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樂·李
海樂·李自1972年7月起擔任教會第11任總會會長,直至1973年12月去世。他於1899年出生,在愛達荷州克利夫頓的一個農場長大,父母是撒母耳·馬里安·李和露莎·艾米琳·賓翰·李。他很早就開蒙,17歲即取得亞爾彭州立師範學院的教學文憑,一年後成為愛達荷州牛津地區的學校校長。他在21歲時到美國西部傳教,返鄉後即進入猶他大學繼續攻讀教育學。海樂在1923年與芳·露欣達·譚納結婚,他們有兩個女兒,分別是1924年出生的摩蓮和1925年出生的海倫。1
1930年,海樂·李蒙召擔任鹽湖城先驅者支聯會會長,此時正值經濟大蕭條造成失業率高升和經濟災難的時期。他支聯會的7,500名成員中有一半以上的人需要工作,他試行了一些計畫,來幫助陷入困境的家庭尋找工作,並增加主教倉庫的庫存量。總會會長團召喚海樂·李領導一個委員會,負責制定全教會的福利計畫。由此而產生的「教會安全計畫」於1936年啟動,增強了當地支聯會對緊急情況的反應能力,並率先為失業者開展新的工作計畫。海樂·李從1936年到1941年擔任「教會安全計畫」的總裁。2
1941年,42歲的海樂·李由禧伯·郭會長按立為使徒。李長老繼續領導教會的福利計畫,並在世界各地巡迴傳道。在他擔任使徒的同一期間,世界先後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全球動盪,以及戰後新國際秩序的出現。戰後幾年,教會成員人數和國際影響力的成長速度比之前幾十年都要快,這使得統一實施教會計畫變得十分困難。大衛奧·麥基會長責成李長老領導教會統一運作的工作,並由聖職領導人督導所有的組織和計畫。李長老督導了一項加快協調統合的工作,並很快高興看到聖職定額組更密切地指導福音事工,而世界各地的後期聖徒參與同樣的課程和活動。3
1962年後的三年內,李長老的妻子芳和女兒摩蓮皆因健康突然惡化而離世,他稱這是他一生中「最悲苦的經驗」。1963年,他與費莉達·瓊安·詹森在鹽湖聖殿結婚。在李長老餘生擔任使徒和後來擔任教會總會會長的歲月裡,他們兩人經常一起出差執行教會的指派任務。4
1970年,剛被按立為總會會長的約瑟·斐亭·斯密召喚海樂·李擔任總會會長團的諮理;除此新職責外,李長老亦擔任十二使徒定額組會長。斯密會長於30個月後離世,李會長即被按立為總會會長。血栓引起的劇烈疼痛幾乎立即開始折磨他,他在總會會長任內幾乎一直在接受治療。但他仍然前往墨西哥市參加教會歷史上的第二次區域大會,這次大會是迄今為止聚集了最多後期聖徒的一次總會或地區大會。他也前往聖地,成為第一位訪問以色列的總會會長。他在當地參觀了一些與耶穌基督塵世傳道相關聯的歷史景點,舉行了幾場臨時的祈禱會,並組織了教會在耶路撒冷的第一個分會。5
1973年聖誕節隔天早上,李會長因虛弱和肺部問題入院。出人意料的是,當天稍晚他便撒手人寰。總會會長的繼任者賓塞·甘寫道:「李會長是受壓迫者的好朋友。他是一位傑出的管理者和孜孜不倦的工作者,但也經常抽出時間去探望病人和那些心情沉重的人。當李會長禱告時,他確實是在與他的天父交談。」6
如需有關海樂·李生平的更多資訊,見 history.ChurchofJesusChrist.org ,或「福音圖書館」應用程式中的復興的眾先知影片。
相關主題:協調統合,福利計畫,經濟大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