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進修班及研究所
第94課:教義和聖約88:118-141


第94課

教義和聖約88:118-141

導言

這是教義和聖約第88篇的四堂課中的最後一堂。這項啟示是於1832年12月27-28日(第1-126節)和1833年1月3日(第127-141節)舉行的大祭司大會上給予的。本課涵蓋教義和聖約88:118-141。在這啟示的這部分,主命令一群聖職持有人要在約瑟·斯密的指導下成立先知學校。那些加入這所學校的人,要一起藉著研讀也藉著信心學習,並對彼此展現愛和友誼。

教學建議

教義和聖約88:118-126

主說明學習的模式

開始上課時,討論以下這些問題:

  • 你現在在學校學到些什麼?在家學到什麼?工作時學到什麼?在教會學到什麼?

  • 學習學校的科目,如數學和科學,與學習福音有何不同?又有何相同之處?

說明在1833年1月,有一群聖職持有人遵從主的命令,在俄亥俄州嘉德蘭聚首,在稱為先知學校的地方準備自己去宣講福音,傳遍大地。他們聚會時,主教導這些弟兄如何在他們一同學習時,透過聖靈彼此啟發或提升。請學生在今日研讀教義和聖約88:118-141時,找出有關學習的原則。

請一位學生讀出教義和聖約88:118。請全班跟著仔細看,找出先知學校的成員能如何尋求學識。

  • 這些弟兄們如何尋求學識?

  • 你認為「藉著研讀也藉著信心」尋求學識是什麼意思?

為了幫助學生了解藉著信心學習的意思,請一位學生讀出以下十二使徒定額組大衛·貝納長老的話:

大衛·貝納長老

「藉著信心學習需要在靈性、智力及體力上付出努力,而不是僅僅被動地接受。……

「……藉著信心學習無法透過講課、展示或練習等方式,由教師傳授給學生,而是學生必須運用信心,採取行動,才能自己獲得知識」(「藉著信心尋求學識」,2007年9月,利阿賀拿,第20頁)。

說明當我們積極地懷著祈禱之心掌握學習的機會,然後按照我們所學的去付諸行動,我們就能藉著信心學習。當我們藉著服從運用信心時,我們就能學習。

  • 請注意第118節的一開始,主指出有些人沒有信心。我們可以從這節經文中,學到哪些能幫助我們增進信心的事?(幫助學生找出與以下相似的原則:只要透過研讀和信心積極學習,我們對耶穌基督的信心必會增強。你可以把這項原則寫在白板上。)

為了幫助學生了解,他們可以在某些情況下,在自己的生活中應用這項原則,請讀出以下的情境。讀完每一個情境後,請學生說明此人可以如何積極藉著研讀也藉著信心尋求學識。也請他們說明這樣做會如何幫助那人增加信心。

  1. 有一位女青年雖然會定期閱讀經文,但她很少停下來思考她研讀的內容。她不覺得研讀經文對她有很多好處。

  2. 有一位男青年會出席教會聚會,也很喜歡參與課堂討論。有時他會感受到提示,要他按照他學到的事改變他的生活,但他通常不會按照那些提示採取行動。

在全班討論完後這些情境後,問下列的問題:

  • 你曾何時感覺到由於你積極地尋求藉著研讀和信心學習,你的信心因而增加了?你的行動如何幫助你增加信心?

請學生默讀教義和聖約88:119-120,找出主告訴聖徒要做的事。請學生報告他們所找到的事情。

說明聖徒為了回應這項在第119節中描述的要建造主的屋宇的誡命,他們最後建造了嘉德蘭聖殿。聖殿尚未完工時,先知學校的人就在位於嘉德蘭的紐奧·惠尼的商店樓上的房間上課。

  • 第119節中的忠告,如何跟弟兄們為了上先知學校所聚會的地方有關?如何和我們的家有關?如何和你個人在學校中的努力和研讀有關?(先知學校的模式是按照這節經文中教導的原則設立。我們的家也能成為祈禱、禁食、信心、學習和秩序之家。)

把學生分成兩人一組。請學生與同伴一起查考教義和聖約88:121-126,找出主對先知學校裡的弟兄們在舉止上的期許為何。你可以建議學生劃記他們發現的事情。學生研讀這幾節經文時,你可以將以下的指示寫在白板上,讓每一對學生在查考完經文段落後一起完成所指派的事:

分辨出哪項忠告對尋求學習福音的青少年特別有幫助。討論你認為這些行動,對幫助某人學習福音是很重要的原因。

在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閱讀和討論主的忠告後,請幾位學生說明他們從討論中學到的事情。他們回答時,可考慮使用以下的問題和說明,來幫助他們了解主的忠告:

  • 你認為,「停止你們一切無益的談話,……嬉笑,……和輕率」是什麼意思(第121節)?為什麼在有靈性的場合下克制不做這些事,會幫助我們在學習神聖事物上所作的努力?

說明先知學校的聚會應該要是神聖的。神給予這些關於嬉笑和輕率談話的指示,意思是要那些在先知學校上課的人,要在神聖的場合中保持虔敬。這些聚會最後都會在聖殿中進行。

  • 請注意,在第122節中重複提到大家(或所有的人,每個人)這個詞。如果所有的學生都參與課程,並努力做到彼此學習,這會對班級造成何等的影響?

  • 你認為「過長的」睡眠,會如何影響我們學習或感受聖靈的能力?你認為適當的睡眠時間和早起,如何能幫助我們學得更好?

  • 你會如何概述在教義和聖約88:118-126中有關學習的忠告?(學生可能找出許多不同的原則。他們回答後,將以下原則寫在白板上:去做正義的事,和不再做不義的事,能幫助我們學習和蒙受啟發。

  • 這幾節經文中提到哪些行為是我們的福音進修班可以採用或不放棄,好使我們能將福音學得更好,並更加彼此啟發?

請學生回顧教義和聖約88:121-126,並沉思他們需要在生活中更充分地採用哪項忠告。鼓勵他們寫下一項目標,根據所學到的事情採取行動。

教義和聖約88:127-141

主闡述了先知學校的體制

請學生到白板前面,列出一些他們學習福音的場合。(答案可能包括以下這些:主日學、女青年班級或聖職定額組、福音進修班家中。)請學生思考一下,在這些場合之中,是否有一些人你還不太認識,或是相處起來有困難。請他們在研讀教義和聖約88:127-141時,想一想那些人中的其中一位。請他們沉思以下問題:

  • 我和那些和我一起學習福音的人之間的關係,如何影響我藉由聖靈學習和獲得啟發的能力?

說明主期望先知學校的學生,在一起學習時能彼此建立良好的關係。請幾位學生輪流讀出教義和聖約88:128-134。請全班跟著仔細看,找出教師在先知學校中建立屬靈的學習環境時所扮演的角色。

  • 先知學校的教師應如何建立屬靈的學習環境?(你可以說明教師招呼班員的意思是他會在他們進來時問候他們。這是在先知學校中特定的問候方式。)

  • 你在第133節中的問候語或接待方式中注意到什麼?

請一位學生讀出教義和聖約88:135-137。請全班跟著仔細看,找出學生在建立良好的學習環境時所扮演的角色。

  • 主希望先知學校中的學生彼此之間有怎樣的關係?

  • 根據第137節,主對那些遵照祂指示的先知學校的成員,有哪些應許?(這學校會成為聖所,聖靈可以在這地方啟發他們。)

  • 如果我們聽從主在第128-137節中的指示,我們在教會課程或家中學習時會發生什麼事?(學生可能找出許多不同的原則,但你可以強調以下這項:如果我們向彼此表達友誼和愛,我們就能在一起研讀福音的時候邀來聖靈。

請學生再看一次教義和聖約88:133中招呼時所說的話。

  • 你認為我們如何能展現「穩固不變,堅定不移的決心來作他人的朋友」,成為那些我們可能不熟或很難去愛的班員或家人的朋友?

  • 你曾何時體驗過在一個所有人都下定決心要和彼此成為朋友的環境中學習福音?(可考慮分享你親身的經驗。)

請學生想一想他們如何能下定決心,愛那些和他們一起學習福音的人。鼓勵他們遵從他們感受到的提示,對班員和家人展現更多仁慈和愛心。見證主會在他們努力去愛他人時幫助他們。

注釋及背景資料

教義和聖約88:118。「藉著研讀也藉著信心尋求學識」

總會會長團的墨林·羅慕義會長教導:

墨林·羅慕義會長

「我相信研讀。我相信人能透過研讀學習到許多事。事實上,我一直以來的觀察是,當他們不研讀,他們就無法學到很多有關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事。不過,我也相信並知道,藉著信心能增進藉由研讀所獲得的學識」(Learning for the Eternities [1977], 72)。

教義和聖約88:121。「停止你們一切無益的談話、一切嬉笑」

根據教義和聖約第88篇,先知學校裡的成員要停止一切無益的談話,一切嬉笑和慾念,因為他們的聚會是很神聖的,且之後會在聖殿中舉行。這並不表示嬉笑本身是有罪的。針對嬉笑一事,戈登·興格萊會長教導:

戈登·興格萊會長

「你們可以有愉快的生活。當然可以。我們要各位快樂,我們要各位享受生活。……我們要各位強壯快樂,去唱歌、跳舞、大笑、快樂。

「不過在同時要虛心、虔敬,這樣諸天的笑容就會臨到你們身上」(「先知給青年忠告,並為他們祈禱」,2001年4月,利阿賀拿,第40頁)。

教義和聖約88:138-141。洗腳

持有聖職的弟兄加入先知學校時,他們都會接受到洗腳的教儀,由先知幫他們洗腳,這是遵照耶穌基督在約翰福音第13章中所描述的榜樣。談到這項教儀,十二使徒定額組的布司·麥康基長老教導:

布司·麥康基長老

「洗腳是一項福音教儀;也是項神聖的儀式,這是由離開世俗進入聖殿這避難所的聖徒所執行。這不是做給世人看的,也不是賜給屬世的人的。因為在耶穌的時代和福音期,祂就已在最後的晚餐進行那天,於樓上的房間中制定了這項儀式。

「『我們的主在執行這項教儀時,做了兩件事:1.祂成就了賜給摩西的舊法;2.祂制定了神聖的教儀,自那天起,此教儀就該由其真正的門徒中合法的管理者來執行。

「『此為復興萬事的一部分,洗腳的教儀已在圓滿時代的福音期復興。……

「『神已將洗腳相關的知識循序漸進地啟示給我們,直到現在,完整的知識已經包含在主的屋宇中透過啟示而來的教儀』(Mormon Doctrine, [2nd ed. (1966), 829, 831])」(Doctrinal New Testament Commentary, 3 vols. [1966–73], 1:708, 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