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默琳·威爾斯」,教會歷史主題
「艾默琳·威爾斯」
艾默琳·威爾斯
艾默琳·伍華德於1828年在麻薩諸塞州彼得森出生,她自小接受教育時就表現優異,並有寫作的天分。她大約14歲的時候,她的母親和兩個妹妹加入了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艾默琳很難抉擇是否要跟著加入教會。社區對教會的激烈反對使她畏縮,福音復興的信息卻吸引了她。她選擇了受洗,1842年3月,在冰凍的溪裡完成洗禮。1艾默琳在自己的學業和教書工作告一段落後,與雅各·哈里斯結婚,並和哈里斯一家人搬到納府。1844年5月,她在納府從汽船上岸時,約瑟·斯密正在那裡迎接新來的人。她後來寫道:「我曾見過神的先知,這讓我的靈魂充滿喜樂。」2
接下來的幾個月,艾默琳的承諾和力量受到嚴峻考驗:約瑟·斯密被謀殺,哈里斯一家人不再相信教會,艾默琳的第一個孩子出生不久便夭折,而她的丈夫雅各則離開納府去找工作,從此再也沒有回來。艾默琳從納府的聖徒得到支持的力量,特別是紐奧和伊利莎白·惠尼家庭。她在1845年被印證為紐奧的多重婚姻妻子,然後與惠尼夫婦橫越平原。然而,紐奧於1850年過世;他也是艾默琳兩個大女兒的父親。艾默琳主動要求嫁給但以理·威爾斯(他後來成為百翰·楊的總會會長團諮理),當他的第三位多重婚姻妻子,此舉展現了她獨立自主的精神,3他們共育有三個女兒。她在日記中記錄了自己在多重婚姻的生活中,丈夫將大量時間投注在公眾事務和教會責任,她遇到的各種挑戰。
1873年,艾默琳照顧家庭多年後,將一篇文章投稿到新創刊的婦女典範(Woman’s Exponent),展開個人的新聞職涯。到了1875年,她成為婦女典範的副編輯,而且很快就擔起了編輯的全部職責。艾默琳在婦女典範四十年來,透過出版許多婦女的社論、報告、詩歌和傳記,接觸後期聖徒和其他宗教信仰的婦女,推動公民和宗教方面的偉大志業。她也出版了個人編纂成冊的詩集,稱為沉思和回憶(Musings and Memories)。
艾默琳透過在婦女典範的工作,結識了慈助會、年輕女性協進會和初級會的領袖。她與這些領袖走訪整個領地,教導和訓練當地的領袖。1876年,百翰·楊召喚她帶領整個教會的穀物儲藏計畫。4她也積極參與了婦女選舉權的全國運動,與蘇珊·安東尼和伊莉莎白·卡迪·史坦頓等領袖建立關係。她代表美國西部的許多婦女組織,與全國婦女議會和國際婦女議會進行合作。5她在從事公共事務期間,認識了六位美國總統。61878年,艾默琳在日記中寫道:「我要竭盡所能協助提升自己同胞的景況,特別是婦女。」7
1880年,慈助會的核心理事會成立後,艾默琳在三個不同的會長團中擔任祕書。1910年,她被召喚為第五任總會慈助會會長,1913年,在威爾斯的領導下,總會慈助會理事會制訂了座右銘:「愛是永不止息。」8艾默琳在1921年即將過世前,都一直擔任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