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領導人的繼任」,教會歷史主題
「教會領導人的繼任」
教會領導人的繼任
約瑟和海侖·斯密於1844年6月27日在卡太基監獄遇害後,維蕾特·甘在給丈夫禧伯的信上寫道:「每顆心都難過不已,納府的街道好像都在哀悼。」1那時候,禧伯和大部分的使徒正在美國東部各地,為約瑟·斯密競選美國總統奔走。只有約瑟殉教時和他一起的約翰·泰來及威拉·理查在納府;泰來因為暴徒襲擊監獄時受了傷還在休養。約瑟在總會會長團中的前任諮理西德尼·雷格登已經搬到匹茲堡,在那裡成立了一個教會分會。納府的聖徒悲傷之際,也擔心教會敵人會繼續對他們暴力相向,同時覺得前途茫茫。
外界的觀察者都認為教會將瓦解。紐約先驅報(New York Herald)說約瑟的死亡會「終結摩爾門教,因為他們沒有另一個約瑟·斯密。」2儘管聖徒都因先知的死亡而驚惶,但仍堅定不移。「一個人或十個人的死亡都不會毀了聖職,」百翰·楊聽到納府本地或附近暴力事件的謠言後不久教導:「也不會阻撓主的事工向各國傳播。」3
1844年繼任辯論
雖然大部分的人相信這事工會繼續,但仍不確定誰會來領導。約瑟·斯密去世時還算年輕,並沒有宣布繼任的明確計畫。很多人期望必要時海侖會繼任,但海侖已經和弟弟一起遇害了。眼前有些聖徒查考聖經中的先例,看到十二使徒在耶穌死後領導教會,因此等待使徒回來。4一位住在納府附近的教會成員說,他聽到有人擁護一些可能的領袖人員,包括使徒百翰·楊和帕雷· 普瑞特、西德尼·雷格登、支聯會會長威廉·馬可、11歲的約瑟·斯密三世,甚至司提反·馬爾侃;後者是一位英勇的聖徒,去卡太基監獄找約瑟·斯密時,被暴徒打傷。5
許多聖徒覺得應儘快作出決定。愛瑪·斯密擔心他們家的財務狀況,因此呼籲地方領袖趕快選出財務委託人,處理財務事宜。6西德尼·雷格登在8月3日到達納府,雖然他原本同意等大部分的十二使徒回到納府,卻開始倡議一項快速的解決方案。他在一場會議上辯稱:「你們要一位領袖,除非你們聚在一起選出那位領袖,否則就會隨風任意搖擺。」7
雷格登推薦自己為可能的領袖,擔任教會的「監護人」。當時在納府的四位使徒(帕雷·普瑞特和喬治A.·斯密回來加入約翰·泰來及威拉·理查的行列)勸他要稍安勿躁。使徒或許從未想過有一天會主領教會,但是他們有很多理由相信,會在未來的教會扮演中心的角色。第一版的教義和聖約收錄了一份1835年有關聖職的指示,指定他們為定額組,和總會會長團或教會任何其他主領議會持有同等的權柄,並且賜給他們權鑰,以打開各國的大門,並在已組織好的支聯會以外,在全世界建立教會。8在納府,也在聚集的聖徒中,約瑟·斯密已經擴張使徒在教會行政上的角色,委派他們管理教會刊物,並協助安置從教會各傳道部蜂湧而來的移民歸信者。
約瑟也曾經在機密會議中,與使徒分享新的啟示與教儀,然後再律上加律地教導給一般的聖徒。他在公開宣講人類的神聖特質之前好幾年,就已經教導定額組成員這個主題了。9他告訴他們有關多重婚姻的事,並要他們一同參與計畫,到更遠的西部,尋找聖徒未來的家園。最重要的是,他將所有的聖殿教儀交托給大部分的使徒,讓他們為其他人執行。10如今他們不僅持有在全世界建立教會的權鑰,也持有那些和聖殿相關的權鑰,使他們處於獨特的位置,在約瑟死後,繼續推動這些至關重要的事務。事實上,幾位使徒後來見證,約瑟擔心自己命在旦夕,便在死前幾個月,在一次私人議會中,告訴十二使徒:「我將領導教會的重擔與責任,從我肩上,轉到你們肩上。」11
百翰·楊與另外四位使徒在1844年8月6日回到納府。百翰·楊後來回憶道,他一聽到約瑟和海侖·斯密的死訊,覺得自己的頭快裂開了。這種茫然失落的感覺持續不斷,直到一個清晰的想法臨到他,那就是雖然先知和教長死了,國度的權鑰還在使徒身上。12他和共聚在納府的使徒一同商議,就繼任的問題,尋求主的旨意。
百翰到達兩天後,西德尼·雷格登在聖殿工地山坡下的樹林,召開一場晨間祈禱會。百翰原本打算那個早上和使徒開會,但一聽到雷格登要召開聚會,並看到人群開始聚集,便改變計畫。他看到雷格登提出繼任的問題,便要聖徒當天下午集會,支持新的領袖。他在下午的聚會中承認:「我覺得我想要哭個30天——然後起來告訴大家主希望他們做什麼。」但是面對決策的壓力,他於是組織聖徒,召開莊嚴集會,請他們支持十二使徒為教會領袖。13惠福·伍在寫給英國聖徒有關該事件的報導說:「對聖徒而言,很明顯的是,約瑟的斗篷已經落在他身上了。」14霍華德·伊根告訴耶西·李投,百翰演講時,聽起來就像約瑟·斯密在講話。他說:「如果有失明的人在場,他一定很難聽出那不是約瑟。」15很多人稱這些早期的紀事為百翰·楊的變形,顯示在場聚集開會的許多聖徒,清楚看到百翰·楊是約瑟·斯密的繼任者。多年後,數十位聖徒寫下更詳盡的紀事,描述在那場合,百翰的面容和聲音都奇蹟式地變形。16
1844年8月8日那天,在場聚集的聖徒見證了既是傳教士也是納府領袖的使徒何其忠信,他們也渴望接受約瑟·斯密所應許的聖殿教儀。大部分的聖徒再次肯定約瑟的斗篷落在百翰·楊身上,都表決支持十二使徒為教會領袖。接下來的三年,西德尼·雷格登、雅各·斯川,和其他重要人物各自組成團體,帶走教會一些成員。17不過,大部分的聖徒跟隨十二使徒,他們協助完成納府聖殿,接受聖殿祝福,並參與西遷,到達今日的猶他州。十二使徒定額組在定額組會長百翰·楊帶領下,共同領導教會,直到1847年,百翰·楊召喚諮理,組成總會會長團為止。
建立繼任的模式
後來每逢總會會長去世時,十二使徒定額組便召開議會,決定什麼時候,以什麼方式改組總會會長團。定額組會長帶領議會,並接受提名為總會會長。奧申·普瑞特和惠福·伍都教導,約翰·泰來有「合法權利」繼任百翰·楊,因為他是十二使徒定額組會長。18泰來去世時,定額組有些成員建議支持喬治·肯農為總會會長,他長久以來擔任總會會長團諮理,但不是十二使徒定額組會長。十二使徒再次決定支持當時的定額組會長惠福·伍,從此確定先例,都由最資深的使徒領導教會。19
自從1835年成立定額組以來,都用資歷來決定誰是十二使徒定額組會長;不過,在19世紀時卻多次改變資歷的決定因素。剛開始時,定額組成員以年齡排序,後來,召喚新任使徒遞補定額組的遺缺時,便開始用召喚到定額組的日期來決定資歷。百翰·楊在1861年澄清,要根據按立的日期,而不是召喚的日期決定資歷,此舉將惠福·伍和約翰·泰來的次序對調,他們同一天被召喚,按立的日期卻相隔數月。百翰·楊在1875年補充,年資的順序要按連續擔任使徒的時間來決定,此舉將約翰·泰來和惠福·伍排到奧申·海德和奧申·普瑞特之前,因為這兩位曾經被排除在定額組之外,後來才再次得到支持。1900年在朗卓·舒領導下,十二使徒進一步確定應根據在十二使徒定額組連續服務的時間,決定資歷。此舉非常重要,因為百翰·楊在兒子小百翰·楊進入十二使徒定額組前好幾年,便按立他為「使徒」。這項改變讓約瑟F.·斯密成為定額組中最資深的使徒,他後來接替朗卓·舒成為總會會長。20
楊會長、泰來會長與伍會長任內,定額組都在前任會長去世後,等了將近三年,才改組總會會長團。第四任總會會長惠福·伍曾呼籲十二使徒在他死後不要拖延支持總會會長團的時間。朗卓·舒幾乎馬上組織總會會長團,繼任的人也都如此。2教會今日仍繼續沿用這個繼任的模式。
相關主題:十二使徒定額組,總會長團,約瑟和海侖·斯密的死亡,西德尼·雷格登,百翰·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