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瑟·斯密1844年競選美國總統之舉」,教會歷史主題
「約瑟·斯密1844年競選美國總統之舉」
約瑟·斯密1844年競選美國總統之舉
1844年2月,約瑟·斯密宣布參選美國總統。約瑟在密蘇里州和伊利諾州都親身經歷多年的騷擾和迫害,聖徒經歷這樣的事更是普遍。約瑟曾寫信給可能成為1844年總統大選的五位候選人,問他們每一位,如果當選,會做什麼來保護後期聖徒的公民權利。其中三個人回覆了,但都未承諾會幫助聖徒。因此,十二使徒定額組提名約瑟·斯密成為候選人。他接受了提名,並著手展開政治競選活動。約瑟·斯密描述他接受提名的原因時,公開說道:「如果我和我的朋友能有特權享有美國公民都能享有的宗教權利和公民權利,我就不需要經歷這段朋友稱呼我美國總統或總統候選人的歷程。」1
約瑟的競選政見概述於一本小冊子中,標題是斯密將軍對政府的權力和政策的觀點(General Smith’s Views on the Power and Policy of Government)。他的競選核心是要賦予聯邦政府權力來保護非主流宗教的權利,但他針對許多有爭議的議題公開表達他的意見。他的政見包括了主張終止全國不斷增長的牢獄體制、縮小眾議院的規模、特許一間新的國家銀行,以及根據美國印第安人的同意狀況推動國土擴張。約瑟也主張政府要廢除美國奴隸制度,用出售美國西部聯邦土地所得的收益,買回受奴役男女失去的自由。2
教會領袖體認到將印刷媒體訊息散播至全國各地所帶來的力量,因此他們印刷、分發數千份的約瑟·斯密競選文宣冊子。教會領袖在紐約市創立了一家名為先知的報紙,專門報導約瑟的候選人身份,並將他的政治立場與同時競選的其他候選人的立場作一比較。除了印刷的競選文宣以外,有300多位教會成員在全國各地以傳教的方式來協助競選活動。
那時約翰·泰勒總統未能取得黨內提名,意味著1844年的總統競選將門戶大開,沒有一位是現任者。然而,在兩黨的體制外參選的候選人要勝選的機會並不大。有些人認為,這個競選活動並非真的想要選出約瑟·斯密,而是為了讓更多民眾看見在這個誇耀自由程度非凡的國家裡,後期聖徒在不斷升高的迫害中所面臨的困境。儘管聖徒體認到,總統競選活動就算不成功,也能夠提高有益的能見度,但教會領袖仍堅持就是要讓約瑟當選。他們從各州選出選舉人,這樣的行為在公共關係方面並無實質的作用,反倒是將民眾的選票轉化為選舉人票,只要選競選活動能成功地在美國當時全部24州的任何一州獲得足夠的支持即可。教會領袖表面上相信,只要這是神的旨意,約瑟·斯密就能勝選;然而他們未必相信他必定勝選。因此,他們訴諸其他的計畫來舒緩聖徒感受到的壓力和迫害,包括向美國國會請願以使納府成為聯邦直轄市,要求國會任命約瑟為美國陸軍的將軍,以及探索集體離開美國的可能性。因此,教會領袖探索著如何帶給聖徒必要的平安和保護,使他們能根據自己良心的指引來崇拜神的時候,約瑟競選總統的活動不過是許多可能的方法之一。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