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爾門經的批評者」,教會歷史主題
「摩爾門經的批評者」
摩爾門經的批評者
在摩爾門經於1830年完成印刷之前,報紙的文章就開始批評這部經文及其翻譯者約瑟·斯密。約瑟·斯密回應這些批評的方式,是堅稱有一位天使引導他取得古代紀錄,他藉著神的恩賜和能力完成翻譯。當時許多美國人相信唯有聖經代表神的話,新經文的出現引發了激烈的辯論,一些作家不相信約瑟關於這部經文神聖起源的紀事,因此公開抨擊摩爾門經。
首度出現的針對摩爾門經受人支持的批評,是由早期的三位批評者所主導。阿比納·柯爾、亞歷山大·坎貝爾和艾柏·郝分別聲稱,約瑟·斯密利用摩爾門經進行精心策劃的陰謀,要欺騙社會大眾。摩爾門經在印刷廠完成印刷之前,柯爾(以筆名歐勃狄亞·道柏利寫作)摘錄其內容刊登在他的報紙上。儘管柯爾遵守約瑟的要求,不再刊登這些摘錄內容,但他繼續撰寫文章嘲諷摩爾門經,認為此事為宗教狂熱並予以譴責。兩年後,倡導福音復興的牧師亞歷山大·坎貝爾更進一步出版「摩爾門經解析」,檢驗該經文與聖經不一致之處,坎貝爾聲稱,摩爾門經中的獨特元素乃是約瑟剽竊自他的文化,只不過是重複自己當代的宗教觀念而已。1俄亥俄州的記者艾柏·郝認為摩爾門經超出了約瑟能力所及,並表示約瑟抄襲了一個名叫所羅門·斯伯丁的人所寫,尚未出版的手稿中的故事。2為了支持這個理論,他出版了憤憤不平的後期聖徒的故事和拋邁拉居民的見證,這些人願意宣誓提出對約瑟·斯密不利的陳述。3
斯伯丁的抄襲理論廣為流傳,因此帕雷·普瑞特等多位傳教士不眠不休地努力宣講福音和出版刊物,來駁斥他們的言論。實際的斯伯丁手稿是在1880年代被發現的,讀者看到它與摩爾門經有一些相似之處,4批評者卻仍舊堅持是約瑟·斯密抄襲其中的主要概念。1902年,伍柏里治·萊利宣稱,約瑟·斯密和奧利佛·考德里是參考伊森·斯密的書View of the Hebrews(希伯來人觀點),該書將美國印地安人的血統追溯至以色列失落的支派。5經過數十年的辯論,批評者至今仍然無法指出View of the Hebrews(希伯來人觀點)和摩爾門經之間有實質關聯之處。儘管考德里和伊森·斯密的時代相近,該書也早了摩爾門經七年,但沒有任何證據能夠證實考德里或約瑟·斯密知道那本書。6
1920年代,後期聖徒總會持有權柄人員及作家百翰·羅伯滋受到萊利理論的影響,著手致力於研究摩爾門經的評論。羅伯滋鼓勵後期聖徒謹慎認真地回答批評者提出的問題,7他的努力喚起信徒更積極地為摩爾門經辯護,並針對批評找出實際的答案,此事促使人們開始研究古代美洲的背景和摩爾門經複雜的文學架構。批評者和辯護者對於摩爾門經的辯論今日仍持續著。8
到了20世紀末期,學術界開始認真看待摩爾門經的文學價值和宗教影響,自2003年起,大學內的印刷業者和一般的出版商開始發行自有版本的摩爾門經。9有些文學評論者把宗教信仰的主題擱置一旁,肯定摩爾門經複雜的敘事體裁和引人注目的修辭風格,這些研究可能象徵著未來在摩爾門經學術解析上的對抗會逐漸減少。10
相關主題:早期反對教會的情形,摩爾門經的印刷和出版,金頁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