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歷史
支會及支聯會


「支會及支聯會」,教會歷史主題

「支會及支聯會」

支會及支聯會

教會在1830年4月成立時,並沒有需要建立龐大的組織架構,因為大部分的聖徒都可以在同一處聚會。較遠地方的人們及家庭加入教會後,就組成另一群會眾,即「分會」。接著,在教會成立後一年內,啟示指示這些信徒團體要聚集到一個地方。1不久後,這些聚集中心便在俄亥俄州嘉德蘭及密蘇里州傑克森郡成立。密蘇里州的聖徒期待著要建設錫安城,準備迎接第二次來臨。嘉德蘭則被指定為「錫安支聯會」。這個名稱出自於以賽亞的比喻,也就是一個能讓神的約民居住的大帳棚。2這兩個聚集地的教會成員都由一個會長團、主教及高級諮議會領導。3

傳教士從這幾個聚集地被派遣到美加各地宣講福音,到了1837年,則到了大不列顛。歸信者被期望要盡可能前往密蘇里州或俄亥俄州,與其他後期聖徒聚集。不過,傳教事工開花結果的地區也成立了許多小的教會分會。這些分會由十二使徒定額組管理,因為他們被賦予責任,擔任聚集中心以外分會的「巡迴高級諮議會」。4

聖徒被逐出傑克森郡,並在之後被逐出整個密蘇里州之後,除了嘉德蘭的支聯會以外,又成立了更多的支聯會。伊利諾州納府的支聯會規模尤其龐大,是1840年代初期的主要聚集中心。納府不斷成長,以致必須按地區劃分為支會;這是當時一般管理大城市的方式。在後期聖徒佔大多數人口的城市,教會事務和民眾事務往往密不可分,因此這些支會就成為管理這些事務的重要管道。51842年,納府高級諮議會成立了10個支會,並召喚每個支會的主教。主教的主要責任是照顧自己支會中的窮人,並且利用支會來安排什一奉獻的收集和發放,及興建聖殿的人力。教會持續在支聯會層級中組織聖職定額組,而納府的聖徒最常以支聯會為單位一起崇拜。6

教會主體在1840年代晚期又遷移到猶他這個聚集中心之後,繼續沿用同樣的組織架構。鹽湖城幾乎立刻成立一個支聯會,並劃分為19個支會。百翰·楊從1847年到1877年去世之間,一共在猶他及愛達荷成立了20個支聯會,每個支聯會都涵蓋極大的地理範圍和許多屯墾區。較小的鄉鎮和屯墾區通常有自己的主教,當這些地方發展到較大的規模時,也會被劃分為不同支會,並有各自的主教。多數成員逐漸開始以支會為單位一起崇拜,而不是全鎮或全支聯會一起崇拜。7

1877年,在百翰·楊的指導下,針對教會組織進行了大規模的簡化,建立或加強了存在於今日教會中同樣的基本架構:較小的單位為分會,由分會會長領導;較大的單位為支會,由主教領導;所有單位都納入支聯會中管理,並由支聯會會長主領。8

支聯會以外的地區主要是教會的傳道部,則由小型的分會繼續滋養新歸信者和那些無法響應聚集的人。由數個分會組成的團體定期聚集在一起召開大會,而教會領袖和成員也開始用聯會conference)這個詞來稱呼由分會組成的團體。聯會由一位聯會會長帶領,這位會長通常是傳教士。

20世紀初,總會會長朗卓·舒和約瑟F·斯密開始調整猶他州的各支聯會,將大型支聯會劃分,所根據的是支聯會成員人數,而不是支聯會之間的距離。比方說,擁有40,000名成員的鹽湖支聯會被劃分成六個小型支聯會。經過這些調整後的支會,其規模較易管理,也提高了本地成員的參與程度。支會和支聯會都參與建築計畫,興建了數千座教堂。聖職權柄可經由支會提供的管道取得,以執行福音教儀。支會也可以完全實施教會的輔助組織計畫,並照顧聖徒的屬世需要。9

猶他州及其周邊以外的地區,則是由傳道部會長主領的傳道部來督導教會的運作。當時這些傳道部地區的數百個分會,如今已經擴展到幾乎遍布每塊大陸,並繼續不斷成長,因為教會越來越鼓勵歸信者留在自己的家鄉,而不要聚集到猶他州。傳道部中的聯會(由數個分會組成)重新命名為區會。教會領袖從1920年代開始,在美西以外地區成立支聯會。首先在加州、北墨西哥、美東等地成立支聯會,之後也在太平洋群島及歐洲成立了幾個支聯會。在1970年代,教會領袖開始在全球成立支聯會,每個支聯會管理數個支會或分會。10

如今有許多成員住在忙碌的城市或後期聖徒只佔少數的地區,支聯會和支會為他們提供了堅強的凝聚力和歸屬感。在地方層級,主教和支會成員彼此照顧、施助,努力按照福音的原則生活。大多數的聖職定額組和教會輔助組織都是在支會層級組織起來的。教會的聖職權柄線經由支聯會,將支會和總會持有權柄人員及總會職員連結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