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課
教義和聖約第3篇
導言
馬丁·哈里斯遺失了約瑟翻譯自金頁片的116頁手稿後,約瑟·斯密獲得了記載於教義和聖約第3篇的啟示。在這項啟示中,主說儘管世人很邪惡,但祂的事工終將獲勝。主也斥責並警告約瑟,如果他不悔改,會發生什麼事。最後,主說明了祂促成摩爾門經問世的目的。
教學建議
教義和聖約3:1-3
約瑟·斯密學習到,神的事工不會挫敗
請學生思考在哪些情況下,他們可能會受到誘惑去聽朋友的話,而不聽從父母或領袖的命令或勸告。
-
當朋友試著影響我們去做錯誤的事情時,為什麼往往難以拒絕?
請學生分享他們對導致摩爾門經116頁手稿遺失發生的事件有何所知。
學生回答時,可用以下詳細資料補充他們的答案:
自1828年4月中旬至6月中旬,先知約瑟·斯密住在賓夕法尼亞州哈茂耐,進行頁片翻譯的工作。一位名叫馬丁·哈里斯富有的農夫兼商人,在約瑟翻譯摩爾門經時擔任抄寫員。馬丁比約瑟年長22歲,他給了約瑟和愛瑪50元美金(這在當時是為數可觀的金額),幫助他們搬遷到賓夕法尼亞州哈茂耐(愛瑪的家人居住此地),從而在約瑟翻譯頁片時給予支援。在1828年2月,約瑟鼓勵馬丁將從頁片上抄下來的文字,帶去給紐約市的兩位學者看(見約瑟·斯密——歷史1:63-65)。馬丁對於頁片翻譯工作的熱衷和資助,讓他的妻子露西·哈里斯越來越感到擔憂。她和其他人開始向馬丁施壓,要他拿出頁片存在的證據。馬丁為了消除他們的疑慮,在6月中旬請求約瑟讓他把已完成的116頁手稿拿給他們看,當作證據。
請學生想像,馬丁·哈里斯要求帶走手稿時,就先知的立場來說,有多為難。為幫助了解前因後果,可考慮請一位學生讀出先知約瑟·斯密歷史以下的記載:
「〔馬丁〕要我透過烏陵和土明去求問主可不可以〔讓他把手稿帶回家,拿給家人看〕。我真的求問了,答案是不行。可是,他不滿意這個答案,要我再次求問。我又去求問,結果是跟上次一樣。他仍然不滿意,堅持要我再求問一次」(in History of the Church, 1:21)。
-
你覺得為什麼即使已得到明確的答覆,約瑟·斯密仍一再地求問神相同的問題?
說明馬丁多次懇求之後,約瑟求問了主三次,主終於准許馬丁「在某些條件下」帶走手稿(History of the Church, 1:21)。馬丁承諾只會將手稿拿給他的妻子和幾位家人看。馬丁就帶著手稿回紐約州了。馬丁離去後不久,愛瑪·斯密生下兒子奧文,嬰兒出生後不久就夭折。愛瑪也差點死去,約瑟在她床邊陪了她兩個星期。此時馬丁已回去三個星期,音訊全無。慢慢康復的愛瑪鼓勵約瑟去紐約州,了解馬丁為何無隻字片語。約瑟長途跋涉到了他父母的家,一到那裡,就派人去請馬丁來。馬丁拖了一個上午才到。他來時,坐下來與斯密家庭一起用餐,但他隨即放下他的餐具。問他還好嗎,他叫喊著,終於承認他遺失了那116頁手稿。(See History of Joseph Smith by His Mother, ed. Preston Nibley [1958], 124–29 for more details of this account。)
-
思考先知約瑟·斯密所處的困難處境。你若身處這樣的處境,會有什麼感覺?
告訴學生,約瑟·斯密沒有帶著116頁手稿回哈茂耐,他一到家就立刻祈求神寬恕。因為約瑟「煩擾主,為馬丁·哈里斯請求特權,讓他帶走手稿」(History of the Church, 1:21),所以摩羅乃就取走烏陵和土明,約瑟也失去了翻譯的恩賜。然而,摩羅乃應許約瑟,只要他「謙卑並悔改」,就能再次取得這些物品(History of Joseph Smith by His Mother, 134)。過了一段時間,約瑟獲得這項現在稱為教義和聖約第3篇的啟示。
請一位學生讀出教義和聖約3:1-3。請全班跟著仔細看,找出救主要先知約瑟·斯密了解的事。
教義和聖約3:4-15
主斥責約瑟·斯密,並勸誡他要悔改
說明雖然主說了祂的事工絕不會挫敗,祂還是希望先知能了解自己所犯的錯及其後果。請一位學生讀出教義和聖約3:4-6。請全班跟著仔細看,找出可能會讓約瑟·斯密聽了心裡難受的字句。請幾位學生分享所選的字句及理由。
-
約瑟在哪些方面已「連續聽從了人的勸誘」?(教約3:6)。
請一位學生讀出教義和聖約3:12-15。請全班跟著仔細看,找出強調約瑟的行為非常嚴重的字句。請學生報告他們所發現的事情。
請一位學生讀出教義和聖約3:7。請全班找出主所說,在約瑟·斯密受到馬丁·哈里斯的壓力時,原本應當怎麼做。(學生閱讀之前,可以說明這節經文中的人一詞指的是人類。)學生找出主的忠告後,在白板上寫出以下原則:我們應該懼怕神,甚於怕人。(可建議學生將第7節中教導這項原則的字句劃記下來。)
-
你認為懼怕神,甚於怕人是什麼意思?
為幫助學生明白懼怕神的意思,請學生讀出十二使徒定額組陶德·克理斯多長老以下的說明:
「有許多經文勸告人們要敬畏神。在我們這個時代,我們通常把敬畏解釋為『尊重』、『尊敬』或『愛』,也就是說,敬畏神表示愛神或尊重祂和祂的律法。這樣的解讀或許常常是正確的,但我在想,敬畏一詞有時會不會並非真的意味害怕,就如先知談到他很害怕會因違反神的誡命而冒犯神那樣。……
「……我們應當非常愛祂、尊敬祂,所以我們會害怕去做在祂眼中看是錯誤的事,無論別人有何意見或施加任何壓力」(“A Sense of the Sacred” [Church Educational System fireside for young adults, Nov. 7, 2004], 6–7, LDS.org; see also speeches.byu.edu)。
-
根據克理斯多長老的話,懼怕神是什麼意思?
-
像克理斯多長老說明的那樣懼怕神,如何能幫助我們在感受到同儕壓力的時候,作出正確的決定?
請學生默讀教義和聖約3:8,找出如果約瑟·斯密聽從神第一次對馬丁的請求所作的回答,神會怎麼做。請學生概述我們可以從這節經文中學到什麼。學生可能使用不同的措辭,但要確定他們了解:只要我們信守主的誡命,祂會在危難的時候支持我們。你可以在白板上寫出這項原則。
請學生想想,他們曾在何時選擇了遵從主的誡命,而非聽從他人的勸說或影響。請幾位學生分享他們曾因服從而如何獲得了主的支持。
提醒學生,在本課一開始,你曾請他們想一想他們可能在哪些情況下會受到誘惑,去聽朋友的話而不服從。然後請學生注意白板上所寫的真理。
-
當朋友誘惑你去做你明知是不對的事情時,這項真理如何能幫助你?
請學生在隨堂筆記或經文研讀日記中,寫下他們要怎樣在目前的親友關係中運用這項真理。
給予充分的時間後,請一位學生讀出教義和聖約3:9-10。請全班跟著仔細看,找出即使約瑟·斯密犯了嚴重的錯誤,主仍賜給他什麼應許。(可建議學生將他們所發現的事劃記下來。)
-
主給了約瑟·斯密哪項應許?這項應許如何適用於我們身上?(學生可能提出不同的原則,但一定要強調這一點:只要我們願意悔改自己的罪,就會獲得主的慈悲。)
-
記住主在教義和聖約3:4-6對約瑟·斯密所說的話,如果你處於約瑟的處境,聽到主的應許,你將有何感受?
請學生默讀教義和聖約3:9,11,找出主給先知約瑟·斯密的警告。
-
當我們悔改我們的罪,並尋求主的慈悲時,記住這些警告為什麼很重要?
教義和聖約3:16-20
主說明了祂對摩爾門經的目的
請學生默讀教義和聖約3:16-20,找出主對摩爾門經的目的。
-
約瑟·斯密和馬丁·哈里斯所做的工作為什麼對主和祂的人民都非常重要?
請幾位學生分享他們今天學到哪些事,有什麼感覺,以及他們要怎樣運用所學到的真理,來結束課程。分享你自己的見證,只要我們悔改我們的罪就能得到主的慈悲。你也可以告訴學生,在下一課中,他們會學到主如何彌補那116頁遺失的手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