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歷史
第34章:面對任何狀況的力量


第34章

面對任何狀況的力量

義工分發物資給一位婦女

2004年10月15日早上,安恩·平桂在智利聖地牙哥下了飛機。身為總會慈助會會長團第二諮理,她前來與當地的聖徒見面,並訓練慈助會和聖職領袖。

在會議中,安恩計畫使用簡易版的訓練小冊子,這是由慈助會理事會的讀寫委員會所編寫的。每本小冊子大約20多頁,內含彩色照片和取自教會指導手冊的簡單原則。她希望能使用這本有關教會福利的小冊子,幫助慈助會和聖職領袖學習重視彼此的價值、並肩合作。

安恩在離開美國前,收到智利區域會長團卡爾·普瑞特長老寄來的電子郵件。教會最近在智利開設了兩處福利資源中心,每個中心都有主教倉庫、就業中心和諮商辦事處。在發放福利資源時,主教應該要與慈助會會長一起合作。但是,智利的主教們並沒有這麼做。

安恩在聖地牙哥首次與普瑞特長老和智利區域會長法蘭西斯·維諾長老開會時,對這個問題有更深入的了解。維諾長老說明,許多智利聖徒有閱讀上的困難,因此他們是按照傳統來帶領,而不是參考指導手冊。就像世界上的許多地區一樣,智利有很嚴重的性別歧視,有些支聯會會長和主教不會與慈助會領袖商議。

「我希望你教導他們如何去做,」維諾長老說,「教導他們透過學習指導手冊中的原則來領導。」

在接下來的一週,安恩與數百名聖徒談話。傑佛瑞·賀倫長老近期擔任智利區域會長,許多人都對此表達感激。雖然他和鄔克司長老被召喚到各自的區域服務一年,但總會會長團將這兩項指派工作延長一年,給他們更多時間去支援當地的領袖,並鞏固聖徒。

賀倫長老將注意力集中在智利成員低存留率及低聚會出席率的情況上,他與傳教士和一般聖徒密切合作,帶領人們回到教會。針對支會和分會薄弱的地區,賀倫長老為了減輕這些聖職領袖的負擔,改組了許多支分會,將智利支聯會的數量從115減至75。

他也將該區域的星期日聚會從三小時縮短至兩小時十五分鐘,讓聖徒有更多時間研讀基督的福音、與家人相處、拜訪遭逢困境的成員,以及履行召喚。雖然在成員的存留方面,教會在智利仍面臨困難,但許多聖徒對教會的未來感到樂觀。

安恩與慈助會和聖職領袖開會時提醒他們,在主的事工中他們皆為同工夥伴。她敦促道:「弟兄們,請效法總會會長團和十二使徒的榜樣,聆聽婦女的聲音——當她們在福利委員會會議、支會議會會議和每月管家職務會議中分享有用的資訊時,聆聽她們充滿智慧的見解。」

她也勸告慈助會領袖要準備好與聖職領袖商議。她說:「在參加議會會議前就要作好準備,才能帶來實質的影響,這意謂著,要提出解決辦法和想法,而不只是找出挑戰或問題而已。」

安恩在談到福利時使用投影機和簡易版的福利小冊子,教導領袖如何主持支會福利委員會的會議,以及針對家庭需求進行探訪。她強調慈助會會長有責任應主教的要求,進行家庭探訪。

「會長要到姊妹家中拜訪。她可以評估這位姊妹的需求。只要她仔細聆聽,聖靈就會幫助她提出能滿足這些需求的建議,」這本小冊子如此教導,「在家庭探訪後,會長要去找主教或分會會長,報告她所得知的事。」

安恩覺得大多數的聖職領袖都抱持開放的心態來參加這些會議,迫不急待地想知道該如何在福利事工上與慈助會合作。慈助會會長們都似乎特別感激能參與這項訓練。在一次會議結束後,有位婦女來到她面前說:「我原本感到很困擾,但我現在知道該怎麼做了。」

後來,安恩回想起她所遇到的那些人。他們生活中的善行和對主事工的忠誠奉獻,都讓她深受啟發。

「我對所學到的一切心懷感激,特別是我在這個國家的所見所聞,」她在向總會慈助會理事會報告時表示,「他們正竭盡所能地建立教會。」


與此同時,在世界的另一邊,歐威恩·基爾伯特與印度班加羅爾傳道部的傳教士同工,一同迎接新的傳道部領袖布蘭特和羅賓·波翰來到他們的服務區域。

波翰家庭剛從猶他州過來,他們在那裡接受新傳教士指南宣講我的福音的訓練。這本指南主要是為了讓傳教士在教導耶穌基督的福音時獲得必要的彈性,並透過靈的指引來處理他們遇到的人們的需求。

當歐威恩對宣講我的福音有更深入的了解,他迫不及待想要實踐其中的教導。2001年3月,他在印度孔巴托的家鄉加入教會;他對於傳道計畫十分地感激。他的祖母在他受洗幾個月後過世,傳教士對於救恩計畫的教導,讓他獲得了安慰。他在教會的國際版雜誌利阿賀拿讀到有關傳道事工的文章後,便決定要去傳教。

首批後期聖徒傳教士在1850年代來到印度;從那時起,只有少數聖徒居住在這個國家。直到二十世紀的最後幾十年,教會才開始在那裡成長。1980年代,教會領袖派遣新加坡傳道部的年長傳教士到印度各地區。教會在這些傳教士和當地聖徒的努力下生根發芽。在該國超過十億的人口當中,只有五千四百多名後期聖徒。

多年來,成長一直很緩慢。1996年,印度班加羅爾傳道部成立三年後,政府限制在該國服務的外國傳教士人數。印度人口大部分是印度教徒或穆斯林,僅有少數是基督徒、錫克教徒、佛教徒、耆那教徒、巴哈伊教徒或帕西人。當歐威恩和其他傳教士教導有關救主和祂的教會時,許多人並不熟悉課程中的基本原則。

歐威恩相信宣講我的福音可以幫助傳教士為所有的人量身打造福音信息,不論他們的背景或信仰為何。四十多年來,傳教士課程都是由六個制式課程所組成。相較之下,宣講我的福音邀請傳教士專注於學習福音原則,好讓他們能根據教導對象的需求調整課程。

新的課程提供傳教士五個課程:復興、救恩計畫、耶穌基督的福音、誡命,以及福音的律法和教儀。書中的其他篇章則教導傳教士更多有關摩爾門經的角色、辨認聖靈、培養基督般的品格,以及其他重要的原則。

「耶穌基督的贖罪是天父計畫的核心,」第一課的一個重要段落寫到,「經由贖罪,我們不用承擔罪的重擔,且能培養出信心和力量來面對考驗。」

波翰會長夫婦在接下來幾個月中,幫助傳道部準備好採用宣講我的福音。在2004年8月的一場地帶大會,他們向傳教士談到要明智地運用時間,這是新課程的其中一項原則。隔天,歐威恩寫信告訴家人這些改變。「我們採用的這套系統不僅要在印度實施,更要在全世界實施,」他告訴他們,「傳教士會有更多的自由和責任。」

波翰會長在9月時召喚歐威恩擔任清奈的地帶領袖,該城市位於印度的東南海岸。在地帶會議中,歐威恩使用宣講我的福音來訓練其他傳教士,協助他們適應新的福音分享方式。

清奈的傳道事工在不久後便加速成長。歐威恩與同伴遇到一位名叫馬利亞的婦女和她的孫子尤瓦拉吉。尤瓦拉吉在當地後期聖徒開辦的學校就讀時,這個家庭因而對復興的福音產生興趣。在傳教士教導宣導講我的福音的課程時,馬利亞對於自己可以和幾年前過世的丈夫印證這件事,感到特別有興趣。傳教士可以看出馬利亞很重視家庭,因此他們調整分享的信息,將重點放在家庭的永恆本質上。當歐威恩與同伴邀請她和尤瓦拉吉受洗時,他們接受了。

他們洗禮那天,也有另外五個人受洗。


2004年12月26日星期日,在香港聚會的溫德中離開會堂去接一通電話。自從他協助興格萊會長選定建造香港聖殿的地點後,已經過了十多年。他現在是亞洲的區域持有權柄七十員,並擔任該區域的教會福利經理。

這通電話是教會人道援助主管蓋瑞·弗雷克打來的。他的聲音聽起來很急迫,想知道印尼發生海嘯的事。

德中不知道蓋瑞在說什麼,在掛斷電話後,打電話給教會在印尼的辦公室。對於發生海嘯一事,那裡的人知道的並不多,但開始陸續有新聞報導此事。

當天早上,位於印尼蘇門答臘島西岸的印度洋發生一場大規模的地震。地震的震幅擴及整個海洋,造成數層樓高的海水衝向陸地。在印尼、印度、斯里蘭卡、馬來西亞,以及泰國,滔天巨浪襲捲鄉鎮,淹沒街道,將許多房屋和建築夷平。失蹤或死亡的人數不詳。

德中和蓋瑞在了解這件事的影響範圍和嚴重性後,兩人決定在斯里蘭卡的可倫坡會面,針對情況進行評估。教會在島上有數名傳教士和大約850名成員。但斯里蘭卡與印尼和印度不同,當地並沒有教會行政辦事處或教會職員。

德中立即前往機場,他在午夜時抵達斯里蘭卡,發現島上湧入大批記者、慈善組織和尋找親友的人。他的旅館房間已經轉讓給支付較高金額的客人,因此他設法找到當地傳教士,睡在他們住處的地板上。

隔天,蓋瑞·弗雷克從美國抵達,他和德中整個早上都在與分會領袖和成員見面。接下來,他們在島上各地評估災情。

斯里蘭卡的東岸受災最為嚴重。他們放眼望去到處皆是倒塌的房屋和建築。路上擠滿了汽車和試圖逃離混亂災區的人群;火車和公車都停駛;成千上萬無家可歸的人坐在瓦礫堆旁,軍人們四處搜尋倖存者。

教會近年來在世界各地提供災難援助,援助遭戰火蹂躪的科索沃,以及獅子山和阿富汗的難民;也協助委內瑞拉和莫三比克的洪水災民;還有薩爾瓦多、土耳其、哥倫比亞和臺灣的地震倖存者。現在,教會在東南亞有數個貨櫃的醫療物資,可立即分送給海嘯災區使用。德中和蓋瑞運用教會的人道救濟基金,購買更多緊急醫療用品、食物和其他資源,供當地領袖分發給災民。他們也指示教會成員利用當地的一間教堂來收集衛生用品包和其他救援物資。

德中和蓋瑞在斯里蘭卡待了幾天之後,隨即前往印尼。他們在那裡與該國的人民福利統籌部長會面,蓋瑞曾與他共事過。

蓋瑞問他:「你們目前最需要什麼?」

部長回答道:「我們需要為罹難者準備屍袋。」

德中和蓋瑞聯繫北京的聯絡人,他們找到一家公司,能夠一天運送一萬個屍袋。德中和蓋瑞接著安排將貨物運往印尼。

在運送屍袋的同時,教會為海嘯災民提供帳篷、防水布、醫療用品包和二手衣物,並與穆斯林救援組織合作,額外運送超過六十三公噸的物資。

雖然如此,仍有許多事情要做。德中和蓋瑞身旁週遭,到處都可看到需要幫助的人。據報導,斯里蘭卡和印尼有數千人死亡;在印度和泰國,也有數千人死亡;

死亡人數急速攀升。


地震襲擊印度清奈時,歐威恩·基爾伯特正躺在床上,等著去沖澡。他和傳教士同工參加完昨晚的分會聖誕節活動後,感到十分疲憊。當他的床開始搖晃時,他以為同伴在捉弄他。

他大聲說道:「你為什麼要搖我的床?我已經醒了。」

他的同伴雷凡斯·內拉巴勒走進房間說:「剛才的那個震動,應該是地震。」

雖然地震在印度南部很罕見,但傳教士們並不以為意。那天早上稍晚,當他們抵達教會時,歐威恩察覺到有些不對勁。聖餐聚會開始後,分會會長楊成突然離席走下台,離開會堂。他的手機響個不停,電話通知海嘯淹沒海岸的事。他離開教堂,前去查看他靠近海灘的家,並評估受災聖徒的需求。

那天稍晚,歐威恩與同伴前往海灘,看看發生了什麼事。警方設置一道道路障,讓圍觀群眾遠離,還有騎警在該區域巡邏。沿著海灘有許多人從水裡撈出屍體,海水已經深入內陸超過一公里。整個海岸低窪地區的捕魚社區都遭到破壞,許多漁夫失去了船隻和設備。位於清奈南方300公里處的納加帕蒂南鎮遭受大規模的破壞。

第二天早上,歐威恩與同伴們來到清奈第一分會的教堂,協助該城兩個分會所安排的服務計畫。教會在一夜之間,從將近六百五十公里外的城鎮運送了好幾卡車的物資。在接下來的兩天,傳教士和成員集合整理救難包,裡面有衣物、寢具、衛生用品和餐具。

12月28日星期二,歐威恩和同伴們與傳道部波翰會長見面。自從發生海嘯之後,印度的後期聖徒協力將教會提供的物資分發給災民。傳教士將數百份衛生用品包和其他物資裝上卡車後,與波翰會長一起將物資運往印度紅十字會的一處救助站。

在救助站接待他們的人認出他們的名牌。他說:「喔,你們是教會的人,你們帶了什麼過來?」

他們回答說,他們帶來提燈、衛生用品包和好幾公噸的衣物。這位職員對於這些捐助物資感到無比振奮,並告訴他們把卡車開進機構裡。

他們在裡面看到人們圍著好幾大堆的衣物。工作人員戴著口罩和手套,將一堆堆的衣物整理好,確保這些衣物乾淨且狀況良好。來自不同宗教和組織的人也運來物資;歐威恩和其他傳教士花費數小時將物資卸下卡車,搬到需要的地方。

歐威恩看著來自不同團體的人出於對鄰人的愛而一起合作,這著實令他深受感動。

他心想:「到處都有良善的人。」


2005年5月,愛瑪·阿科斯塔已經和男朋友赫克特·大衛·埃爾南德斯交往六個月。她當時19歲,而他剛從瓜地馬拉市傳教返鄉。他們深愛著彼此,也開始論及婚嫁。但是在宏都拉斯德古斯加巴,年輕男女通常在交往數年並完成大學學業後,才會結婚。

愛瑪最近進了一所公立大學就讀,下定決心要取得學位。在一年前的教會總會女青年大會上,興格萊會長敦促女青年要認真看待她們的學業。他說:「竭盡所能接受一切教育,……訓練是開啟機會的鑰匙。」

赫克特·大衛也打算去讀大學。他和愛瑪知道,許多已婚學生之所以輟學,是因為伴隨婚姻和養育家庭而來的財務責任。儘管如此,他們受到聖靈提示,不要延遲結婚。

有一天,愛瑪跟赫克特·大衛提到支會要前往瓜地馬拉市聖殿的聖殿日活動,她從未去過聖殿,心裡很想要去。

「我們何不一起去聖殿,求問主祂對這段婚姻的旨意?」赫克特·大衛提議。多年來,教會領袖勸告年輕人要對追求伴侶和婚姻等問題,尋求主的指引。愛瑪和赫克特·大衛並不一定要在主的屋宇接受個人啟示,但聖殿是神聖的地方,他們可以在尋求指引時,感覺到與祂和祂的靈接近。

從德古斯加巴出發前往瓜地馬拉市要十四個小時。在聖殿的第一天早上,愛瑪和赫克特·大衛為死者執行洗禮教儀。愛瑪走出更衣室,看到身著白衣的赫克特·大衛在洗禮池旁等她。在赫克特為她施洗時,她獲得個人見證,知道她應該嫁給他。

之後,赫克特·大衛完成一場恩道門教儀,跟愛瑪一起到聖殿廣場的花園。他牽著她的手,擁抱她;他也得到了答案。他說:「我覺得主會與我們同在,祂會賜給我們力量來面對今後出現的任何狀況。」

幾個星期後,愛瑪在家中的雜貨店工作時,接到赫克特·大衛打來的電話。赫克特告訴她,他剛剛跟她父親談到兩人結婚的事,但談話進行得並不順利。她的父親是後期聖徒,但有一陣子沒去教會了。他不明白為什麼愛瑪現在要結婚。

掛斷電話後,愛瑪看到父親神情嚴肅地走進店裡。父親恭喜她訂婚,但看得出他很失望,父親擔心她無法完成學位。

他說:「如果你打算結婚,最好去找個工作,我不希望你再來這裡工作了。」

愛瑪不確定該去哪裡找工作,於是前往位於德古斯加巴的教會就業資源中心。該中心於2002年啟用,在世界各地有數百間這樣的機構,是為了幫助聖徒找到更好工作。那裡的指導員都是當地的返鄉傳教士。他們跟她談到興格萊會長於2001年宣佈的永久教育基金,但她目前並不想貸款來支付學費。他們也提供她工作面試的訣竅,並幫助她寫履歷。具備這些技能之後,她不久便在一家銀行找到工作。

隨著婚期越來越近,愛瑪感到很沮喪。雖然她父親同意協助支付婚禮費用,但他和其他親戚都對這樁婚姻表示反對。

他們的反對帶給愛瑪沉重的壓力。有一天,她獨自在客廳跪下祈禱。她告訴天父:「這是您要我們做的事,我一直努力服從。」

突然間,她的腦海浮現救主在海面上行走的故事。她想起彼得試著走向耶穌,但卻因為害怕而沉下去。就像彼得一樣,愛瑪也覺得自己快溺水了。

但後來,一股平安的感覺臨到她身上。主的聲音告訴她:「女兒,你一直專注在暴風雨上,但我只要你看著我。把注意力放在我身上,放在我已放進你內心的事情上。」

她覺得主好像在拉著她的手,就像祂拉住彼得的手一樣。


2005年9月下旬,安琪拉·彼得生整個月都在努力工作,為一位來自中東的高階官員來訪做準備。她在華盛頓特區一家負責國際及政府關係的事務所上班,這份新工作的任務之一,就是偶爾必須為重要的訪客安排步行導覽、晚餐和文化活動。

當這位官員抵達時,他和安琪拉交談,發現他們有幾個共同之處。他們兩人都在鄉下長大,都很珍視家庭和信仰。這位官員因信奉穆斯林而不喝酒,安琪拉也不喝酒,他對此感到印象深刻。

安琪拉為這位官員的參訪安排了很多活動,但過了幾天,他說:「我想我已經逛完華盛頓特區了!你可以讓我看一些其他的,或許去看看不一樣的地方?」

安琪拉的腦海突然閃過一個畫面:華盛頓特區聖殿。她猶豫了一下,不知道帶他去一個對她來說很神聖的地方,是否合宜。然而,她腦海中聖殿的畫面一直揮之不去。

「我其實還沒帶你去一個地方看,」她告訴他,「對我而言,這是華盛頓特區最重要的地方。」

這位官員欣然同意前往,安琪拉也開始著手安排。她打電話給聖殿訪客中心主管傑斯·柯丁森長老,他提議將訪客中心閉關幾個小時,來為這位官員進行私人導覽。

第二天,安琪拉來接這位官員,沿著美麗蜿蜒的大道,驅車前往聖殿。在將近一小時的車程中,他一個接一個地問她有關教會的問題,她腦海中總能浮現完全清晰的想法和字句。他仔細聆聽,似乎對於第一次異象、摩爾門經、近代先知、教會在全球的人道援助工作,以及什一奉獻律法很感興趣。

當安琪拉繞過大道的最後一個彎道,時間已屆黃昏,主的殿在日落時分散發出耀眼的光輝。他們穿過聖殿廣場時,可以清楚看見訪客中心的基督像。這次的導覽由柯丁森長老主持,其中還展示摩爾門經的許多譯本,包括這位官員的母語阿拉伯文版。

導覽結束時,柯丁森長老播放興格萊會長見證家庭重要性的影片。電視螢幕旁有一份裱框的「家庭:致全世界文告」。這位官員默默讀著文告並點點頭。

他說:「這就是我所相信的,也是我的人民所相信的。」

在驅車返回巿區途中,這位官員告訴安琪拉,教會對家庭的重視讓他印象深刻,他很高興能知道另一個信仰也和他的信仰一樣如此看重家庭。在華盛頓特區參訪的最後一天,安琪拉送給他一份家庭文告。

她解釋說:「我想送給你一份我認為對你國家的人民深具意義的禮物。」

他接受這份禮物,並說:「這對我的人民很有幫助。」

  1. “Chile Area Training”; Pingree, “Chile Area Auxiliary Leadership Training,” 1, 5–6; “Welfare,” 1–26; “Bienestar,” 1–25.主題:智利

  2. Carl B. Pratt to Anne C. Pingree, Email, Aug. 26, 2004, Relief Society, Anne C. Pingree Relief Society General Presidency Papers, CHL; “Relief Society Challenges in Chile,” [1]; Pratt, “Area Presidency Focus,” [1].

  3. “Incomings from Chile Training”; Pingree, “Chile Area Auxiliary Leadership Training,” 1, 6; “Relief Society Challenges in Chile,” [1]; Pratt, “Area Presidency Focus,” [1].

  4. “Chile Area Training”; Pingree, “Chile Area Auxiliary Leadership Training,” 2–4; Jeffrey R. Holland to First Presidency, Dec. 13, 2002, First Presidency, Area Presidency Correspondence, CHL; Chile Area, Annual Historical Reports, 2004, 1; Turley, In the Hands of the Lord, 263–77; Holland, Oral History Interview, 11.

  5. Jeffrey R. Holland to First Presidency, Dec. 13, 2002; Aug. 21, 2003; May 11, 2004, First Presidency, Area Presidency Correspondence, CHL; Pingree, “Chile Area Auxiliary Leadership Training,” 2–4; Chile Area, Annual Historical Reports, 2003, 5, appendix II; Chile Area, Annual Historical Reports, 2004, 1, 7.

  6. “General Leadership Meeting,” 3–5.Quotation edited for readability; “example of First Presidency & Twelve” in original changed to “example of the First Presidency and the Twelve.”

  7. “General Leadership Meeting,” 5; Pingree, “Chile Area Auxiliary Leadership Training,” 5–6; “Welfare,” 19–23; Anne Pingree, Notes, Oct. 2004, [7], Relief Society of The Church of Jesus Christ of Latter-day Saints, Scrapbooks, Special Collections, J. Willard Marriott Library, University of Utah, Salt Lake City.主題:主教慈助會支會和支聯會福利計畫

  8. Pingree, “Chile Area Auxiliary Leadership Training,” 6–7.

  9. Kilbert, Oral History Interview [Jan. 2023], 8; Bonham, Oral History Interview, 2–3; Missionary Executive Council, Minutes, Sept. 17, 2003, and June 1, 2004; “Mission President’s Resource for Implementing ‘Preach My Gospel,’” Aug. 24, 2004, 3, 5, Missionary Executive Council, Meeting Materials, CHL; M. Russell Ballard, “Preach My Gospel,” June 22, 2004; David Edwards to Edward Brandt and Max Molgard, June 17, 2004, Missionary Department, Seminar for New Mission Presidents Meeting Materials, CHL; White, “History of Preach My Gospel,” 129–31.

  10. Kilbert, Oral History Interview [Jan. 2023], 2–3, 9; 歐威恩·阿若基亞·拉杰·基爾伯特,「我的第一本利阿賀拿令我感動至深」,2002年10月,利阿賀拿,第1頁;Kilbert, Email Interview [Oct. 4, 2023].

  11. India Bengaluru Mission, “Church in India,” 1–2; Britsch, From the East, 8–30, 462, 506–36; Gill, “The Church of Jesus Christ of Latter-day Saints in India,” 75; Deseret Morning News 2006 Church Almanac, 371.主題:印度

  12. Kilbert, Oral History Interview [Jan. 2023], 10–11; Bonham, Oral History Interview, 4; India Bengaluru Mission, “Church in India,” 1, 3; Rutherford, “Shifting Focus to Global Mormonism,” 81; Stewart and Martinich, Reaching the Nations, 2:907.

  13. Kilbert, Oral History Interview [Jan. 2023], 10–11; 宣講我的福音,第31-32頁;White, “History of Preach My Gospel,” 128–58; Uniform System for Teaching Investigators(慕道友統一教導系統);Uniform System for Teaching the Gospel(福音統一教導系統)。

  14. “Mission President’s Resource for Implementing ‘Preach My Gospel,’” Aug. 24, 2004, 1–5, Missionary Executive Council, Meeting Materials, CHL; 參照宣講我的福音,第137-154頁;Kilbert, Oral History Interview [Jan. 2023], 8; Kilbert, Notebook, [Aug. 25], 2004; Allwyn Kilbert to Family, Aug. 26, 2004, Allwyn Arokiaraj Kilbert, Oral History Interviews, CHL.Quotation edited for readability; “which” in original changed to “that.”

  15. Kilbert, Oral History Interview [Jan. 2023], 6–8; Kilbert, Oral History Interview [May 2023], 2; Allwyn Kilbert to James Perry, Email, Feb. 17, 2023, Allwyn Arokiaraj Kilbert, Oral History Interviews, CHL; Bonham, Oral History Interview, 3.

  16. Kilbert, Oral History Interview [Jan. 2023], 6–7, 10, 15; Kilbert, Oral History Interview [Feb. 2023], 1–4; Kilbert, Oral History Interview [May 2023], 4, 7; Nelaballe, Oral History Interview, 5–7, 10; Kilbert, Email Interview [Oct. 4, 2023].主題:傳道事工的成長

  17. Wan, Oral History Interview [July 2022], [19]; Wan, Oral History Interview [Oct. 2022], [9], [12]–[13]; Directory of General Authorities and Officers, 2005, 3; Sarah Jane Weaver, “Proposing Projects to Villages of Tsunami Survivors,” Church News, Mar. 19, 2005, 8.

  18. Nick Cumming-Bruce and Campbell Robertson, “Most Powerful Quake in 40 Years Triggers Death and Destruction,” New York Times, Dec. 26, 2004, nytimes.com.主題:馬來西亞泰國

  19. Wan, Oral History Interview [July 2022], [19]–[20]; Wan, Oral History Interview [Oct. 2022], [9]–[10], [14], [19]; Deseret Morning News 2006 Church Almanac, 449; Garry Flake to James Perry, Email, Nov. 8, 2023, CHL; Jason Swensen, “Tsunami Disaster: More Than 100,000 Dead,” Church News, Jan. 1, 2005, 2; Nick Cumming-Bruce and Campbell Robertson, “Most Powerful Quake in 40 Years Triggers Death and Destruction,” New York Times, Dec. 26, 2004, nytimes.com.

  20. Rather, Supporting the Rescue, 40; Welfare Services Department, Fact Sheets, 2002; “An Eyewitness to Tragedy,” in Presiding Bishopric, Welfare Executive Committee Meeting Materials, Feb. 24, 2005; Jason Swensen, “Tsunami Disaster: More Than 100,000 Dead,” Church News, Jan. 1, 2005, 2, 15; Wan, Oral History Interview [July 2022], [20]; Garry Flake to James Perry, Email, Nov. 8, 2023, CHL; Wan, Oral History Interview [Oct. 2022], [9]–[10], [19].

  21. Wan, Oral History Interview [July 2022], [20]–[21]; Flake, “Tsunami (Southeast Asia)”; Jason Swensen, “Tsunami Disaster: More Than 100,000 Dead,” Church News, Jan. 1, 2005, 15; “An Eyewitness to Tragedy,” in Presiding Bishopric, Welfare Executive Committee Meeting Materials, Feb. 24, 2005; Wan, Oral History Interview [July 2022], [20]–[21].

  22. Nick Cumming-Bruce and Campbell Robertson, “Most Powerful Quake in 40 Years Triggers Death and Destruction,” New York Times, Dec. 26, 2004, nytimes.com; Amy Waldman, “Thousands Die as Quake-Spawned Waves Crash onto Coastlines across Southern Asia,” New York Times, Dec. 27, 2004, A11.

  23. Kilbert, Oral History Interview [Jan. 2023], 11–12; Nelaballe, Oral History Interview, 15.

  24. Kilbert, Oral History Interview [Jan. 2023], 12; Dan Caldwell and Ethel Caldwell to Family and Friends, Email, Dec. 26, 2004, Daniel W. Caldwell, Mission Photographs and Emails, CHL.

  25. Kilbert, Oral History Interview [Jan. 2023], 12; Kilbert, Oral History Interview [May 2023], 11; Nelaballe, Oral History Interview, 15–17; Kumar, “Incentives and Expectations,” 135; Justin Huggler, “The Struggle for Survival in a Town of Orphans,” Independent (London), Jan. 5, 2005, 7.

  26. Kilbert, Oral History Interview [Jan. 2023], 12–13; Nelaballe, Oral History Interview, 16; Dan Caldwell to Brent Bonham, Email, Dec. 27, 2004, Daniel W. Caldwell, Mission Photographs and Emails, CHL; Jason Swensen, “Tsunami Disaster: More Than 100,000 Dead,” Church News, Jan. 1, 2005, 2, 15.

  27. Kilbert, Oral History Interview [Jan. 2023], 12–13; Nelaballe, Oral History Interview, 16, 19–20; Kilbert, Oral History Interview [Feb. 2023], 8–9; Kilbert, Oral History Interview [May 2023], 8, 10.主題:福利計畫

  28. Emma Hernandez to James Perry, Email, Sept. 18, 2023, Emma Acosta Hernandez and Hector David Hernandez, Oral History Interviews, CHL; Hernandez and Hernandez, Oral History Interview [2023], [13], [15]–[16]; Hernandez and Hernandez, Oral History Interview [2019], [4], [10]; Hernandez and Hernandez, Oral History Interview [2022], [2], [4], [10], [19]–[22], [27]; 戈登·興格萊,「堅持高標準」,2004年5月,利阿賀拿,第113頁。

  29. Hernandez and Hernandez, Oral History Interview [2023], [3], [13], [20]; Hernandez and Hernandez, Oral History Interview [2022], [21]; Hernandez and Hernandez, Oral History Interview [2019], [9]; 永恆婚姻,第188-197頁

  30. Hernandez and Hernandez, Oral History Interview [2019], [9], [13]; Hernandez and Hernandez, Oral History Interview [2023], [12]–[14], [16]–[17], [20]; Hernandez and Hernandez, Oral History Interview [2022], [13].主題:宏都拉斯瓜地馬拉

  31. Hernandez and Hernandez, Oral History Interview [2023], [12]–[14], [17]–[19]; Hernandez and Hernandez, Oral History Interview [2019], [9]–[10].

  32. Hernandez and Hernandez, Oral History Interview [2023], [4], [9]–[11], [21]–[22]; Hernandez and Hernandez, Oral History Interview [2022], [10]–[11], [14]–[15]; Hernandez and Hernandez, Oral History Interview [2019], [10].

  33. Hernandez and Hernandez, Oral History Interview [2022], [5], [29]; F. Michael Watson to Presiding Bishopric, Memorandum, Dec. 4, 2001, First Presidency, Presiding Bishopric Correspondence, CHL; Rather, Supporting the Rescue, 52–54; “Employment Resource Services,” 8–9; Emma Acosta [Hernandez] to James Perry, Email, May 24, 2023, Emma Acosta Hernandez and Hector David Hernandez, Oral History Interviews, CHL;戈登·興格萊,「永久教育基金」,2001年7月,利阿賀拿,第60-62,67頁;Hernandez and Hernandez, Oral History Interview [2023], [11].

  34. Hernandez and Hernandez, Oral History Interview [2023], [2], [21], [24]; Hernandez and Hernandez, Oral History Interview [2019], [10]; Hernandez and Hernandez, Oral History Interview [2022], [16]–[17]; 馬太福音14:22-32

  35. Fallentine, Recollections, 2–3; Angela Fallentine, Oral History Interview [Feb. 2023], 1–2, 15–17; Angela Fallentine, Oral History Interview [Sept. 2023], 2–5, 15.

  36. Fallentine, Recollections, 3–5; Angela Fallentine to James Perry, Email, Feb. 14, 2024, Angela Fallentine and John Fallentine, Oral History Interviews, CHL.

  37. Fallentine, Recollections, 5; Angela Fallentine, Oral History Interview [Feb. 2023], 15–16; Angela Fallentine, Oral History Interview [Sept. 2023], 18–19.主題:跨宗教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