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
第53課:路加福音第15章


第53課

路加福音第15章

導言

法利賽人和文士控訴救主與稅吏及罪人交往。救主用迷失的羊、失落的錢幣和浪子的比喻來回答。

教學建議

路加福音15:1-10

耶穌談到迷失的羊和失落的錢幣的比喻

開始上課時,問學生,他們是否曾遺失對他們而言很寶貴的東西。

  • 你願意做些什麼來找回這東西?為什麼?

  • 在你看來,一個人在靈性上「迷失」是什麼意思?(幫助學生了解,這可能是指那些還沒有接受耶穌基督復興福音的人,或那些目前沒有按照福音的教導生活的人。)

請全班想想一個他們所認識,可能在靈性上迷失的人。請他們想一想,他們對這人有何感覺。

說明路加福音第15章包含了救主針對靈性迷失之人所作的教導。請學生在路加福音第15章找出一些真理,以了解天父對那些靈性迷失的人有何感受,以及我們對他們有些什麼責任。

請一位學生讀出路加福音15:1-2。請全班跟著仔細看,找出挨近耶穌的是哪些人,以及法利賽人和文士控訴些什麼。

  • 哪些人挨近救主?為什麼法利賽人和文士要控訴?

  • 這樣的控訴透露了法利賽人和文士的什麼問題?

說明救主在回答時,說了三個比喻:一個關於迷失的羊,一個關於遺失的錢幣,另一個關於迷失的兒子。這些比喻的用意都是為了給予罪人希望,同時譴責文士和法利賽人的假冒為善和自以為義。請學生留意各個比喻中的人或物為何會迷失,又是如何找到的。

handout icon將下列圖表抄在白板上,或做成講義發給學生。將學生分成兩人一組,指派一位學生研讀路加福音15:3-7,另一位學生研讀路加福音15:8-10。請學生閱讀自己被指派的經文,找出左欄問題的答案。(第三個比喻將在課程稍後談到。)

講義,迷失的羊、失落的錢幣及浪子的比喻

迷失的羊、失落的錢幣及浪子的比喻

新約福音進修班教師用本——第53課

路加福音15:3-7

路加福音15:8-10

路加福音15:11-32

什麼東西遺失了?

為什麼遺失?

是如何找到的?

有哪些詞句描述了找到這東西的反應?

在給予充分的時間後,請學生向他們的同伴說明自己被指派的比喻,並報告他們如何回答圖表上的問題。各組裡的兩位學生都完成後,請幾位學生到白板前面,把他們自己的答案寫在圖表上,或(如果你沒把圖表抄在白板上)與全班分享他們的答案。

  • 那隻羊和那枚錢幣的遺失,兩者的原因有何差別?(那隻羊之所以迷失並非出於自身的過失,而錢幣遺失則是因為主人的疏忽大意[see David O. McKay, in Conference Report, Apr. 1945, 120, 121–22]。)

  • 根據第7節第10節,被找到的羊和錢幣代表什麼?(代表一個罪人悔改了並轉向神。)

  • 不論他人是如何迷失的,我們對那些迷失的人有哪些責任?

將以下未完成的句子寫在白板上:我們若幫助他人有渴望悔改,……

  • 根據那些找到失物者的反應,你會如何完成白板上這句話?(學生應該指出類似以下的原則:我們若幫助他人有渴望悔改,就會感到喜樂,諸天也會歡喜。用這項原則來完成白板上那句話。不妨請學生考慮將這項原則寫在自己經文中,路加福音15:1-10的旁邊。)

  • 你或你認識的人曾經如何幫助一個靈性迷失的人有渴望悔改或更接近天父?某個人曾在何時幫助過你?(提醒學生不應分享太過個人或隱私的經驗。)

路加福音15:11-32

耶穌講述浪子的比喻

請全班想想以下的情境:一位女青年犯了嚴重的罪,不再祈禱也不來參加教會聚會。她現在有渴望要開始祈禱、遵行主的標準,但是她擔心主不希望她回來。

請學生想一想是否知道有誰可能懷著像這情境中的人那樣的感受。說明在路加福音第15章的第三個比喻,講的是浪子(意指他揮霍無度、輕率放蕩)、他的哥哥和他們父親的故事。請學生在研讀這則比喻時,找出一些真理,來幫助可能覺得迷失而失去希望的人。

handout icon考慮把學生分成三人一組。提供各組一份以下的講義。請他們在自己的小組中讀出路加福音15:11-32。指派一位學生用浪子的觀點來思考這個比喻,第二位學生用父親的觀點來思考,第三位學生用哥哥的觀點來思考。

學生讀完指定內容後,請他們在自己小組內討論講義上的問題。

講義,浪子的比喻

浪子的比喻

新約福音進修班教師用本——第53課

浪子

  • 是什麼讓你醒悟過來,認出自己正處在可怕的情況之下?

  • 你希望回到家時,看到父親有什麼回應?

  • 看到父親這樣對待你,你可能有哪些想法和感受?

父親

  • 小兒子離家出走時,你可能有哪些想法和感受?

  • 為什麼你會這樣歡迎這揮霍的孩子回家?

  • 當你的大兒子對於你對待他弟弟的方式感到憤憤不平時,你如何幫助他了解你的行為?

哥哥

  • 你弟弟離家出走時,你可能有哪些想法和感受?

  • 為什麼弟弟回來,你卻高興不起來?

  • 由於你忠於父親,你已經獲得了哪些祝福?

問學生,他們會如何完成白板上或第一份講義裡的圖表的第三欄(路加福音15:11-32)。將學生的回答寫在白板上,或請學生將他們的答案寫在自己的講義上。

  • 為什麼那個浪子會迷失?(相較於那隻羊和那枚錢幣,這浪子之所以迷失是由於他自己的叛逆。)

  • 了解這一則比喻中的父親代表天父後,對於天父如何回應那些藉著悔改歸向祂的人,我們可以學到什麼?(學生應該指出類似以下的這項原則:我們若藉著悔改和尋求天父的寬恕來歸向祂,祂必歡喜快樂,張開雙臂歡迎我們回去。將這原則寫在白板上。)

  • 這項原則可以如何幫助那些感覺靈性迷失的人?

請一位學生讀出以下十二使徒定額組傑佛瑞·賀倫長老的話:

傑佛瑞‧賀倫長老

「他那擔憂但盡責的父親跑過去迎接他,與他連連親嘴的溫馨景象,是神聖經文中最感人肺腑的一幕了。這則比喻談到,每一個神的孩子,不管有沒有走入歧途,神都期盼我們能重回祂的懷抱,得到保護」(「另一個浪子」,2002年7月,利阿賀拿,第69頁)。

提醒學生注意這一則比喻中的大兒子。

  • 在你看來,為什麼這大兒子會生氣?

請一位學生讀出以下賀倫長老的話,並請全班仔細聽,找出有關大兒子為何生氣的一些見解:

傑佛瑞‧賀倫長老

「大兒子氣的不是弟弟回來,他氣的是雙親因為弟弟回來而歡天喜地。這個盡責的兒子——他真的非常盡責——心裡感覺不受重視,或許也有點自艾自憐而頓時忘了他從未身陷污穢或絕望,也從未經歷過害怕或嫌惡過自己。他頓時忘記了農場上的每隻牛已經都是他的,衣櫃裡所有的袍子和抽屜裡的每一個戒指也都是他的。他頓時忘記了他的忠誠早已都得到酬賞,而且永遠都會得到酬賞。……

「……他還必須要有同情心和憐憫心,有仁愛的寬廣眼界來看清回來的人並不是敵人,而是他的兄弟。……

「這個弟弟確實曾經是個囚犯——曾被囚在罪惡、愚行和豬欄裡。不過這個哥哥也活在某種監禁裡,還沒能打破自己的牢籠,繼續受忌妒這隻綠眼怪獸的折磨」(參閱「另一個浪子」,第70頁)。

  • 根據賀倫長老所言,那位哥哥為什麼生氣?

  • 當我們看到神慈悲地祝福那些悔改並回到祂身邊的人時,我們需要記住些什麼?

  • 關於如何變得更像天父,我們可以從這一則比喻學到什麼原則?(學生應該指出類似以下的這項原則:他人悔改時,我們可以懷著愛心、快樂地回應,藉此變得更像天父。

複習學生從路加福音第15章各項比喻中學到的原則。請學生說明,當法利賽人和文士控訴耶穌和罪人一起吃飯時,他們可以如何運用這些原則來回應。

提醒學生,想想那位他們在課程一開始所想到的,可能在靈性上迷失的人。鼓勵他們虔敬地思考,可以怎樣幫助那人悔改、更接近天父。請學生將他們對以下問題所作的回答,寫在自己的課堂筆記或經文研讀日記中:

  • 你會採用何種方式來應用今天學到的事?

注釋及背景資料

路加福音第15章。「迷失的比喻」

記載在路加福音第15章的比喻是在法利賽人和文士譴責救主和罪人一同吃喝後,救主所作的回答。從上下文來看,這些比喻當中不止包含了給悔改的罪人的希望話語,而且還強烈斥責了自以為義。這項斥責可以從救主說的這句話看出來:一個罪人悔改,在天上就會為他歡喜,較比為99個不用悔改的義人歡喜更大。救主談到「不用悔改的義人」(路加福音15:7),並非暗示法利賽人和文士不需要悔改,反而恰當地呈現出法利賽人和文士驕傲的自以為是,以及他們沒有看清自己需要悔改。對這類態度所作的另一項譴責,可以從浪子的比喻中,那位哥哥的舉動看出來。就像法利賽人和文士控訴耶穌接納罪人一樣,這一則比喻中的哥哥在父親歡迎任性的弟弟回來時,所作出的反應也是帶著自以為義的敵意,而不是同情與愛心。

路加福音15:1-32。羊、錢幣和浪子因不同的方式迷失

大衛奧·麥基會長談到有些人迷失的原因,說:

「我要談談造成〔羊、錢幣和浪子〕迷失的各種情況。……

「今晚我要問各位:那隻羊是怎麼迷失的?它並不是叛逆。你若加以比較,就會發現那隻羊當時正以完全正常的方式覓食,但也許是出於無心,而愚蠢地跟隨青草的誘惑,以為會有更好的青草,直到走出了羊圈,終而迷失。

「教會裡有些男女青年也是如此。他們以完全合理的方式,遊蕩到羊圈之外。他們追求成功——事業上的成功、職場上的成功——不久後,他們開始對教會不感興趣,終而與羊圈失去聯繫。他們忘記真正的成功為何,也許是因為愚蠢,也許是出於無心,有些時候也許是故意的。他們都無法看清何謂真正的成功。……

「在〔失錢的比喻中〕,遺失的那項物品本身並沒有責任。那位受託保管錢幣的人由於粗心或疏忽,而忘記了放錢的地方或把錢遺失了。這之間有點差異,但我認為,三個比喻中的這一個,正好可以引申到今晚的我們身上。我們受託保管的不僅是錢幣,且是有生命的靈魂,包括兒童、青少年及成年人。他們是我們的責任。他們有些人今晚可能正因為支會教師的疏忽而在外遊蕩。……

「〔關於浪子的比喻:〕這是一個出於個人意志的例子,是一種刻意的選擇。從某方面來說,這是對權威的反抗。他做了些什麼呢?他放蕩揮霍,把財物浪費在妓女身上。他們就是這樣迷失的。

「就像太陽會從東方升起一般的確實,開始縱容自己慾望和情感的年輕人,所走的就是叛教墮落之路。我所講的並不限於年輕人,任何開始走向放縱之路、生活放蕩的男女,必定會無可避免地脫離羊圈,就像白天之後必有黑夜一般」(in Conference Report, Apr. 1945, 120, 121–22, 123)。

路加福音15:1-32。失羊、失錢及浪子的比喻

十二使徒定額組的雅各·陶美芝長老寫道:

「這三個比喻……都同樣在描繪天上會因為找回一度迷失的靈魂而大感喜樂,無論最能象徵這靈魂的,是一隻徘徊遠方的羊、一枚因疏於保管而遺失的錢幣,或是一位蓄意離家,斷絕與天上關係的兒子皆然。我們沒有正當的理由認為一個悔改的罪人,優於一個拒絕罪惡的正義靈魂。……雖然罪惡本身絕對令人厭惡,但在天父眼中,罪人仍然是寶貴的,因為他可能會悔改,重歸正義。對神而言,靈魂的失落確實是非常嚴重的損失。祂為此而難過痛苦,因為祂不願任何一人滅亡」(參閱耶穌是基督,第3版〔1916〕,第456頁)。

路加福音15:3–7。迷失的羊

「先知約瑟·斯密(1805-1844)說,這比喻的一種解讀是,『那一百隻羊代表著一百名撒都該人和法利賽人』,而由於他們既不接受也不遵行救主的教導,救主便去到羊圈外面,尋找『幾個受到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蔑視的人,或一個貧窮的稅吏』。當祂找到那願意悔改並接納祂的『迷失的羊』後,他們就會感受到『天上的快樂』(in History of the Church, 5:262)。這樣的解讀能幫助我們了解,救主的話是一種斥責,目的在幫助法利賽人和文士認出自己需要悔改,因為主命令『各地所有的人悔改』(教約133:16;亦見羅馬書3:23約翰一書1:8教約18:9,42)」(新約學生用本[Church Educational System manual, 2014], 168–69)。

路加福音15:11-32。「浪子」

戈登·興格萊會長在談到浪子的比喻時,勸勉我們:

「我懇請你們讀這故事。每位父母都應反覆閱讀,這故事足可運用在每個家中,甚至全人類都可運用。我們不都是浪子,不都需要悔改,領受天父的寬恕與憐憫,並跟隨祂的榜樣嗎?」(「你們必須寬恕所有的人」,1991年11月,聖徒之聲,第5頁)。

興格萊會長也說:

「我們當中有些人處在痛苦、磨難、孤獨和恐懼的情況而呼喊著。我們的重責大任就是伸出援手幫助他們振作,如果他們餓了,就給他們食物,如果他們渴望真理和正義,就滋養他們的心靈。……

「……有些人曾經信心堅定,但後來信心慢慢轉冷;其中很多人想要回來,卻不知道如何著手。這些人需要我們伸出友誼的手;只要花一點心力,許多這樣的人能被帶回來飽享主的筵席。

「弟兄姊妹們,我希望也祈求我們每個人……都會下定決心去尋找需要幫助的人和那些身陷絕望困境的人,然後用愛心提升他們,讓他們投向教會的懷抱;教會中有堅強的手和慈愛的心會溫暖他們、安慰他們、支持他們,讓他們走在快樂又充實豐富的人生旅途上」(參閱「伸出救援的手」,1997年1月,聖徒之聲,第9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