改變自己的習慣,讓自己的生活不會那麼忙碌,但他看不出什麼地方可以省略。
不久,他的喉嚨左側開始出現劇痛。起初,這種情況時好時壞,但到了最後,他的頸部和喉嚨持續疼痛。他經常覺得胸痛,甚至稍微消耗體力就會感到疲憊。運動並沒有讓他的情況好轉。不久,他的妻子嘉美娜注意到他變得呼吸困難。
1971年9月,他與羅素·納爾遜醫師私下談論自己的症狀;這位醫師是新召喚的總會主日學監督,也是著名的心臟外科醫師。納爾遜醫師仔細聆聽後,建議甘長老立刻去看一位專家。
不久後,甘長老向爾尼斯·威金森醫師諮詢;這位心臟專科醫師,是楊百翰大學前任校長的兒子。威金森醫師檢閱甘長老稍早的醫療檢查報告,然後進行了更多檢驗。醫師在研究報告的結果時,甘長老看得出來他很擔心。「直接告訴我吧,」甘長老說。
「是主動脈瓣膜狹窄,」威金森醫師回答。他解釋說,甘長老的主動脈瓣膜——讓血液離開心臟的組織——因硬化而變窄。由於他的心臟費力地將血液壓出,才能穿過患病的瓣膜,因而漸漸衰弱。
甘長老問自己還能活多久。醫生說,可能還有一、兩年的時間,但也有可能毫無預警地隨時死亡。手術可以延長他的壽命,但以甘長老的年紀,他存活的機率只有百分之50。
這個消息令人震驚。甘長老過去始終認為,死亡是一件既模糊又遙遠的事。現在如同世界末日已到,或者已近在眼前。
隔天,甘長老走到鹽湖聖殿去,與總會會長團和其他使徒同工一起開會。在會議中,他開始祈求有力量去好好服務,儘管死亡可能漸漸逼近。
會議很快就結束了,眾人開始離開聖殿。甘長老注意到,其他人都是兩、三人成群地走著,此時有個晦暗的念頭臨到他——或許這些人很快就會成為他的抬棺人,兩、三人成群地走著。
甘長老知道主可以醫治他。但他想知道,主為什麼會這麼做?祂大可召喚其他更符合資格的人到十二使徒定額組服務。
「我的離世造成的影響,」他沉思著,「與吹熄眾多蠟燭中的一根差不多。」
大約就在這個時候,有一天,魯芬·布利吉福斯、大流士·葛瑞和尤金·歐爾,受邀來到戈登·興格萊的辦公室。
從六月起,這三個人每隔幾週就與興格萊長老、孟蓀長老和潘長老見面。他們討論的主軸通常是與聖職和聖殿限制有關的難題,但是魯芬總是能為這個場合帶來平靜的氣氛。
事實上,他們越是一起商議,就越學會彼此相愛、互相尊重。令大流士感到吃驚的是,斯密會長認為他們的疑慮非常重要,需要派三位使徒共同參與。他們持續會面,主也與他們同在,他們常常感動落淚、彼此安慰。
今天,興格萊長老在會議一開始,宣布了好消息。「經過祈禱和考慮後,」他說,「斯密會長和十二使徒定額組的弟兄們得到啟發,要為教會中的黑人成員成立一個支援小組。」
從大流士、尤金和魯芬在提交給先知的疑問清單中,首次提議為黑人聖徒成立分會時,教會領袖就一直在討論如何組織這樣的小組。興格萊長老解釋說,這個小組將在鹽湖城利伯地支聯會之下運作。該小組的成員將繼續參加自己所屬支會的聖餐聚會和主日學,但是這個小組會有自己的慈助會、協進會和初級會。其目的是為黑人聖徒提供社群和外展服務,尤其是那些在教會中難以找到一席之地的年輕人。
使徒們已經召喚魯芬擔任該小組的會長,而魯芬推薦大流士擔任第一諮理,尤金擔任第二諮理。如今興格萊長老向他們發出召喚,而他們也接受了。
不久之後,在1971年10月19日,大流士坐在鹽湖城一座教堂的講台上。那是一個星期二的晚上,但會堂內坐滿了身穿聚會正式服裝的人。大流士看到一些黑人的臉孔,但大部分都是白人。
每個人都聚集在此,見證大流士、魯芬和尤金決定稱之為「創世記小組」的誕生,這是教會為黑人後期聖徒成立的第一個正式組織。主持聚會的興格萊長老,介紹了該小組及其宗旨。接著,擔任小組會長的魯芬·布利吉福斯,請求舉手支持小組的職員,包括由露西·班克翰迪擔任慈助會會長。結束時,他作了個人的見證。
「如同你們所知道的,創世記意味著開端,」他說,「這就是個開端。」他談到自己對復興的福音的愛,也感謝教會領袖和會眾中的每個人。「主與我們同在,我們會成功的,」他見證說,「我會比以往都更努力,使這個小組獲得成功。」
布利吉福斯會長坐下來時,興格萊長老邀請大流士作見證,這令他措手不及。大流士走近講壇,說:「本來我沒打算今晚說任何話的,我覺得那樣會很冒失。」
他看著會眾,看到七年前介紹他認識福音的菲力斯家庭的成員。「他們原本可以輕易忽略我的,但他們沒有,」他對會眾說,「對我來說,有機會聆聽福音是很重要的。他們堅持不懈地給我這個機會。」
他停頓了很長一段時間,然後說:「我經常聽到有些人,持有聖職的人,他們在聖餐聚會或禁食見證聚會站起來說,我相信福音是真實的。」
現在,他也想作自己的見證。「我知道福音是真實的,」他說,「這是一項永恆不朽的知識。」
伊賽貝兒·桑塔納以班上名列前茅的成績,從貝內梅里托的中學畢業之後,就回到她位於墨西哥北部的家鄉奧布雷貢城。她不確定自己接下來要做什麼。她可以回到貝內梅里托,報名三年制的預備學校;這學校是為了準備學生去上大學而設計的。但是她很認真地考慮要留在家裡,改去當地的公立預備學校就讀。
伊賽貝兒的父親很樂意讓她自己決定學校的事。然而,她的母親並不希望她在奧布雷貢唸書,擔心她會熱衷於這地區的一些激進的學生運動。
「如果她留在這裡,」母親心想,「就會變成像其他人一樣的革命分子。」
伊賽貝兒依然拿不定主意,於是請她的公民老師,也是貝內梅里托的預備學校主任亞里柯·羅桑諾,給她一些建議。他鼓勵她回去參加入學考試。
「立刻過來,」亞里柯告訴她,「你在這裡能夠錄取。」
伊賽貝兒回到墨西哥市、通過考試,並且被錄取了。但是她不確定自己是否作了正確的選擇,尤其是在性向測驗顯示她適合從事社會工作之後——她沒有興趣成為社工。
有一天,她對自己信任的老師伊夫蘭·維拉羅伯說:「我要走了,我不想進預備學校。」
「不,不,不,」伊夫蘭說,「這裡才適合你。」他鼓勵她試試貝內梅里托的師範學校。這所三年制學校的宗旨,不是只準備學生上大學,也是準備他們在墨西哥的教會學校裡當老師。那意味著伊賽貝兒在完成學業後,立刻就會有一份工作。
伊夫蘭的話說服了她,於是她轉學了。
她很快就喜歡上這裡的課程和教師。第一年,她修了一般教育課程,以及教學技巧、教育心理學和教育史等課程。她所受的訓練是兒童教育,她在師範學校的最後一年,曾到墨西哥東北部的蒙特瑞市,花一週的時間在教會開辦的一所小學裡教書。伊賽貝兒從不覺得自己有很強的教養天賦,她擔心自己沒有耐心教導孩子,但是這一週進行得很順利。
伊賽貝兒在師範學校時,與璜安·馬丘成了好朋友,他是來自墨西哥西岸的年輕人,才剛在北墨西哥傳道部傳完教。有些同學會開他們玩笑,說他們是一對戀人。伊賽貝兒笑著說,璜安是她最不可能會嫁的男人。「他不過是我朋友,」她堅持道,「我不會嫁給我的朋友。」
然而畢業之後,他們兩人都受到聘僱,在貝內梅里托教導福音進修班和福音研究所。他們共用一間教室,不久後,就開始一起去看電影,花更多時間相處。1972年初,伊賽貝兒和璜安在她客廳裡聊天時,璜安突然問道:「你願意嫁給我嗎?」
他們在正值暑假期間的五月,舉行了民俗婚禮。幾個星期後,他們和教會其他成員旅行了二千二百多公里,到亞利桑那州梅薩聖殿接受聖殿祝福。他們在巴士的塑膠椅上坐了三天,沒有空調的車廂內悶熱的快令人窒息。
但是這樣的不舒適卻很值得。梅薩是第一座提供西班牙文教儀的聖殿,當時也是距離墨西哥和中美洲教會成員最近的聖殿。對這些聖徒來說,這趟旅程很漫長,需要他們付出極大的犧牲。他們經常前往梅薩,參加當地各支聯會為拉丁美洲教會成員合辦的年度大會。這些大會持續數天的時間,造福了參與者,為他們帶來歸屬感和一個靈性的社群。
伊賽貝兒和璜安抵達聖殿後,接受了恩道門,然後在今世和永恆中都印證在一起。他們在那裡崇拜時,感覺聖殿豐富了他們對人生的觀點,也加深了他們對耶穌基督福音的承諾。
到了1972年初,比利·詹森在迦納海岸角及周邊地區的會眾,已成長到有數百名忠信的成員。比利的母親瑪蒂妲,就在這群最虔誠的會眾之列。雅各和莉莉·安鐸-凱森以及他們的子女,也是忠誠的成員和朋友,在比利抵達海岸角之後不久,他們就加入了這群人。
隨著比利的會眾人數成長,他找到一棟曾用來儲藏可可豆的舊建築。如今裡面的空間擺滿了許多長凳、幾張小椅子和桌子、一個講壇,牆邊還有一張長木椅。海岸角附近有些人嘲笑比利和他的信徒在破舊的建築裡聚會,稱他們是「可可屋教會」。但是,有越來越多信徒不介意在那裡聚會,即使雨水從屋頂的破洞滴下來,讓大家必須擠在一起或用雨傘防濕亦然。
比利盡全力讓這棟簡陋的建築變得親切舒適。他在兩個雙扇門入口之間,掛了一個牌子,上面寫著「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摩爾門)」。一幅基督在十字架上的壁畫,為牆面增色不少,而在另一面牆上的壁畫,畫的是救主舉起雙臂,頭頂上方有「到我這裡來」這幾個字。約瑟·斯密、大會堂唱詩班和教會其他場景的圖片,掛在漆成淺藍色的牆上各處。
莉莉·安鐸-凱森會保持教堂清潔,她一大早就抵達那裡,為聚會作準備。她告訴女兒夏綠蒂,她在那裡看到天使,並希望天使佇足之處是一個乾淨的地方。
比利的會眾在早上和晚上聚會,每週參加三次崇拜儀式,聚會中充滿了聖詩、舞蹈、鼓掌、祈禱、讚美的歡呼,以及講道。有時候,比利宣講福音時,會讓幼子百翰坐在他的肩膀上。
比利講道時,會教導他在閱讀教會資料(如十三信條)時學到的原則,並分享後期聖徒先驅者的故事。但他最喜愛教導摩爾門經中的事。
比利相信,總有一天,教會總部會派傳教士過來,然而他擔心等待會讓他的信徒變得越來越沮喪。有些人甚至在聽到批評教會的人說,後期聖徒不喜歡黑人,也絕不會派傳教士過來時,就離開了。
比利孜孜不倦的傳道,偶爾會導致當地有關當局來找他麻煩。他被指控散布謊言,因為他見證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是世上唯一真實的教會。
有一次,警察逮捕了比利,但是在他們把他帶到警察局之前,他環顧四周,希望能看到熟悉的臉孔——一個會與他和警察同行的人。起初,他沒有看到任何人。但後來,他看到一位旁觀的年輕人,名叫雅各·艾伍茲,是他們家庭的一個朋友。
雅各流著淚走向比利。他不是比利會眾的一員,但他把手搭在比利身上,然後用芳蒂語稱呼他「索法」,意思是神父。「別擔心,」他告訴比利,「我會跟你一起去。」
比利被帶到警察局後,很快就與雅各和警察開始討論起宗教。其中四名警官敞開心胸聆聽他的信息,並且相信他說的話。警局主管也與比利建立起友誼,不久,這些警官就釋放了他和雅各。後來,警局主管邀請比利,每個星期五早上教導海岸角警察福音課程。
與此同時,雅各夢見自己在教堂遇見比利。比利請他跪下來,他跪下以後,有亮光從屋頂上照進來。雅各閉上眼睛,但光仍然照亮著他。接著,他聽到一個聲音,緩緩地呼喚他的名字。
「我要把我的教會帶進迦納,」主說。祂敦促雅各加入比利的行列。「如果你幫助他,我將會祝福你,也會祝福迦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