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
第91課:使徒行傳第13~14章


第91課

使徒行傳第13~14章

導言

保羅(之前稱為掃羅)啟程進行第一次傳道之旅;巴拿巴是他的同伴。他們在持續的迫害中宣講福音,建立教會各地的分會。猶太人拒絕接受神的話,因此保羅和巴拿巴致力於在外邦人中傳教。

教學建議

使徒行傳13:1-13

保羅和巴拿巴踏上傳道旅程並訓斥一位假先知

在上課前,準備兩個標示,其中一個上頭寫著「沒有對立」,另外一個寫「經常對立」。將標示貼在教室兩面相向的牆壁上。

請學生想像兩個標示之間的空間是一把刻度尺,代表了一個人努力過福音生活時遭遇對立的程度。請學生想一想,摩西遭遇什麼程度的對立,然後站在兩個標示之間代表那個程度的位置上。請幾位學生說明他們為什麼選某個位置。重複這個活動,請學生想一想約瑟·斯密遭遇的對立,再來是尼腓,然後站在刻度尺的相對位置上。請幾位學生說明他們為什麼分別為這兩人選某個位置。請學生回座。

告訴學生,耶穌基督的每位門徒都會在人生的不同時刻遭遇對立。請學生想一想,他們自己在努力過福音生活時所遭遇的對立程度會是在哪個刻度。鼓勵學生在研讀使徒行傳第13~14章時,找出幾項原則,在他們努力過正義的生活而遭遇對立時,能夠指引他們。

使徒行傳13:1-6作摘要,說明有一些先知和教師聚集在敘利亞的安提阿,並得到聖靈的指示要召喚掃羅(後來稱為保羅)和巴拿巴一起傳講福音。掃羅和巴拿巴被按手選派之後,從安提阿啟程到塞浦路斯島,並在撒拉米城的會堂講道。然後,他們再從那裡前往位於島另外一邊的帕弗城。(可以請學生翻到聖經地圖13,「使徒保羅的傳道之旅」,並找出安提阿和塞浦路斯的位置。)

請一位學生讀出使徒行傳13:6-8。請全班跟著仔細看,找出掃羅和巴拿巴到達帕弗的時候發生了什麼事。

  • 根據第7節,誰想要聽掃羅和巴拿巴講福音?(擔任羅馬方伯的士求·保羅,方伯就是當地的長官。)

  • 傳教士在教導士求·保羅福音的時候,遭遇了什麼樣的反對勢力?

說明從使徒行傳13:9開始,掃羅就被稱為保羅。請一位學生讀出使徒行傳13:9-12。請全班跟著仔細看,找出保羅如何處理假先知以呂馬的反對。

  • 保羅在第10節對以呂馬說了什麼?(說明保羅用詞嚴厲,因為以呂馬試圖阻止別人獲得救恩。)

  • 根據第11節,保羅透過神的力量對假先知做了什麼?

  • 根據第12節,親眼目睹神的力量怎樣影響了那位方伯?

  • 我們從這個故事中學到神的力量和魔鬼的力量有何差別?(雖然學生可能會使用不同的字眼,但是要確定他們指出以下這項真理:神的力量遠勝過魔鬼的力量。可以建議學生把這項真理寫在自己的經文使徒行傳13:9-12旁邊。)

請學生思考,了解神的力量遠遠勝過魔鬼的力量,可以如何幫助我們面對生活中的對立。請幾位學生與全班分享他們的想法。

使徒行傳13:14-43

保羅講述以色列人的歷史,並見證耶穌基督來是要實現神的應許

請學生想一想,他們曾經犯過哪個錯誤,希望能回到過去,把這個錯誤消除。說明有時候我們遇到的對立是由於自己罪惡的選擇所導致的。鼓勵學生在研讀使徒行傳13:14-43時,找出能幫助他們克服這種對立的一項原則。

使徒行傳13:14-37作摘要,說明保羅和巴拿巴離開了塞浦路斯,航行到旁非利亞(今日的土耳其)。之後,他們的一個同伴約翰·馬可,決定離開他們回家。保羅和巴拿巴繼續前往彼西底的安提阿(不是他們開始傳道的敘利亞的安提阿)。在那裡,安息日的時候,保羅在會堂中站在眾人面前重述以色列人歷史中的事件。保羅接著見證耶穌基督就是應許給以色列的救主。

請學生默讀使徒行傳13:26-34,找出保羅教導了哪些有關耶穌基督的事。

  • 保羅希望會堂的人了解哪些有關耶穌基督的事?

請一位學生讀出使徒行傳13:38-39。請全班跟著仔細看,找出保羅教導,我們可以藉著耶穌基督的贖罪得到什麼祝福。

  • 由於耶穌基督和祂的贖罪,我們可以獲得哪項祝福?(用學生的話將以下真理寫在白板上:透過耶穌基督的贖罪,我們的罪可以被寬恕,得以稱義。

說明第39節中的稱義一詞,是指「罪得到寬恕〔或原諒〕,不受懲罰,並被宣告無罪」(經文指南,「稱義」scriptures.lds.org)。當一個人藉著耶穌基督的贖罪而稱義的時候,他(她)與神的關係就會重新和好。

  • 耶穌基督的贖罪如何讓我們脫離罪得以稱義?

為了幫助學生了解這項教義,請一位學生讀出以下十二使徒定額組陶德·克里斯多長老的話:

陶德‧克理斯多長老

「耶穌受苦難,獻出祂的生命為罪贖罪,祂贖罪的力量能抹去罪在我們身上所造成的影響。我們悔改時,祂贖罪的恩典使我們得以稱義並且能潔淨我們(見尼腓三書27:16-20)。就好像我們從未屈服於罪,從未向誘惑讓步一樣」(參閱「使他們在我們裡面合而為一」,2002年11月,利阿賀拿,第71頁)。

  • 我們必須做什麼,才能藉著耶穌基督的贖罪使我們的罪獲得寬恕並得以稱義?

  • 經文中有哪些人藉著耶穌基督的贖罪而得到罪的寬恕,得以稱義?(其中一些例子可能包括保羅、小阿爾瑪和以挪士。)

請學生唱「令我驚奇」聖詩選輯,第116首)的前兩段歌詞。鼓勵他們在唱的時候,找出這首聖詩的作者如何表達出他對救主的贖罪和寬恕的感激之情。

請學生在自己的課堂筆記、經文研讀日記或一張紙上回答以下問題。

  • 當你想到耶穌基督的贖罪讓你的罪得以被寬恕時,你對祂有什麼感覺?

給予充分的時間後,請幾位學生分享他們所寫的答案。鼓勵學生聽從來自聖靈的提示,幫助自己藉著耶穌基督的贖罪得到寬恕並稱義。

使徒行傳13:40-43作摘要,說明保羅講完道之後,許多外邦人請保羅在下一個安息日再次教導。

使徒行傳13:44-52

儘管迫害加劇,保羅和巴拿巴仍放膽傳道

說明到了下一個安息日,幾乎整城的人都來聽保羅和巴拿巴教導神的話(見使徒行傳13:44)。

將學生分成兩人一組,請他們一起讀使徒行傳13:44-52。請各組中的一位學生找出人民聚集起來聽保羅和巴拿巴傳道時,猶太人的態度和舉動,而另外一個學生則找出外邦人的態度和舉動。也請一位學生讀出以下約瑟·斯密譯本使徒行傳13:48,其中最後一句話作了更改:「凡相信的人都預定得永生。」學生讀完之後,請各組學生比較和對照猶太人和外邦人的態度和舉動有何不同。

  • 願意聽保羅和他的同伴傳道的人得到了哪些祝福?

使徒行傳第14章

保羅和巴拿巴在持續的迫害中宣講福音並行奇蹟

將以下問題寫在白板上:主為何讓好人遭遇艱難的考驗?

請學生在研讀使徒行傳第14章時,找出一項原則,幫助他們了解回答此項問題的一種方法。

說明使徒行傳14:1-21描述了保羅和巴拿巴繼續傳道時所遭受的一些苦難。請幾位學生讀出下列幾段經文,並請全班仔細跟著看,找出這兩位傳教士所遭受的苦難。

  1. 使徒行傳14:1-2(不相信的猶太人慫恿外邦人反對保羅和巴拿巴。)

  2. 使徒行傳14:8-18(保羅治癒一個跛腳的人之後,路司得的民眾以為保羅和巴拿巴是希臘的神祇,試圖要獻祭給他們。)

  3. 使徒行傳14:19-20(保羅被人用石頭擲打,後來甦醒。)

  • 保羅和巴拿巴遭受了哪些苦難?

  • 如果你與保羅和巴拿巴一同經歷這些考驗,你會有什麼想法?

請一位學生讀出使徒行傳14:22。請全班跟著仔細看,找出保羅對於苦難有何教導。

  • 保羅在這一節中教導了哪項原則?(雖然學生可能會使用不同的字眼,但是他們應指出類似以下的這項原則:我們若忠信地度過苦難,就能準備好進入高榮國度。

  • 你認為忠信地忍受苦難會如何幫助我們準備好進入高榮國度?

請學生思考他們或他們認識的人在忠信地度過苦難之後所獲得的祝福。請幾位學生分享自己的經驗。提醒學生不應分享太過神聖或隱私的經驗。可以分享你個人的經驗,以進一步闡釋這項原則,並為這項原則的真實性作見證。

鼓勵學生思考他們從使徒行傳第13章第14章中找出的真理,並選出最能在他們遭遇考驗時幫助他們的一項真理。給每位學生一張小便條卡或一張紙,請他們把自己所選的原則寫在上頭。鼓勵學生把它張貼在他們常常可以看到的地方(像是鏡子或學校的儲物櫃等等),讓他們在面臨考驗時能獲得力量和鼓舞。

注釋及背景資料

使徒行傳13:9。掃羅成為保羅

「〔使徒保羅〕早年叫做掃羅;他開始對外邦人傳教後,其拉丁文名字『保羅』才首次被提及(使徒行傳13:9)」(Bible Dictionary in the LDS English version of the Bible, ”Paul”)。

使徒行傳13:51。「跺下腳上的塵土」

十二使徒定額組的雅各·陶美芝長老提出了有關跺下腳上塵土的解釋:

「按儀式跺下腳上的塵土,作為反對別人的見證,猶太人都了解那象徵著斷絕交誼,並對後果不負任何責任。主在〔馬太福音10:14〕中對使徒的指示,成為一項控訴和見證的教儀。本福音期中,主曾同樣指示蒙祂授權的僕人,當他們奉命宣講真理時,如有人故意及惡意拒絕,亦可同樣作見證反對他們」(耶穌是基督,第3版〔1916〕,第342頁;亦見教約24:1575:18-2284:92-96)。不過,由於跺下腳上塵土這項作法的嚴重性,除非經由總會會長團和十二使徒定額組的指示,否則絕不可進行。

使徒行傳14:22。「經歷許多艱難」

十二使徒定額組的羅拔·海爾斯長老提出以下有關苦難的教導:

「我們今生的挑戰是有意義和目的的。……我們每一個人都必須承受某些經驗,才能變得更像救主一樣。在塵世這所學校裡,痛苦和苦難通常就是我們的老師,而這些課程的目的是為了能鍛鍊我們,祝福我們,增強我們,而不是要毀滅我們」(「在苦難中堅守信心帶來平安和喜樂」,2003年5月,利阿賀拿,第16-17頁)。

十二使徒定額組的昆丁·柯克長老解釋今生的痛苦有什麼目的:

「今生有各式各樣的挑戰。有些挑戰給予我們必要的經驗。今生不順遂的結局並非是缺乏信心的證據,也不表示天父的整體計劃不完善。試煉之火是千真萬確的,在苦難的洪爐中所鍛煉出來的人格和正義的特質,會讓我們臻於完美和得到淨化,準備好迎見神」(「未能唱的歌」,2011年11月,利阿賀拿,第10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