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的後期聖徒運動」,教會歷史主題
「其他的後期聖徒運動」
其他的後期聖徒運動
1837年,嘉德蘭安全協會失敗之後,俄亥俄州嘉德蘭的一群後期聖徒開始質疑約瑟·斯密的領導能力。1儘管他們仍相信耶穌基督已透過先知復興了祂古代的福音,卻也覺得無法再接受約瑟為領袖了。他們為了抗議,表達不滿,利用基督新教成立新教會的傳統,各自建立自己的教會。2
在約瑟·斯密一生當中,有幾個小團體離開了教會,發起各自的運動,他們仍然相信摩爾門經,但拒絕讓約瑟繼續擔任領袖。約瑟·斯密於1844年過世之後,大多數的後期聖徒支持十二使徒的領導,但某些人對於領袖的繼任有不同的意見,因而發起了一些運動。3後來仍不時有新的教會成立,通常是因為對教義和政策出現了明顯的歧見。例如,曾經發起的運動中,有的是為了反對百翰·楊致力於推動獻納律法,有的是為了反對惠福·伍關於終止多重婚姻的啟示,還有在1930年代為了反對墨西哥的傳道部領袖。4
有些運動維持的時間很短,但還是有許多運動都能持續好幾個世代,只是大部分都屬於相對較小的組織。除了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以外,後來成立的兩個最大的團體,分別是雅各·斯川創立的教會(有時稱為斯川教會),以及耶穌基督後期聖徒重組教會(如今稱基督社區),後者創立於1860年,剛開始是由約瑟·斯密的兒子約瑟三世領導。
從歷史上來看,本教會和其他團體的關係一直很緊張。在導致分裂的那段期間,雙方往往都是情緒高漲,之後,不同的教會就傾向於強調自己所持的不同觀點。有些情況,例如威廉·勞在1844年創立的真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以及威廉·葛都比在1870年代創立的錫安教會,都與反摩爾門團體有所牽扯。在墨西哥發生的「第三公約」運動的例子中,初期嚴重的分裂逐漸轉變成更大的尊敬與合作,而參與運動的人最終也與教會言歸於好。5
在19世紀和20世紀初期,本教會與重組教會在媒體上、傳道區和法庭上都曾發生衝突,這些衝突使得改善關係的所有嘗試都成了泡影。6然而,到了20世紀末和21世紀初,這兩個教會之間的關係有了顯著的改善。儘管他們仍保有各自的特性和獨特教義,但這兩個教會及其成員如今在保存共同的歷史地點、提倡學術研究,以及為人服務方面已能攜手合作。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