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友誼之手
興格萊會長沒有選擇聖殿用地就離開香港後,亞洲區域會長團指派教會在亞洲的屬世事務總監溫德中,建立一份新的聖殿預定地清單。德中和他的團隊很快就開始搜尋,當興格萊會長在1992年7月底回到香港時,他們確信主的屋宇的地點就在他們的清單中。
德中很愛聖殿,也渴望能有一座離家很近的聖殿。他的父母是來自中國大陸的難民。傳教士於1955年回到香港後不久,他的父親就加入了教會。他的母親原是佛教徒,幾年後受洗了。雖然他們付不起前往最近聖殿的費用,但德中在1975年擔任全部時間傳教士之前,得以在夏威夷聖殿接受個人恩道門。五年後,他帶父母前往夏威夷,讓他們接受自己的聖殿祝福。這趟旅行耗盡了他的積蓄,但他相信這些犧牲是值得的。
帶著父母前往主的屋宇六個月後,德中娶了另一位香港聖徒吳嘉華為妻。在中華文化中,夫妻會為親友準備有九道菜餚的婚禮宴席。不過,德中和嘉華決定摒棄這項習俗,把所有的錢都花在聖殿之旅上。他們在鹽湖聖殿印證為為今世和永恆的夫妻。從那時起,這對夫妻就訂立目標,即使花費高昂,也要每年至少去一次聖殿。
對德中來說,得知教會現在要在香港建造一座聖殿,簡直就是美夢成真。當地的聖徒不再需要長途跋涉或耗盡積蓄,就能參與神聖的教儀。然而,教會首先需要找到一塊合適的土地。
1992年7月26日,德中花了一整個早上,開車載著興格萊會長前往可能的預定地,但每個地點不是太昂貴、太小,就是太偏僻。德中和區域會長團都確定,下一個位於將軍澳的地點將是完美的選擇。那裡遠離了大城市的喧囂,有美麗的景緻環繞四周,香港政府甚至願意降價出售這塊地給教會。興格萊會長肯定會同意的。
這群人抵達將軍澳時,出了大太陽。司機提議為興格萊會長撐把傘,讓他在勘查該地時不會曬傷。興格萊會長婉拒了。他說:「我想要獨自祈禱。」
興格萊會長走向這個預定地,查看這一片土地,並為此祈禱時,德中和其他人就在車子旁等候。然後他回到了這群人身邊,說:「這個地方不對。」
德中心想:「如果連這個地方都不對,那還有哪裡呢?」他覺得他們一切的努力都白費了——主在香港的聖殿依然只是一個美夢。
那天上午稍晚,嘉華在家裡,聽到電話響了。是德中打來的。他和興格萊會長還在香港四處繞,但他要嘉華到亞洲區域會長孟特·布勞的公寓與他見面,興格萊會長邀請她和他們一起在那天下午共進午餐。
嘉華抵達布勞家的公寓時,德中和其他來賓還在路上,因此她就幫布勞長老的妻子蘭奈特準備餐點,包括冷肉、麵包、乳酪、沙拉、水果、冰淇淋、南瓜麵包和椰子餅乾。每一道看起來都美味極了。
不久,德中和興格萊會長、布勞長老和其他幾個人進了門。他們坐在餐桌上時,興格萊會長坐在嘉華的正對面。嘉華在公開聚會中見過他好幾次,很欣賞他的幽默感,也很欽佩他讓人感到自在的能力,包括她自己。但直到現在,她才有機會和他本人說話。興格萊會長問起她的三個孩子,嘉華則告訴他孩子們過得如何。
然而,大家心中都還惦記著聖殿預定地的事。他們的搜尋很不順利,但興格萊會長並不擔心。他們一邊吃著飯,一邊聽興格萊會長告訴他們,他在那天清晨四點左右的一個神聖經驗。
他那時剛從沉睡中醒來,整個心思都煩惱著聖殿預定地的事。他知道自己花了很多錢,長途跋涉來選擇預定地,而且他的時間不多了,只剩一天多一點就要作出決定。他沉思著這個問題,開始擔心起來。
但就在這時,聖靈的聲音對他說話。祂說:「你為什麼要擔心這件事?你已經有一塊上好的地了,就在傳道部會長公館和小教堂座落的地方。」
嘉華和德中很熟悉那塊地,教會已持有將近四十年了,但德中從未認真將它視為主的屋宇的可能地點。那塊土地太小了,而且位於鎮上日益危險且惡名昭彰的區域。
然而興格萊會長顯然相信教會可以在那裡建造一座聖殿。他說,聖靈已向他描述了這座聖殿,
說:「在這塊土地上蓋一棟七到十層樓的建築物。前二層可蓋教堂和教室,最上兩層或三層就蓋聖殿,中間的樓層則作為辦公室和住處。」頂樓可以當高榮室,並用一尊天使摩羅乃來裝飾建築物的頂部。
一年前他受靈啟發,把聖殿設置在一棟高層建築裡,如今這個設計很類似他當初的想法。
嘉華對興格萊會長的想法感到很驚訝。他說話時,將他晚上畫出來的聖殿平面圖的粗略草圖,向她和其他來賓展示。嘉華從沒想過在建築物頂層蓋一座聖殿,但她對主的計畫有信心。九龍塘雖然不是香港最好的地段,但大眾運輸很方便,而且會隨著時間持續發展。
興格萊會長在分享自己的經驗後,說:「你們支持這個決定嗎?」
每個人都回答:「我們當然支持!」他們為主在香港的屋宇所作的祈禱,終於得到了答覆。
1992年8月,二十三歲的威利·畢尼尼渴望能從事電機工程方面的工作。他在非洲中部國家薩伊的一座城市盧本巴希,於Institut Supérieur Technique et Commerciale所受的訓練非常順利。他在學校才讀完第一年,就很期待繼續接受正規的教育。
在學期放假期間,威利回到他的家鄉,位於盧本巴希西北方約200英里(320公里)處的科威吉。他和其他家人都屬於教會的科威吉分會。在1978年有關聖職的啟示之後,復興的福音已從奈及利亞、迦納、南非、辛巴威擴展到非洲其他十幾個國家:賴比瑞亞、獅子山、象牙海岸、喀麥隆、剛果共和國、烏干達、肯亞、納米比亞、波札那、史瓦濟蘭、賴索托、馬達加斯加和模里西斯。第一批後期聖徒傳教士於1986年抵達薩伊,目前該國約有四千名聖徒。
威利抵達科威吉後不久,他的分會會長就找他去面談。他說:「我們需要你準備好去從事全部時間的傳道工作。」
威利嚇了一跳,說:「我應該把書唸完。」他解釋自己還要唸三年的電機工程。
分會會長說:「你應該先去傳教。」他指出,威利是分會中第一位有資格擔任全部時間傳教士的男青年。
威利的父母得知他拒絕了分會會長的邀請,很不高興。向來沉默寡言的母親直截了當地問他:「你為什麼要拖延?」
有一天,聖靈提示威利去拜訪他的舅舅西門·穆卡迪。他走進舅舅的客廳時,注意到桌上有一本書,那本書似乎在呼喚著他。他走近一看,書名寫著:Le miracle du pardon,是賓塞·甘所著的寬恕的奇蹟法文譯本。威利很好奇,於是拿起那本書,隨便翻開一頁並開始閱讀。
那段內容是關於偶像崇拜的事,威利立刻就看得很投入。甘長老寫道,人們不僅會向木頭、石頭和泥土製成的神跪拜,也崇拜自己的財產。有些偶像並沒有實體的形像。
這些話讓威利驚恐地顫抖不已,他感覺到是主直接在對他說話。一瞬間,他想在傳教前完成學業的所有渴望都消逝了。他去找分會會長,告訴他自己改變了心意。
他的分會會長問:「你怎麼突然改變主意了?」
威利告訴他這個故事後,分會會長就拿出一份傳教申請表。他說:「好,我們從最上面這裡開始。」
威利準備去傳教時,他居住的地區爆發了暴力衝突。薩伊位於非洲的剛果河盆地,那裡有許多不同的種族和區域性群體,世世代代衝突對立。在威利所住的省份,省長最近敦促有人數優勢的卡坦加人要驅逐佔少數的開賽人。
1993年3月,暴力事件蔓延到了科威吉。卡坦加的激進分子在街上四處徘徊,揮舞著大刀、棍棒、鞭子和其他武器。他們恐嚇開賽人的家庭,燒毀他們的家園,毫不在乎屋裡有什麼人或物品。許多開賽人擔心自己的性命安全,紛紛躲避這些打家劫舍的人,或逃離該城市。
威利身為開賽人,知道他的家庭早晚會成為目標。為了避免受到傷害,他暫緩傳道準備,幫助家人逃到350英里(560公里)外的開賽小鎮盧普塔,他有一些親戚住在那裡。
由於從卡坦加發車的火車很少,因此數百名開賽難民只能在科威吉火車站外臨時安營。威利和家人抵達了營地,卻未能找到遮蔽處,只能無奈地睡在星空下。教會、紅十字會和其他人道救援組織,都到營地為難民提供食物、帳篷和醫療照護。然而,營地由於缺乏適當的衛生設施,充斥著人類排泄物和焚燒垃圾的刺鼻臭味。
在營地待了幾個星期後,畢尼尼家庭得到消息,聽說有一列火車可以把營地裡的一些婦孺載離該區。威利的母親和四個姊妹決定和其他家人一起搭火車離開。與此同時,威利則幫父親和哥哥修理一節破損的開放式貨運車廂。修好後,他們便把車廂連結到一列即將駛離的火車上,一起離開營地。
幾個星期後,當威利抵達盧普塔時,他忍不住比較這裡與科威吉的差異。這個小鎮很小,也沒有電,這意味著他無法利用電機工程的訓練來找到工作。這裡也沒有教會的分會。
大約在這個時候,絲薇雅和傑夫·歐瑞經常在查科的崎嶇道路上開著車,這裡是巴拉圭西部一個人煙稀少的居住地。歐瑞家庭住在瓜地馬拉已經十三年了,這段時間,他們家庭發生了許多事。他們搬到哥斯大黎加後,由於傑夫在教會的工作,他被調到南美洲,因此他們又搬家了,先是前往智利,然後再搬到阿根廷。歐瑞夫婦目前在巴拉圭擔任傳道部領袖,他們已在巴拉圭住了大約一年。
在查科,有一小群來自原住民尼瓦克雷族的聖徒。他們住在米斯托拉和阿布丹西亞這兩個村莊,離主要道路有一段距離。絲薇雅和傑夫正前往米斯托拉這個較偏遠的村莊,運送一些補給物資。前往該村的道路是出了名的崎嶇不平,還有非常粗大的荊棘,足以刺穿車輛的輪胎。為了以防萬一,歐瑞一家總是多開一輛車,載滿備用輪胎,爆胎時才有得替換。
前往米斯托拉的路程,只不過是歐瑞一家在巴拉圭所面臨的諸多挑戰之一。抵達亞松森時,他們透過傑夫的屬世事務工作得知,教會在當地的成長速度比其他南美洲國家來得慢。這是為什麼呢?
他們開始和傳教士會面時,注意到長老和姊妹們大部分的工作重心,是分發西班牙文的摩爾門經。但有許多巴拉圭人,特別是在較鄉下的社區,更能自在地使用瓜拉尼語,這是一種有原住民淵源的語言。
只要可能,教會的傳教士都會試著用人們慣用的語言來教導他們。到了1993年,摩爾門經已有三十八種語言的完整譯本。摩爾門經選譯本則已有另外四十六種語言,包括瓜拉尼語。
歐瑞夫婦發覺當地聖徒慣用瓜拉尼語後,他們得到靈感啟發,便指示傳教士在適當的情況下,使用該語言進行傳道事工。他們也鼓勵長老和姊妹們,向人們提出閱讀摩爾門經的挑戰之前,應先教導他們更多有關摩爾門經的事。他們也強調三件事的重要性,包括教導復興福音的基本原則、設立務實的目標,以及運用信心來邀請人們遵從救主的教導。
對尼瓦克雷人的施助,需要作額外的調整。1980年代初期,尼瓦克雷人華特·佛洛斯在亞松森加入教會、成為聖徒之後,接著介紹傳教士認識他的族人,數百名尼瓦克雷人因此接受洗禮。尼瓦克雷人的生活基本上與世隔絕,有自己的語言和生活方式。他們種植南瓜、玉米和豆類,並養山羊來取得羊奶。婦女編織籃子,男人雕刻木製的雕像,來賣給觀光客。
近年來,世界各地忠信聖徒繳納的什一奉獻,讓教會得以支付建造和維護教堂的全部費用。由位於鹽湖城的總部撥出的支會和分會經費,也用來支付教會的計畫和活動。尼瓦克雷人是一個與世隔絕的群體,很少需要錢來進行一般支分會所舉辦的活動。相反地,他們的預算通常會用來購買米、豆子、麵粉、油、電池和其他必需品。教會也為這兩個社區提供衣物和其他資源,就像幫助中南美洲的其他偏鄉原住民一樣。
米斯托拉的分會會長胡立歐·耶歌斯和他的妻子瑪格莉塔,讓人見識到尼瓦克雷人深植的信心。1989年,他們與兩名年幼的孩子在布宜諾斯艾利斯聖殿印證在一起。在漫長的回程途中,他們的孩子卻都染病身亡。為了承受這樣的悲劇,耶歌斯夫婦仰賴他們對神永恆計畫和聖殿聖約的信心。
他們曾告訴歐瑞家庭:「我們的孩子已經在主的屋宇裡印證給我們。我們知道他們會再回到我們身邊,與我們共度全永恆,明白這一點為我們帶來平安和安慰。」
1994年5月30日,泰福·彭蓀會長在鹽湖城的家中逝世。聖徒回想他的生平和施助時,記得他用前所未有的方式,讓教會——和世人——注意到摩爾門經和其中以基督為中心的信息。聖徒也記得他的忠告,要我們避免各種驕傲和自私的危險,包括紛爭、憤怒和不正義的統治。
在他擔任總會會長期間,教會尋求新的方法來減輕世界各地人們的疾苦。1988年,總會會長團針對愛滋病疫情發布了一項聲明,對受此疾病影響的人表達愛與同情,並呼籲世人共襄盛舉。在彭蓀會長的領導下,教會也大幅拓展人道救援行動,傳教士現在花更多時間在他們傳道的社區提供服務。
在這同一時期,教會的成長超過百分之40,達到九百萬名成員。傳道事工擴展至全球許多區域,特別是在非洲。此外,在最近蘇聯瓦解且歐洲發生其他政變之後,教會也在中歐和東歐的十幾個國家裡正式成立。
不幸的是,彭蓀會長因年邁和病痛,已有將近五年無法公開演講。在那段期間,他一次只能說出幾個字。他的諮理戈登·興格萊和多馬·孟蓀,以及十二使徒定額組,都透過祈禱來指導教會的日常事務。情況許可時,彭蓀會長就用一個簡單的「可以」或肯定的微笑,來支持他們所作的決定。
彭蓀會長過世時,最資深的使徒是豪惠·洪德。他當時已八十六歲,健康狀況也不好。他要用輪椅或助行器才能走動,他的聲音也常常聽起來疲乏無力。然而,在他擔任使徒期間,聖徒開始敬佩他的謙卑、憐憫、溫和與極大的勇氣。
洪德會長於1994年6月5日蒙按立為總會會長後不久,便召開了記者會,宣布戈登·興格萊和多馬·孟蓀為他在總會會長團的諮理。他接著邀請教會所有的成員,要效法救主愛、希望和憐憫的榜樣。他敦促正在苦苦掙扎或離開羊圈的聖徒回來。他說:「讓我們與你們站在一起,擦乾你們的眼淚。回來吧!與我們站在一起。要堅持下去。要堅定信仰。」
他繼續說道:「抱持著同樣的態度,我邀請教會成員將主的殿視為他們成員身分的偉大象徵,以及他們極神聖之聖約的至高處所。」他敦促聖徒隨身攜帶有效的聖殿推薦書,成為「一群常去聖殿、喜愛聖殿的人民。」
他說:「讓我們在時間、物力和個人情況許可的情況下,加快腳步常去聖殿。」
後來在同一個月,洪德會長來到伊利諾州納府聖殿的舊址,坐在一頂遮棚下,面對一大群聽眾。天空晴朗明亮,讓人可以清楚看到密西西比河和教會在該區域的歷史景點。空氣潮濕難耐,但每個人似乎都迫不及待想要聽洪德會長說話。他與興格萊會長和羅素·培勒長老來到納府,紀念約瑟和海侖·斯密殉教150週年。
洪德會長坐在聖殿的舊址時,陷入了沉思。除了一些灰色的基石外,就沒有什麼其他證據可以證明主宏偉的屋宇曾聳立在這片草地上。他想到先知約瑟·斯密,覺得自己有責任在離開世上以前,盡一切所能來做主的事工。
洪德會長來到講臺,再次鼓勵聖徒要讓聖殿成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他告訴聖徒:「和約瑟的時代一樣,擁有已接受恩道門的配稱成員,才是在全世界建立神國的關鍵。配稱進入聖殿能確使我們的生活合乎主的旨意,也能確使我們與祂和諧,在生活中蒙得指引。」
聚會結束後,興格萊會長和培勒長老在先知約瑟遇難的卡太基監獄對記者講話。有位記者請他們將1844年的教會與現代的教會作一比較。
興格萊會長回答:「150年前,他們的難題是一群把臉塗黑的暴徒。我們的難題,是如何跟上本教會的快速成長。」他談到為這麼多人提供教堂和領袖,是一大挑戰。教會繼續在世界各地迅速擴展。例如,在非洲,教會最近擴展到坦尚尼亞、衣索匹亞、馬拉威和中非共和國。
洪德會長在監獄裡再次發表談話。他對三千名聽眾說:「世人需要透過先知約瑟·斯密復興的、耶穌基督的福音。我們需要更遲於發怒,更迅於幫助。我們需要伸出友誼之手,壓抑報復之心。」
聚會結束時,卡太基的天色已晚。洪德會長離開監獄轄區時,有一大群聖徒熱情地迎接他。他很疲憊,但他還是停下腳步,和他們一一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