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歷史
錫安營(以色列營)


「錫安營(以色列營)」,教會歷史主題

「錫安營(以色列營)」

錫安營(以色列營)

1834年5月到6月,約有230名男女和兒童行軍到密蘇里州,協助前一年被趕出密蘇里州傑克森郡的聖徒。這次遠征是我們今日所知的錫安營,但是最初是稱為以色列營。約瑟·斯密在1834年2月得到一則啟示,命令他出動主屋宇裡所有的力量,從敵人手中收復錫安,不久錫安營便成軍了。1這啟示指示教會領袖召募至少100名,最好是500名男丁,到密蘇里州去。約瑟·斯密和其他人到約紐州各地召募志願軍,並籌募遠征的基金。

雕像:一群人行軍經過圓木屋,屋裡的人看著他們

描繪以色列營抵達密蘇里州的情景。

約瑟率領一群人從俄亥俄州嘉德蘭到密蘇里州。與此同時,海侖·斯密和列曼·魏特也帶著一個約20人的小隊離開密西根領地的龐迪亞克。這兩支隊伍沿途招兵買馬,並在6月於密蘇里州鹽河屯墾區會合,一起前往克雷郡。一路上,行軍的人偶而面臨斷糧缺水的情況。這群人有時一天行軍達65公里,許多人的腳都起了水泡或流血。隊上有少數人抱怨這些情況,使得大家一路上都很不愉快。

雖然1834年2月的啟示將以色列營描述為軍事行動,但是約瑟·斯密和教會其他領袖卻只把以色列營視為單純的防禦行動。約瑟相信密蘇里州長但以理·鄧克願意召集該州的民兵,協助聖徒取回土地,因此希望以色列營行軍到密蘇里州,並要求鄧克動員民兵。等到民兵護送聖徒回到傑克森郡之後,以色列營就可以留下來保護教會成員,不會再被驅逐。

不過西密蘇里州的居民對於營隊的逼近感到擔憂,有些人還開始備戰。例如,1834年6月19日,五名武裝人員來到釣魚河畔的營區,誓言讓以色列營「天亮前都下地獄」,因為有400人要來攻擊他們。2不過,當晚一場大雷雨,夾帶偌大的冰雹,加上釣魚河水位高漲將近12公尺,攻擊行動無法得逞。約瑟·斯密的歷史紀錄所作的結論是:「戰爭之神似乎已發出復仇的指令,保護其僕人免遭敵人殲滅。」3

約瑟·斯密意識到了以色列營所面對的敵意,也聽到了鄧克出爾反爾,不願意出動民兵,於是請求主的指引。1834年6月22日,他得到啟示,得知不再需要以色列營來救贖錫安。啟示繼續提到,救贖來到前,教會的長老必須先到嘉德蘭的主的屋宇(當時尚未完工),接受來自高天的能力。營隊在6月底開始解散。營區爆發一場霍亂,加快解散的腳步,疫情結束時,有13名營隊的人和2名密蘇里州的教會成員死亡。1834年7月,營隊裡有很多人返回嘉德蘭。

聖徒雖然沒能取回在傑克森郡的土地,但是多數和以色列營一起行軍的人不認為這次的行動失敗,像是百翰·楊一些人都認為,能和約瑟·斯密一同行軍,從他身上學習領導的原則,是莫大的榮幸。有些人看到神一路上幫助他們,祝福他們的生活。這次的遠征行動也是一場考驗,篩選出教會未來的領袖。十二使徒定額組在1835年2月成立時,最初被召喚的12人當中,有8人當時曾經和以色列營一起行軍。1835年,第一批蒙召喚為七十員的人,都曾經是營隊的成員。

相關主題: 傑克森郡的暴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