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歷史
慈助會


「慈助會」,教會歷史主題

「慈助會」

慈助會

納府女性慈助會於1842年3月成立。1儘管慈助會的活動於1845年3月正式中止,但約瑟·斯密賦予婦女「為貧窮者紓困,也要拯救靈魂」的這項使命,仍繼續推動。2後期聖徒婦女即使沒有正式的組織,依然繼續聚集在一起祈禱、唱歌和作見證,並造福彼此、家人、病人和窮人。

重建慈助會

1854年,在百翰·楊的指示下,婦女開始再次成立當地的慈助會。3這些婦女協助她們的美國印第安人鄰居,施助貧窮的聖徒,為教堂編織地毯,並幫保衛猶他領地的民兵團成員縫製衣服。至少有24個支會慈助會成立,但是聯邦軍隊於1857年來到,幾乎完全終結了這番努力。4

到了1867年,遷入猶他的眾多聖徒陷入困境,並且在經濟上需要自給自足,都讓百翰·楊感到憂心。他召喚伊莉莎·舒協助主教們重建當地的慈助會。伊莉莎·舒擔任納府慈助會的祕書,記錄並保存了慈助會的會議紀錄,並將這些內容當作新慈助會的章程。

旗幟

為教會五十週年所製作的紀念旗幟。

一個中央組織

早期慈助會在猶他迅速倍增,到了1869年,已有100多個慈助會在各地運作。這樣的成長需要更多的協調。1877年,第一個支聯會層級的慈助會在猶他奧格登成立,珍妮·理查擔任會長。支聯會慈助會很快地在猶他各地紛紛成立,過了三年,總會會長約翰·泰來召喚伊莉莎·舒擔任所有慈助會的會長。伊莉莎·舒組織了一個中央委員會,即後來的總會慈助會理事會。在十年內,慈助會成員人數成長至近17,000人,遍及美國、加拿大、英格蘭、蘇格蘭、德國、瑞士、挪威、瑞典、丹麥、太平洋群島、澳洲和紐西蘭。5

工作中的婦女

處理蠶絲的婦女。

19世紀的慈助會成員參與了許多專案計畫,包括穀物儲藏、蠶絲製造、合作商店,醫療照護和婦女選舉權。6領袖也了解到青少年和兒童的需求,並協助組織了協進會和初級會。7面對政府越來越強力施壓要求放棄多重婚姻,慈助會婦女熱情地捍衛宗教自由。早期猶他的總會慈助會會長要擔任聖殿女監護。

迎向20世紀的挑戰

在20世紀,為了因應日益科學化和都會化的現代世界,慈助會作了一些調整。慈助會的各項計畫著重在改善社區。拔示巴·斯密擔任會長時,慈助會開設了家政和育兒的課程,並為年輕婦女開辦了一個就業辦事處。8慈助會領袖將儲藏的穀物用來援助猶他的美國印第安人、1907年中國饑荒的災民,以及1906年舊金山地震的倖存者。91915年,在艾默琳·威爾斯的指示下,不再發行婦女典範報紙,取而代之的是慈助會雜誌,這是一本更為現代的期刊,內容有課程、當地各單位的報告,以及居家管理方面的建議。101920年代,總會理事會成員艾美·里曼帶領姊妹們,在慈助會的計畫中運用現代的社會工作技巧,並指導有關孕婦和兒童福利的課程。

在此同時,慈助會面臨了一項複雜的任務,也就是要適應教會不斷改變的組織。在拔示巴·斯密的帶領下,慈助會姊妹為聖殿廣場上一棟婦女大樓募款,但是總會慈助會辦公室卻搬進了主教大樓。11支會慈助會的廳堂,則是由當地教堂內的一間教室取代。12慈助會長期執行的穀物儲藏計畫在1918年結束,當時教會領袖將穀物賣給美國政府,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協助供糧。13自1936年起,慈助會成員在新的教會安全計畫(後來稱為福利計畫)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14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慈助會

1950年代,在總會慈助會會長貝拉·施百福和總會會長大衛奧·麥基的指導下,慈助會姊妹再度為聖殿廣場上的一棟建築募款,該建築在1956年奉獻。15隨著教會全面性的協調努力,使得慈助會的許多工作都在當地和總會的聖職領袖指導下進行,慈助會的事工因而持續不斷發展。到了1970年,募款、雜誌和福利的責任已移轉到教會各個委員會和部門。自1971年起,凡是18歲以上的後期聖徒婦女都自然成為慈助會成員,而且不再需要繳納會費。16

1970年代,總會慈助會會長芭芭拉·斯密會長強調家庭和家人的角色,並針對在美國引起論戰的平權修正案提案發表意見;下一任總會慈助會會長芭芭拉·烏因達,則是在經過十年日益嚴重的分歧後,鼓勵婦女們要修復彼此的關係。171990年代,總會慈助會會長依蓮·傑克投入時間評估世界各地姊妹的需求,並推出一項新的識字計畫。18

慈助會致力於動員婦女從事靈性上的施助、家庭和社區服務、經濟自立,以及人道援助和難民服務,已在全球受到肯定。慈助會也繼續在教會的各議會中提供重要的意見:就像當地的慈助會領袖在自己的支會和分會議會中服務那樣,總會慈助會的職員從2016年開始,在聖職和家庭執行議會、傳道執行議會,以及聖殿和家譜執行議會中服務。

兩位婦女擁抱

智利發生嚴重的地震,慈助會姊妹幫忙協調救災。

相關主題納府女性慈助會伊莉莎·舒琪娜·韓庭頓·雅各斯·楊艾默琳·威爾斯初級會女青年組織

註:

  1. In Jill Mulvay Derr, Carol Cornwall Madsen, Kate Holbrook, and Matthew J. Grow, eds., The First Fifty Years of Relief Society: Key Documents in Latter-day Saint Women’s History (Salt Lake City: Church Historian’s Press, 2016), 23–37.亦見主題:納府女性慈助會

  2. 見主題:離開納府

  3. Richard L. Jensen, “Forgotten Relief Societies, 1844–67,” Dialogue: A Journal of Mormon Thought, vol. 16, no. 1 (Spring 1983), 109.亦見主題:美國印第安人

  4. 見主題:猶他戰爭

  5. In Derr and others, The First Fifty Years of Relief Society, 405, 437–39.

  6. 見主題:先驅者婦女和醫學婦女的選舉權合作社運動

  7. 見主題:節約女青年組織初級會

  8. Jill Mulvay Derr, Janath Russell Cannon, and Maureen Ursenbach Beecher, Women of Covenant: The Story of Relief Society (Salt Lake City: Deseret Book, 1992), 157–60, 166–67, 233, 237.

  9. Derr and others, Women of Covenant, 165–66.

  10. Derr and others, Women of Covenant, 189.

  11. Derr and others, Women of Covenant, 174–76.

  12. Derr and others, Women of Covenant, 242–43.

  13. Derr and others, Women of Covenant, 210–14.

  14. Derr and others, Women of Covenant, 255–61.

  15. Derr and others, Women of Covenant, 327–29; “A Home of Our Own,” history.ChurchofJesusChrist.org.

  16. Derr and others, Women of Covenant, 345.

  17. Derr and others, Women of Covenant, 366–70, 384–91.

  18. Derr and others, Women of Covenant, 409–13, 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