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歷史
教會學校


教會學校

從1870年代到1930年代,教會創辦了三十六所中等學校,稱為書院。這些學校主要是為後期聖徒青少年提供小學之後,到大學之前的平日教育。美國公立高中發展起來後,教會將大多數的書院關閉,或出售給書院所在的州政府。

早期的教會學校

1840年代初期,納府的後期聖徒向伊利諾州政府爭取通過城市憲章時,設立了一些都會型機構,包括一所大學。但這所大學僅持續了一段短時間,聖徒就遷往北美西部。1早期的先驅聖徒在猶他領地設立德撒律大學,但這所學校在1852年關閉,15年後又重新開設,後來改名為猶他大學。

橫貫大陸鐵路於1869年完工後,基督教和天主教的幾位傳教士在猶他領地創辦中等學校,教育後期聖徒學生。2百翰·楊擔心這些學校向後期聖徒孩子們宣揚他們的宗教,於是在1875年於普柔浮創立楊百翰專校,並在1877年於洛干創立楊百翰學院。1886年,百翰·楊過世近10年後,教會在他為第三所學校預留的土地上,興建了鹽湖支聯會書院。

這些學校的成功經驗激勵了教會領袖,要將教育的各種益處擴及到所有的錫安支聯會。1887年,在聯邦政府大舉查緝多重婚姻那段期間,美國國會通過了艾德曼—塔克法案,並依此法案控制了猶他的公共教育。3教會領袖擔心這三所學校訓練出來的後期聖徒教師,未來不會受公立學校錄用,也擔心學生將來平日接受不到宗教教育。隔年,惠福·伍指示各支聯會開辦自己的書院,每所書院要由一個教育理事會管理,並由支聯會會長擔任理事會主席。後來,從加拿大亞伯達到墨西哥華瑞茲之間的地區,共創辦了50多所書院和學校。楊百翰專校的校長卡爾·梅瑟,在新成立的教會教育理事會的指導下,督導這些學校。

移轉、關閉和轉型

教會學校開枝散葉,在1890年代達到高峰,此時的公立學校數目也有增長。隨著學生入學人數下降,維持這些書院成了一項挑戰。為了讓人們能繼續有普遍取得宗教教育的機會,教會行政人員為高中生設立了福音進修班,並為大專生設立了福音研究所,以經文和宗教教學補充一般的學校課業。1920年代,總會教育理事會開始移轉大多數書院的管理和所有權,並關閉許多小型學校。韋伯學院、狄克西專科學校和希拉學院等較大型的學校,到了21世紀,依然是出色的州立教育機構。理事會保留了瑞克斯學院(楊百翰大學愛達荷分校前身)、後期聖徒商學院、楊百翰大學,和墨西哥的華瑞茲學校。

1950年代,總會會長團將所有的福音進修班、福音研究所和留下的教會學校,整合成單一體系。這個新成立的體系為教會教育機構,並繼續創辦學校,如夏威夷教會學院(楊百翰大學夏威夷分校前身)、紐西蘭教會學院,以及太平洋群島上的幾所初中和高中。從2009到2017年,教會教育機構發展出高等教育的線上學程,即楊百翰大學全球教育途徑,截至2019年,這個學程已讓100個國家的後期聖徒學生受惠。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