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拿單·納培勒」:教會歷史主題
「約拿單·納培勒」
約拿單·納培勒
1851年3月8日,37歲的約拿單·納培勒(其完整的夏威夷文姓氏是Napelakapuonamahanaonaleleonalani),在夏威夷王國的茂宜島上,看到一位陌生的年輕人走過他的家。納培勒熱情款待了這個人,並得知他是群島上第一批後期聖徒傳教士之一的喬治·肯農。納培勒向當地的基督教牧師介紹肯農,他注意到這兩人對宗教方面的事情看法非常分歧。那天晚上,擔任法官的納培勒承諾會仔細考慮雙方的主張,然後接受他認為是最正確的一方。1儘管接下來10個月,納培勒承受了要與後期聖徒斷絕關係的社會壓力,但他仍繼續提供傳教士食宿,並且最後選擇在1852年1月5日受洗。
喬治·肯農認為,遇見了約拿單·納培勒,是他祈禱所得到的答覆。2納培勒指導肯農學夏威夷文,並協助他將摩爾門經翻譯成夏威夷文——這是摩爾門經第一個非歐洲語系的譯本。納培勒也提議,訓練後期聖徒傳教士學會傳道地區的語言;這是首次為傳教士開設的語言課程,讓新來的人被分派去履行指派任務之前,會先花兩個月時間學習語言。3
就像許多19世紀的歸信者一樣,約拿單·納培勒想要加入多數聖徒聚集的地方,並開始計劃在1850年代初期遷往猶他領地。然而,夏威夷在1850年有一條法律,禁止夏威夷人從該王國向外移民。納培勒移民不成,反倒與其他一些人蒙召在夏威夷境內尋找聚集地點,這群人協助在拉奈島上挑選和取得土地,作為聖徒聚集之用。4
在拉奈島的那些年很艱苦。來自猶他的傳教士在1858年被召回,而剛聚集起來的聖徒則因饑荒和其他經濟上的挑戰而辛苦掙扎。1861年,一位具有個人魅力的後期聖徒華爾德·吉布森來到這裡,成了屯墾區的領袖。吉布森背離職責,不久就動用夏威夷聖徒募來的錢,在這座島上以個人名義購買土地,收取聖職按立的費用,此外還敗壞教會組織,直到1864年被開除教籍。5之後,納培勒幫助夏威夷聖徒化解與吉布森不愉快的經驗,並鞏固彼此的信心。6納培勒也幫助聖徒遷徙到歐胡島來耶的一個新聚集地。
1869年,納培勒終於能夠前往猶他,成了第一位接受個人聖殿教儀,以及為已逝祖先執行代理教儀的夏威夷後期聖徒。7納培勒返回家鄉後,蒙召喚去督導一群傳教士,協助他們造訪夏威夷群島的每個島嶼。不過,在1871年,納培勒的妻子凱蒂罹患痲瘋,因此這次傳道提早結束。納培勒決定和她一起去摩洛凱島,政府在那裡設置了痲瘋患者的隔離區。8在這個痲瘋屯墾區,他和一位天主教神職人員達緬神父一起工作,他們成了「最好的朋友」。9納培勒和達緬神父在服務期間都感染了痲瘋;羅馬天主教會後來將達緬神父封為聖徒。
納培勒主領摩洛凱島上的一個後期聖徒分會,直到他於1879年過世。在他死後兩個星期,他的妻子凱蒂也過世了。10他已經看到教會在這群島上從卑微的起點開始成長,逐漸穩固地建立起來,在他過世時,大約每10位夏威夷原住民,就有1位是教會成員。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