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
使徒行傳的介紹


使徒行傳的介紹

為什麼要研讀這部書?

使徒行傳是一座橋樑,連結起記錄耶穌基督生平與教導的四福音書,以及使徒的寫作和傳道工作。使徒行傳說明了救主如何透過聖靈啟發持有聖職權鑰的人,來繼續指導祂的教會。聖靈向使徒啟示真理,然後由使徒領導和教導教會。使徒也奉耶穌基督的名行奇蹟。學生可以藉著研讀這部書學到耶穌基督的教會如何從耶路撒冷開始擴展到「地極」(使徒行傳1:8)。研讀這部書也可以幫助學生了解,跟從現代的先知和使徒是件明智的事,並且可以啟發他們勇敢地作耶穌基督的證人。

誰寫了這部書?

路加寫了使徒行傳,這是「兩本書中的第二本,第一本稱為路加福音」(經文指南,「使徒行傳」scriptures.lds.org;亦見路加福音1:1-4使徒行傳1:1)。

這部書是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寫的?

使徒行傳是在完成路加福音之後寫成(見使徒行傳1:1),很有可能是在公元第一世紀後半葉寫的。但是我們不知道這部書是在哪裡寫成。

這部書是為誰寫的?為什麼而寫?

路加提到使徒行傳是寫給一位名叫提阿非羅的人(見使徒行傳1:1)。

這部書有哪些特色?

使徒行傳記錄了基督教的興起和傳播,從猶太省省會耶路撒冷開始,一直到帝國的偉大首都羅馬為止。使徒行傳中描述的事件發生時間大約橫跨30年(大約是公元30-62年),主要著重在彼得(見使徒行傳第1~12章)和保羅(見使徒行傳第13~28章)的傳道事工。如果沒有使徒行傳,我們僅能透過新約當中的書信來認識教會早期的歷史,如此所知甚少。除此之外,使徒行傳也為保羅的書信提供了寶貴的歷史背景。

保羅的歸信(使徒行傳第9章)、他之後的傳道;彼得見到異象,要接受之前未歸信猶太教的外邦人進教會(使徒行傳10:9-16,34-35);以及在耶路撒冷會議中教導的教義(使徒行傳第15章),都是早期教會成長的關鍵。

根據路加福音24:49的記載,救主指示使徒只能在「領受從上頭來的能力」之後,才能開始傳道。使徒行傳記載了聖靈如何賦予這項能力,並描述了其驚人的結果;第一個結果就是數千人在五旬節那天歸信(見使徒行傳第2章)。路加在整部使徒行傳中強調了聖靈對個人和會眾的影響。「領受從上頭來的能力」這句話也很有可能是指使徒「接受了一般只有在主的殿中才會賜予的特定知識、力量和特別的祝福」(Bruce R. McConkie, Doctrinal New Testament Commentary, 3 vols. [1965–73], 1:859)。

大綱

使徒行傳第1~2章耶穌基督在復活後施助門徒40天,然後升上天去。眾使徒藉由靈感召喚馬提亞填補十二使徒定額組的空缺。聖靈在五旬節當天傾注聖徒身上。在彼得大膽為復活的救主作見證之後,大約有三千人歸信。

使徒行傳第3~8章彼得和約翰醫治天生瘸腿的人。彼得和約翰奉耶穌基督的名傳道、醫治病人,因而被逮捕,後來從獄中被釋放。眾使徒召喚七個人協助他們進行事工,其中一位是司提反;他在猶太公會前作見證,公會成員將他處死。腓利在撒馬利亞全地傳道。

使徒行傳第9~12章掃羅歸信,開始傳道。彼得在異象中得知應該傳福音給外邦人。希律·亞基帕一世將使徒雅各(約翰的兄弟)處死,並逮捕彼得入獄。

使徒行傳第13~15章掃羅和巴拿巴蒙召成為傳教士。他們受到猶太人的反對,但被一些外邦人接受。教會領袖在耶路撒冷開會,決議外邦歸信者在加入教會後不需要行割禮(即不需繼續遵守摩西律法)。保羅(掃羅現在的名字)啟程進行第二次傳道,與西拉同行。

使徒行傳第16~20章保羅和西拉鞏固先前建立的各個教會。保羅在雅典的亞略·巴古集會上宣講我們「是神所生的」(使徒行傳17:29)。保羅結束第二次傳道,並前往小亞細亞各地進行第三次傳道。保羅決定回去耶路撒冷。

使徒行傳第21~28章保羅在耶路撒冷被捕並繼續為耶穌基督作見證。主再度向保羅顯現。許多猶太人密謀殺害保羅。他在凱撒利亞向腓力斯、非斯都以及亞基帕作見證。保羅在前往羅馬的途中遭遇船難。保羅在羅馬被軟禁於家中時,仍傳講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