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
第42課:馬可福音第11~16章


第42課

馬可福音第11~16章

導言

救主在其塵世傳道接近尾聲之際,看到一個窮寡婦往聖殿的銀庫投了兩個小錢。後來,在伯大尼晚餐時,馬利亞膏抹耶穌,象徵祂的埋葬。救主在客西馬尼受苦,之後受到審判、被判死刑。祂在十字架上死亡和復活後,向眾使徒顯現,委派他們將福音帶給世人。

教學建議

馬可福音第11~13章

救主在聖殿教導;祂看到一位寡婦將小錢投入聖殿的銀庫

讀出下列情境;請學生仔細聽,找出在各個情境中獻給主的奉獻有何差別。

  1. 一位婦女拿出一大筆錢給主教當作禁食捐獻。同一個支會的另一位婦女拿出很少的錢給主教當作禁食捐獻。

  2. 有位男士擔任支聯會會長。同一個支聯會的另一位男士擔任初級會教師。

  • 你注意到這每個情境所作的奉獻有什麼差別?

  • 如果一個人對主的奉獻跟其他人比起來顯得很少,他(她)可能會有什麼感受?

請學生在研讀馬可福音第11~14章時,找出一些真理,幫助他們了解主如何看待他們對主的奉獻。

光榮進城

展示圖片:光榮進城福音畫冊〔2009〕,編號50;亦見LDS.org)。簡短地將馬可福音11:1~12:40作摘要,說明救主在塵世傳道接近尾聲時,騎著驢駒光榮地進入耶路撒冷、潔淨聖殿,並教導那裡的人。提醒學生,當救主在聖殿教導時,法利賽人和文士為了要詆毀救主,問了祂一些刁難的問題。救主回答過他們的問題後,譴責法利賽人和文士是假冒為善(見馬太福音第23章)。

說明耶穌在聖殿時,目睹人們將錢帶到聖殿的銀庫奉獻給神。請一位學生讀出馬可福音12:41-44,並請全班找出救主在銀庫那裡看見什麼。

  • 救主在銀庫那裡看見什麼?

展示一枚在你的國家幣值最小的硬幣,說明小錢指的是「猶太人所使用幣值最小的銅板」(Bible Dictionary in the LDS English version of the Bible, “Money”)。

  • 如果有人只有能力拿出兩個小錢獻給神,他可能會有什麼感受?

  • 救主說這位寡婦的捐獻比起其他人的如何?

  • 在你看來,為什麼救主會認為她的捐獻比其他人的「更多」?

  • 關於奉獻給主,我們可以從主所說有關這寡婦的話,學習到什麼原則?(學生可能會使用不同的字眼,但是他們應指出類似以下的這項原則:我們若願意將一切所有的奉獻給主,即使和別人的奉獻比起來顯得很少,祂也會接納我們的奉獻。

馬可福音第13章作摘要,說明救主教導使徒有關第二次來臨的事。提醒學生,他們曾在約瑟·斯密——馬太,讀過這些教導。

馬可福音14:1-9

馬利亞膏抹救主

說明救主教導過門徒關於祂第二次來臨的預兆之後,就離開耶路撒冷,到伯大尼一位先前曾患大痲瘋,名叫西門的人家裡。

請一位學生讀出馬可福音14:3,請另一位學生讀出約翰福音12:3。請全班仔細聽,找出救主坐下來準備用餐時,發生了什麼事。

  • 救主在西門家坐下來準備用餐時,發生了什麼事?(說明膏抹救主的女人是馬大和拉撒路的姊妹馬利亞〔見約翰福音12:1-3〕。)

  • 馬利亞如何向救主表明她的愛與忠誠?

說明馬利亞用真哪噠香膏(一種昂貴的油膏)膏抹救主的頭和腳,是一種極為虔敬的舉動,甚至連國王都很少接受到(見雅各·陶美芝,耶穌是基督,第3版〔1916〕,第506-507頁)。

請幾位學生輪流讀出馬可福音14:4-9。請全班跟著仔細看,找出晚餐同桌的一些人對馬利亞的舉動有何反應。說明我們從約翰福音12:4-5得知,抱怨馬利亞舉動的是加略人猶大。

  • 加略人猶大對馬利亞用昂貴的香膏膏抹救主這件事作何反應?

  • 根據第5節,那瓶香膏值多少錢?(說明三十兩銀子約等於一個普通工人一年所賺的錢)。

  • 救主如何回應猶大對馬利亞的批評?

指出第6節這句話:「她在我身上做的是一件美事」,說明這代表救主很喜悅馬利亞做的事。也指出第8節這句話:「她所做的,是盡她所能的」,說明這意謂著馬利亞已將自己最好的獻給主。

  • 當我們將自己最好的獻給救主,祂會有何感受?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從這幾節經文學到什麼真理?(學生可能會使用不同的字眼,但是他們應指出以下這項原則:我們把自己最好的獻給救主時,祂會很喜悅。

提及課程開始時所說的那兩個情境。請學生用從馬可福音第12章馬可福音第14章中找到的真理,說明這些情境中的人可以怎樣讓主喜悅。

  • 對於一個覺得自己沒有很多可以奉獻給主的人而言,相信這些真理可能會有什麼幫助?

  • 你曾在何時看到有人把自己最好的獻給主?

請學生想想,自己是否正在把最好的獻給主。鼓勵他們選出生活中的某方面來加以改進,並設立目標來幫助他們把最好的獻給主。

馬可福音14:10~16:20

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為我們的罪受苦,以此開始祂的贖罪;祂被加略人猶大出賣,並被帶到猶太領袖面前

請學生默默思考以下問題:

  • 你是否曾覺得沒有人了解你,或不了解你正在經歷的事?

  • 你曾否曾覺得自己過去的罪無法獲得寬恕?

請學生在研讀馬可福音第14章時,找出一些真理,可以用來幫助可能有這些感覺的人。

馬可福音14:10-31作摘要,說明耶穌在接受馬利亞的膏抹過後沒幾天,就和使徒一起過逾越節。之後救主就去客西馬尼園。

請一位學生讀出馬可福音14:32-34。請全班跟著仔細看,找出救主在客西馬尼園有何感受。

  • 救主在客西馬尼園有何感受?

學生回答後,將以下詞語寫在白板上:驚恐、極其難過、甚是憂傷

說明這些詞語都是描述耶穌基督在贖罪時所經歷的痛苦。

  • 關於耶穌基督的贖罪,這些詞語教導了我們什麼?(學生回答後,將以下真理寫在白板上:耶穌基督在客西馬尼園贖罪時,受盡痛苦和憂傷。

請幾位學生輪流讀出馬可福音14:35-42。請全班跟著仔細看,找出救主因為極度痛苦而做了什麼。

  • 救主因為極度痛苦而做了什麼?(幫助學生了解,耶穌的痛苦是如此劇烈,以致祂求問天父是否能不要經歷這些。)

在白板上寫出下列詞句:耶穌基督遭受了……,使得祂……

說明還有其他的經文章節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耶穌基督受苦的情形,以及祂為什麼願意為我們受苦。

將以下參考經文寫在白板上:以賽亞書53:3-5阿爾瑪書7:11-13將學生分成兩人一組,請他們一起閱讀這些經文,找出救主受了哪些苦,以及祂為什麼受苦。請學生運用他們從以賽亞書53:3-5阿爾瑪書7:11-13所學到的,在課堂筆記或經文研讀日記中寫出他們會如何完成白板上那句話。(你可能需要說明,阿爾瑪書7:12中的救助〔succor一詞,原文有迅速救濟或援助的意思。)

在給予充分的時間後,請幾位學生報告他們如何完成那句話。他們的答案應類似以下敘述:耶穌基督遭受了我們所受的痛苦、折磨、試探、疾病、軟弱和憂傷,使得祂知道如何救助我們。耶穌基督為我們的罪受苦,使得祂能除去我們的過犯。提醒學生,救主為全人類的罪受苦一事始於客西馬尼,直到最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

  • 知道救主受了哪些苦,以及祂為什麼受苦,怎樣有助於你面對考驗、痛苦和折磨?

  • 你曾在何時感受到救主在你痛苦、患病或悲傷的時候救助了你?

  • 當你作了悔改,感受到自己的罪已透過耶穌基督的贖罪而被除去(或被抹去)時,你有什麼樣的感覺?

馬可福音14:43~16:20作摘要,說明耶穌被帶到公會前非法審問,並被定死罪。救主在十字架上死亡和復活後,向眾使徒顯現,委派他們將福音帶給世人。

不妨在結束本課時,為今天所討論的真理作見證。

注釋及背景資料

馬可福音12:41-44。窮寡婦的小錢

「那寡婦投入聖殿銀庫的小錢是猶太人用的小錢幣,稱為lepta(希臘文,的意思),重量約1/2克(還不到一盎司的1/50),幣值比當時羅馬人用的最小幣值的銅板『大錢』或quadran還小(見馬可福音12:42)。

「那寡婦獻出『一切』的這個事實,展現了她對神的真誠奉獻,這和文士的『假意』可謂大相逕庭(見馬可福音12:38-40)。十二使徒定額組的雅各·陶美芝長老(1862-1933)說明,為什麼雖然那寡婦的捐獻比較少,主仍然讚揚她。他說:『富人奉獻的雖多,但是留作己用的更多;寡婦的捐貲卻是她的全部所有。她的奉獻能得到特別的悅納,並不是因為它數目少,而是她捐獻時的犧牲精神,和忠誠的意向』(耶穌是基督,第3版〔1916〕,第555-556頁)。陶美芝長老又說:『無論獻禮的是一個人或一個民族,只要甘心樂意、懷著純正的動機獻上最好的東西,即使跟其他人比起來顯得多麼寒酸,在神看來,始終是優秀的』(參閱主的殿,第3頁)」(New Testament Student Manual [Church Educational System manual, 2014], 128–29)。

馬可福音14:3-9。馬利亞膏抹耶穌

雅各·陶美芝長老說明,馬利亞的舉動顯明了她深愛耶穌。他說:

「用普通的油塗在客人的頭上,是表示尊敬的意思;塗他的腳亦表示特別和顯著的誠意;可是用真哪噠香膏塗在頭和腳上,而且用這麼多,是表示虔誠敬意的舉動,甚至連對國王也是很少這麼做的。馬利亞這樣做是要表示崇敬;是一顆充滿真誠的心,洋溢著景仰和愛慕」(參閱耶穌是基督,第3版〔1916〕,第507頁)。

馬可福音14:32-36。救主在客西馬尼受苦

「馬可的語言表達方式見證了救主受苦一事既真實且劇烈(見馬可福音14:23-36)。經文中翻譯成『驚恐』一詞的希臘原文,可以代表好幾種情緒,包括訝異,敬畏,因受到極大衝擊而驚駭,以及巨大的痛苦等等。翻譯成『極其難過』一詞的希臘原文可以指消沉、沮喪,充滿痛苦或憂傷。這些詞句放在一起,描述的是極度深沉的痛苦。救主說自己的靈魂『甚是憂傷,幾乎要死』(馬可福音14:34)——意思是,他的痛苦那樣劇烈,好像就要死去。……

「十二使徒定額組的尼爾·麥士維長老(1926-2004)……談到贖罪的痛苦時,說:

「『在客西馬尼,耶穌開始因苦痛而「驚恐起來」(馬可福音14:33),或如希臘文所說,「大為畏懼」、「驚駭」。

「『想想看,這個世界和其他世界的創造主耶和華,竟會「驚駭」起來!……祂以前從不知道贖罪的過程如此劇烈而艱難。因此,當全部的苦痛排山倒海而來,雖說祂才智卓絕,也大大超乎祂的想像。……

「『所有世人的罪,包括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一切罪惡,都累積起來,重重地壓在這位完美、無罪、感覺敏銳的靈魂身上!我們所有的弱點和疾病,也是那可怖到無以復加的贖罪的一部分。(見阿爾瑪書7:11-12以賽亞書53:3-5馬太福音8:17)』(參閱『樂意服從』,第一五五屆週年大會報告,1985年,聖徒之聲,第65頁)」(New Testament Student Manual [Church Educational System manual, 2014], 130)。